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海洋農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海洋農業(Oceanic Agriculture)

目錄

什麼是海洋農業[1]

  海洋農業是指以海洋為生產載體,利用海洋生物等的生活機能,通過人工培育、自然生長,獲取食品、工業原料和其他有價值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它大致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海洋捕撈業、海洋墾殖業、海洋休閑農業等行業。

海洋農業的內部結構[1]

  海洋農業以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為產業基礎,海洋捕撈業、海洋墾殖業為產業主體,海洋休閑農業等為產業分支,構成規模可觀、體系龐雜的產業群,其內部行業構成還將隨著海洋農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進一步發展完善。從目前來看,海洋農業的行業構成及其關係可大體描述如下:

  1.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

  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是維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繁育海洋生物資源的基礎性行業。它提供基本的海洋生態環境和儘可能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其中前者是海洋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後者是海洋農業最主要的勞動對象,因而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構成海洋農業的產業基礎。這個行業按職能分工可分成兩個子行業,一是海洋生物資源保護業,其職能是維護海洋生態環境良性迴圈,消除或最大限度減輕海洋生物所遭受的日益嚴重的人類活動、外來物種入侵和自然環境變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海洋農業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其業務內容主要包括海洋污染以及赤潮的預防與治理,海洋捕撈合理強度的測定與控制,海洋養殖合理強度的測定與控制,外來有害或危險物種入侵的預防和清除,環境自然變遷不良影響的消除、弱化,等等。二是海洋生物資源繁殖培育業,其職能在於採用自然、半人工和人工的方法,繁殖培育魚蝦蟹貝藻等海洋漁業資源,以及處於海洋食物鏈初始環節的浮游生物等,扭轉資源衰竭、退化的被動局面,保障海洋漁業資源在環境限度內的擴大再生產,為海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勞動對象。其業務內容有種苗天然繁殖的保護、促進及採集,種苗人工繁殖培育,種苗的放流,微生物、浮游生物的繁殖培育,等等。隨著人類活動對海洋漁業生態環境影響的日益顯著,海洋漁業資源退化、枯竭狀況的日益嚴重,以及海洋農業生產方式的調整轉換,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已經成為海洋農業發展不可缺少的產業基礎。

  2.海洋捕撈業

  海洋捕撈業即傳統意義的海洋漁業,它通過對自然生長的海洋經濟生物的採捕,向社會提供海洋產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海洋漁業資源條件的變化,海洋捕撈的範圍不斷擴大,由近岸捕撈、近海捕撈擴展到遠洋捕撈,當今地球上任何海域都留下了人類捕魚船的航跡;海洋捕撈的對象不斷增多,包括了海洋上層、中層以至於底棲的各類經濟生物;海洋捕撈的產量趨近顛峰,有些品種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海洋資源再生的生產極限。到上個世紀90年代前後,世界海洋捕撈產量因資源銳減等方面的原因,出現了徘徊難前的局面,比重也呈下降趨勢,但其產量在海洋漁獲物總產量中仍占大頭。

  3.海洋墾殖業

  海洋墾殖業是藉助於海洋環境,通過對海洋經濟生物的人工、半人工培育,向社會提供食品、工業原料和其他有用產品的生產行業。海洋墾殖業按生產條件不同可分為三個子行業,一是海洋養殖業,利用灘塗、海灣、淺海、深海的自然海域,進行人工、半人工培育養殖,獲取海洋產品。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海域利用範圍正不斷擴展,其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二是海水養殖業,利用陸上的生產設施,抽取(引流)海水進行海洋產品的生產。三是灘塗種植、畜牧業,在沿海灘塗種植適種植物、放牧畜禽,或利用灘塗、海洋動植物飼料飼養畜禽,獲取食品、工業原料等產品。與海洋捕撈業相比,海洋墾殖業是一個後起的行業,近些年來發展較快,發展態勢較為突出的我國,其產量占海洋漁獲物總產量的比重已逼近40%。雖然從總體上看其產量目前尚不能與海洋捕撈業相提並論,但發展潛力非常可觀,兩者的角色轉換只是時間問題。

  海洋捕撈業和海洋墾殖業是海洋農業中向社會提供食品、工業原料和其他有價值產品的主要生產行業,海洋農業獲取有用漁獲物的基本職能主要依靠它們來實現,因而,這兩個生產行業構成了海洋農業的產業主體。

  4.海洋休閑農業

  海洋休閑農業是依托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海洋捕撈業和海洋墾殖業營造的環境與條件, 以及海洋所特有的沙灘、灘塗、島礁、珊瑚礁、海水、陽光、空氣、植被等自然環境與條件,向消費者提供游覽、觀光、休息、飼喂、種植、放養、垂釣、採捕、放牧、游泳、潛水等旅游服務的產業。這是一個海洋農業與旅游業的交叉產業,雖然目前處於萌芽幼稚期,產業規模尚小,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其發展前景非常光明。從目前來看,它是海洋農業的一個重要分支。

  海洋農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關聯產業,如海洋農業服務業,為海洋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船舶、網箱網具等農機農具、農藥飼料,提供疫病防治及其他技術指導,提供產品運銷服務,確保海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海洋農產品加工業,通過對海洋產品的加工,向社會提供豐富多樣的海洋食品、海洋藥品和其他海洋加工產品,提高海洋產品的利用價值,實現海洋產品的價值增值,擴大海洋產品的市場需求,促進海洋農業再生產的良性迴圈。這些關聯產業,對海洋農業的正常運作和健康發展,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海洋農業的基礎產業地位[1]

  海洋農業的基礎產業地位,可從多個角度加以考察論證:

  1.從產業功能看,海洋農業是從自然界獲取物質,溝通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物質交換的橋梁。海洋捕撈業、海洋墾殖業作為海洋農業的主體,為人類從自然界獲取大量的海洋水產品和灘塗動植物產品。目前我國海洋水產品年產量已達2500萬噸左右,世界海洋水產品年產量高達9900萬噸,為全球提供了動物蛋白供應量的22%,海洋農業已成為人類食品的重要來源,尤其是解決蛋白質供應問題的重要途徑。海洋農業還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藥物等物質的主要渠道之一。隨著海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它在這些方面將會扮演與陸上農業同等重要的角色。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作為海洋農業的產業基礎,為產業主體的物質再生產營造必要的自然環境條件和生物資源條件,確保海洋農業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的生產活動的良性迴圈,這就把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物質交換提升到了自覺的境界。至於海洋休閑農業的相關消費活動,其直接利用或獲取自然界物質資料的特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在任何條件下,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料以供使用消費,都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承擔這一功能的產業,就是社會產業結構中的基礎產業。從發展的角度看,海洋農業在這方面絕不比陸上農業遜色。

  2.從產業位置看,海洋農業在整個社會生產的產業鏈中處於開端。與陸上農業一樣,海洋農業屬於第一產業,它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食品和工業原料等物質資料的主要渠道之一,它的發展為有關關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海洋農產品加工業、海洋農業服務業就是直接建立在海洋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的。海洋農業的發展規模和狀況,制約和決定了這些關聯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狀況。目前,我國的海洋農產品加工業在海洋農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已形成了漁業製冷和冷凍品、乾製品、魚糜及其製品、罐頭、熟食品、腌熏品、魚粉、魚油、藻類食品,食品添加調味品休閑食品、醫葯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產品的加工生產體系,向市場提供日益豐富多樣的海洋產品加工製成品,滿足社會多方面的需求。2000年,我國水產品加工業產值534億元,其中約80%以上是海洋農產品加工業創造的,相當於海洋漁業總產值的30%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海洋農產品加工業還相當落後,這與我國海洋農業的大規模發展較晚有直接關係。隨著我國海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海洋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潛力也會逐步發揮出來,從而為海洋水產品帶來可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提供更為豐富的海洋產品加工品。海洋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作為第三產業的海洋農業服務業的產生髮展。在我國,目前這一產業發展還相對滯後,這既是因為受到了我國第三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較低的影響,也與我國海洋農業大規模發展起步較晚有直接關係。我國海洋農產品加工業和海洋農業服務業的發展狀況,正說明瞭海洋農業在相關聯的二、三產業發展中的基礎產業地位。

  3.從產業規模和發展前景看,海洋農業擴張迅速,具有超越陸上農業的巨大潛力。目前,海洋農業已經形成了相當的產業規模,基本具備了作為基礎產業的支撐和拉動能力。就我國而言,1999年列人統計的社會漁業總產值(不含休閑漁業、部分生物資源保護培育業)為2529億元,其中海洋漁業總產值l800多億元,占71%以上。漁業總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了10%以上。若將海洋農業的其他組成部分全部統計進去,數值會有明顯增加。由海洋農業直接支撐和拉動的海洋水產加工業、海洋農業服務業的產業規模據估計其產值當在1000億元以上,此外還有間接拉動的社會加工業和服務業。可以說,海洋農業已基本達到了作為基礎產業另立門戶的產業規模和產業影響力。在發展前景方面,陸上農業經過數千年的長期發展,增長速度和潛力都相當有限。而新興的海洋農業則由於後發原因,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資源存量又遠比陸上農業大得多,可以有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強的發展後勁。從1978年到1999年,我國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了17倍多,而海洋漁業占大頭的漁業總產值則增長了114倍以上,這正是兩者發展前景差異的生動體現。完全可以預期,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海洋農業的規模將和陸上農業旗鼓相當,甚至實現反超。我們沒有理由不在今天採取行動,而到那時才回過頭來追認海洋農業的基礎產業地位。

  認可海洋農業獨立的產業地位,確立海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地位,不僅有利於海洋農業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的全面持久健康發展也將產生不容低估的積極作用。

海洋農業的發展趨勢[2]

  現階段,我國海洋農業發展處於十分爪要的關鍵時劃。海洋漁業發展而臨轉型升級,海水灌溉農業發展急需大的突破。

  1.海洋漁業發展趨勢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0)等機構預測,世界水產品消費量在未來30年內年均增長率大約維持在1.0%~2.9%,水產品將成為人類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途徑,海洋漁業面臨重要發展機遇。另一方面,海洋漁業資源持續衰退、海洋生態與環境壓力不斷增大、海洋自然災害日益頻發、宜漁海域灘塗不斷被擠占,海洋漁業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轉變海洋漁業發展方式、拓展海洋漁業發展空間、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成為促進海洋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自20世紀60年代至今,我國海洋養殖業歷經海帶養殖、扇貝養殖、對蝦養殖、海水魚類養殖和海珍品養殖五次產業發展浪潮,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擁有目前世界最大的海水養殖業,而且未來海洋漁業增產的部分可能將主要由海水養殖米承載。但是,月前我國海水養殖的生產方式以沿岸陸基養殖、灘塗養殖和內灣小網箱養殖為主,海水養殖業深受沿岸水域環境影響,養殖條件劣化,養殖空間被不斷壓縮,品質安全問題愈顯突出,養殖系統的排放問題也為社會所詬病。按照藍色農業和現代漁業發展要求,海洋養殖業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是必然趨勢。

  發展健康可持續的海洋養殖業,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一是大力建設海洋牧場,發展“栽培漁業”。海洋牧場是在特定海域經過人工改造建設,輔以人工魚礁等載體,藉助底播增殖等手段,以增殖放流為補充,充分利用自然生物資源及水域生產潛力,通過適當人工控制實現經濟生物的人工增殖和自然增殖。海洋牧場是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可以有效解決海洋生物資源荒漠化、海洋養殖污染和病害等問題,兼顧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二是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推動集約化海洋養殖。

  深水網箱養殖、工廠化養殖等養殖模式,以其生產集約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適合規模化生產經營的特點,作為現代海水養殖的代表,成為未來海洋養殖業發展蘑點;三是大力發展海水苗種產業。苗種產業是海洋養殖的基礎之一,是一個科技含量高、效益照著、廣闊前景的產業,其發展水平和質量直接關係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並最終影響養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隨著海洋生物技術與海水養殖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海水苗種產業必將對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海洋捕撈業是傳統海洋產業, 當前受海洋漁業資源衰退、作業區域縮小等因素限制,我國海洋捕撈業發展受到了很大制約。近海捕撈業可能長期保持目前的產星,增產潛力很小,甚至很有可能出現負增長。因此,要大力實施在近海的增殖放流,養護和恢復近海漁業資源。遠洋漁業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海洋捕撈業增產的部分主要是通過遠洋漁業規模的擴大來實現的,遠洋漁業在海洋漁業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斷加大。由於近海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在短時間內很難扭轉,因此遠洋漁業應當成為海洋捕撈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當前,漁船裝備水平落後成為制約遠洋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進一步加大遠洋漁業投入,加快遠洋漁船裝備改造升級,促進遠洋漁業加快發展。

  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比例僅為約30%,與發達國家還具有較大差距,海產品加工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海產品加工業要瞄準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繼續鞏固目前海水魚類、海藻、對蝦、扇貝加工的優勢,做好承接周邊經濟比較發達國家(地區)水產品加工業產業轉移的準備,不斷擴大水產品加工規模,提高加工水平與產品檔次。

  2.海水灌溉農業發展趨勢

  發展海水農業已成為世界各國農業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世界符國對海水農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一是通過基因工程提高普通農作物的耐鹽性;而另一個研究方向是培育野生耐鹽植物。人類為了獲得耐海水的植物正在進行艱苦的探索,除了採用篩選、雜交育種外,還採用了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種。國內外科學實踐證明,將初級海洋生物的基因與陸地農作物的基因重組,將培育出可在鹽鹼地生長並用海水灌溉的新型農作物,使農業進人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和墨西哥等國已成為發展海水農業的大國。

  自2O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荒鹼地和沿海灘塗上陸續開展了耐鹽經濟作物的種植,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通過國外引進、國內收集篩選、脅迫培育相結合等方法,我國已獲得一系列較高經濟價值的耐海水作物,包括海水蔬菜、油料作物、牲畜草料、醫葯原料等。由於海水灌溉農業從技術攻關到規模化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而且目前我國海水灌溉農業的品種和質量還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不具備競爭力,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因此我國的海水灌溉農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停留在小規模實驗階段。我國發展海水農業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據中國農業政策藍皮書統計,中國沿海灘塗有200多萬公頃,且中國鹽生植物有424種,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種基因庫。基於此,我國海水灌溉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看好。

  發展海水灌溉農業要制定正確的技術發展路線,組織力量協作攻關。近期科技攻關以選種移植為主,加強國內耐鹽植物的普查,繼續尋找新品種,併進行栽培、移植試驗,真正有前景的就擴大種植面積,形成規模;同時,在基因技術方面知難而進,組織精幹的技術班子進行聯合攻關,在這一高技術領域尋求突破,闖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產業化路子。同時,必須改變國內技術力量各自為戰的局面,組建成科技攻關國家隊。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丁憲浩.海洋農業基礎產業論[J].調研世界,2003(1)
  2. 薑秉國.海洋農業助力海洋強國建設[J].中國農村科技,2013(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海洋農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