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校園傳媒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高校传媒)

校園傳媒(Campus Media)

目錄

校園傳媒簡介

  校園傳媒是指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媒體形式和針對高校大學生進行的市場推廣活動,是當今學生最常接觸到的傳播媒體,它是一種面向廣大師生,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傳播媒介。傳統校園傳媒有:報紙、雜誌等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校園傳媒也出現了重大的變革,出現了電視臺、廣播台、網站、微博等新興的傳播媒介

校園傳媒特點

  1.封閉性。在校大學生與電視媒體接觸不多,信息多來源於廣播和互聯網信息的普及和傳播主要是靠同學間的口耳相傳,形成了一個較為封閉但卻活躍的消費市場圈,產品的接受度和知名度主要依賴於其在高校市場內,也就是學生消費圈內的口碑,是利用關係營銷手法的重要市場

  2.容量大。資料顯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的連續擴招,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05年,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的人數將超過1600萬,如果大學生年平均消費每人5000元,年消費將高達800多億,對商家和企業來說,也就意味著一個巨大的,高素質的新型消費市場的形成,也將占據未來整個消費市場不可忽視的一大份額

  3.開發成本低。目前,企業在校園的經營並非相當激烈,一個企業要進入校園市場比其在一般市場上搶占份額要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4.集中性。校園市場消費集中,企業能夠通過各種活動進行有效的宣傳推廣,這樣花費的成本相對較低些。而且,有效的信息傳達也比校園外市場上更迅速直接

  5.延續性。校園市場是有未來導向性的,具有連續性。企業占領這個市場不僅會帶來短期商品效益,而且,當代大學生一代擁有知識資本,以腦力勞動為主,崇尚品質生活,具有鮮明的品牌意識,是形成中國新生中產階級和引領青年一族消費潮流的重要支柱,必將成為未來社會消費的主導力量。

  6.文化的獨特性。高等學校的文化既是校園文化的,又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大眾化和獨特性綜合的特點。新生代的高校學生熱衷於各種時尚、潮流的“文化娛樂”方式,以此作為彰顯自身個性的方式,這些都預示著高校市場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高校文化在普及的過程中,也將引發新一輪的文化消費的熱潮,而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校園文化加速傳播與擴展,這種趨勢將會打破以往校園文化僅作為社會文化的亞文化存在的現象,並將全國各個高校的校園文化連成一個統一,互動,活躍的整體,使得文化消費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消費熱點

校園傳媒的發展[1]

校園傳媒的初期發展

  自第一份校報———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前身)創辦的《北洋大學季刊》問世以來,中國的高校報刊雜誌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據瞭解,目前全國千餘所高校 80%以上都創辦了自己的校報。校報作為最早出現的校園傳媒類型發展至今,為在校的學生與外界建起了溝通橋梁。早期在校學生,由於受到條件與環境的限制,大部分學生處於半封閉狀態。與外界的接觸減少後,久而久之學生與實際產生了脫節的現象,校報雖然職能有限但是從側面對這一情況起到了一定的遏製作用。校報作為最初的校園傳媒,它的出現為之後各類新興校園傳媒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為最早的校園輿論工具,校報不僅僅需要為學生提供一手的外界信息,還要逐漸完善本身的職能,成為一個展示平臺。校報的受眾有限,而且單方面接受性較強,長期開發成本相對較高,沒有可觀的收益,所以這種相對古老的校園傳媒基本上是由學校的黨委、團委承辦。相比之下,在校報之後出現的的校園廣播具有了新的空間。校園廣播是小功率 FM 廣播的一種,很多大專院校、中學甚至小學,現在已經大量採用校園 FM 廣播方式播放英語節目或其他節目,頻率範圍通常在 76-87MHz 之間,絕大多數收音機都能接收到信號,校園廣播出現的初期大多數學生採用個人收音機收聽。但隨著電視的出現,大多數聽眾逐漸放棄了收音機,為了保證校園廣播的收聽率,大多數學校在校園人流密集的地方設立了公放設備,並且將廣播的內容節目化,增添了娛樂性。這兩種相對出現較早的校園傳媒在如今因為受到諸如網路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新興傳媒的衝擊,都處於受眾有限的狀態,但隨著這兩種傳媒類型的轉型,它們為自己開闢出了一片新的領域。校報、校園廣播逐漸放棄了對受眾數量的需求,成為了一個單一的展示平臺和教育平臺,直接和學校教育、成果接軌,顯示出了其不可替代性。

校園新興傳媒的出現

  網路電視平板電腦手機新媒體作為新技術支撐體系下的媒體形態,在滿足隨時隨地互動表達、娛樂與信息需要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網路電視、移動多媒體等熱門的新媒介已經充斥滿了當代大學生活的各個角落,博客QQ、微信、飛信等新的傳媒形式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它們以更新及時、圖文並舉、信息量大、互動性強、方便快捷等特點深受歡迎。這些新媒介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校園媒體模式,成為學生重要的信息來源與傳播渠道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校園媒體的發展。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開放性、互動式的多媒體視頻教學逐步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數字化校園電視臺的建立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創新學習的能力,並且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教師、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互動式的視像網路教學平臺。另外校園電視臺可以讓學校創辦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對學校重大事件進行記錄宣傳,請學校裡面各個科目的佼佼者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以供同學和老師觀摩共同學習等等。簡單的來說,校園電視臺的出現是校園傳媒由靜態向動態、由不可見向可見轉變的一大飛躍。同樣校園電視臺在帶給學生新奇感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所以在今天,絕大多數校園電視節目都是由學生一手製作完成的。校園電視臺出現後校園傳媒的發展並沒有就此止步,網路的普及為校園傳媒帶來了新鮮血液。網路作為一個完全公開化、人人皆可參與的領域,它所能覆蓋的範圍在短時間之內超越了報紙、廣播、電視。網路集合了展示、輿論宣傳等多種效用於一體,在各種活動中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節約成本,成為了現在大多數人使用率最高的傳播形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將編輯好的圖片、文章、視頻、音頻上傳到網路平臺上,並且獲得最大的傳播範圍。網路宣傳之所以在今天一躍成為校園傳媒中最重要的存在,是因為學生已經成為網路主要的受眾人群,而網路也是學生最為便利、快捷獲得信息的途徑。

校園傳媒市場分析

  1、當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普遍增強,這是不可阻擋的社會變化,其消費心理更趨合理,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他們的口號,同時開放的校園也為他們活動提供的廣闊的空間,大學基本與社會融為一體。

  2、當代大學生多是20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基本上都是有四個長輩的“小皇帝”,在消費上屬偏高消費群體,並且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富家子弟更多地進入大學校園,進一步帶動了高消費群體的增長。

  3、由於中國大學是寬進嚴出模式,因而學生多在高中緊張學習,而進入大學後反而變得輕鬆,開始尋求消費的刺激。

  4、學生初步社會,往往是有錢無處花,消費對象相當盲目,傳統的消費方式及消費場所正在淡化,新一代的年輕人正在尋求突破,消費缺口大量涌現。

  5、激烈的職業競爭和低就業率迫使更多的人提前進入社會,體驗生活。

  6、受教育程度直接決定其在人生各階段的地位和權力,因而對於品牌的推廣和延期有長遠意義。可以預見,未來社會的消費主流將有當代大學生引導,企業品牌宣傳從校園做起,將為您構建起一個長期穩定的營銷市場

  以北京為例,隨著近幾年高校的連年擴招,北京在校人數達230萬之多,按每人每天消費10元計算,全年消費約100多億元,是一個巨大的潛在的消費市場(學生可直接間接的影響到家庭和朋友)。

  校園潛在市場亟待開發,根據《校園傳媒》工作組統計:北京各大高校學生對“教育教學、時尚美容、招聘培訓、醫療醫葯、餐飲美食、休閑娛樂、旅游保險服裝服飾、中介服務“等消費需求巨大!

校園傳媒的潛在問題[1]

  首先,校園媒體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市場化下的媒體相比,校園媒體雖然沒有盈利上的經濟壓力,但這樣的現實也造成了學生媒體形態不具獨立性。一些高校校園媒體管理制度,如在媒體工作分析媒體機構職位描述、人員考核、日常管理等諸多問題上存在認識盲點。由於管理經驗上欠缺,面對突發情況時難以發揮優勢、調動資源開展好相關工作,這對整個校園媒體活動開展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不利於校園媒體發揮應有的文化建設作用。

  其次,信息傳播的效果不夠理想校園媒體以學生團隊為主,宣傳方案無非常見的橫幅、海報、傳單等傳統形式,而校園網路、電視臺的新聞內容水平、美工以及後臺管理系統市場化專業媒體有較大差距。校園內的新聞本身又以活動講座類消息居多,淺層消息多,缺乏深度和自由度,所以整體的傳播效果欠佳,難以獲得足夠的關註和認知。學生對校媒的選擇,是出於求知心理需要的選擇,是對知識的渴求和自我完善的探索。在校園媒體宣傳過程中經常處於被動地位,是一個單向的傳播過程,缺少互動和反饋。而且各個校媒自身發展平臺小,相互之間又缺乏交流和協調,導致許多機會流失,眼界難以拓寬,管理水平難以提高,也為整體傳播效果設下障礙。

  再次,校園媒體內部文化匱乏,缺乏創新思維經調查發現,現在校園傳媒說教性多,互動性性少,很多人對自己所在的校媒沒有歸屬感以及成就感,內部凝聚力相對比較低。即便有的人想把校媒作為自己的家,也難以在這個“家”裡面找到家的感覺。一個媒體的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基礎,人心不齊,集體思維的活躍性就難以激發,從而使得校園新聞採寫和報道的過程中缺乏創新角度,亮點難尋。另外,校園媒體創新不夠。校園傳媒組織承辦活動時依舊還處在“套用模版”的狀態中,沒有變革、缺乏創新。這使得在校學生對此失去新鮮感,熱情自然就有所降低。

校園媒體發展展望[1]

  隨著近十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校持續擴招,高校群體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一個傳媒領域具有戰略意義的市場。面對校園傳媒的困局,進一步創新思路,加強校園傳媒的社會橋梁意義,發揮大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平臺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校園媒體要進一步聯接聯合社會媒體合作發展。校園傳媒發展至今一直依賴於學校部門的支持,但是隨著市場化的發展,開始有少量的傳媒公司進入校園,開始承辦一些小型的宣傳活動,策劃校園公關活動、企業招聘會、品牌營銷活動、創業論壇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傳媒組織很可能將在校園落腳,成為校園傳媒的一部分,而校園傳媒也可以與社會傳媒以聯合研發、資源共用、平臺共建、合作經營等方式進行戰略性合作,逐步走向專業化、規範化的發展路子。

  第二,校園媒體要適時地推進市場化運作。就目前校園媒體整體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還依賴於學校部門經濟上的支持,缺少自主話語權,在未來的幾年內校園傳媒必將脫離束縛,發揮自身在校園內的受眾優勢,與校外商家聯合,推動校園媒體的市場化,啟動校園營銷新機制,適時、適地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校園營銷,比如開展校園音樂節、校園賽事贊助、校園路演兼職招聘會等活動,開展校園品牌傳媒活動的代理等。

  第三,校園媒體要進一步轉型創新在轉型期儘力開發出新的運作模式是校園傳媒能長期立足於學校的重要資本,有穩定的經濟支持、有足以吸引眼球的新鮮內容、有分工明確的創作團隊對於校園傳媒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在此基礎之上必須打破過去的陳規舊律,唯有創新,才能獲得穩固的發展。校園傳媒的創新要深入校園群體、關註大學生所思所想,為大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提供各類就業信息,拓展視野。圍繞校園盛事,把校園文化與商業營銷有機結合,以專業化的操作,要在校園媒介資源上全面滲透傳播,製造節點區域的轟動效應。校園傳媒應專註於對校園文化的打造和傳播,關註於當代大學生個人創意、社團活動及大型全國大學生賽事等多元性文化,要支持新興的文化理念、大膽的創新精神,致力於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孵化有生命力的原創文化、推進積極向上的文化力量。對這些文化進行整合並使之能補充、豐富並構成多彩生姿的新校園文化。校園傳媒要實現校園營銷全傳播的矩陣,通過公關、媒介、互動服務平臺,提供品牌校園營銷全案代理、公關活動策劃執行、校園媒介投放代理、品牌校園傳播策略咨詢、校園網路互動傳播、校園媒介整合營銷、校園長效互動營銷服務,以此推動校園傳媒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王彥哲.淺談校園傳媒的發展.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3年05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赵丽娜,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校園傳媒"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