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土地利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人類為了生產和生活的目的而進行的長期性或周期性的經營或經濟活動。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條件,又受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的影響,因此土地利用是由上述因素共同作用所決定的土地功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土地利用規劃部工作組指出:土地利用是指自然條件和人為干預所決定的土地功能。

  土地利用過程中人類通過對土地資源進行管理,在充分發揮土地功能作用的同時,尋求較好的環境質量是土地利用的核心問題。

土地利用的目的

  土地利用的目的是為了效益,其效益可分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其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密不可分的。

  經濟效益是指生產過程中勞動占用、勞動消費和勞動成果的比較;

  生態效益是指生產過程中勞動占用、勞動消費和生態效果的比較。

  實際上,在土地利用的實際過程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具有共生性,是同一項土地利用活動在經濟和生態兩方面的效果。因為土地是一個由土地自然生態系統與土地經濟系統耦合而成的土地生態經濟系統,在土地利用的活動或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中,占用和消耗一定量的勞動不僅要生產出一定量符合社會需要產品,即生產一定的經濟效果,同時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從土地生態系統中取走和註入一些物質和能量,以及一些污染物質,在這種“取”和“還”的過程中,土地生態經濟系統受其影響總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定的生態效益。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則

  1、先調查、評價、規劃,後開發利用;

  2、以集約利用為主與保證適量的耕地面積相結合;

  3、在農業優先的前提下,統籌安排用地比例

  4、開發利用與合理保護相結合。

土地利用的影響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質、坡度、海拔、土壤酸鹼度、有機質含量、土壤團粒結構、微量元素種類及含量、水分含量、降水量、生態環境等自然因素都會影響土地利用。

  (二)經濟因素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土地的利用主要依據土地的自然條件而定。在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的利用會更多地考慮經濟因素。所謂經濟因素,就是影響土地利用後的經濟效益經濟價值的因素。其核心就是土地產出物的價值及獲得這些產出物的投入。可用單位土地面積的利潤量和單位投入的利潤率來考察。

  (三)社會因素

  除自然、經濟因素以外的因素都可歸入社會因素,包括政策、法規、傳統風俗習慣等。例如,在環境優美而又適宜居住的地方,政府為了保護這裡的自然文化遺產,禁止在這樣的地方從事任何生產消費活動(旅游除外)。

  上述三大因素對突發地利用的影響在不同時期、不同生產力條件下,由於不同的用途而表現出來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在生產力較低的條件下,自然因素是影響土地利用的第一因素。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具備了較高的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會根據社會、經濟的需要去利用土地了。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土地利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