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市場疲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疲软市场)

市場疲軟(Sluggish market/A market slump/Weak Market)

目錄

市場疲軟概述

  市場疲軟是指產品市場上賣不動,銷量不大。市場疲軟是一種典型的經濟現象,反映整個巨集觀經濟環境的態勢。

市場疲軟產生的原因[1]

  1、治理整頓和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產生的效應造成需求壓縮。

  為了控制經濟發展過熱,抑制通貨膨脹,保持經濟發展的協調的比倒關係,政府自1988年第四季度起對我國的經濟進行治理整頓.又從1993年下半年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這一系列緊縮措施控制住了銀行貸款規模貨幣發行,從而壓縮了固定資產投資和控制了社會集團購買力,抑制了對生產資料消費資料的需求;在壓縮需求的同時,國家還增加了有效供給,工業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速度,農業取得較好的收成,糧食產量增加,副食品豐富。這就出現了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的相對過剩:一些消費品的供給相對城鄉居民的真實需求的結構性過剩也暴露出來。到目前為止,國內商品供求結構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在605種主要商品中,供過於求的達437種,比1988年下半年增加38.42% 如此惡性迴圈下去,便造成和進一步加重市場疲軟。

  2、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直接導致消費需求不足。

  從居民收入角度看,1986- 1998年ll白J城鄉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比GDP年增長率少4個百分點,比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長率少2.6個百分點。這種狀況造成了在這一時期中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六五”期間的平均水平下降了12個百分點,1998年這一比重為41.4% ,比“六五”期間的平均水平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0可見,城鄉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慢於GDP的增長,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減少。1998年我國的GDP和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幅是自90年代以來最低的。由於收入構成消費預算約束,收入增幅下降必然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需求減少,同時居民未來收入預期下降也必然影響即期消費支出減步,這是目前國內消費不旺 導致市場疲軟的原因之一。如果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名義增長來考察近幾年的需求增長情況,可以看到1995、1996和1997年 城鄉居民消費增幅分 比上年回落4.6、7.2和8.3個百分點。l998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只比上年同期增長6.8% ,增幅下降4.2個百分點,已經降到了近年來的最低水平。

  3、人們的儲蓄傾向增強 整體消費傾向減弱。

  消費與儲蓄作為居民貨幣收入分配的兩個方面,從靜態上看,當居民貨幣收入一定的條件下,居民消費與儲蓄互為消長,用公式表示:居民貨幣收入=消費+儲蓄。

  當前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 諸如收入的多少、預期收入、子女教育、個人養老、醫療費用、住房費用以及國家經濟的穩定性等的影響,當人們有後顧之憂時,即使中國人民銀行從1996年5月1日至今已連續7次調低利率,居民儲蓄額仍呈上升趨勢,到今年6月份已達近6萬億元。同時由於居民的消費內容和消費結構並無多大變化。人們的消費觀念,特別是農民的消費觀念由於受客觀經濟條件的限制還沒有明顯改變,廣大居民在消費斷層面前遇到阻礙.似乎沒有找到下一步合適的消費目標,這就使得人們的結餘購買力越來越多。可見,大量的居民收入不進入消費 而是通過儲蓄流入銀行。或是通過購買股票債券、入保等形式進行金融資產投資進入具有儲蓄功能的股票、債券市場保險市場。其後果直接造成整體消費傾向減弱 影響市場繁榮.最終導致生產的產品銷售率下降和市場疲軟,這在當前的經濟運行中已經表現得較為清楚。1998年全國286家大型零售商場商品銷售總額、零售額和利潤總額增長速度均有所下降,為近年來的最低點。銷售總額為1069.54億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0.29% ;商品零售額為852.13億元,同比增長2.62% ;總體實現利潤22.2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93%。其中136家商場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53家商場虧損。

  4、下崗失業人數增多,影響消費需求增長。

  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雖己達到近6萬億元,並有一定數量的國饋和股票等有價證券及其他形式的資產,但在居民儲蓄存款中有近30%的儲蓄存款來自城鄉個體戶的生產經營資金和各種機構以個人名義在銀行的存款.同時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人占存款者的比例為8.2% ,但他們的存款額卻占28.5%,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存款者占到70% ,但他們的存款額只占42% ,不足總額的一半。可見,城鄉居民絕大多數仍靠勞動獲得現在和未來的收入,完全靠利息股息維持生活的人是極少數。在此情況下,勞動就業狀況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很大 截止N19卵年末.我國下崗職工總數達l151萬人:全國因下崗停、減籃T資而無收入或收入在基本線以下的職工人數約為1600萬人;還有229.8萬離退休人員生活困難。下崗失業人員和低收入者的即期消費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消費需求增長。

  5、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經濟轉型過程中,容易造成貨不對路.商品積壓。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明顯特征是國家藉助於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把企業的人、財、物等生產要素和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再生產環節置於國家的直接管理之下.以此來保證計劃的實現。它強調以“生產”和“產品”為中心.只要把“產品”“生產”出來.就能夠銷售出去,實行計劃性的供、產、銷。在當時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用於國家重點建設.奠定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起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計劃經濟的種種弊端日益暴露出來,計劃調節就必然向市場調節過渡和發展。市場調節的明顯特征就是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市場實現,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由於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加上市場經濟本身的弱點,隨著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目標的日益社會化,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如不能很好地更新觀念適應這種轉變,在已經存在的消費品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的條件下,非常容易出現重覆建設.造成生產資料生產的浪費,造成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貨不對路,造成商品積壓

  6、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質量價格和售前售後服務,也直接影響廣大居民的消費。

  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願意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願意購買服務周到的商品。但由於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比較低,勞動者素質也比較低,生產經營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企業只註重創名牌,不註意保名牌,不註意搞新產品的開發和升級換代,商品生產落後於市場,落後於廣大居民的需求,再加上一些個體、私營企業不顧消費者的和益,生產一些假冒偽劣商品,影響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同時由於我國人口較多,勞動生產率比較低,企業生產成本較高.產品價格也較高,這也影響廣大居民的消費。當然,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消費者對價格的變化和反應也不一樣,就現在情況看,物價持續保持在低位.並且伴有嚴重的價格戰.使消費者產生了再等待物價下降的心理預期。1998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了0.8%。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下降了2.6%。商品價格下跌,並沒有刺激消費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從長遠來看,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的質量、價格和信譽,是直接影響廣大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

治理市場疲軟的對策[1]

  治理整頓,實行“雙緊”政策產生的效應雖是導致市場疲軟的原因之一.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採取這一措施卻是必要的 正確的做法是知難而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研究新情況,剋服新困難 解決新問題,逐步消除經濟發展巾的不穩定因素.使整個經濟從困境中擺脫出來,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1、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積撖推進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努力提高企業內在素質。

  市場疲軟後,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的差異清晰地顯示出來.由市場滯銷造成的一部分企業生產能力過剩.這為資源轉移提供了條件,也為結構調整提供了良好契機。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讓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同時加強巨集觀經濟調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對有較好技術基礎和較好市場前景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及生產日用必需品的中小企業,在財政投資銀行貸款、能源、原材料供應和運力等方面.實行政策傾制:對物質能源消耗高.經濟效益差的企業進行改組、改造,實行規範破產。當前市場滯銷的是那些質次價高、花色款式陳舊、供大於求的商品,而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仍然供不應求。企業應在技術革新、加強管理、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種、加強配套服務、加快引進設備國產化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自身內在素質.根據市場變化組織生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2、理順收入分配關係.落實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逐步提高居民收入。

  擴大內需要同時註意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而且從長遠看最重要的還是消費需求。目前我國消費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於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相對長期慢於經濟增長速度,因此 要從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入手,逐步降低過高積累率 提高最終消費率,使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能與國家的生產能力相適應,實現二者的良性迴圈。在提高居民收入的過程中 要特別註意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和提高農民收入的問題。要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利用投資需求的時機發展基礎工業和公共工程,保護中小企業的發展 尤其是大力發展個私企業等途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對下崗職工從事社區服務活動、自辦企業和自謀生路的 國家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國家還要做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解決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和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通過對農業的投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穩定提高農副產品的價格,促進鄉鎮企業和“三高”農業的發展等辦法,逐步提高農民收入。

  3、充分考慮居民利益和承受能力,穩步推進各項改革,穩定居民未來預期收支。

  當前居民對未來的預期是影響擴大消費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各項改革的如何進行又是影響居民對未來預期收支的重要因素。對於那些已經在進行之中的而又尚未完成的改革,應該儘快明確答案,及時落實完善。而對一些正在籌劃尚未鋪開而且對居民支出預期有影響的改革,可以暫緩.以後分步進行,以免影響當前的居民消費。總之.各項改革的時機選擇要充分考慮整個經濟形勢、尤其要充分估計居民的利益和承受能力.恰當安排.以利於保證必要的消費和投資需求。

  4、進一步完善消費信貸,鼓勵支持消費,促進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

  我國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註重節倚、量入為出的消費習慣與消費信貸不發達制約了消費需求的增長。改革以來我國儲蓄存款利率雖然有過幾次連續下調,但總的情況看還是比較高的 居民對銀行的債務很少,金融機構沒有及時建立起消費信貸體制。這樣,當短缺經濟結束,進入買方市場後,生產相對過剩與消費不足的矛盾很快突出出來。因此 加快建立與生產領域發達的信貸關係相適應的消費領域的信貸關係,讓有穩定收入和有償還能力的消費者利用消費信貸提前消費,鼓勵支持消費.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 當前對促進經濟發展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5、對外擴大出口 緩解供求之間的矛盾,實現經濟增長

  為了緩解供過於求的矛盾 刺激和拉動消費需求,除了繼續堅持已經出台的一些有利於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外 還要繼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加快出口經營權由審批向登記制轉變 適當放寬對非國自企業出口經營權的限制;努力提高企業內在素質,多生產價廉物美、信譽度高、適銷對路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擴大對外出口。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廣大居民的收入.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也才能緩解國內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的矛盾,促使總供給總需求的基本平衡,消除市場疲軟,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市場疲軟的哲學思考[2]

  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已從過熱進入了一個高平臺的滑行階段。物價的普遍性、持續性下降,輕度的通貨緊縮,由此而帶來的“市場疲軟”現象已使工商界大多數企業飽嘗苦頭。

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的觀點,正確認識“市場疲軟”的積極作用。“市場疲軟”確實不利於經濟發展,它使大多數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制約,造成人們對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看淡,影響了生產者的信心。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必須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進行分析。我們既要看到市場疲軟反映了經濟活動不夠活躍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一是它喚醒了大多數經營者看到市場經濟的無情,客觀上推動了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經濟學中常說:市場是無情的法官,市場經濟規律對一種產業,一種產品認可還是否定是毫不留情的。認可,你就能存在、生產、發展;否決,你就沒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在經濟過熱,需求過旺時,魚龍混雜,某些產業和產品是不是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就很難看得清楚。而通貨一緊縮,市場一疲軟,就露出廬山真面目。殘酷無情的事實使眾多的經營者在市場疲軟這面鏡下,痛定思變,積極引進新技術,採用新工藝,加快技術改造技術更新,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促使經營者主動地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推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二是“市場疲軟”使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律在加快市場經濟的發育中發揮其積極作用,市場認可的產業和產品成為市場經濟的“寵兒”。不久前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通貨緊縮沒有什麼可怕》的文章說,“通貨緊縮也許會損害舊行業,因為它將迫使生產降低價格以消除生產力過剩現象,但卻不會影響到新的技術領域,因為價格的下降將促進需求和技術的發展”。因此,在通貨緊縮、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劣勢產業、劣勢產品將被無情地淘汰出市場,使那些已沒造血功能,只能靠輸血維持生命的“植物人”式的企業得以適時的死亡。空出的市場份額拱手讓給優勢產業、優勢產品、優勢企業,使這些企業得以茁壯成長。否則,大家都半死不活,資源未能合理配置,企業素質也未能得到提高,國民經濟就不能得以健康發展。從這一角度上說,市場疲軟也為一些企業提供了商機的希望。

  二、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原理,優勢企業應利用市場疲軟這一機遇低成本快速發展。市場疲軟是一種經濟現象,反映整個巨集觀經濟環境的態勢,這就是普遍性;但它對每一個企業而言,由於企業自身的狀況不同,其影響和作用是不一樣的,並不是對每一個企業都不利,這就是特殊性。應該說,市場疲軟給有擴張欲望和有能力的優勢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如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國家為了拉動經濟增長,擴大需求,必然會採取一些相應的對策措施,這也就為相關的產業和行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去年以來,國家通過發行國債、適度增加貨幣投放、調整銀行利率等,同時還加大了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礎產業投資力度,增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這其中就蘊涵著大量的發展機遇。另外,市場疲軟雖然給企業開拓市場和經營管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但同時也為企業的生產、建設以及原材料購進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為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了有利條件,為減少生產費用提供了機遇。許多有擴張欲望和擴張能力的企業,正是抓住了物價下跌這一“剪刀差”來發展自己。再者,由於市場疲軟,使市場情況從原來的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變到了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因此,優勢企業可以靠機制創新技術創新,憑藉掌握專有技術,創造自己與眾不同的產品,做到“專”而“特”,以自己獨特的產品開闢市場,併在這個基礎上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三、按照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觀點,探索新的發展空間。唯物辯證法把發展理解為新東西的生成過程,理解為舊東西的滅亡,新東西的產生。面對市場疲軟的困境,企業應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做到疲而不軟,積極探索新的發展空間,即在似乎不可為的領域中,開拓出可為的空間來。一是經營思想空間。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經營思想還未真正適應現代經濟的要求,舊的經營方法、管理手段未能真正摒棄,面對變化了的客觀經濟環境,就感到束手無策,怨天尤人。所以,正確的選擇應是主動接受市場的挑戰,積極調整企業的經營思路,創造新的靈活的經營方式適應市場的需要。二是農村消費空間。占全國人口70%的農村居民,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已逐漸發生很大的變化,企業發展的目標應瞄準這一潛在市場,並引導、促進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消費結構的轉變,從而有效地開發農村市場這一廣闊的天地。三是國際市場空間。現在國際經濟正朝著世界經濟國際化,經濟活動全球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態勢發展。最近,我國和美國簽署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從而結束了雙方長達13年的馬拉松式的談判,為我國早日加入世貿組織鋪平了道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指日可待。隨著我國的入世,世貿組織的100多個成員國都將給我國以最惠國待遇,不得不減少、取消原來對中國實行的不同程度的貿易歧視措施,這必將有利於我國擴大出口。因此,企業應抓住機遇,調整產品結構,大做出口文章。當然,加入世貿組織也會給部分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這些企業應以變應變,採取措施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進入良性迴圈狀態。四是人才發展空間。經濟學家說,企業的一個輪子是科技,另一個輪子是管理,而連結這二個輪子的軸子是人才。所以,企業應積極營造引才、育才、聚才的良好環境,使企業具有發展的活力源泉。五是攀親結緣的空間。要利用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的機會,向國營大企業、大公司,乃至中央部委以及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掛鉤,讓利結親,以求得他們從信息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的支持幫助。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勇.市場疲軟的原因與對策[J]
  2. 曾保友.關於市場疲軟現象的哲學思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市場疲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