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生態旅游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生態旅游業

  生態旅游業是以生態旅游資源為憑藉,以旅游設施為基礎,為生態旅游者的生態旅游活動創造便利條件並提供所需商品服務的綜合性行業。從定義不難看出,生態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是生態旅游經營管理的三大要素。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滿足生態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是生態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憑藉和依據,而旅游服務體系是旅游經營者藉助旅游設施和一定手段向生態旅游者提供便利的活勞動,為利用和發揮生態旅游資源的效用創造了必要條件,並通過一定的旅游經濟實體和生態旅游政策的實施,為生態旅游活動提供服務而實現其旅游、保護、扶貧及環境教育四大功能。[1]

生態旅游業的性質[2]

  傳統旅游業是文化性的經濟事業,生態旅游業在傳統旅游業的基礎上強調了生態性,是兼有經濟性、文化性和生態性的事業。

  1.生態旅游業的經濟性

  生態旅游業是一項高度分散的行業,它由各種大小不同、地點不同、組織類型不同、服務範圍不同的企業組成,這些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併進行獨立核算經濟組織。發展生態旅游業不僅能夠增加外匯收入、回籠貨幣,而且能促進輕工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有關部門和行業的發展,對繁榮地方經濟,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態旅游業從根本上說是一項具有經濟性質的服務行業。經濟性是生態旅游業的根本性質。

  2.生態旅游業的文化性

  從生態旅游者的角度來看,在整個生態旅游過程中,他們在物質享受的同時得到精神享受,在精神追求中得到物質享受,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相互依存,互為條件。因此,生態旅游者所進行的一切活動實際上都是社會文化活動,生態旅游者在生態旅游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知識,增長見識。文化性是生態旅游業的基本性質。

  3.生態旅游業的生態性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以協調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為核心內容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經營理念,其產業具有生態的性質。生態學的思想是產業運作和發展的指導思想,相關行業部門的管理與運行都要求生態化,如生態旅游區要實行功能分區管理和旅游容量限制原則;旅行社導游要有專業知識、環保責任感;吃綠色食品,住宿設施的建設符合生態保護的原則等。生態性是生態旅游的關鍵性質。

生態旅游業的特點[2]

  從範圍來看,生態旅游業是整個旅游行業的一個分支,它除了具有旅游業的依賴性、敏感性、帶動性和涉外性等一般特點外,顯著特點有綜合性、動態性和可持續性。

  1.綜合性

  生態旅游業是綜合性的產業,這是由其生產產品及效益的綜合性決定的。生態旅游業的生產是綜合的,需多個相關部門或相關因素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既涉及旅游部門的旅行社、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又涉及國民經濟中的一些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如輕工業建築業農業林業畜牧業等,和一些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如文化、宗教、園林、衛生、科技、郵電、教育、商業金融海關、公安、環保、保險等部門或環節。生態旅游業提供的生態旅游產品也是綜合的。所憑藉的資源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既有歷史遺留的,又有今人創造的;所需要的設施條件,既包括旅行社設施,又包括以飯店為代表的餐飲住宿設施和交通客運設施;所提供的服務不是某一單項服務,更不是某一具體物品,而是由吃、住、行、游、娛、購等多種服務項目構成的綜合體。其產生的效益也是綜合的,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生態及游憩等四大效益的綜合。

  2.動態性

  生態旅游業的動態性表現在空間與時間的動態變化,空間的動態變化主要是指生態旅游者的生態旅游活動與旅游目的地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過程,即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動態關係,認識這種動態關係有利於更清楚地認識到生態旅游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負面作用,以便及時調控;時間的動態變化是指生態旅游業的季節性,這是由生態旅游活動的季節性所決定的,而生態旅游活動的季節性主要是由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條件所造成的。旅游目的地的緯度、地勢、氣候、海拔等自然條件會引起生態旅游資源的觀賞利用價值隨季節變化,形成生態旅游產業的旺季、淡季和平季,如滑雪運動一般在冬季才能進行,生態旅游者的增減,造成旺季旅游設施和服務人員不足而淡季卻閑置。只有設法縮小淡旺季的差別,充分利用生態旅游資源和設施,才能有效地提高生態旅游業的效益。

  3.可持續性

  隨著“持續發展”這一新觀念受到世界範圍的廣泛重視,旅游持續發展也成為受關註的論題,其目標是在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旅游環境的同時,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併在發展過程中保持和增強環境、社會和經濟的未來發展機會。由於生態旅游方式首先把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放在第一位考慮,重視旅游環境容量的研究和維持措施,強調生態旅游者、社區居民及從業人員對保護生態環境的奉獻,註重旅游發展與社區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緊密結合,被認為是達到旅游持續發展目標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是一種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相協調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態旅游產業具有可持續性。

生態旅游業的結構[3]

  “吃、住、行、游、購、娛”是旅游業的六大要素。與之相對應的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景區旅游購物旅游娛樂等企業以及以旅行社為代表的旅游中介服務企業共同構成了旅游業在常規模式下的基本產業結構。生態旅游業的產業結構在基本組成上與常規旅游業大致相同。但生態旅游業在利益目標和運作模式等方面與常規旅游業有較大差異,這些差異也因此在生態旅游業的各組成部門之中體現出來。

  (一)生態旅游景區

  生態旅游資源富集的地區是生態旅游開展的主要區域,我們把這些區域統稱為“生態旅游景區”。值得註意的是,生態旅游景區與常規旅游景區有較大的差別。常規旅游景區的建立是以滿足旅游者需求、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為其主要目標,景區的功能也主要是圍繞為旅游者服務這一主題來設計的。而生態旅游景區則是以生態、社會和經濟綜合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旅游和娛樂只是景區的多種功能之一,除此之外生態旅游景區還具有科學研究、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保存、環境效益保持、自然和文化景觀的保護以及教育等多種功能。另外,生態旅游景區並不像常規旅游景區那樣全方位向游人開放,其開放的範圍是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來確定的。例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古老的國家公園,總面積達8910平方公裡,但有99%的面積沒有開放,任其保持原始狀態,其主要El的是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和棲息環境。

  (二)生態旅行社

  旅行社旅游業中的主要作用,一是對各種旅游資源、旅游交通設施和各種食、宿、娛設施進行組合、設計、加工,使其成為旅游包價線路產品;二是招徠、組織和接待旅游者,也就是對所加工出的旅游產品進行銷售和售後服務。事實上旅行社提供的旅游線路產品只是對一些旅游服務產品所進行的簡單組合和包裝,是一種低附加值的生產。在信息自由化、電子商務普及化以及旅游者重游率提高、旅游經驗Et益豐富的新的時代背景下,旅行社的工作很容易被旅游者通過技術手段輕鬆完成(如網上自由預訂機票、飯店,甚至景區門票),旅行社業務的這種低門檻性質使得旅行社的地位趨於下降。更為重要的是在旅游業生態化的大潮下,生態旅游活動應該是小規模、多批量、分散化的,這既符合生態恢復規律,又能滿足旅游者個性化的旅游需求。這正好與旅行社傳統業務所要求的大規模、集體化旅游活動相悖。而且在未來的旅游業中,真正稀缺生產要素既不是中介服務也不是交通食宿,而是高質量的生態旅游產品,誰能提供高質量的生態旅游產品,誰就能成為旅游業的龍頭。從這方面講,生態旅游景區將比旅行社更具優勢。

  雖然旅行社在生態旅游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但若旅行社能把握住生態旅游業發展的脈絡,主動調整業務範圍和運作模式仍然可以大有作為。首先,旅行社的熏組將不可避免,一些僅靠訂票、接待為生的小旅行社將面臨生存困難的窘況,專業化、規模化、集團化將是旅行社發展的方向;其次,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投資將成為旅行社的重要業務。生態旅游產品的生產不僅僅是對原有資源的組合和包裝,而是要有較多的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旅行社與生態旅游景區的資本融合、業務融合將是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生態旅游飯店(綠色飯店)

  1.生態旅游飯店的產生

  飯店伴隨人類的旅游活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在現代意義的旅游業出現以前,為旅游者提供食宿的飯店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非常有限,並不足以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從19世紀末起,隨著大眾旅游的快速發展,旅游飯店也告別了簡易客棧階段而進入大飯店階段,並迅速經歷了商業旅館階段和新型旅館階段,在20世紀中期進入了現代飯店時代,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柱行業。這時的飯店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規模巨大、內部裝修豪華,已經成為能提供眾多設施和服務的旅游接待綜合體。同時,現代飯店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也越來越明顯。據統計,一座建築面積在8萬~10萬平方米的大型高層飯店,全年能源的消耗大約為1.3萬~1.8萬噸標準煤,其能耗量並不亞於一個大型工廠。同時飯店每天還向外界排放大量的煙塵、污水和垃圾。在我國目前還有60%以上的飯店使用燃煤鍋爐,一座中等規模的飯店一年大約要消耗1400噸煤,一年會向大氣層排放50噸煙塵,24噸二氧化硫和3000噸左右二氧化碳。三星級以上的飯店日均用水量達250噸,也就是說一座飯店一年要排放近10萬噸污水,而且這些污水中除了生活污水外,還包括含油量很高的廚房污水以及含有多種有機物的洗衣房污水,這些污水都將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飯店還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若不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會造成一些嚴重污染的廢棄物(如各種不能降解的塑料袋、塑料製品和廢電池等)也混入普通垃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20世紀後期,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在全球範圍內的普遍覺醒,現代旅游業的常規發展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挑戰,旅游業的生態化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在此背景之下,80年代末期,一些發達國家的飯店開始改變經營策略,加強環保意識,實施環境管理。1993年,由世界11家著名的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召開了“旅館環境保護國際會議”,通過了這11個國際飯店管理集團簽署的“實施環保計劃,改進生態環境,加強國際合作”的倡議,並出版了《旅館環境管理》一書。從那時起歐美許多國家的飯店紛紛重新審視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服務程式是否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並著手改進經營和服務方式,極力塑造“綠色飯店”的企業形象。此外,由於近年來旅游飯店的有效供給能力的增長大大快於旅游住宿需求的增長速度,飯店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於是許多飯店在積極招徠客人做好開源工作的同時,也開始在如何節能、降耗、減少開支等節流工作上下工夫,以便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競爭能力

  正是在多種內外市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充分利用能源並提供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的飯店產品,把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構成危害作為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的“綠色飯店”便應運而生了。

  2.生態旅游飯店(綠色飯店)的標準

  綠色飯店不僅是一種新的飯店經營理念,而且還應有具體的評定標準和運作模式。對此浙江省旅游局率先制定出我國國內首部《“綠色飯店”評定標準》,並以該標準為依據在全省旅游飯店業倡導開展了“創建綠色飯店”(以下簡稱“創綠”)的活動。《浙江省“綠色飯店”評定標準》分為必備條件和備選條件兩大類。其中必備條件有五條:

  其一,參加創建“綠色飯店”的活動,建立“創綠”組織,主要領導分管,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各部門設有負責“創綠”的分管人員,形成管理網路。

  其二,制訂本飯店明確的“創綠”目標指標,建立健全有關節能、環保和降耗的規章制度,能按要求準確、及時地填報有關報表

  其三,飯店領導每季度定期檢查“創綠”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記錄、有整改措施,並有成效。

  其四,能自覺遵守國家各項有關節能、環保、衛生、防疫等法律法規。

  其五,飯店主要公共場所和部門有“創建綠色飯店”活動的氣氛,飯店裝飾體現生態內容,有倡導綠色消費的告示和文字說明,有相關的報紙、雜誌展示。

  這一評定標準的備選條件包括節能管理、環境保護、降低物資消耗、提供綠色產品、社會環境經濟效益等5大項74個分項,共130分。

  旅游飯店是旅游業的重要產業支柱,旅游飯店的生態化也是旅游業生態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標誌之一。由於有社會輿論的支持,有飯店業內在利益的驅動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其生態化進程比旅游業的其他組成部分更容易,也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生態旅游交通

  1.生態旅游業中交通的特性

  生態旅游交通是一個交叉產業,而同時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既有與國民經濟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共有的某些特性,又有區別於傳統旅游業旅游交通的顯著特性:

  (1)環保性。生態旅游業交通工具的環保性是指生態旅游業應採用符合環保要求的新型交通工具。傳統的交通工具對環境影響很大,如傳統汽車,據調查統計每燃燒1千克汽油,要消耗15千克新鮮空氣,同時排出0.15~0.2千克的一氧化碳、4~8克的碳氫化合物、4~40克的氧化氮及少量的四乙基鉛,這種鉛的毒性要比無機鉛大100倍;又如我國以前火車採用煤燃料,這些對環境危害都很大。因此要採取措施減少交通工具對景區環境的污染,一方面減少機動交通工具進入生態旅游區,另一方面尋求解決的方法,如推廣使用無鉛汽油以防止四乙基鉛的污染,用電力作交通工具動力,減少機動交通工具尾氣。

  (2)自然性。生態旅游業交通工具的自然性是指在生態旅游區內,尤其是生態較為脆弱的地區儘量採用非機動的、自然的交通工具,提倡畜力、人力、自然能(風能、漂流)交通工具或徒步旅行,以減少對自然生態的污染,貼近大自然、貼近百姓生活,隨心所欲游山玩水。即使是由於某種原因需要符合環保要求的機動車輛,在色調與風格上也應與該區域的自然文化環境相協調,避免產生視覺污染,而且線上路設計上要考慮生物生境,不靠近不幹擾珍稀瀕危物種的正常生存。

  (3)地方性。生態旅游業交通工具的地方性是指使用的交通工具符合生態旅游區及其社區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等自然特點和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等文化特色。比如,在雲南迪慶香格裡拉,馬是當地藏民傳統的交通工具,養馬是他們的傳統習慣,因此在碧塔海景區把騎馬作為一個主要交通方式,不但生態旅游者有縱馬高原的豪壯之氣,而且社區居民也樂意參與,主動把自家養的馬加入到旅游服務行業中去。

  2.生態旅游業中交通的基本構成

  根據使用地點,生態旅游業中的交通主要有兩部分構成,生態旅游區外交通工具方式和生態旅游區內交通工具方式。

  (1)生態旅游區外交通工具方式。生態旅游區外交通工具方式也就是生態旅游者使用何種交通工具到達生態旅游區,這主要取決於生態旅游區外的旅游交通運輸網路,該網路由公路、航空、水運和鐵路等四大現代交通方式有機結合構成。生態旅游者到達旅游目的地,常常是上述四種方式的相互結合,優勢互補、綜合運用。

  (2)生態旅游區內交通工具方式。生態旅游區內交通工具除運輸功能外,還有旅游參與功能。從運輸功能考慮,應滿足環保性的要求,而從旅游參與功能出發,應有地方性,也就是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因此,交通工具方式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旅中有游,旅游結合,對生態旅游者有極大的吸引力,能最大限度滿足生態旅游者的不同需求。生態旅游區內交通方式主要有陸運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和空中交通工具三大類。

  (五)生態旅游商品

  “購”是生態旅游業六要素之一,發展生態旅游商品的生產和經營,可以增加旅游收入,繁榮市場,傳播傳統的優秀文化藝術,促進輕工業水平的提高,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變廢為寶。

  1.生態旅游商品的概念及類型

  生態旅游商品,專指生態旅游者在生態旅游過程中所購買的實物商品,這些商品一般具有紀念、欣賞、保值、饋贈意義或實用價值。生態旅游商品主要包括旅游紀念品、旅游工藝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及其他商品五大類。

  2.生態旅游商品的特點

  生態旅游商品要突出其特色,也即突出說明其特點的“四性”。

  (1)地方性。地方性是體現生態旅游商品特色的關鍵,地方性越強,越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紀念意義就越深遠。主要表現在地方性的原材料、地方性的設計、地方性的文化內涵、地方性的藝術風格及地方性的包裝

  (2)環保性。傳統的旅游商品有些在原材料利用、加工過程或包裝材料上並不符合環保要求,因此生態旅游商品的製作及包裝要求在保證特色的前提上加以改進,使之無污染無公害,符合環保、衛生的標準,品質更加優良。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生態旅游商品做到實用化,能夠滿足生態旅游者的各種需求,如旅游食品要軟包裝,洗刷用品小型化、系列化,旅游鞋帽要舒適、輕便、安全等。

  (4)方便性。生態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時間是短暫的,不可能有很多時問來購物,所以小巧玲瓏、包裝精美的商品容易引起旅游者註意,而且旅游者旅途勞累,為避免負重纍纍,迫切希望旅游商品小型化,包裝牢固又輕便,以便於攜帶。

  (六)生態旅游康樂

  生態旅游康樂即指旅游企業為生態旅游者進行健身鍛煉和文化娛樂活動提供各種設施和服務,它與其他生態旅游業要素有機結合,構成生態旅游業體系。

  1.生態旅游康樂活動的意義

  在“吃、住、行、游、娛、購”這個為人們公認的旅游活動模式中,“娛”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其意義有:

  (1)可以滿足生態旅游者求樂、求新、求知、健身的心理需求。生態旅游業的存在和發展是以能否滿足生態旅游者的需求為條件的,生態旅游者來到大自然,除了瞭解自然、保護自然外,還要以大自然為舞臺,進行豐富多彩的生態旅游娛樂活動,以滿足其求樂、求新、求知和健身的心理需求,如參與當地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晚會、攀岩、登山探險、漂流、滑雪等。

  (2)可以用來調動客流、調整客源結構。生態旅游業具有動態性,在時間上有淡季、旺季和平季之分,在空間上有熱點和冷點之分,而康樂活動的安排可以增加或減少生態旅游者在一地的逗留時問,在全局上起到均衡客流的作用,還可以緩解季節對生態旅游業的不利影響,在旺季加速客流,在淡季吸引客源。如以文化交流為主旨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大會連續幾年安排在冬季舉行,就起到補充淡季客源的作用。

  (3)可以增加旅游收入。生態旅游者參與生態旅游康樂活動,一方面有些活動本身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直接增加了旅游收入,比如滑雪活動出租滑雪工具;另一方面延長了生態旅游者在目的地的逗留時間,對增加旅游收入有間接的作用。

  2.生態旅游康樂活動的種類

  生態旅游康樂活動可按活動場所分為旅游飯店的康樂活動、游樂園的康樂活動、專項旅游的康樂活動三類:

  (1)旅游飯店的康樂活動。三星級以.卜的旅游飯店和旅游度假村一般都有比較完備的康樂設施,作為配套服務設施提供給生態旅游者,主要有歌舞廳、健身房、桑拿浴、保齡球、撞球、壁球、游泳池、網球場、衝浪等,生態旅游者在旅游之餘,可藉助上述設施選擇自己喜歡的康樂活動。

  (2)游樂園的康樂活動。在一些生態旅游區,設立了游樂園或游樂場,根據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膚色、不同性別的需求來設計活動設施,如適合兒童的童話世界、鞦韆、轉盤、滑梯、蹺蹺板等,適合青年人的攀登人工岩壁、模擬野戰、“飛越太空”等驚險項目。

  (3)專項旅游的康樂活動。生態旅游活動由豐富多彩的專項旅游構成,如自行車旅游、森林生態旅游、草原生態旅游、登山探險旅游,這些專項旅游中,不乏康樂活動。以森林生態旅游為例,可以在森林生態環境中進行野營、野餐、釣魚、篝火晚會、野外生存、體能訓練、滑雪、溜冰、騎馬、划船、團體聚會、高爾夫球等活動。

生態旅游業的範圍[1]

  從生態旅游活動過程來看,生態旅游業範圍所涉及的相關行業有3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生態旅游“準備”的行業,如辦理生態旅游咨詢和預定業務的旅行社、出售旅游用品的商業、傳播生態旅游及目的地信息的信息業等;二是有關生態旅游“移動”的行業,如鐵路、航空、汽車、輪船、自行車、雪橇等;三是與生態旅游“逗留”有關的行業,如飲食業旅館業、娛樂業等。

  從生態旅游活動的組織和經營管理角度來看,生態旅游業的範圍更加廣泛,涉及到許多經濟部門和非經濟部門:一是直接與生態旅游有關的企業,如旅游社、飯店、餐館、交通(包括民航、鐵路、汽車公司、馬幫管理站等);二是輔助性服務行業,如商場、食品店、洗衣店等;三是開發性組織如政府旅游機構、旅游協會生態旅游專業委員會、生態旅游培訓機構等。第一、二類屬經濟部門,可歸人生態旅游業的範疇,第三類雖然屬於非經濟部門,似乎不應劃入生態旅游業,但是它們對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組織擔負著生態旅游業的開發和管理工作,比日常性的生態旅游服務和生產更加廣泛和複雜,因此,也該納入到生態旅游業的範疇當中。

生態旅游業的任務[1]

  生態旅游業的範圍包括各種各樣的企業組織,除了旅行社、旅游目的地管理機構是實實在在為旅游而出現、存在的實體以外,其他都是各行各業自然而然地滲透到生態旅游業中來,產業界線不如其他產業明顯,因此只從範圍出發不足以說明生態旅游業的本質和特點。我們還應考慮通過這些企業和組織聯繫的紐帶,這個紐帶就是都為生態旅游活動提供便利,通過提供各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生態旅游者的需要,這也是生態旅游業的任務。

生態旅游業與傳統大眾旅游業[3]

  生態旅游業是在傳統大眾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環境問題的基礎上興起的,它與人類正在經歷的生態時代相適應,代表了旅游發展的新潮流,是旅游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其與傳統大眾旅游業相比,在追求目標、管理方式、受益者和影響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對於傳統旅游業,利潤最大化開發商追求的目標,而追求享樂是旅游者的主要目標,其最大受益者是開發商和旅游者,由旅游活動所帶來的環境代價則主要由社區居民承擔,它以犧牲環境資源的持續價值來獲取短期經濟效益,這種旅游是不可能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業在實現經濟、社會和美學價值的同時,尋求適宜的利潤和環境資源價值的維持,開發商、旅游者、社區及其居民都是直接受益者,環境得到有效措施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業。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吳易明,徐月芳.中國生態旅游業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11
  2. 2.0 2.1 楊桂華,鐘林生,明慶忠.生態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3. 3.0 3.1 張建萍.生態旅游.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0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连晓雾,jane409,方小莉,y桑,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態旅游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