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能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組織管理能力(Management ability)
目錄 |
什麼是組織管理能力[1]
組織管理能力是指管理者按照既定目標任務和決策要求,進行統籌安排,組建一套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和團隊,把各種資源有效地組合起來,協調一致地保證領導決策順利實施的能力。
組織管理能力的內容[2]
組織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善於經營、善於管理、善於用人、善於理財這四個方面。
1.善於經營
成功的經營者,不僅要有果敢的開拓創新精神,還必須精通經營之道,熟悉市場行情。要瞭解和掌握生產經營活動內容,學會生產經營的策略和手段,掌握信息要及時準確,對比選優要多設方案,不同意見要兼收並蓄。要懂得市場經營策略、銷售策略、市場定價策略,熟悉生產經營的組織和管理。
經營之道,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從許多成功經營的理念和經驗中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特點。如美國創業家協會把經營管理歸納為這樣幾點:力求創新,追求成長,確保合理和利潤,以消費者為出發點,傾聽消費者的意見,掌握良機,發揮特色等。
善於經營一般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慧識天時地利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往往是通過經營來實現的。經營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開業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考慮什麼時候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最佳時間帶。英國有位名叫查爾斯·福特的年輕人,為開設一家奶品店,看了三個店址,最後選擇了要價最高且年久失修的一處。賣方問他原因何在,福特毫不隱諱地告訴他:自己帶了秒錶在每一處店址外面站了半天,計算來往的人數,結果,此處來往的人流量最大。對商品銷售來說,利潤取決於消費者的數量。
(2)形成自我風格
現代經營不可能動輒花大錢做廣告,或搞有獎銷售等形式來促銷,而是要用新的風格和吸引力來擴大影響。科學的經營技巧是在熟悉社會消費心理的前提下產生的。
1989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則消息:喬治·布希應邀在中國駐美大使館作客時,指著手腕上的手錶說:這是中國製造的“海鷗”表,是一位中國友人送給他的,已經戴了三年,走時準確。他曾戴著這塊表去邁阿密海灘釣魚,海水把他渾身打濕了,但手錶走時毫無影響。當時的天津手錶廠廠長見到這則報道後,立即通過美國駐華大使館轉贈布希夫婦一對新型“海鷗”雙日曆石英電子錶,並向這對忠實用戶致意。之後,各報紛紛報道或轉登這則消息,“海鷗”手錶名聲大噪,生意興旺。
(3)掌握經營訣竅
大凡善於經營的人,一般都有其經營成功的訣竅。這些訣竅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可根據情況靈活應用。這裡有兩個事例值得借鑒。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開幕時,我國的茅臺酒因包裝“土氣”而受到冷遇。展出時,茅臺酒的經銷人員靈機一動,故意摔破一瓶。頓時,香氣四溢,使博覽會的參觀者為之傾倒。茅臺酒從此名聲大振。
日本西鐵城鐘錶商為了在澳大利亞打開市場,提高手錶的知名度和銷售率,竟出人意料地採用直升飛機空投的方式,從高空把手錶扔下來,落到指定的廣場上,誰能拾到手錶就送給誰。這一招果然引起轟動,因為手錶從天空落下居然完好無恙,足見手錶的防震性能很好。西鐵城從此名聲大振,很快就打開了銷售市場。這是採用了“轟動效應”的經營技巧。
2.善於管理
經濟核算的結果表明,即使是生產條件和資源投入相同,生產效率也會有差異。對個體產品來說,這種差異取決於勞動者的熟練程度,而對有賴於群體分工合作的產品來說,這種差異則取決於管理,且產品越複雜,參與勞動協作的越多,管理對效率的影響就越大。所謂管理,就是根據企業的內在活動規律,綜合運用企業中的人力資源及其他資源,從而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善於管理,必須瞭解生產環節,掌握管理的竅門,精通經營核算,做好生產過程的組織、生產計劃的編製、生產的調度、產品的質量控制等工作。
善於管理者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智於決策,即既能根據實際情況對生產經營中的有關問題及時作出正確有效的眼前決策,又能高瞻遠矚,作出富有遠見的長期決策。
(2)巧於組織,即能充分發揮全體成員的聰明才智,並且善於使用各類人才。
(3)精於授權,即能抓住關鍵,慎重決斷,把瑣細的日常事務工作分給下屬處理。
(4)善於應變,即能夠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不抱殘守缺,墨守成規。
(5)敏於求新,即對新事物、新環境、新觀念、新技術、新方法具有極敏銳的感受力。
(6)敢於負責,即對本企業、對員工、對消費者以及對整個社會都抱有高度的責任感。
3.善於用人
在生產的諸要素中,人是最活躍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企業能否發展的決定因素。成功的企業家無不講究愛才、惜才、選才、用才之道。沒有優秀的人才,也就沒有優秀的企業。善於用人,就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盡其能,人盡其才,使個人的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要做到善於用人,必須統一指揮,權責相配,建立規章,管理民主,還必須論功晉升,按勞分配。美國管理學家布蘭奇說過,一種市場經濟活動能否取得輝煌業績,歸根結蒂就在於這一活動的組織者中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也就是企業重用了人才沒有。以人才來衡量企業的財富,要比用金錢來衡量企業的財富更有長遠的意義。用人要會育人,用人要會留人,要知人善任,安排恰當,“好鋼用在刀刃上”,做到用人不疑,讓員工大膽施展才華。謹防任人唯親、盲目培養自己的小集團,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我國曆史上因為善於用人而成就大業的典型事例數不勝數。劉邦能用人,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項羽則因為不善用人,先後失去了韓信、陳平、範增等人,結果自刎烏江。劉邦在總結自己之所以能戰勝項羽的原因時說: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治國安民,供應軍需,我不如蕭何;統帥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此三人乃人中豪傑,但我能用之,故我能得天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創業者個人的才能總是有限的,要在創業這個複雜的社會活動中獲取成功,就必須有劉邦式的善於用人的才能。
4.善乾理財
創業者要從事生產經營,獲得利潤,就必須善於理財。善於理財的實質就是使資金增值,它是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理財是對資金運動過程進行正確的組織、指揮和調節,從而保證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減少勞動和物質資源的耗損,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資金利潤率的過程。不言而喻,善於理財,能使資金增值,經濟效益提高。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著必受窮。”“算計”即指理財。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創業者必須心中時刻裝有一把算盤,每做一事,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於企業發展,有沒有效益。大凡善於理財的經營者,不僅錢財用度節儉,出入謹慎,賬目清明,而且有極強的盈利觀念和資金時間、價值觀念。
組織管理能力的特點[3]
(一)隨機性
管理藝術的特點,在於它的彈性,它是管理者在處理隨機事件中的一種變通能力。它不拘泥於規範化的程式去辦事,而是按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並善於隨機應變,因地、因時、因人、因事、因勢靈活機動去處理問題。當然,組織管理包含著原則性和靈活性,而不是放棄原則的隨意性。無原則的所謂靈活,超過原則的讓步和妥協,是錯誤的,如果把讓步和妥協當成隨機性,絕對不能稱之為管理藝術。
(二)經驗性
管理藝術直接來源於管理者個人的閱歷和通過實踐積累得到的經驗,來源於不同實踐者不同的實踐,它並非按照邏輯順序和邏輯規則從理性的東西中推論而得出來的,而是每個人由自己所提煉、升華而成的。實踐越多,積累的經驗也就越多。
(三)多樣性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在處理相同的事情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辦事技巧,而取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同的或者是截然相反的,這說明組織管理具有多樣性,不可能只是某一特定形式。
(四)創造性
組織管理能力體現了實踐者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更表現出他們積極的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的方法新穎、風格獨特。一個才華出眾、思想積極開拓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常常會比別人有更大的創造性,敢於走前人未走過的路,大膽探索。
組織管理能力的作用[4]
組織管理能力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制定出適合本地區、本部門和本企事業單位的正確決策。決策是工作的指導方針,正確的決策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調動下屬的積極性。
(2)設計、建立和維持合理的組織結構,制定和執行一套必要的規章制度,把各方面的成員組織起來,發揮組織管理的職能。
(3)實現決策目標。實施決策的過程中,需要領導者隨時註意檢查、監督、控制、反饋,不斷完善決策方案,排除一切干擾。
組織管理能力的表現[5]
組織管理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能力:
一、總攬全局的能力
領導者是不同行業部門的領導,他們在考慮問題、作出決策時必須從本單位全局出發。總攬全局就是眼觀天下,胸懷全局。領導者應具有廣闊的視野,能夠統籌全局,善於掌握和駕馭全局的發展規律。
總攬全局就是在謀劃、決策、管理時高屋建瓴。既能從事業工作的大局出發,又能結合自己單位的具體實際。總攬全局就是能把本單位事物的各個方面聯繫起來,從各種聯繫中把握事物本質,形成整體性的決策,保證整個領導活動有序地進行。
二、多謀善斷的能力
領導者應多謀善斷。“多謀”就是要多出主意、多出點子。“善斷”就是要有戰略頭腦,能夠在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正確、果敢地決定問題。
多謀善斷體現在:
(1)能用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看待事物。看到矛盾的一般性、普遍性和矛盾的具體性。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事物的核心,作出新的判斷。
(2)能通過多種方案的對比,選擇最佳方案。
(3)能當機立斷。不是謀而不斷,優柔寡斷,也不是輕率魯莽,馬虎從事,而是對看準的問題果斷決策。
三、揚長避短的能力
領導者個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但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領導者應具備揚長避短的人事組織能力,註意發揮領導集團的智能。
人的天賦、實踐地位的不同和人的一生精力、時間的限制,造成了人皆有所長,亦皆有所短,有其所能,亦有所不能。領導者要多看各人的長處、優勢,看每個成員能幹什麼,在分工授權時從各人的長處考慮,巧妙地調節領導集團中性格不同、志趣不同、風格各異、思路不一的狀況,以達到相互彌補、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從而保證領導集團的智力勞動得到高水平發揮。
四、果斷指揮的能力
果斷指揮能力是領導者在組織指揮中體現出來的一種隨機決斷能力。主要體現在:
(1)迅速制定階段性計劃。要求領導者能根據總的決策目標儘快提出切實可行的階段性方案。
(2)有效地組織下屬實施決策。領導者能夠根據工作任務的要求和下屬不同特長,分派任務、佈置工作,最大限度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發揮整體效能。
(3)隨機解決問題。領導者不僅能隨時解決決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而且能夠追蹤原來的決策目標進行不斷調整和修改,這要求領導者必須具有隨機決斷的能力。
五、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領導者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主要表現在:
(1)勇於面對突發事件。領導者不能驚慌失措,要臨危不懼,處亂不驚,頂住壓力,在這樣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準備下,冷靜思考,謹慎果斷地決策。
(2)迅速查明事件的原因。要求領導者在理智的基礎上迅速查明事件的真正原因,準確地弄清事件的性質,趨勢及發展後果,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辦法。
(3)採取超常規程式辦法。突發事件原因錯綜複雜,隨機性大,決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就要求領導者在現場根據情況決策,其決策要留有餘地。
組織管理能力的建設[1]
組織管理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管理者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有一個高效和諧的團隊,這是組織管理的基礎,也是組織管理能力的重要內容。二是管理者個人的能力與水平。所以,要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加強組織管理能力建設,就必須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管理者要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與培育高效和諧團隊
管理者能否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與培育高效和諧團隊,是組織管理能力發揮的重要基礎,也是組織管理能力的第一體現。
(一)建立合理組織的基本原理
1.目標一致性
組織結構的設計和組織形式的選擇必須有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任何一個組織,都是由它的特定目標決定的,組織中的每一部分應該都與既定的組織目標有關係,否則,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時,每一個機構又有自己的分目標來支持總目標的實現,則這些分目標就成為組織機構進一步細分的依據。為此,目標層層分解,機構層層建下去,直到每一個人都瞭解自己在總目標的實現中應完成的任務,這樣建立起來的組織機構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成為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奠定組織基礎。
這一基本原理要求管理者在組織設計中要以事為中心,因事設置機構、設置職務,做到人與事高度配合,避免出現因人設事、因人設職的現象。
2.分工協調
按照提高管理專業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把組織的目標分解成各級、各部門、各個人的目標和任務,使組織的各個層次、各個部門、每一個人都瞭解自己在實現目標中應承擔的責任和職權。有分工必然有協調,協調包括部門之間、部門內部的協調。分工協調原理可以這樣來表述:組織結構的設計和組織形式的選擇越是能反映目標所必需的各項任務和工作的分工,以及彼此之間的協調,委派的職務越是能適合於擔任這一職務的人的能力與動機,其組織結構和形式就越是有效。組織結構中的管理層次的分工、部門的分工及職權的分工,各種分工之間的協調就是分工協調原理的具體體現。
3.管理寬度
管理寬度原理可以表述為:管理者有效地監督、指揮其直接下屬的人數是有限的。管理寬度的限度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工作的類型、主管人員以及下屬的能力大小等等。因此,管理寬度是因組織、因人而定的。由於管理寬度的大小決定和影響著組織的層次,以及管理人員的數量等一系列重要的組織問題,所以,每一個管理者都應根據影響自身管理寬度的因素來慎重地確定自己的理想寬度。
4.權責一致
權責一致原理可以表述為:職權與職責必須相等。在進行組織設計時,既要明確規定每一管理層和各個部門的職責範圍,又要賦予完成職責所必需的管理許可權。職責與職權必須協調一致,要履行一定的職責,就應該有相應的職權,這就是權責一致原理的要求。只有職責、沒有職權、或許可權太小,則職責承擔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會受到束縛,實際上也不可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相反,只有職權而無任何責任,或責任程度小於職權,將會導致濫用權力,產生官僚主義等等。因此,在實際組織設計中要儘量避免這兩種傾向。
5.統一指揮
統一指揮原理可以表述為:組織的各級機構和個人必須服從一個上級的指揮和命令,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指揮和命令的統一,避免多頭領導和多頭指揮,使組織決策得以貫徹執行。根據這一原理,上級指示從上到下逐級下達,不許發生越級指揮的現象,下級只能接受一個上級的領導,只能向一個上級彙報並向他負責,這樣就形成一個“指揮鏈”。在這個指揮鏈上,上級既能瞭解下屬的情況,下屬也容易理解上級的意圖。就可以做到政令暢通,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而多頭領導、政出多門,必然造成混亂。
6.集權與分權相結合
這一原理可以表述為:為了保證有效管理,必須實行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領導方式。工作中該集中的權力集中起來,該下放的權力就下放給下級,這樣才能加強組織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如果事無巨細,把所有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不僅會使管理者淹沒於事務之中,顧此失彼,而且還會助長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忽視組織戰略性、方向性的大問題。因此,管理者必須將與下屬所承擔職責相應的職權授予他們,使下屬有職、有權、有責,這樣可以充分發揮下屬的聰明才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保證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減輕管理者的負擔,集中精力抓大事。
作為管理者,應當根據以上原理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確保組織目標的有效實現。
(二)重視非正式組織
隨著組織結構的建立,一個正式組織就形成了,為組織管理提供了組織基礎。但是任何正式組織中都伴隨著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是在組織成員之間感情相投的基礎上,由於現實觀點、愛好、興趣、習慣、志向等一致而自發形成的結夥關係。它對於正式組織目標實現有著重要影響作用,能否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組織為正式組織實現目標服務,是組織管理能力的重要內容。所以,組織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夠正確認識非正式組織,能夠有效的掌控非正式組織。
要有效的掌控非正式組織,使之為正式組織實現目標服務,必須充分瞭解非正式組織的兩大特點:
(1)非正式組織在滿足組織成員個人心理和感情需要上,比正式組織更具有優越性。所以應該發揮非正式組織比正式組織具有更強的凝聚力的作用。
(2)非正式組織形式靈活,穩定性差,覆蓋面廣,幾乎所的正式組織成員都介入到某種類型的非正式組織之中。
根據以上特點,管理者在組織工作中應有意識、有計劃地促進某些具有較多積極意義的非正式組織的形成、發展,使其成為正式組織的輔助。在時機成熟和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也可將其中一些轉化為正式組織,使其成為組織工作中所設計和保持的組織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培育高效和諧團隊
建立了正式組織,也重視了非正式組織,但要將團隊建成高效和諧團隊,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核心能力培育的原則。團隊是能力放大機制,而能力放大需要具有相應的核心能力,沒有核心能力,團隊不過是一個散亂的“群體”而已。
2.規模適當原則。構造團隊時,要使它形成核心能力的單位規範,以增強複合組織中的可匹配性。團隊之間也需要在功能上的互補,不能失衡。
3.工作責任制。一個科學合理的團隊,需要制定和執行一套嚴密的、科學的規章制度,使人們的行為規範化、制度化。
4.人本主義原則。建設團隊,必須把人放在中心地位,人既是考慮組織活動的出發點,又是考慮組織活動的立腳點,而不能壓抑人性。
二、提高管理者的組織管理能力
管理者的組織管理能力,除了體現在建立機構、團隊建設之外,還充分體現在個人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之上。個人組織管理能力是管理者學習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實施能力、協調能力等的集合,不是單一的某種能力的體現。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組織管理能力,必須從多方面努力,從多種能力的提高人手。這裡就主要的幾個方面進行討論,探索提高組織管理能力的途徑。
(一)增強學習能力是提高組織管理能力的基礎
管理者的組織管理能力來自於學習,從書本上學習,從實踐中學習。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管理者組織管理能力的強弱。要想提高組織管理能力,首先是提高管理者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的提高既是在不斷學習中自然而然的過程,也是一個有意識的培養過程。作為管理者可採取以下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1.制訂好學習計劃、專心致志
作為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工作要求及個人情況,制訂出學習內容、目標、進度等。有所選擇,有所規劃,有的放矢。“百學須先立志”,要樹立志向、志氣、志趣,長期堅持,學有所為。
2.善擠時間、講究方法
作為管理人員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能否善於利用時間,擠出時間來學習,是學習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在有限的、寶貴的時間中,還必須講究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到達知識彼岸的橋梁。學習方法科學,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長期以來,人們總結出了許多學習方法和經驗,如迴圈學習法、綱要學習法、發現學習法、程式學習法、模仿學習法、比較學習法等。我們可以從中選擇適合的方法加以運用。
3.提高效率、學以致用
學習要講求效率,其衡量標準有時間標準、數量標準、結構標準等。學習的目的是用,所以要重視從實踐中去學,借鑒別人的經驗,善於從中總結提高領導水平。
(二)增強判斷能力是提高組織管理能力前提
判斷能力強,意味著把握了更清晰和更廣泛的理解與判斷事物的標準,也就能更快地作出準確無誤的判斷。判斷能力是組織管理能力的前提條件,當不能正確判斷事物的時候,就無法決策,也就根本談不上管理了。所以,提高判斷能力是提高組織管理能力的前提。提高判斷能力既需要理論上加以訓練,又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
1.掌握正確運用各種類型的判斷邏輯形式的必要知識是提高判斷能力的理性途徑
判斷是邏輯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習和掌握各種類型邏輯形式的知識,是培養和提高判斷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熟悉邏輯並善於應用的人,在判斷時必定思路清晰,是非分明,從而作出最佳選擇。
2.加強個人思想修養是提高判斷能力的重要途徑
判斷能力與個人品質緊密相連,不唯書、不唯上、有自信、敢創新,是判斷能力的基本要求。無私、無畏,才能作准確的判斷。
3.努力參與社會實踐是提高判斷能力的根本途徑
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可以從中學習和總結許多提高判斷能力的方式方法。如借“定勢”判斷、細心觀察法、巨集觀判斷與微觀判斷相結合的方法。
4.不要輕易判斷他人,正確判斷自己
在管理工作中不能以貌取人,僅憑第一印象就對一個人下判斷。要聽其言,觀其行。而對待自己,則要有自知之明,不能過於自信,自我欣賞。也不能過於悲觀,缺乏自信。
(三)增強決策能力是提高組織管理能力的核心
決策能力是組織管理能力的核心,提高組織管理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決策能力。
1.提高決策素質是首要
決策者是決策活動的主體,任何決策活動都離不開決策者的參與。決策者要作出正確的決策,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質修養、知識能力修養、性格氣質修養、情緒情感修養等。
2.掌握決策原則
決策的基本原則有求實原則、系統原則、民主原則、可行原則、創新原則等。求實原則要求領導者決策符合客觀實際;系統原則要求領導者決策必須在綜合一切信息的基礎上考慮各種情況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民主原則要求決策者必須按照科學、透明的程式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作出決策;可行原則要求領導者決策是可以在實踐中實施的;創新原則要求領導者決策必須以新的思路去解決新的問題。
3.優化決策程式
領導者在決策時,不僅要按照一般程式來進行,而且要儘可能根據科學高效原則減少一切不合理環節,在決策過程中要註意優化每一個環節,在各種方案中進行優選。
4.掌握科學的決策方法
決策是有方法可循的,按照不同的決策類型,應當選擇不同的決策方法,常見的可分為定性決策和定量決策兩大類。領導者可根據情況適當選擇或綜合使用,要在實踐中體會各種決策方法的優缺點,對其中一些適合自身的決策方法能夠運用自如。
(四)增強協調能力是提高組織管理能力的關鍵
領導協調是組織管理工作中經常性的工作。包括協調與上級的關係、與下級的關係、與同級的關係,各種關係的協調不可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勢利導,針對不同對象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有所選擇。但其基本的方法有:
1.疏通阻塞
各種不協調的現象的出現,大部分是因為信息阻塞引起的。領導者要善於疏通阻塞。重大問題先協商後再決策,一般問題先通氣後再執行,暫時有分歧的就冷處理,善於等待,疏通關節。
2.多商量
商量是協調最重要的環節。領導者要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別人,不要強加於人。既然是商量,無論對方和自己的關係如何,地位如何,都要把對方擺在平等的地位。
3.化解矛盾
領導者無時無處不生活在矛盾中,諸如利益衝突、心理衝突、角色衝突、職權衝突、目標衝突等。要正視矛盾,要善於化解矛盾。可採用以冷制熱法、含糊處理法、春風化雨法、接受時間法、彼此退讓法。
4.保持平衡
各種社會關係需要互相依賴,競爭與合作是一種平衡。領導者要從總體上把握平衡,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追求平衡,從動態中尋求平衡。要團結所有團隊成員形成一個相互配合的組織,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
此外,要提高組織管理能力還需要增強應變能力、執行能力、理財能力、用才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