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農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特色農業(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目錄 |
什麼是特色農業[1]
特色農業是指有效利用一定區域內獨特的農業綜合資源,開發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明顯的區域特征、用途和功效特殊的名優農產品,並將其轉化為特色商品而供應給特定的消費市場群體的現代農業。
其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特色農產品天賦的自然、氣候、環境、土壤等條件和特定的區域位置;二是產品資源的特定性和唯我獨有性;三是產品一定意義上的傳統性、特定的消費群體和其他區域的無法競爭性。其核心是產品的區域性、獨有性和無法競爭性。
特色農業的發展模式[2]
特色農業的發展模式主要取決於區域自然資源察賦.農業生產傳統.商貿傳統。以及當地政府推動的導向。發展模式是多向性的。一區一地特色農業的發展。可以註重於某單一模式。也可以是複合的。可在某一時段適當穩定。也可在推進過程中隨時適度調整。目前。推進特色農業建設的主要發展模式。可以歸納為如下5種類型。
1.“龍頭”企業帶動型
農業“龍頭”企業特別是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是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主力軍。“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技術開發.品牌創建和市場開拓能力。能實現經濟要素向特色農業的強力集聚。實力雄厚的農業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通過外聯國內國際市場。內聯基地農戶。產品精深加工增值。提供產加供銷一體化服務。開發.帶動.提升一個或幾個特色農業產業。組建企業“航空母艦”。進軍全球農業市場。它們的帶動作用可以影響一縣或數縣乃至數省。
2.專業大戶帶動型
在當前農村戶營經濟條件下。專業大戶.科技示範戶和農民經紀人。對農村經濟發展發揮著強有力的示範帶動作用。是發展特色農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他們的示範引導。更能為廣大農民所學習.模仿和接受。一戶帶動十戶.十戶帶百戶的“擴散效應”。當前。應引導他們發展專業協會。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進一步發揮他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3.科技園區孵化型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正呈蓬勃發展之勢。它們雖然級別檔次不一。規模大小不等。重點特色各異。但已成為各地農村農業科技示範輻射和農業技術普及應用的一道亮麗風景。充分利用科技園區在資金投入.技術投入.智力資源.樣板示範和優惠政策等各個方面的特殊優勢。註重挖掘.研發.提升.孵化特色農業產業,使之成為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4.基地資源引髮型
在市場農業的作用下。特殊的農業生產基地.獨特的農業資源必然會吸引資本.技術.人力等經濟要素的進人。從而培植出獨具特色的農業。主動加強對這類基地和資源的調查發掘和規劃開發。是當前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關鍵要優化建設環境。加大引智引資力度。憑藉外力與激發內力並重。使基地和資源優勢儘快轉化為產品和經濟優勢。
5.政府組織推動型
目前,對農業巨集觀.中觀層次的調控。對各項生產要素的配置。我國的各級黨委和政府依然具有不可撼動的權威。科學.合理.有度地行使這種權威。是全面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基本保證和有效前提。
特色農業發展的類型[2]
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我國地域遼闊。區域資源千差萬別。農業的區域性特點不僅決定了因地制宜開發特色農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且是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最佳選擇。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產業特色.開發特色產品就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本書中就特色農業發展中的幾種重要類型進行了闡述。
1.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也稱保護農業。它是利用簡易設施或現代化先進的設施進行的農業生產過程。目前。設施農業已由種植業擴大到養殖業。在農業領域中的農.林.牧.漁都已用上了設施進行生產。通過設施生產。在擴大栽培和養殖領域.縮短生產周期.提前或延遲上市時間.均衡市場供應.提高產量.提高產值等方面起了極大的作用。今後隨著設施條件的完善.自控能力的提高.設施成本的下降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設施農業發展的前景愈來愈寬廣。
2.水體農業
水體農業是大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水體農業又稱為水產業.漁業。是以水域為依托。利用水生生物機體本身生物量的增長。通過勞動取得水產品的物質生產部門。發展水體農業。對於滿足人們對水產品的需求.改善人們的食物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發展水體農業可以拉動與之相關的產業發展。從而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3.旅游農業
旅游農業即以野生生物和農業生物為載體。以農業科技為依靠。向社會提供觀光.休閑或風情感受.技藝欣賞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有一定特色並具旅游價值的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場所。旅游農業是新興的農業領域和當今人們時尚的旅游新產品。發展旅游農業。一方面有利於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綜合利用。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和提高農業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於對外招商引資。加大農業投資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增長方式。增強農業的外向能力。加快農業與國際接軌。
4.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在我國還是一個剛剛興起的新生事物。都市農業是城郊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依附都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於都市人民。都市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市場為導向。以菜籃子工程.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為主體。科技含量高。城鄉一體化程度高。實現農.科.工.貿一條龍。對於帶動區域經濟.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都市農業還是美化城市生態環境。創造田園都市的必由之路。
5.沿線農業
沿線農業是指在主要交通幹線兩側的特定區域內。主體經濟以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產業為主的一種區域性經濟。也指在經濟上有密切相關性的一定的空間範圍內的農業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總稱。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快速便捷.縱橫交錯的交通運輸網路的形成。不僅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為沿線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沿線區域農業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經濟系統。不僅具有區域經濟的特定內容。而且在經濟功能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在沿線區域內在經濟功能的發揮方面。具有吸聚功能.增長功能和優化功能等;在對沿線區域外施加經濟影響方面。具有示範功能和輻射功能。
6.太空農業
太空農業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資源和產業開發能力的提高。為滿足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即地球農業.海洋農業之後而開闢的一個嶄新的農業領域。太空農業剛剛誕生。基本上還處在試驗階段。瞭解太空農業。對拓展農業領域。發展農業概念。利用空間資源。啟發農業科技革命和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都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發展特色農業的策略[2]
特色農業在我國還是一個剛剛脫胎於“以保障供給為目標的自給性傳統農業”的新生兒。培植.發展.壯大我國特色農業。需要具有相應的體制.機制和政策作基礎。需要有相應的技術.資金和人力資源作支撐。
1.穩定土地承包責任制,建立土地流轉機制
要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認真落實承包期30年不變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建立生產者加大對土地投入和提高對土地收入預期的政策支撐。在此基礎上。建立土地市場化流轉機制。做活做好土地流轉工作。進一步推進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或使用權的分離。實現土地使用權的商品化和市場配置。讓土地成為農民創業發展的資本.股本。為發展特色農業所需要進行的農業區域化佈局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創造條件。
2.全力推進以農業合作製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
農業合作制是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業小生產者為維護和改善各自的生產乃至生活條件。在自願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聯合從事特定經濟活動所組成的共營性經濟組織。農戶之間建立合作制經濟組織。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保護農民自身利益和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有助於降低農戶市場交易費用和農戶參與市場競爭的風險。這對於發展特色農業十分重要。是發展特色農業的組織基礎。
3.制定優惠政策,推動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
任何一項產業的形成與發展。都與政策的引導.激勵和扶持分不開。發展特色農業。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加強領導.強化巨集觀調控的同時,應用足.用好WTO的“綠箱”和“黃箱”政策。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地建設.農業技術研發引進和農業科技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和扶持。併在農業特產稅.行政規費等方面給予減免或優惠。實行“放水養魚”。儘量讓利於農民與農業企業。從而吸引和鼓勵廣大農戶.農業企事業單位以及民營資本.社會閑散資金積極向特色農業投入。增強特色農業的活力。
4.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培訓力度,培養造就新一代知識型農民
科技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根本要素。而特色農業更是科技含量高.市場依附性強的農業。因此。一方面要在鼓勵農業生產的主體和參與者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政府也要不斷加大對特色農業的科技投入。儘快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特色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另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科教結合之路。積極有效地啟動各種教育和培訓手段。逐步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農民教育培訓網路。努力提高農民的市場意識和整體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是第一資源。只有造就一代新型的知識農民。才會有特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真正全面崛起。
發展特色農業的關鍵[1]
發展特色農業就是根據各地的自然環境條件,結合自身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找科學合理的途徑,最有效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形成特色產業,推動特色經濟的發展。發展特色農業最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點:
①突出特色。就傳統種植業而言,創名牌、創優質就是特色;就資源而言,揚長避短、合理配置、充分開發利用就是特色;就市場而言,銷售暢通、產品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就是特色。
②保持特色。就是要保持特色產品產地環境優勢,特別要防止生態環境和生產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③努力培育特色。開發和創新特色農產品,在農產品加工方面,通過深加工和精加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經濟優勢。
④提高特色農業的科技含量。以當代高新技術強化特色農業,如採用胚胎移植、組織培養、智能技術等手段來提升傳統農產品的檔次,不僅使產品成為特色產品,而且要成為精品、名牌產品。
⑤特色農業要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國際化流通。
發展特色農業的意義[3]
1.是實現資源優勢市場轉換戰略的重要步驟
伊犁河伊寧市段坐落著一市六鄉一鎮,有著非常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水土光熱資源豐富,孕育著多樣性的生物品種資源,農業資源除了傳統的種植業,奶牛、天山馬鹿、蟠桃、花卉等,具有資源優勢的農產品也很豐富,這些為區域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在區內外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波動日益頻繁的今天,新疆許多農產品有優無勢,資源優勢未能有效地轉換成市場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將本地的資源優勢儘快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將本地區建設成為新疆特色農產品的主產區和集散地,關係到伊犁州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是實現農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
當前,農業面臨著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以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為主要特征的新的發展時期。在這種形勢下,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是優化、升級農業經濟結構的最佳切入點。特色農業將帶動與其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成為特色產業群,形成關聯度大、輻射面寬的產業化農業。可以說,以拳頭產品為代表的有資源優勢、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農業是整個農業經濟的增長點和關鍵。
只有發展特色農業,並圍繞特色農產品建基地,依據基地建龍頭,發展產業化經營,才是區域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3.是開拓農產品市場,提高當地農民收入的需要
目前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民經營性收入下降,靠增加農產品總量已無法解決農民增收問題。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因地制宜選擇市場容量大、銷售範圍廣的項目進行開發,發展優質、多樣、市場競爭力強的產品,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從而增加農民收入。
4.能有效發揮項目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伊犁面臨著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伊寧市作為伊犁州的首府,是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是帶動整個伊犁河谷農業發展的火車頭,具有重要的典型示範作用。而伊寧市周圍的六鄉一鎮的特色農業發展項目能夠依托自身技術優勢、生產優勢和管理優勢輻射帶動伊犁州乃至全疆的特色農業和精品農業發展,併在滿足農產品市場結構性需求的前提下,使新疆特色農產品呈現大開發、大發展的良好勢頭。
發展特色農業存在的問題[3]
1.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是畜牧、水產等養殖業在大農業中占有較高比重,種植業比重小,同時種植業結構中蔬菜、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比重較大。而本區域種植業占其農業總產值的62.53%,養殖業占32.6%。這說明畜牧業作為伊寧農業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狀況顯然是不足的。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的空間就在於種植業比重的下降,養殖業比重的上升。
2.品種結構不合理
在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中,農產品結構上存在著“三多三少”的問題,即“大路產品多,低檔產品多,普通產品多,優質產品少,高檔產品少,專用產品少”。由於品種單一、質量參差不齊,品種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許多優勢特色資源未能充分開發利用。
3.特色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規模小
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運作還處於起始階段,與全國相比,農牧民的專業組織化程度低,市場競爭保護意識差,沒有切實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對具有特色優勢的農業產業結構及時進行有效調整,結果導致特色農業有優勢,卻難以實現產品結構層次的升級換代。
4.沒有確定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戰略
雖然本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種頗多,但卻未形成標準化品牌,這主要是由於產業化程度不高,企業化經營管理還遠遠不夠,品牌意識淡薄,沒有形成統一的生態科技農如,辦√伊寧市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業投入體系和產品標準。
5.特色農產品附加值低,深加工力度不夠
因為品種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所以現階段區域的特色農產品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進行品種更新,改進產品價值結構,增加其產品技術附加值。區域特色農業品種更新緩慢難以形成附加值的主要原因:
(1)特色產品生長周期較長,不易做產品更新調整。
(2)農民文化素質較低,掌握新品種栽培管理技術能力較差,不敢引進新品種。
(3)缺乏農業管理專家對長期投入作戰略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