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會計信息差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會計信息差異

  會計信息國家巨集觀調控企業微觀管理決策依據,但由於種種原因,會計信息不能完全反映企業資金運動的本來面貌,而使會計信息與實際產生一定的差異。會計信息差異越大,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就越小。

影響會計信息差異的原因

  一、影響會計信息差異的理論原因

  (一)模糊論的影響。1.會計核算的模糊現象客觀存在。同其他事物一樣,會計核算也具有模糊性,會計核算過程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而複雜的事物是難於精確化的。按照美國控制論專家扎德的模糊論觀點來解釋,會計核算不能要求絕對精確,必須承認會計信息與事實具有差異性;再從會計學的理論來分析,也會得出會計核算具有模糊性的結論,因為會計用價值形式來反映物質運動,而這種反映是藉助於貨幣形式的價格來完成的,而價格又是經常背離價值的,所以會計反映數據是一定時點上的信息,這是物質運動與價值運動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背離的結果,所以會計核算中的模糊現象是屢見不鮮的。2.會計方法的選擇具有靈活性。會計法規往往對同一會計事項的確認與計量規定出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從而使會計處理產生了這樣也行,那樣也行的模糊性,增加了會計處理的主觀因素,導致會計信息差異產生。

  (二)契約論的影響。在委托代理制下,契約投資者經營者間的紐帶,是約束雙方行為的工具,但契約約束存在如卜缺陷,導致會計信息差異的產生。1.委托人代理人追求的目標不一致,投資者作為委托人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即契約目標。而經營者作為代理人追求的是自身價值最大。除了追求契約規定的物質報酬以外,還致力於一些非物質的因素來實現自身效用。這樣,所有者與經營者間存在激勵不相容,一方追求價值最大會損害另一方價值最大,所以經營者有可能利用對企業的控制權,通過虛假會計信息來實現自身目標。2.委托人與代理人間存在會計信息不對稱,經營者利用其有利地位以劣質會計信息欺騙投資者。3.簽訂契約不完備性,有可能使經營者利用信息優勢與契約的缺II誇大業績,獲取自身利益

  (三)會計原則矛盾性的影響。《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了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十三項一般原則。在這些原則中,有的原則與會計核算客觀性原則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從而導致了會計信息差異的產生。1.及時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的矛盾。及時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及時進行,及時提供會計信息,但在目前的情況卜,為了確保按時報表,有的就必須提前結賬,比如基層企業要求在月末三口內報表,有些業務量大的企業便在每月25口以後開始結賬,這就不能如實反映全月的實際情況,會計信息的時間要求越緊,這一矛盾就越突出。2.謹慎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的矛盾。謹慎性原則要求會計核算儘量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費用負債低估收益資產,以防範風險的發生。但高估也好,低估也好,都與真實性相悖,都會造成會計信息差異的產生。3.歷史成木原則與客觀性原則的矛盾。歷史成木計價是指各項財產物資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木計價,在物價變動的情況卜,採用歷史成木計價不可能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必然導致企業損益、稅金分配的不實,比如在通貨膨脹卜採用歷史成木計價核算固定資產,就會使固定資產折舊偏低,使企業產生虛盈實虧,超前分配。

  二、影響會計信息差異的環境因素

  (一)法律環境的影響。一是受法規制度科學性的制約。當會計法規缺乏科學性時,就會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判斷帶來困難,從而為不法分子鑽法規的空子造成條件,導致會計信息差異的產生。二是受會計法規可操作性的制約。如果會計法規的條文缺乏明確性,模棱兩可,可操作性不強,其執行起來就會大打折扣,會計信息差異就難以避免。三是受人們的法律意識制約,法律意識不強,執行不認真,就會產生會計信息差異。四是受處罰力度的制約。

  (二)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一是經濟管理體制約束機制薄弱,會導致會計信息差異產生,如國有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存在問題,一些企業仍然是一個人說了算,缺乏相互制約和群眾監督機制,而使會計作假屢屢發生;二是社會不正之風,一些黨政人員存在的腐敗現象,往往為了謀求個人私利而指使企業弄虛作假,突出“政績”,使會計信息差異大大增加;三是由於經濟管理秩序混亂,國家職能管理部門和社會中介監督組織的監控職能未能有效發揮,在實踐中會計管理部門對企事業單位監督無力,對會計作假不查不處,形成了虛報受獎,實報受罰,執法吃虧、違法受益的局面,會計作假現象有增無減;主管部門偏袒卜屬企業,稅務機關是關註稅款,而忽視會計監督;審計機關主要是審計財政性收支和國有大中企業,不可能顧及全面。在這種情況卜,尤其使非國有單位的會計管理出現了空白,在非國有經濟成分越來越大的情況卜,會計信息的整體差異會越來越不適應經濟決策的要求。

  三、影響會計信息差異的操作因素

  (一)會計地位的影響。會計管理體制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影響到會計信息差異的大小。會計地位的受控性越強,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體,越容易受到非會計因素的影響,會計信息差異就越大;控制會計的權力主體越多,會計的公正性就越高,會計信息差異也就越小。會計委派制、代理記賬制提供的信息差異要高於會計企業身份制,因為支配會計的權力主體多元化。總的來看,當前會計工作處於受單位負責人控制的地位,負責人為達到各種目的,控制會計核算向非會計規範轉變,削弱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擴大了會計信息差異。

  (二)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有些企業管理水平低卜,會計基礎薄弱,不能為會計核算提供可靠依據,也是導致會計信息差異的重要原因。一是計量檢驗設備不齊全,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有的進貨不驗收,消耗不計量,產品入庫不檢驗,物資進出企業無手續;二是原始憑證原始記錄不齊全;三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四是執行法規不認真,這些都影響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三)非正式約束的影響。會計約束機制由正式約束、非正式約束和約束實施三部分構成。正式約束是指經濟法規會計準則制度等法律約束,在前面己經述及。非正式約束是指人們在長期經濟活動中無意識形成的行為規範,包括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倫理規範、意識形態等。對會計信息差異的影響來說,突出表現為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淡薄,會計誠信度差等方面,當然會計職業道德賡乏與社會大環境有直接關係,社會不正之風和黨政人員腐敗對會計人員的價值觀、道德意識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使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事項時不能規範進行,導致會計信息差異增大。

治理會計信息差異的對策[1]

  (一)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的規範和界定功能。

  只有產權的明晰界定,才會使市場主體根據會計行為規範開展會計管理交易活動。這是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經濟上的契約關係。在這兩個條件之卜,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率:經營者在最大化發揮自己效用的同時也不降Tit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場而非所有者的旨意來實施經濟行為。

  (二)理順各方的利益關係,減少利益衝突

  首先,要儘早建立專業經理人才市場,將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者的任命;其次,是進一步規範和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建設,鼓勵市場併購行為,活躍資木市場,通過資木市場的有效運行將替換機制引入專業經理人才市場;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對經營者的基於其經營成果有效合同激勵機制,使經營者的目標函數與所有者趨於一致,從而改善雙方的“激勵相容性”。此外,應強化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加強對經營者的行為約束。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的責、權、利,可以考慮將會計按其職能和作用的不同分內部管理會計和對外報告會計,前者仍屬企業內部委托—代理網路的一環,受托於經營者,起參謀和決策支持作用,後者則直接受托於董事會,起反映和監督作用。同時,為抑制對外報告會計人員與經營者“串謀”欺騙所有者、出現“道德風險”和“內部人控制”問題,還需在機構設置上強化內部的制衡和約束機制,加強基礎工作,以強化會計監督職能,減少或消除“X非效率”現象,同時,建立一套對其進行有效監督與激勵的機制,使其目標函數與所有者目標函數一致,最終使所有者、會計人員與經營者三方達到經濟利益上的“激勵相容性”。

  (三)建立企業內部會計信息差異責任保證體系。

  在會計信息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單位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人員及業務當事人在會計產品差異管理中的任務、職責、要求和權力。1企業經營者的會計責任。企業經營者必須代表單位對會計產品的差異特征和特性負主要責任,應當保證木單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迫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複,堅決避免單位負責人超越會計法制的約束,出了問題又追究會計人員的做法。2部門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企業會計部門負責人應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差異負具體的、全面的領導責任

  (四)加強會計規範的建設,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第一,嚴格執行新修訂的《會計法》,儘快出台相配套的實施細則,加大《會計法》的執法力度,從根木上扭轉目前會計秩序混亂的局面;《刑法》應對涉及到會計問題的經濟犯罪做出相應規定,以對利用會計進行經濟犯罪的當事人進行足夠的威懾;對《差異法》、《計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做出相應的司法解釋,使對會計事項的計量適用於《計量法》,對會計產品的差異要求適用於《差異法》,對會計信息用戶的保護適用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使會計信息差異真正受到法律的強有力的保護和制約。第二,加強會計規範建設。儘快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會計規範體系是治理會計信息差異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會計改革之初,為了減少會計制度變遷的阻力,使會計準則能儘早出台,以規範市場經濟條件卜的新會計實務,實現與國際慣例的銜接,即由政府直接參照國際會計準則來制定我國的會計準則是唯一的選擇。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每個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和修訂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見,進行反覆討論與論證,最終使準則能為各方所接受。政府機構要維護該機構制定的準則的權威性,對違反準則的行為要進行處罰,目的是使違反準則而提供失真會計信息者得不償失,其私人成木接近或等於社會成木,從而消除會計信息差異的外部不經濟現象。這樣,會計信息供給方就會願意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使各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願提供失真會計信息反而使自己遭受損失,從而提供失真會計信息的經濟利益動機得以消除。

參考文獻

  1. 張華.會計信息差異的原因探析與治理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計信息差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