中低产田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中存在一种或多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类型分渍水潜育型、矿毒污染型、缺素培肥型、瘠薄增厚型、质地改良型、坡地改梯型等。中低产田的改造是通过工程、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对中低产田土的障碍因素进行改造,提高中低产田土基础地力的过程 。
渍水潜育型
指分布在深沟窄谷与冲沟会合处及长期关冬水的正冲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是潜育化。土壤类型主要是潜育性水稻土。土壤剖面多表现为表潜型,土体内部因水分长期饱和,处于还原状态,土粒分散,呈稀糊状结构,水冷泥温低,养分供应速率慢,水、热、气、肥不协调,水稻坐蔸严重,产量低而不稳。改造以开沟排水为主,消除涝渍和有毒物质,并辅以放水晒田及稻田垄作技术,提高土壤氧化势和地温。
矿毒污染型
分布于煤矿、硫铁矿及其他有毒源矿区下端的土壤。这类土壤主要为潴育型水稻土的矿毒田。因受煤洞、硫铁矿及其他矿源排出的有毒水污染而形成的酸性硫酸盐水稻土。土壤在长期渍水还原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危害水稻引起根腐而坐蔸。排水旱作时,硫化氢氧化生成硫酸盐和硫酸,使土壤强烈“反酸”,造成小麦、水稻受酸害死苗。改造应以切断矿毒水源为主,辅以客土、改制、施用石灰、增施磷肥等措施。
缺素培肥型
主要代表土壤包括淹育型酸性紫泥田和山地黄泥田;潴育型老冲积黄泥田、白鳝泥田、黄红泥田、山地黄泥田、酸性紫泥田;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等。该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下,在农业生产中常常表现出营养元素缺乏,使作物出现缺素症。改造应以增施有机肥料和平衡施肥为主,辅以必要的田间排灌设施。
瘠薄增厚型
包括旱地中的石骨子土、梭沙土。土层厚度在20厘米以下,大多分布在坡耕地上,旱、瘠、薄、粗,水土流失严重,抗旱力弱,养分贫乏,土地利用率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这类土壤的主要问题。改造措施为聚土垄作或横坡耕作以增厚土层;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实行保持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
质地改良型
由于土壤母岩、母质以及其他特殊条件导致质地过粘或过沙的土壤。该类土壤主要包括黄壤土类的粘土类,潴育型水稻土的黄红泥、白鳝泥,淹育型水稻土的黄泥田和紫色土类的响沙土、沙土。过粘类土壤多表现为耕作困难,土壤通透性差,有效养分供应缓慢;过沙类土壤则多表现为漏水漏肥,肥水稳定性差。改造应主攻质地改良,可采用客土法,增施有机肥料等方法。
坡地改良型
这类耕地基本为坡耕地,坡度在10—25度。由于坡度大,农业耕作粗放,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导致土体滑坡和重力垮踏。其主要障碍因素为土壤侵蚀。改造应以整治坡面水系,降低土面坡度,改良耕作制度为主。工程措施包括合理配置沟、凼、路、池等排水体系,坡改梯,增厚土层,同时辅以生物措施及耕作措施。
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 、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
3、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4、项目区及主要工程建筑物设立永久性标志,管护组织和管护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能较长时期发挥效益。
1、科学规划,择优选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在每期开发之前,市组织农、林、水等相关部门,合理拟定开发项目区,围绕资源调查,进行评估论证。制定各阶段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工程设计。在项目区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资源条件,又要兼顾地方群众的积极性和配套能力,严肃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对开发地块的裁定要求集中连片,注重开发工程的连续性,实现规模开发。
2、坚持开发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改造中低产田的各项工程都是严格按《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田面工程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实现水、田、林、机、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做到开发一片、达标一片、见效一片。在抓工程建设标准上,始终做到“坚持一个必须、卡死一个标准、突出一个重点、抓好一个落实”,即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开发任务,卡死工程建设标准,突出开发项目区主要工程措施这一重点,层层落实开发工程建设责任。
3、足额落实开发建设资金。及时足额落实项目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保证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落实,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投资投劳,本着谁受益、谁配套的原则,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开发资金管理制度,不挪用,不挤占,保证及时足额按计划落实到各项工程上。
4、加强开发工程的管护。开发工程竣工后,为使其长久发挥作用,要采取相应的管护措施。首先办理移交手续,建设单位把工程建完后要分别移交给管护单位,如水利工程交给乡镇水管所,林业工程交给乡镇林业站,开发地块也可以交给村里管护,确定管护人员。工程移交后,要制定管护措施,工程编号登记造册,列出清单由乡镇存档备案,制定奖罚办法,确保工程完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