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旅游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旅游管理

目錄

旅游管理學科簡介

  旅游管理學學科是工商管理學科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旅游管理學是一門研究旅游業經營管理的新興學科。隨著國際經濟的一體化、中國加入WTO,中國旅游經濟和旅游產業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和世界經濟產業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專業是旅游學、管理學、文化學等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與各類企業從事旅游事業管理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雖然這門學科的產生,在我國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和對外交往的不斷擴大,我國旅游業迅速發展,不但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經濟知識的經營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學科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已成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科。

旅游管理的培養目標

  旅游管理專業面向現代旅游業,根據旅游業形勢的發展培養擁護黨的路線,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導游、旅行社、旅游景點景區、旅游購物商店等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掌握現代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理論與方法,能夠勝任旅游企業及其它相關行業經營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和創業型人才。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

  1.旅游企業管理

  旅游企業管理方向從旅游服務企業的特點出發研究旅游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及其應用,主要內容包括:旅游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旅游需求的特點與旅游服務的組合問題;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特點;飯店旅行社企業集團化經營問題;旅游企業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務文化與倫理;中外旅游企業管理比較;旅游行業管理的組織體制與產業政策,我國旅游行業管理現狀及體制改革;全球化與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等問題。

  2.旅游開發旅游市場營銷

  旅游市場開發與旅游市場營銷方向包括對旅游企業營銷和旅游目的地營銷兩個領域進行的專門研究。旅游企業營銷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場規律和旅游產品特色;旅游企業營銷的理論、方法、戰略與策略。旅游目的地營銷從現代旅游空間系統角度剖析目的地市場運動規律,結合對目的地管理的總體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針對性的區域旅游營銷戰略、營銷計劃以及營銷控制方案。

  3.會展服務與管理

  會展服務與管理方向包括會展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悉會議、展覽的組織流程,會展實務、會展營銷客戶服務、場館管理,展位設計、工程搭建、展品運輸商務服務、展館清潔、垃圾處理、餐飲服務,展會營銷理念、展會的組織、成本控制、展會服務、定期發佈研究數據和報告,會展營銷管理、會展服務承包商管理、會展項目管理、會展後勤管理、會展場館管理、會展風險管理、會展融資管理、會展預算管理、會展人力資源管理。

  4. 旅游文化

  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旅游活動的社會影響,處理好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促進接待地整體的、全面的、持續的進步。可以使人們提高認識,自覺地處理與旅游有關的經濟、社會、文化關係,促進接待地各方面整體協調發展。

  5.旅游法規

  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法律法規問題。

  6.旅游經濟

  旅游產業的經濟影響與經濟動機

  7.旅游心理學

  旅游行為的產生及心理學動機。

  8.旅游教育

  旅游教育教學規律。

  9.旅游景區規劃

  旅游規劃,是一個地域綜合體內旅游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方式的整體部署過程。旅游規劃經相關政府審批後,是該區各類部門進行旅游開發、建設的法律依據。旅游規劃要求從系統全局和整體出發,著眼於旅游規劃對象的綜合整體優化,正確處理旅游系統的複雜結構,從發展和立體的視角來考慮和處理問題。因此,旅游規劃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統籌全局,為旅游實現提供指導性的方針

  10.生態旅游

  促進生態旅游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開展生態旅游的重要目的,具體表現在旅游地居民個體層和旅游地社會、經濟、文化整體層次兩個層次上。

旅游管理的就業前景

  旅游與休閑管理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咨詢公司、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旅游規劃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游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或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具體如下:

  1.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就業要通過考取公務員的方式,具體流程包括網上報名、現場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察、名單公示等環節。就業單位包括各省市地縣旅游局及其附屬企事業單位,各單位具體職位根據需要而定,可參看當年公務員招生簡章。

  2. 旅行社

  旅行社各職能部門分為:業務部、計調部、接待部、導游部、外聯部、財務部等。

  業務部:負責旅行社產品營銷策劃,招徠組團,地接等旅行社業務以及會議、中小型展覽 的組織營銷業務;主要有經理、助理、文秘、組團、地接等職位。

  計調部:具體操作旅行社業務,包括設計旅游線路及報價等。

  接待部:接待來咨詢的客人及來訪的其他人員。

  導游部:安排導游帶團,導游人員需有導游證

  外聯部:旅行社在外地的代言人,經常到其他城市宣傳該旅行社等。

  財務部:負責旅行社所有資金運作,工作人員需有一定的財會知識。

  3. 旅游咨詢公司

  主要業務包括出境旅游咨詢、國內旅游咨詢、旅游中介、商務考察咨詢、移民及留學咨詢、代訂全國各地酒店、代訂旅游(商務)用車、會議會展、旅游顧問、導游培訓服務等。

  隨著《旅游咨詢師培訓國家職業標準》及《旅游咨詢師培訓國家職業考試大綱、考試培訓教材》通過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專家的評審,旅游咨詢師培訓在全國試點培訓與測評。據旅游咨詢師天津認證中心負責人介紹,成都首批100多名學員試用期平均工資為2385元。旅游咨詢師分助理、師級學員培訓結業後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合格後頒發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的《旅游咨詢師》證書,個人資料錄入中國旅游咨詢師網以及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網。2008年首次“旅游咨詢師”全國統一考試將於6月22日進行,旅游咨詢將成為最熱門的新職業。

  4. 旅游電子商務企業

  旅游業被認為是對網際網路敏感度最強的產業之一,與金融、軟體和網上書店一起被稱為最適合在網上經營的四大行業,由此可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前景看好。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主要業務範圍包括提供旅游信息,預訂酒店、機票、旅行線路及商旅實用信息查詢檢索等,比如,攜程旅行網和藝龍旅行網是國內外知名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

  5. 旅游規劃策劃機構

  畢業生可從事旅游規劃與策劃,旅游規劃策劃機構主要包括旅游業發展規劃、旅游景區規劃、旅游策劃等業務。至2007年,我國共有甲級資質的旅游規劃單位9家,乙級資質旅游規劃單位154家,丙級資質的旅游規劃單位62家,涵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除此之外,還有若幹未有資質的規劃策劃機構。

  6. 旅游營銷策劃企業

  近年新興的旅游營銷策劃企業,是從原旅行社的業務部的營銷策劃工作延展擴大成為獨立的的旅游市場的營銷策劃企業,是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從新分工產生的旅游新行業。業務包括旅游景區、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動、旅游線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場營銷策劃;也從事會展的組織營銷業務。他們是旅游需求市場與旅游供給市場之間的橋梁與弄潮兒,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費產品及其組合(實體與信息),為旅游產品及旅游目的地提供消費者群體(實體與信息);近年一些旅游大型產品在市場中的火爆與旅游營銷策劃企業的操作不無關係,如大型實景歌舞《印象·劉三姐》就是一例。作為新興的旅游營銷策劃企業,業務量巨大而企業人員精幹;要求員工有較高學歷、瞭解旅游企業發展現狀、瞭解旅游消費趨向,有較高的交際與即時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與誠信品格。旅游營銷策劃企業大都設有電子商務業務。

  7. 旅游景區

  畢業生可從事旅游景區經營和管理。國家旅游局《2005中國旅游景區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1月,我國已有各類旅游景區2萬家左右,其中,A級旅游景區1401家,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77個,國家自然保護區154個,國家森林公園565個,國家地質公園105個,工農業旅游示範點306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文化遺產31個,旅游景區已經形成我國旅游業的半壁江山,這些景區遍佈全國各地,任何一類旅游景區都是一條就業出路,如此眾多的旅游景區為旅游與休閑管理專業就業創造了良好機會。

  8. 主題公園

  畢業生可從事主題公園的經營和管理。主題公園分為樂園型、民俗型、歷史型、濃縮景觀型、科技型等類型。樂園型的有歡樂谷、海洋世界、冰雪大世界等;民俗型的有民俗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等;歷史型諸如杭州的宋城、無錫的唐城、三國城;廣西的樂滿地、世外桃園、愚志樂園等;濃縮景觀型諸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科技型諸如恐龍館、航宇科普中心等。

  9. 旅游、休閑俱樂部

  畢業生可從事諸如高爾夫俱樂部、健身俱樂部、攀岩俱樂部、沙灘浴場、沙漠滑沙俱樂部等行業的經營和管理,除此之外還有酒吧、KTV等娛樂場所的經營和管理。除上述傳統的俱樂部外一些大中城市或旅游目的地也出現了中小型的適應當前休閑消費發展的俱樂部、“屋”、“吧”等,如:陶藝俱樂部(陶吧)、蠟染吧、釣魚俱樂部、烹飪俱樂部等。

  10. 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是集娛樂、住宿、餐飲、歌舞廳、會議廳、大型停車場於一體的旅游場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是度假休閑旅游的好去處,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旅游與休閑管理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旅游度假村的經營和管理。

  11. 旅游職業中學、旅游職業中專教學工作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旅游基層人才需求越來越多,各地旅游職業中學、旅游職業中專或職業中專、中學的旅游班發展較快,從事旅游中職教育也是旅游本科畢業生就業不錯的選擇。

  12. 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

  各式各樣有個性旅游紀念品商店,經濟型特色化的旅游小飯店,有文化品味的酒吧與茶館,風味餐飲、小吃業,前面談到的陶藝陶吧、蠟染吧,教授種植花草、製作盆景的園藝吧,插花的花吧;攝影的攝吧……城市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與休閑的自主創業可說是萬紫千紅,從當代人的旅游與休閑消費需求中調查分析可以尋求到許多創業門道。

  13. 走向鄉村,參與開發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

  城市化的發展、新農村經濟建設的加速促進了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周邊發展更為快速。《旅游學刊》主編劉德謙教授等專家預言鄉村旅游將很快占有中國旅游產業的“半壁江山”。但是廣大鄉村的旅游人才極度缺乏,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對旅游本科畢業學生來說是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經營鄉村旅游飯店,進行鄉村旅游營銷策劃,組織鄉村旅游商品生產經營,或從事鄉村旅游中職教育、旅游技培訓工作等,根據“因地制宜原則”選擇方向;可以是創業,如:籌辦鄉村旅游營銷策劃企業,籌集資金與當地農民聯合經營鄉村旅游與休閑企業,租賃鄉村旅游資源形式開辦中小型的鄉村旅游企業;也可以是就業,任聘於鄉村旅游與休閑企業。

生態旅游管理[1]

  生態旅游管理是指以生態學思想為指導,對生態旅游系統進行管理,以便在向旅游者提供滿意的生態旅游產品和服務的同時,長時期地維護旅游區的生物多樣性、生態整體性及其生態服務功能和美學價值。

  生態旅游管理對象是受旅游業及其相關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上世紀40年代後,生態系統的概念逐步趨於完善,60年代後,由於出現了世界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失衡,對生態系統的研究和管理迅速發展。由於生態系統是生物要素和環境要素在特定空間的組合,所以生態旅游管理的實質就是進行環境要素與其相適應的生物要素的有機管理

  一、生態旅游管理的意義

  生態旅游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熱點,並且引起了各國政府和學術界的廣泛重視。然而生態旅游的出現也在很多方面造成了負面影響。生態旅游活動的開展給某些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比如大氣污染、空氣污染、水質污染、雜訊污染、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少數民族文化的消失等。生態旅游造成環境破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儘管有生態系統和生態旅游資源本身脆弱性的原因,但更多是因為管理不善、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只有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管理,開展生態旅游,才能夠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和促進環境的保護。

  二、生態旅游管理的原則

  生態旅游管理具有獨特性,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區域管理與環境容量相結合的原則。

  就生態旅游目的地來講,生態旅游管理應該堅持區域管理與環境容量相結合的原則。這一方面取決於旅游活動特定的空間屬性,更主要的是因為生態旅游的發展具有多目標與多主體的特性。從生態旅游管理的實踐經驗看,生態旅游管理既不是單純的企業經營管理,也不是單純的地方行政管理;不僅需要規劃,也需要協調與控制。另外,開展生態旅游後,旅游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光顧,倘若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數量,可能破壞生物棲息環境和天然植被。旅游環境容量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自然環境所能承受的游客容量。此外,還有感應氣氛容量、旅游社會地域容量等。合理的環境容量既能滿足游客的舒適、安全、衛生、方便等旅游需求,又能保證旅游資源質量不下降和生態環境不退化,這是取得最佳經濟效益時旅游區所能容納的游客數量,是旅游資源的合理承載力。因此,確定合理的環境容量是旅游區管理的重要環節,可以避免對資源的掠奪性利用。

  (二)因地制宜與政府介入相協調的原則。

  政府介入生態旅游景區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政府介入可以使生態旅游活動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形成伙伴關係,不斷地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時,政府介入有利於解決在生態旅游資源產權不清的情況下如何有力地保護生態資源與環境的問題。從地方生態旅游發展需要取得經濟效益的角度看,也離不開政府介入,政府利用行政體制動員掌握的經濟資源,可以決定超前發展與優先發展的部分。同時,政府制訂旅游法規、規章、條例,促進了地方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政府可以有力地擔負起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的職能。

  (三)通過信息傳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

  從可持續發展及和諧發展的角度,並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延伸到旅游產業來看,在處理人類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資源之間的關係上存在以下思路:一是以保護生態資源優先,忽視了人類的旅游需求;二是優先滿足人類的旅游需求,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三是在不破壞旅游資源的前提下,既要儘量滿足人們目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又要註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和旅游業、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旅游的管理應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原則。要想人們接受、認識和實踐正確的和諧發展觀就必須進行信息的宣傳和傳播。只有當生態旅游主要利益相關者確實意識到各自的利益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並隨時準備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時,生態旅游管理的有效性才有可能迅速提高。對於旅游經營者和社區居民的生態旅游管理措施,需要得到被約束對象在理念上的認可,才能達到切實的管理效果

  (四)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從生態學的普遍規律出發,協調好生物、環境、經濟和發展的關係。旅游行為本身是一種人為活動,它與自然系統共同形成比單純的自然生態系統更複雜的人類自然複合系統。它不僅由生物和環境條件組成,還包括人類活動和社會、政治、經濟條件,是這些複雜因素組成的多層次、多因數的統一體。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可引起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反過來,生態系統的變化又會對人類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生態系統中的各要素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按照生態學的規律進行著物質迴圈和能量轉換,其中一個因素髮生了變化,就會引起系統內其他因素產生連鎖反應。因此,開展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學為準則,綜合分析各因素,全面考慮。按生態學原理去開發、利用和保護旅游資源,並根據生態系統的變化特點不斷改善旅游系統的結構佈局,儘力維護其生態平衡及環境效益,實現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旅游地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持續性、旅游持續性和社會經濟持續性三個方面。生物資源常常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在於剝奪了當地群眾對資源的經營權。在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經濟發展較快的條件下,如果生態旅游不能很好地與當地群眾的利益相結合的話,那麼環境和資源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

  三、加強生態旅游管理的路徑選擇

  (一)地方政府要盡職以保護和發展當地生態旅游。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在生態旅游的規劃和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業主要以贏利創收為目的,不少旅游區根本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就開始營業。地方政府要通過加強宣傳和教育的力度,提高旅游相關實體對當地生態環境的認識、瞭解和重視程度,營造濃厚的保護和發展當地生態旅游的氛圍。生態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從正確思想和觀念的培育入手,而不能僅僅是對行為的約束和懲罰。

  應該增強當地居民對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從長遠的觀點和戰略的角度來審視自身的生態資源和文化,增強自覺性和自信心

  (二)旅游資源開發中應註重生態環境問題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應從系統的觀點、整體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出發來考慮旅游業的開發與管理。如果沒有系統、整體和長遠觀點,只考慮某個系統、本單位和短期利益,生態環境就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因此,需要讓旅游區的旅游企業和旅游者都能認識到保持良性生態系統的前提下開展旅游活動的必要性。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遵守生態學原則,按生態學有關理論對旅游區的生態系統的負載極限進行預測,要預測該旅游區的生態系統能被旅游企業及旅游者利用的可能性,特別是這一系統能否長期提供相同質量服務的可能性。旅游資源的開發應遵循因地制宜和適度的原則,旅游資源開發要發揮民族和地方的特色,發展利用環境潛力的同時必須遵循維護環境的生態平衡。

  (三)做好旅游業開發與管理的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

  旅游規劃要對旅游發展未來狀態做出科學設想、設計,使旅游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在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在規劃階段就進行各項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包括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土壤環境影響評價、生物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影響綜合評價等。在旅游總體規劃中,既要考慮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合理佈局設施、維護生態平衡,又要緊密結合區域所在的重點依托城市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相關行業的配套發展,減少在實施中的局限性、盲目性及不必要的損失,求得協調發展格局。區域規劃佈局必須以獲取最大的綜合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為佈局決策的中心目標,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管理和服務人才。

  高素質的人才是實現生態旅游合理開發和管理的關鍵,缺乏適宜的、高素質的各類人才,生態旅游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專業角度講,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對產品設計有專業化的要求,技術較為複雜,需要那些既懂得生態學知識和旅游學知識,又熟悉旅游業運行規律和機制,而且還能正確把握生態旅游內涵的專業人才。因此,不斷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管理和服務人才,可以為生態旅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傳統文化對旅游管理的影響[2]

  旅游企業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而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也主要是通過“人”的行為表露出來的。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傳統文化對國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巨大的,國民性格、心理無不受到傳統文化的塑造。我國的旅游企業管理也必然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

  1.“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基於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與重要作用理念的確立,人類對人自身的認識,對人的價值的關註,對人的尊嚴的重視,導致“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出現。

  而以“人”為競爭之本的旅游業必然要充當這場革命的先鋒,這也是旅游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現代旅游企業正出現“參與式管理”的趨勢,即每一個員工都以主人翁的精神與姿態,不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而且積极參与過問企業事務。這種“參與式管理”與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找到了結合點。

  首先,置“人”於管理工作的中心。當今旅游企業中興起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如苟子所說的“制天命而用之”,就表現了對“人”的重要性的張揚。“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水則載舟,水亦覆舟”,說明民心向背是政治成敗、社會治亂的關鍵,強調的是“人”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貴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啟迪我們,旅游管理應當置“人”的管理於重要的位置,要瞭解和滿足員工的需求。

  其次,自我修養、自我管理。“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必然要求企業員工加強自我修養與自我管理,這與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克已”與“修身”相契合。儒家經典《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又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關係。修身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一律以修養自身的品德為根本。個體的自我修養、自我管理與整個企業管理的關係就如同修身與治國、平天下的關係一樣。如果每一個員工都能夠自我修養、自我管理,旅游管理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

  2.“和為貴”的理想企業狀態

  旅游業的綜合性,不僅體現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也體現在企業內部。一條旅游線路,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飲、休閑娛樂、購物等環節,無論是哪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整個旅游行程。一個飯店,有銷售部、前廳、客房、餐飲等部門,如果各部門之間不能很好地協作,而是各自為政,互不買賬,就會出現互相扯皮的現象,導致服務效率低下、服務質量下降,甚至會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旅游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是以滿足旅游者的物質與精神、心理需求為目標的。因此,企業內部人際關係的氣氛對經營的成功與否關係重大。

  儒家重“人和”的思想與現代旅游企業重“人和”的企業凝聚力理念是相通的。儒家主張“和為貴”,體現在一個企業就是要建立一個理想和諧的狀態。

  孔子日:“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禮義教化的作用在於使各種關係達到和諧統一。當某些方面出現不和諧的時候,應當用禮義教化加以引導、感化、教育,使之逐步實現諧和統一。

  “和”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敬事”、“信”、“節用”、“愛人”、“使民以時”、“溫、良、恭、儉、讓”都是服務於這一目標的,是達到這一目標的具體手段和方法。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同樣體現了“以和為貴”的和諧思想。在老子看來,只要治國者能夠做到“無為”,社會就會穩定,國家就會安寧。老子在《道德經》中稱:“我無為而民白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無為不是拱手默坐、無所作為,而是循道而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達到無不為的目的。“無為”也就是自己(尤其是管理者)讓開一步,讓別人有發展的機會,從而達到一個整體的均衡和諧。“無為而治”的思想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史學家稱道的“文景之治”就是“無為而治”的典範。“兼愛”是墨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天子兼愛一國,家長兼愛全家。普天下平等互愛,相互幫助,尊重別人的財產權和生存權。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愛遲早要成為人類完成自我的原動力。只要人類彼此相愛,做每一件事都懷著仁愛之心,便可以成就一切大事業。墨家學派主張平等,認為在追求平等方面,任何人都一樣。要實現這一平等。就需要有愛心。只有相信人類有彼此相愛之心,才能獲得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旅游企業在服務管理方面從“條規約束”向“凝聚協調”的轉化是當今旅游服務的一大趨勢。與傳統管理依靠規章制度對企業員工進行“剛性”管理相反,現代企業管理,註重“柔性”親和溝通。旨在通過貫徹“親密原則”,使管理層和操作層達成“共識”,構成“一體”同盟,從而在追求“卓越”和“成效”中,達到有價值的“目標”。管理方式上的轉型。是以知識經濟時代員工素質的提升和個體價值的確認為前提的。

  它的未來學意義在於摒棄勞動的“異化”性質,從而變成全體員工“實現自我”的過程。換而言之。註重“凝聚協調”的管理方式真正奏效,取決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雙方在寬泛意義上的“勞動”(群體協同運作)中如何把社會角色化的行為與個性化的自我價值實現融為一體,這將是未來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中國傳統文化正好可以提供這方面的啟迪。

  3.管理者的人格力量

  領導者是對企業實施管理的人。事實土,領導者的權威不是因為他手中握著可隨意任免他人的權力,而是來自於他的人格力量。一個旅游企業的領導者對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某種意義上說,企業風格集中體現了企業領導者的作風,這是領導者的人格魅力使然。人格力量是憑個人素質、個人行為無形地影響下屬的一種能力。領導者、管理者的思想和行為應該對員工起表率作用。人與機器不同,管理與被管理不是一種純粹的操作與被操作的關係,而是一個伴有情感交流的過程。

  儒家主張“內聖外王之道”,就是說內有聖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這裡,聖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以道德榜樣來影響他人,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這樣自己就可以取得無為而治的效果。孟子具體說明瞭治人者以德服人是使王道收到較好管理效果的原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就是說恃仗實力來使人服從,人家不會心悅誠眼,只是因為他的實力本身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作為旅游企業的領導人應該註意樹立自己的人格榜樣,以人格魅力去感召手下的員工。

  旅游管理涉及到激勵的方法與藝術,而激勵的方法與藝術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對於激勵員工,用“錢”開道,用“獎”掛帥,用“口號”、“精神”鼓勵,用“扣”、“罰”之類促進,這些方式只能在一定時間內起作用,其效果終究不能長久,方式不妥還會產生後遺症。員工勞動力與創造力的激發,除了培養員工的榮譽感、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制定必要的管理規章制度外,更重要的是以一顆愛心實現與員工在心靈上的溝通。管理者要體察入微,尊重員工,處處為員工著想,以一顆良善之心平等對待他們,關心其疾苦。另一方面,管理者必須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和一系列有實際意義的舉措,使員工真正感受到這種愛心的存在。人不是機器,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靈。中國古語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人心的互動,會給領導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也會給企業帶來發展的動力與激情。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王昌玉.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原則及路徑選擇.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商業時代2009年27期
  2. 陳佳平.論中國傳統文化對旅游管理的影響.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焦作大學學報2006年20捲4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管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