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出版物流是指以出版物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運用現代物流理論和技術,通過市場機制整合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功能,為提高出版物以及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流動和儲存的效率及效益而進行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
從整體上看,出版物流系統在向現代經營模式轉變過程中呈現出以下特點:
1、信息網路建設加快
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是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礎,因此,很多發行集團在建立物流中心後升級電腦系統,通過各連鎖店與物流中心的電腦聯網來實現信息的一體化。2003年7月,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公司就成功運行了國內首條圖書自動化流水線,實現了企業信息系統與物流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無縫連接。隨後,國內現代出版企業紛紛對電腦軟體、硬體進行了革命性升級,完成了電腦系統與物流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無縫連接,使信息化網路建設得到了全面提升,提高了整個物流的運作效率。
2、物流設施升級
提速專業的出版物物流管理必須依賴一套完整的物流設備及管理系統,從出版物的製造、入庫、儲存、揀貨、加工、出貨到結賬,甚至銷貨退回,完全按照物流流程的規劃、控制、檢查,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並且能夠及時提供市場銷售情況的反饋。很多出版物流中心加快了對物流設備升級,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許多現代出版物流中心常採用電子標簽揀選系統、手持無線電數據終端(PDT)、自動化驗收和分揀線,使整個商品從入到出的速度大大提高,基本沒有出現差錯,節約了人力資源,而且還實現了出版社、銷售店、發貨店之間的數據共用和有機鏈接。
3、先進模式廣泛運用現代出版物流中心普遍具備倉儲、配送、運輸、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信息服務、辦公、餐飲等綜合物流服務功能,不僅提供出版物的配送,也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平臺。
國內一些出版物流中心引進了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和自動化設備,改變了傳統倉儲運行模式,除了主營出版物物流,兼營印刷機械、紙張等相關產品的物流外,還面向市場從事其他產品的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咨詢、物流規劃和物流培訓,從而形成了集出版物展示、展銷、倉儲配送、出版物代存代發、網上圖書交易、出版發行信息服務、版權貿易、圖書館現場採購、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並帶動了周邊文化、經濟的發展。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出版發行業的經營模式,突破了傳統物流中心只設配送服務功能的局限,是我國出版物流業發展的方向。
目前我國出版物流初步形成了以國有批發和零售企業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多條流通渠道、多種購銷形式並存的流通體系,形成了自辦物流、外包物流、自辦物流與外包聯合、網上書店、現代化大物流中心與原始落後小型出版物流並存的多種物流形式。
1、自辦物流模式
在出版社自辦發行為主導地位的發行模式下,出版社自辦物流和各省(區、市)新華書店系統自辦物流,各自為政,普遍小而分散。自辦物流仍是當前我國出版物流的主要形式,是典型的縱向一體化的供應鏈。出版社設物流中心(倉庫),一般隸屬發行中心管理。出版社自建倉庫,或租賃倉庫,擁有自己的送貨車、鏟車、打包機,擁有一支自成體系的圖書儲運隊伍。
2、外包物流模式
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是跨國公司管理物流的通行做法,將不是自己核心業務的業務外包給從事該業務的專業公司去做,是外包物流專業化的重要形式,是物流社會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徑。出版物流對工作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供養車隊、物資損耗、倉庫租金等費用的增長使出版社的負擔越來越大。出版社的核心業務是出版圖書,部分出版社嘗試以合約的形式將出版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由具有專長或核心競爭力的倉儲物流公司協調和配合發行來完成圖書配送。
3、自辦物流與外包聯合的物流模式
一些出版企業受春秋學季用書高峰的影響,形成了明顯的出版物流業淡季和旺季。出版社在節約物流成本的管理模式下,合理利用資源,採取自辦物流與外包聯合的物流形式。淡季用自己的隊伍,養的是“長工”。旺季一部分業務實行外包,再加聘“短工”,以加快出庫率,租賃送貨車和司機,增加運能。這種形式靈活度大,既能保證出版企業對物流的控制管理權,良好地維護出版社與客戶的關係,又能對市場需求作出迅速反應,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
4、網上書店物流模式
網購圖書已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購書方式,網路售書的數量越來越大。出版社網上書店和小的零售商網上書店需借用第三方物流系統,即郵政遞送、快遞公司專遞或報業配送系統實現圖書配送。連鎖店總部一般設有較大量的庫存和較完備的物流系統或配送系統,其網上書店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自己配送。噹噹網和亞馬遜中國網等大型網店自建的配送中心,在全國大中城市內形成了網狀物流系統。
5、大物流中心與小型出版物流並存模式
專業出版社或專業書店根據業務量的大小來配置物流資源。目前,我國既有集現代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綜合配套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出版發行物流中心存在,也有人工業務熟悉相對比較原始的小型出版物流企業的存在。
1、出版物流的發展是實現出版物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物質基礎
在商品流通中,商流的目的在於變換商品的所有權(包括支配權和使用權),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換過程所要解決的社會物質變換過程的具體體現。沒有物流過程,也就無法完成商品的流通過程,包含在商品中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就不能實現。
出版物流是針對出版物特性而產生的物流。出版物流能力的大小,包括運輸、包裝、裝卸、儲存、配送等能力的大小強弱,直接決定著出版物流通的規模和速度。如果出版物流能力過小,整個出版物流通就會不順暢,流通過程就不能適應整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就會影響國民經濟的協調、穩定、持續增長。
2、出版物流的發展有利於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
對出版物銷售物流進行整合,構造第三方物流,實行獨立化運作,可以達到強化主業的目的,從而使得出版、發行企業能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提供更多的精品出版物和市場營銷等主營業務,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實行物流的獨立化運作,可以取得專業化分工的效率和規模化效益;通過對庫存商品資源整合和提高物流效率,可以降低整個出版物供應鏈商品庫存數量、加速資金周轉;出版物商品的集中存儲,可以減少倉庫面積,降低倉儲保管費用;通過使用專用運輸集裝工具,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實現企業的低成本運營,從而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出版物流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出版物管理水平的提高
發展現代出版物流,必須要對現有的物流體系進行整合,優化業務流程,再造組織結構,應用信息技術和現代化的物流機械與設備,全面推行科學分析與控制,實現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能促進行業與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4、出版物流的發展可以為出版行業企業拓展新的經濟空間
出版行業企業利用遍佈全省甚至全國城鄉的高質量的物流配送網路,可以開展多元化商品配送業務,這既拓展了經營空間,又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對出版業的忠誠度、貢獻度、依存度,有利於出版物銷售市場的競爭。
1、20世紀80年代前,圖書儲存和運輸階段。
2、20世紀90年代,出版物流產生,物流配送應用於書業。
2、21世紀以來,出版物流建設和整合步伐加大,向現代化出版物流發展。
中國出版物流與國內多數國有企業一樣,曾經有著計劃經濟的烙印。20世紀80年代前,出版業形成了規模龐大、組織嚴密、覆蓋全國的局面,而且作為事業單位編製的出版社一般都設立了發行機構,不少發行機構還實行了公司運作,他們擁有自己的倉儲、物流設備和人員,頗具效率的全國新華書店儲運網路,這在世界出版物流發展史上也是屈指可數和堪稱一流的。
20世紀90年代,出版領域開始引入“物流”概念,實行連鎖經營的城市新華書店,是現代出版物流興起的主要標誌和主要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加大出版物流基礎建設和整合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出版物流開始向現代化、規模化發展。
- 張文斌主編.《出版物流管理實務》.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01).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