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稅收環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稅收環境(tax environment)

目錄

稅收環境的內涵

  稅收環境是指影響或決定稅收制度產生、運行及其成效的各種外部因素的總和。稅收環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稅收環境包括政治法制環境、經濟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生態環境、國際環境等內容。稅收環境與政治體制、經濟運行、歷史、傳統、思想文化密切相關。狹義的稅收環境主要包括體制環境、法制環境、道德環境、經濟環境等內容。具體地說,稅收環境包括公民和企業法人納稅意識、當前的社會經濟狀況、政府及各部門對稅收的重視程度和配合情況、稅負及當前稅法執行情況等。稅收環境受國家大政方針和國民素質制約。稅收調控外部環境的優化包括地位平等的獨立主體、統一開放的市場機制、健全的法規體系、合理規範的稅收秩序、強有力的經濟杠桿、協調發展的巨集觀管理。

我國稅收環境的現狀

  我國稅收環境的現狀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稅收環境與前幾年相比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要求的良好的稅收環境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體制環境

  1、政府職能轉換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機構臃腫,效率低下;權力過於集中;政治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薄弱。企業是政府的附屬物,加之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對形成偷欠稅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現行“分竈吃飯”財政體制的支撐下,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對本地區、本部門經濟利益的考慮,不顧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對國家稅收進行行政干預,或為落後企業尋求保護,或制定優惠政策,變相減免稅收

  2、社會保障體制滯後。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障體系隨著改革的深化已明顯滯後於經濟的發展。一國社會保障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水準同該國經濟發展的水平成正比。目前,我國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年齡結構、勞動人口的就業狀況形勢都不容樂觀。我國社會保障體制問題很多,如管理體制不順、社會化程度偏低、保障範圍過窄、基金約束機制較差等。在現實條件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覆蓋面需要擴大,參保率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法制環境

  當前,稅收執法人員的素質、執法水平和執法手段還有待提高。“人情稅”、“關係稅”、以權代法、以情代法、以言代法、以補代罰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嚴,對偷稅行為打擊力度不足、稅收法制環境還未走上正軌,稅收執法軟化,執法缺少嚴肅性、強制性和震懾力;法律制度還不健全,稅制還不完善;其他部門配合還不夠緊密。

  (三)道德環境

  我國公民納稅意識淡薄。舊的觀念和意識形態仍具有很大的習慣勢力,重人治不重法治,甚至認為偷、欠稅不是犯罪。“別人能偷,我為什麼不能偷”、“偷得到稅是能力”、“私人的錢欠不得,國家的錢不欠白不欠,欠稅有理,欠稅有利”。整個社會對稅法的嚴肅性認識不足。

  (四)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欣欣向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同時也面臨著無數長期困擾我們的矛盾和問題:企業效率低下、城鄉失業人口眾多;市場無序、生態破壞,危及我們的基本生存環境。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

  1、指導思想上片面追求高速度。改革開放20年,我國GDP平均增長9.8%,增速居世界之首。但是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高增長是以大量的資源消耗、成本居高不下、結構不合理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實際上,經濟增長不應當只以速度(即產值)為首要指標。經濟增長有其客觀規律,即在一定政治、經濟、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基礎上,客觀存在著一個中長期經濟增長潛力。如果只註重經濟速度的增長,而不顧結構的優化和效益的提高,發展超過這個潛力,就會把經濟關係綳得很緊,造成經濟的不穩定。

  2、國民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在短缺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靠消費需求拉動,強大的消費需求刺激了高投資,從而形成大量低水平重覆建設。當經濟進入過剩時代,消費需求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原來大量低水平重覆建設已不能適應現有消費結構,無法發揮預期經濟效益。目前的生產過剩主要是結構性過剩、傳統產業的過剩,主要是由產業升級滯後、企業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不合理造成的。由於結構調整滯後,建立在短缺經濟基礎上的快速增長面臨極大的壓力。

  3、經濟效益不高,虧損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企業推向了市場,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大潮中,受到衝擊的不僅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也包括國有小企業和集體、私營企業。近年來,國家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很多後勁不足的企業出現停產或半停產,效益滑坡,虧損上升,表現在企業效益低下、自由資金短缺籌資更加困難。許多企業不能進行正常的產品開發技術改造,有的甚至難以正常經營。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多數企業尚未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型經營方式,能源原材料消耗多,浪費大,資源利用率低。我國能源對國民生產總值的產出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30%-90%。上述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目前的稅收環境並不寬鬆,亟待優化。

國外稅收環境主要特點

  (一)註重運用稅收調控手段,營造公平、效率的稅收政策環境。自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大危機以來,美國曆屆政府都非常註重運用財政貨幣、稅收政策,調節巨集觀經濟總量和結構,刺激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為實現巨集觀經濟發展各項目標,積極創造公平、效率的稅收政策環境。如為了調節個人收入分配,美國稅法規定,不同類型的家庭或個人,其應交納的個人所得稅分別適用不同的累進級距,充分體現了稅收負擔能力原則,有效緩解社會收入不公矛盾。特別是80年代以來,美國奉行供應學派,推行“降低稅率、擴大稅基”的稅制改革,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美國的經濟滯脹。從90年代開始,美國出現了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繁榮。

  在稅收調控手段的運用上,美國註重選擇對預算收入影響不大,調節效果比較明顯的公司所得稅。美國聯邦稅收收入主要依賴個人所得稅,約占聯邦稅收收入的50%,公司所得稅處於輔助性地位,因此,聯邦政府可以充分運用公司所得稅政策,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保持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如美國稅法允許採取加速折舊加快固定資產更新換代;投資可以抵免最多不超過2.6萬美元應納稅所得額,因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2.6萬美元,未抵免完的部分,下年不再抵免,而是轉為折舊;對於公司虧損允許從過去兩年和今後20年利潤中彌補;科技開發費用可以從應納所得稅額中扣除,超過三年平均數的部分可以直接從所得稅額中扣除。這些政策對美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發達、規範的稅務代理業。由於美國稅收制度十分複雜,一般非專業納稅人很難掌握,必須依賴稅務中介機構完成複雜的報稅程式,為此,美國建立了發達的稅務代理業,普遍實行由註冊師、稅務代理人等專門技術人員和機構負責的代理制,註冊會計師不僅可以為公司或個人代理報稅,而且可以輔導公司或個人進行稅收籌劃。同時,美國法律對稅務代理從業機構及人員的職業行為作出了嚴格規定,如果發現在代理業務中註冊會計師有意進行不實申報,代理機構和人員將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美國稅務代理業的高度發展,是美國經濟高度市場化和社會化的必然產物,他在為納稅人提供廣泛社會化稅務服務的同時,也成為稅收管理的重要輔助手段,使對報稅環節的監管從稅務機關轉移到稅務中介機構,大大降低了稅收征收成本,提高了稅務機關徵管效率。

  (三)嚴密、系統的社會化監控體系。美國推行了完善的社會保障號碼制度,所有個人基礎資料、工薪收入、信譽狀況都記錄在個人社會保障帳號內,因此該號碼成為聯邦稅務局控管個人收入的有效途徑。同時,美國建立了發達的個人信譽評級制度,納稅申報記錄往往被作為衡量個人信譽水平的重要標準,並直接與個人商業信譽掛鉤,凡是有不良納稅記錄的個人或單位在申請商業貸款時會受到種種限制。此外,美國廣泛採用信用卡制度,大多數美國公司和個人都通過銀行進行結算,因此,凡是涉及公司或個人的各項收支稅務局都可通過銀行進行監控。正是有了社會化監控體系,使稅收管理延伸到社會經濟的每一個角落,稅收管理不再是稅務部門一家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的義務。這正是美國稅收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征。

  (四)化的稅務信息系統。美國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稅收管理的信息化、化、集中化,對稅收信息資源達到高度占有和共用。美國聯邦稅務局在全國設立了8個機系統,集中處理來自全國各地的申報資料,併在華盛頓聯邦稅務局總部設置巨型電腦,儲存了全國所有納稅人歷年的資料。同時,從聯邦到各州以至地方稅務局都普遍實現與銀行、個人信用機構、公司電腦聯網,可以通過不同信息渠道掌握著納稅人的相關信息,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完善的電腦選案稽查體系。由於稅務機關充分掌握納稅人的經濟活動,從而大大提高了稅收管理的針對性和實際效果。

  (五)健全的稅收法制環境。美國稅收立法、司法、執法分工明確、相互制約。國會掌管稅收立法權,負責制定稅法;稅務部門按照稅法規定,獨立行使稅收管理權,並受到國會、輿論、納稅人和司法機構的約束;法院獨立行使稅收司法權,審理涉稅違法案件。同時,稅法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國內收入法典是美國稅收基本法,它與財政部制定的稅法規章、聯邦稅務局所做的稅務裁決以及聯邦法庭的判例一同組成聯邦稅法的主要。此外,美國稅收處罰明確而嚴厲,對於發現的不實申報,凡是屬於納稅人已如實提供納稅申報資料的,由中介代理機構承擔法律責任;凡是屬於納稅人未如實提供資料的,責任由納稅人承擔。如果認為納稅人是有意逃稅,聯邦稅務局將對其進行審計,情節嚴重的,將移交法庭,通過司法程式處理;對於所得稅預繳誤差超過規定範圍的,也將作為違規處罰的內容之一。

優化我國稅收環境的建議

  (一)完善體制環境

  1、轉換政府職能。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與之直接相關的上層建築即政治結構和組織、哲學理論的創新,需要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和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為此,政府職能首先要走出兩個誤區,即“政府無所作為論”和“政府多多管理論”。其次要對政府職能進行定位,即政府主要為社會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公共政策;調節和引導經濟發展,如提供公共產品、發展規模經濟、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科技進步、剋服社會公害、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造就高素質的職業化公務員隊伍;塑造簡明有效的政府組織;建立完善、有效、法制化的監督制約機制;使企業發育成為市場主體;構造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公正交易的政策和法律環境,保證市場的公開、公平和有序;在效率優先的前提下,兼顧公正,促進社會穩定和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的政府行政管理體系。通過政府職能、政府干預方式的轉變,一方面為依法納稅、公平納稅、減少和消除對執行稅法的行政障礙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凈化稅收政策環境,減少政策梗阻,保證稅收調控的順利實現。

  2、加快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為企業改革創造良好條件。社會保障制度作為社會發展的“穩定器”、“減震閥”,對於深化企業改革、維護社會安定、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的合理流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一方面需要個人、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政府在相關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於社會保障建設;另一方面需要硬化稅收法規,強化個人所得稅徵管,開徵社會保障稅,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對貧困地區給予更多的幫助,保障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

  (二)完善法制環境

  有效的稅收處處體現法制,稅法是否完善及人們是否受約束於法制,是稅收順利實現其功能的保障。強化稅收法制,還必須有一套保障機制,增加稅收剛性,體現強制征收,使偷稅抗稅行為有人起訴,干擾執法有權拘捕,違犯法律及時審判。

  1、創造依法治稅的良好環境。經濟體制轉軌引起了經濟基礎的重大變化,同時要求作為上層建築的法律做出相應的變革。要通過健全的稅法和保障實施的法律使稅收順利征收,減少地方干預。建立專門的稅務公、檢、法機構,凡是影響納稅行為的都應以相應的法律來配合制約,以形成良好的納稅秩序。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全社會的稅收法制觀念和依法納稅意識,使稅法深入人心。宣傳形式可以多樣化,宣傳內容應突出什麼是稅收,為什麼要依法納稅,納稅人的權利的義務有哪些等,並對重大偷抗稅案件予以曝光,使納稅人樹立起“依法納稅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偷稅逃稅是違法犯罪”這樣一種觀念。

  3、實行辦稅持證上崗制度。企業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依法納稅的自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財務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財會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對於營造稅收法制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可考慮由稅務機關對企業財會人員進行培訓輔導,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發給辦稅證,持有辦稅證者方准予上崗。

  4、培養一支能嚴格執法、公正執法的稅務幹部隊伍。強化“一切權務都是人民賦予的,我們只是依法辦事,為納稅人服務的職責”的公僕意識,堅持實行“三公開”辦稅制度,即稽查公開、辦案公開、處罰公開。同時,提高廣大納稅人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以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5、在當前公民的納稅意識比較淡薄的情況下,加大對偷逃稅行為的處罰力度是營造良好稅收法制環境的重要手段。對那些偷逃稅數額較大、屢查屢犯的納稅人,堅決按照有關稅收法律法規合理嚴明地處理,該罰則罰,該移送司法機關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決不可以補代罰、以罰代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打擊偷、騙、抗、欠稅的震懾力,杜絕偷、騙、抗、欠稅行為的蔓延。

  6、建立牢固的協稅護稅網路。爭取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稅法的剛性。

  7、進一步完善內外監督制約機制,加強監督。在稅務機關內部,應進一步加強規範化管理,完善執法程式、執法標準、制約機制、違法責任,加強監督,加強執法檢查。同時,請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進行外部監督,保證公正執法,提高稅收執法水平。

  (三)完善道德環境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社會不能忽視道德調節,因為人類社會生活中,交易活動只占一部分,那些屬於交易領域中的公益活動、學術活動等市場調節不起作用,政府調節只規定大的框架。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作用,又要重視政府調節的巨集觀調控作用,也不決能忽視第三種調節即道德調節的作用。當前我們之所以存在有法不依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稅制不完善、徵管不到位、執法剛性不足、稅務人員素質不高、稅法宣傳不深入等方面的原因,但歸根到底是人們對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這一思想觀念尚未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守法的意識未能體現在經濟活動法中所造成的。為此,整個社會包括納稅人、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政府部門及每一個公民法制觀念都需要有個根本轉變過程。

  1、需要有高素質的徵稅主體納稅主體。稅收是徵納雙方密切配合的結果,其中代表國家執法的稅務人員和代表企業繳稅的辦稅人員的素質是至關重要的。雙方都應有知法、懂法、守法意識,具有克己奉公的職業道德、國家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品質、精湛的業務技能。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全面提高稅務人員和企業佃稅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稅務機關本身也要健全制度,規範行為,嚴格執法,提高水平,廣泛宣傳,為納稅人提供良好的稅收服務。

  2、營造一個依法納稅光榮的社會輿論氛圍和文明環境。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可以遵循“法製為主,宣傳為輔”的原則來實現全民納稅意識的增強。社會輿論是人們言論、行為的導向,通過各種輿論手段形成“依法納稅光榮、偷逃稅收可恥”的良好輿論環境,提高遵從稅法的納稅人的地位,對稅收違法行為產生重重壓力,從道德、情操、聲譽等非法制方面加大依法納稅的驅動力量,逐漸形成人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完善經濟環境

  當前,在經濟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化為結構性矛盾、由供給制約轉變為需求制約的大環境下,發展速度將讓位於發展質量,數量擴張將讓位於結構優化,一般生產能力膨脹將讓位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換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需要的速度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這是我們完善經濟大環境的指導思想。任何落實的生產手段、粗放型的經營方式及低效率運行、經濟的萎縮都將直接影響稅源,併進而惡化稅收環境。

  1、堅持剋服那種為增長而增長的盲目行為,既要防止重覆建設、布點過多過散過濫的問題,又要杜絕為了速度指標弄虛作假的行為。在保證經濟效益提高、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必要調整的基礎上追求經濟質量的提高。我們需要的是效益第一,結構第二,速度第三。

  2、結構調整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長久動力。過去短缺經濟背景中形成的改革發展的思路、政策、戰略在目前都需要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條件而作出重大調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是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提升產業檔次,鼓勵和扶持高技術產業,壓縮夕陽產業總體規模,促進資源向高科技產業流動。抓緊落實已確定的重要行業的調整,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只有通過產品及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調整,收入分配調整,新增長點的培育,使市場本身的增長動力增強,經濟才會獲得較高的自然增長率

  3、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首位。據測定,我國企業能源和原材料占生產成本七成,若降低1個百分點,就可帶來節約成本100億的驚人效益。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節能降耗對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要下決心制止重覆建築,堅持關掉那些技術落後、浪費資源、質量低劣、污染嚴重的小廠;真正把技術改造的重點轉到質量、品種、效益上來。要積極扶持技術含量高、出口創匯多和有利於增加就業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稅收環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