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旅游文化(Tourism Cultural)
目錄 |
旅游文化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統,是旅游者這一旅游主體藉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條件,通過對旅游客體的能動的活動,碰撞產生的各種旅游文化現象的總和。
廣義的旅游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旅游文化則是特指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宗教、科學、道德等精神和意識形態領域。
旅游文化的特征[1]
1.旅游文化具有繼承性
任何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產生和發展,都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要求助於原有的文化成果中那些合理而有益於發展自己的部分,並把它應用到自己的創造實踐中。旅游文化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必鬚根植於原有的學科基礎之上,脫胎於相關的學科之中。在初期,它必然較多地受到母體的強烈影響。在發展過程中,人們把有關旅游的內容篩選出來,提煉加工,使之逐漸成為旅游文化的組成部分,變成繁衍新學科的基礎。與旅游文化相關的學科很多,主要有政治學、經濟學、文學、民俗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旅游文化正是吸收了這些學科的優秀成果,才使自己有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不斷地給自己補充血液和營養,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並使自己的機體更富於生命力。
2.旅游文化具有綜合性
旅游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托,以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介體和旅游研究之間的相互關係為基礎的,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旅游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游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游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游介體文化。此外,還涉及到旅游學、旅游心理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管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學、旅游美學等對旅游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3.旅游文化具有創造性
旅游文化的創造性又稱為變異性,由於旅游文化的融合性,旅游者的不斷更新,不斷帶來新的文化衝擊,在融合的過程中,也就使旅游文化本身不斷出現新的表現形式。這種變異性既是旅游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其魅力所在。旅游文化並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而是在傳統文化和新興學科結合上的一種創造。對旅游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經過設計、加工、組織後,才能開發成新的旅游文化,形成專門的旅游產品供旅游者享用。如我國境內有許多少數民族,他們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但這並不構成旅游文化,當旅游經營者們在深圳建立起“中國民俗文化村”,並把這些文化編排成節目和活動,配備了相應的建築設施和場景,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後,才成為專題的旅游文化。我國文化資源豐富,但這決不意味著我們在發展旅游文化時可坐享其成,必須吸取這些文化的精華,刻意創新,這樣才能吸引游客。借用一位外國旅游專家對中國旅游業的寄語:“既要體現中國特色,又要適合個人口味。”這就要求旅游文化在創造中不斷豐富和完善,以更加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4.旅游文化具有服務性
現代旅游業的最大特點就是服務性。從旅游文化的內容來看,強調和突出這種服務性尤為重要,機場、車站、賓館、市場等是直接為游客服務的。旅游中介——旅游經營者的主要作用就在於為旅游主體——旅游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幫助旅游者到達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在接受服務的同時,將獲得一種獨特的感染、熏陶和享受。旅游文化的這一特性,直接促使了現代旅游業的產生,推動著現代旅游業的競爭。19世紀中葉。英國入托馬斯·庫克首創為旅游者外出觀光提供服務,旅游業作為一個新的產業出現,此後獲得了驚人的發展。今天旅游業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在西方國家中,人們常常把我們說的旅游業稱為接待旅游業。這一切,都從不同側面證明瞭旅游文化的這一特性,要構建現代的旅游文化,就必須註意旅游文化的服務性這一特征。
5.旅游文化的求美性
只有具備較高審美價值的文化才可以成為旅游文化,而旅游文化一經形成,又能使原文化的審美價值得到更為充分的實現。所以旅游文化的本質要求是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只有具備較高審美價值的文化才可以形成為旅游文化,並且旅游文化是一種比原文化更具審美價值的文化,以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求美的需求。
6.旅游文化具有空間、時問差異性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區、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都存在著差異,旅游文化受其影響而呈現出地域性、多樣性的特征。地域性差異正是形成旅游者旅游活動的吸引力之一。旅游者對異域文化的獵奇、探險、求知心理,藉助旅游這一文化消費的形式,通過旅游活動實現體驗異域中異彩紛呈的文化的目的。同時,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又會縮小客源地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文化差異,在形成新的旅游文化的同時,也呈現了旅游文化的又一個特征。時間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傳統與時尚並存。旅游目的地的傳統本土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動力,而旅游文化的形成則因其不斷更新的變異性而具有時尚性。傳統與時尚並存,體現了旅游文化在傳播當地原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吸引力的過程中特有的性質。
1.社會對旅游文化的制約
旅游文化是社會的產物,離不開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和整個科學文化與精神文明發展的制約。旅游文化首先要對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制約旅游文化的因素進行研究。
2.旅游文化的歷史和傳統
旅游既是一項經濟產業,又是一項文化事業。在古代,作為一項獨立完整的文化產業的旅游並不存在,但作為文化活動的旅游則古已有之。最遲在我國商代,就已開始了商務旅行,春秋戰國以後,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學術的繁榮,學術考察、修學旅行成為一種時髦。旅游活動的文化作用應是整個旅游文化研究重點中的重點。
3.旅游主體文化
旅游文化系統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文化體系的主體,又是旅游文化系統中的最終載體,因而在旅游系統中居於首要位置,作為旅游文化活動整個過程的直接參与者、策劃者和指揮者,旅游文化主體的階級差別、時代差別、人格差別、文化差別、精神面貌差別等,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整個旅游文化的行為。
4.旅游客體文化的變遷和生態環境的制約
旅游資源是旅游文化活動的客體和物質基礎。生態環境客觀的漸變過程對旅游文化系統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同時,生態環境與旅游文化系統之間又存在著互動現象。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旅游資源的分佈及其變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及旅游資源對於旅游活動的影響,是旅游文化研究的又一重要方面。
5.旅游介體文化建設
旅游業的旅游交通、旅館建設、旅游服務等,在整個旅游文化系統中居有重要地位,它是旅游者與旅游資源之間的溝通媒介,所以稱為旅游介體。旅游文化應對旅游業文化加強研究,以更好地為旅游者提供優質服務,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6.旅游制度和精神文化
旅游制度文化是旅游文化活動的必然產物,主要指各種旅行制度、各級旅游組織及旅游管理系統、各種旅行行為規範和準則。旅游精神文化則包括旅游知識、旅游理論、語言、文字等符號系統,以及旅游心理、價值取向,人倫觀念、審美情趣、宗教信仰等。旅游文化理念主要敘述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範疇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其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研究旅游文化學科的基本理論。
總之,旅游文化的研究內容相當廣泛,它不但要研究旅游文化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而且還要研究歷史上那些制約旅游文化的外部諸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從縱向來說,需要對各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上的旅游文化進行綜合研究,揭示各個歷史階段文化具體發展過程和特點,比較清楚地描繪出旅游文化發生髮展的歷史過程;從橫向來說,需要對旅游文化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係進行系統研究。
旅游文化的地位、作用[1]
1.旅游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和支柱
文化是旅游的本質特征,是旅游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國際旅游名城的主要標誌之一,其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而且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是旅游業提高競爭力的法寶。旅游者和旅游資源都是一定社會文化背景的產物,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也是一定社會文化環境的反映,並強調重視旅游文化營銷。旅游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文化活動,發展旅游業必須加強旅游文化建設。
2.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動的內涵。在旅游活動中旅游文化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旅游活動的過程是從經濟中進去,從文化中出來的過程,旅游開發的價值最終是體現文化的經濟價值,可持續旅游業要求生態文化作為發展支撐。旅游文化的載體是旅游資源,而旅游資源又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4.旅游文化是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
人文旅游資源在旅游資源的構成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即使是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也離不開從文化的角度進行設計和挖掘,大幅度開發當地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資源,使旅游文化滲透於旅游活動全過程中,是提高旅游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3.旅游文化與經濟的關係
文化是旅游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即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也必須以發展旅游文化為本,走文化型旅游經濟發展的道路。
5.旅游文化應該確立自己的學科地位,應從學術外圍走向學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