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农村空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农村空心化(Rural Hollowing)

目录

什么是农村空心化

  农村空心化是指包含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或“异化”的现象,是城乡二元结构下高速城镇化对农村的影响表征。

农村空心化的内容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的认识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结果。九十年代初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中有知识、有头脑、有体力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的状况。近年来,农村空心化问题跟前几年热炒的新生代农民工一样成了热点与热词,这既有对我国农村未来状况的担忧,也有对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渴望,更有对未来社会转型的谋划与思考。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农村“三留人口”比例过大、务农农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耕地抛荒、宅基地废弃等问题。其所产生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谁来种地”的困惑,二是村庄处于半荒弃状态。

  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转移户留守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劳动力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劳动量和强度。从调查的结果看出即转移户要耕种的地是无转移家庭劳动力的2倍多。这使他们一年疲于田间劳作,加上照顾家里老小,无暇顾及知识提高,观念更新和技能的训练。因而在农业生产上,投入的劳动力和技术质量不高,特别注重化肥投入来提高产量。但是由于缺乏其它配套的生产技术,农业产量提高的效益不是很明显,反而化肥的投入比非转移户高出了近40%。这不但造成化肥的浪费,而且会加剧农村面源污染,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空心化应以解决人口空心化为核心,以解决农村科技空心化、农村工作社会服务空心化和资源空心化为突破口,逐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空心化的影响

  农村产业发展人才流失导致人口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导致农村人口数量、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日益缺乏,使得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智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乏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集约化程度难以提升,造成大量耕地抛荒或利用不足,现代产业在农村发展举步维艰,粮食安全和农业转型发展均面临巨大挑战。

  留守群体社会救助缺失导致服务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照顾难题日益凸显,许多农村都不同程度出现“老无所依”与“幼无所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本身还不完善,社会化养老机构和设施缺乏,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靠自己去解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身心健康、学习学业等方面问题突出,抑郁、焦虑、偏执、敏感、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农村整体布局严重破坏导致土地空心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购房,甚至转为城镇户口,造成原有的宅基地闲置。另一方面,农民在大城市落户仍然存在重重困难,中小城镇则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对农民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导致农民更倾向于在本村建设新房,造成一户多宅,村庄布局混乱,土地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乡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导致文化空心化。农民外出务工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文化抉择的扬弃,向现代文明靠拢,逐步接受并内化城市文化,排斥并脱离原有的乡土文化。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下,城市文化逐渐向乡村渗透和强化,原有的特色农村文化鲜有农民愿意传承,乡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情义、重家庭和重乡土归属的优秀品质逐渐淡化,延续几千年的农村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

农村空心化的措施

  从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入手,提高农村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应根据政府和农户都认可的规划,做好村庄空间布局、产业配置和组织发育工作,促进村庄内聚式发展;创新土地配置制度和管理制度,依法有序推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土地的资产化,使其能产生效益;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杜绝乱批乱占宅基地现象,进行废弃宅基地治理补贴试点,将一户一宅的制度落到实处;探索农村土地整治技术体系与政策体系,特别是可复制性强的整治模式。

  从扩大经营规模和培养新型农民入手,改善农业发展环境。部分村庄的消失,居住在农村的年轻人减少,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并不是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真正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使务农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使留在农村的新型农民平均素质越来越高,使农业竞争力越来越强。为此,应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保障新型农民充分就业;实施绿色证书制度,把素质高的农村劳动力留下来,进而确保耕地经营权流向技术水平高、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手里;开展全面培训,使新型农民的平均素质显著高于转移人员的平均素质。

  从开发农业新功能和发展农村旅游入手,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积极探寻乡土文化传承的新方式,加强对反映农耕文化特点的物品、民居、民俗、民间艺术、祠堂等的保护,保持和营造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氛围。把文化项目与民生项目结合起来,使乡土文化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开发农村旅游市场,让城市居民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参与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农村空心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