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物聯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目錄

物聯網簡介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泛在網路的融合應用,被稱為繼電腦、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被視為互聯網的應用拓展,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物聯網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國際電信聯盟2005年一份報告曾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等等。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築、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後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路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電腦群,能夠對整合網路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毫無疑問,如果“物聯網”時代來臨,人們的日常生活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不談什麼隱私權和輻射問題,單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識別晶元這一點現在看來還不太現實。人們正走向“物聯網”時代,但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中國式”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的同名報告中,物聯網的定義和範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範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

  自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註,其受關註程度是在美國、歐盟、以及其他各國不可比擬的。

  物聯網的概念與其說是一個外來概念,不如說它已經是一個“中國製造”的概念,他的覆蓋範圍與時俱進,已經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報告所指的範圍,物聯網已被貼上“中國式”標簽。

  目前智能家居才剛剛興起,物聯網1.0時代的核心將會是“技術”,國內絕大部分傳統廠商比較缺乏的是軟硬結合的開發實力。因此在這一階段,氦氪想做的是先用一整套高效快速的解決方案幫助廠商們打好地基。而在智能家居市場的地基初步打好後,物聯網2.0時代的核心會轉移到“服務”上。

  “中國式”物聯網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感測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路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於雲計算(牛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採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線上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式控制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線上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物聯網的原理

  物聯網是在電腦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路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電腦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用。

  而RFID,正是能夠讓物品“開口說話”的一種技術。在“物聯網”的構想中,RFID標簽中存儲著規範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它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電腦網路實現信息交換和共用,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築物,而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頻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晶元、寬頻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運轉就在它上面進行,其中包括經濟管理、生產運行、社會管理乃至個人生活。

物联网示意图
放大
物聯網示意圖

物聯網的特征

  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感測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信息;

  二是可靠傳遞,通過各種電信網路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

  三是智能處理,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實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聯網起源及背景

  簡而言之,物聯網是通過在物品上嵌入電子標簽、條形碼等能夠存儲物體信息的標識,通過無線網路的方式將其即時信息發送到後臺信息處理系統,而各大信息系統可互聯形成一個龐大的網路。從而可達到對物品進行實施跟蹤、監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通俗來講,物聯網可實現人與物之間的信息溝通

  實際上,物聯網概念起源於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在《未來之路》中,比爾蓋茨已經提及物聯網概念,只是當時受限於無線網路、硬體及感測設備的發展,並未引起重視。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國際電信聯盟於2005年正式提出物聯網概念,而今年奧巴馬就職演講後對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積極響應後,物聯網再次引起廣泛關註。而我國官方近期對感測網(物聯網的另一稱謂)的多次提議表示我國物聯網的發展也正是提上議事日程,同時也表明我國物聯網的發展將加快。目前,我國感測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被採納。

  從推動經濟發展角度來講,作為電腦、互聯網移動通信後的又一次信息化產業浪潮,從長遠來看,物聯網有望成為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增長的引擎。90年代柯林頓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發展戰略使美國經濟走上了長達10年左右的繁榮。出於信息技術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奧巴馬政府的“智慧地球”構想旨在找出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此背景下,物聯網概念應運而生。

物聯網的發展

  (第二屆國際epc與物聯網高層論壇)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主動進行交換。射頻識別技術(RFID)、感測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2008年11月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知識社會與創新2.0”提出移動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代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形成,並帶動了經濟社會形態、創新形態的變革,推動了面向知識社會的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形態的形成,創新與發展更加關註用戶、註重以人為本。而創新2.0形態的形成又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健康發展。[1]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在2009IBM論壇上公佈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針對中國經濟的狀況,錢大群表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廣闊,而且中國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實施決心、和配套資金對必要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建設,“智慧的地球”這一戰略將會產生更大的價值。

  在策略發佈會上,IBM還提出,如果在基礎建設的執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僅僅能夠在短期內有力的刺激經濟、促進就業,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為中國打造一個成熟的智慧基礎設施平臺。

  錢大群表示,當今世界許多重大的問題如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等,實際上都能夠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決。在全球經濟形勢低迷的同時,也孕育著未來的發展機遇,中國不僅能夠籍此機遇開創新樂觀產業和新的市場,加速發展,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

  互聯網發展趨勢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聯網”浪潮之後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認為計算模式每隔15年發生一次變革。這一判斷像摩爾定律一樣準確,人們把它稱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後發生的變革以大型機為標誌,1980年前後以個人電腦的普及為標誌,而1995年前後則發生了互聯網革命。每一次這樣的技術變革都引起企業間、產業間甚至國家間競爭格局的重大動蕩和變化。而互聯網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所催熟。20世紀90年代,美國柯林頓政府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億 -4000億美元,建設美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戰略被不少美國人認為與當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被他們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該戰略能否掀起如當年互聯網革命一樣的科技和經濟浪潮,不僅為美國關註,更為世界所關註。

時間 物聯網議題
1995 年比爾蓋茨在其《未來之路》一書中已提及物聯網概念
2005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了《ITU 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報告,正式提出了物聯網概念
2008年11月第二屆中國移動政務研討會“知識社會與創新2.0”在北京大學召開,提出物聯網及移動泛在技術推動社會變革,催生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形態
2009年1月IBM 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構想,其中物聯網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奧巴馬在就職演講後已對“智慧地球”構想提出積極回應,並提升到國家級發展戰略。
2009 年8月7日在無錫視察中科院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時指出,要儘快突破核心技術,把感測技術和TD的發展結合起來。
2009年8月24日王建宙訪台期間解釋了物聯網概念
2009年9月11日“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成立大會暨”感知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感測網發展相關政策。
2009年9月14日在中國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高調表示:物聯網商機無限,中國移動將以開放的姿態,與各方竭誠合作。
《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寬頻移動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中均將感測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

物聯網的體繫結構

  目前,物聯網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體繫結構,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物聯網對信息感知、傳輸、處理的過程將其劃分為三層結構,即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具體體繫結構如圖1所示。

Image:物联网体系结构.jpg

  感知層:主要用於對物理世界中的各類物理量、標識、音頻、視頻等數據的採集與感知。數據採集主要涉及感測器、RFID、二維碼等技術。

  網路層:主要用於實現更廣泛、更快速的網路互連,從而把感知到的數據信息可靠、安全地進行傳送。目前能夠用於物聯網的通信網路主要有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通信網與有線電視網。

  應用層:主要包含應用支撐平臺子層和應用服務子層。應用支撐平臺子層用於支撐跨行業、跨應用、跨系統之間的信息協同、共用和互通。應用服務子層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醫療、智能電力、數字環保數字農業數字林業等領域。

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關係

  物聯網與互聯網的區別與聯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討論:

  1)從系統的接人角度看

  互聯網接入分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有線接入分為:電腦一網卡一區域網一企業/校園網一地區主幹網一國家/國際主幹網一互聯網;電腦一ADSL設備一電話交換網一互聯網;電腦一Cable Modem設備一有線電視網一互聯網等3種方式。無線接入有:電腦一無線城域網一互聯網;電腦一無線區域網一互聯網等2種方式。

  物聯網應用系統運行於互聯網核心交換結構基礎上,並根據自身需要選擇RFID或無線感測網路的接人方式。

  2)從網路數據採集方式與傳輸內容角度看

  互聯網系統通過人工方法獲取數據信息,而物聯網則是通過RFID、感測器自動獲取。互聯網傳輸內容主要為Telnet、E-mail、FTP、Web、IP11v、P2P電子政務、網路多媒體、搜索引擎即時通信等,而物聯網的傳輸內容主要為RFID數據信息,包括物品名、物品編碼、物品製造商、製造時間等。

物聯網與M2M的關係

  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簡稱,即“機器對機器”的縮寫,也有人理解為人對機器(man.to.ma.chine)、機器對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過通信技術來實現人、機器和系統三者之問的智能化、互動式無縫連接 。M2M設備是能夠回答包含在一些設備中的數據的請求或能夠自動傳送包含在這些設備中的數據的設備。M2M通信與物聯網的核心理念一致,不同之處是物聯網的概念、所採用的技術及應用場景更寬泛。而M2M則聚焦在無線通信網路應用上,是物聯網應用的一種主要方式。

物聯網與CPS的關係

  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計算、通信與物理過程的綜合,如下圖所示。CPS的目標是使物理系統具有計算、通信、精確控制、遠程合作和自治等能力,通過互聯網組成各種相應自治控制系統和信息服務系統,完成現實社會與虛擬空問的有機協調。CPS與物聯網有類似的能力,但CPS更強調迴圈反饋,要求系統能夠在感知物理世界之後通過通信與計算再對物理世界起到反饋控制作用。

Image:信息物理系统.jpg

  lnternet將朝著可信、移動、物聯到泛在發展,即註重信息接入的高可用性與可信性的可信互聯網、具有移動性的普適計算並實現隨時隨地的無縫接入的移動互聯網 、實時接人物理世界信息並跨越物理與Cyber空間的物聯網,以及動態信息接入自治連網的泛在網。Intemet正朝著寬頻化、移動化、泛在化發展,同時註重網路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

  歐洲智能系統集成技術平臺(European platformon smart systems,EPoSS)於2008年在報告《Internetof Things in 2020》中預測了4個發展階段:

  1)2010年前,基於RFID技術實現低功耗、低成本的單個物體間的互聯,併在物流零售、製藥等領域進行局部應用。

  2)2010-2015年,利用感測器網路及無所不在的RF1D標簽實現物與物之間的廣泛互連,針對特定產業制定技術標準,並完成部分網路融合

  3)2015-2020年,具有可執行指令的標簽被廣泛應用,物體進入半智能化,完成網間交互標準制定,網路具有超高速傳輸能力。

  4)2020年後,物體具有完全智能的響應行為,異質系統能夠協同交互,強調產業整合,實現人、物、服務網路的深度融合。同時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出台了對物聯網的規劃。

  美國國家智能理事會將物聯網作為2025年對美國潛在影響最重要的6項技術之一。2009年,歐盟執委會發表《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提出要加強對物聯網的管理、完善隱私和個人數據保護、提高物聯網的可信度、推廣標準化、推廣物聯網應用等行動建議。南韓通信委員會於2009年出台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2009年,日本政府IT戰略本部制定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戰略《i-Japan戰略2015》,該戰略旨在到2015年讓數字信息技術如同空氣和水一般融入每一個角落。

物聯網案例分析

案例一:物聯網應用場景分析[2]

  1)物聯網在農業中的應用

  ①農業標準化生產監測:是將農業生產中最關鍵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溫度、土壤含水率等數據信息實時採集,實時撐握農業生產的各種數據。②動物標識溯源:實現各環節一體化全程監控、達到動物養殖、防疫、檢疫、和監督的有效結合,對動物疫情和動物產品的安全事件進行快速、準確的溯源和處理。③水文監測:包括傳統近岸污染監控、地面線上檢測、衛星遙感和人工測量為一體,為水質監控提供統一的數據採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數據發佈平臺,為湖泊觀測和成災機理的研究提供實驗與驗證途徑。

  2)物聯網在工業中的應用

  ①電梯安防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安裝在電梯外圍的感測器採集電梯正常運行、沖頂、蹲底、停電、關人等數據,並經無線傳輸模塊將數據傳送到物聯網的業務平臺。②輸配電設備監控、遠程抄表:基於移動通信網路,實現所有供電點及受電點的電力電量信息、電流電壓信息、供電質量信息及現場計量裝置狀態信息實時採集,以及用電負荷遠程式控制制。③企業一卡通:基於RFID—SIM卡,大中小型企事業單位的門禁、考勤及消費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及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

  3)物聯網在服務產業中的應用

  ①個人保健:人身上可以安裝不同的感測器,對人的健康參數進行監控,並且實時傳送到相關的醫療保健中心,如果有異常,保健中心通過手機提醒體檢。②智能家居:以電腦技術和網路技術為基礎,包括各類消費電子產品、通信產品、信息家電及智能家居等,完成家電控制和家庭安防功能。③智能物流:通過GPRS/3G網路提供的數據傳輸通路,實現物流車載終端與物流公司調度中心的通信,實現遠程車輛調度,實現自動化貨倉管理。④移動電子商務:實現手機支付、移動票務、自動售貨等功能。⑤機場防入侵:鋪設感測節,覆蓋地面、柵欄和低空探測,防止人員的翻越、偷渡、恐 襲擊等攻擊性入侵。

  4)物聯網在公共事業中的應用

  ①智能交通:通過cPs定位系統,監控系統,可以查看車輛運行狀態,關註車輛預計到達時間及車輛的擁擠狀態。②平安城市:利用監控探頭,實現圖像敏感性智能分析並與110、l19、l12等交互,從而構建和諧安全的城市生活環境。③ 城市管理:運用地理編碼技術,實現城市部件的分類、分項管理,可實現對城市管理問題的精確定位。④環保監測:將傳統感測器所採集的各種環境監測信息,通過無線傳輸設備傳輸到監控中心,進行實時監控和快速反應。⑤醫療衛生:遠程醫療、藥品查詢、衛生監督、急救及探視視頻監控。

  從推動經濟發展角度來講,作為電腦、互聯網、移動通信後的又一次信息化產業浪潮,物聯網有望成為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增長的引擎,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物聯網的發展給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電信運營商的優勢將完全體現,而話音市場的飽和等因素也促使電信運營商向物聯網方向轉移。

案例二:物聯網在物流產業應用分析[3]

  一、物聯網對物流產業的影響

  物流領域是物聯網相關技術最有現實意義的應用領域之一。物聯網的建設,會進一步提升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推動物流功能整合。對物流服務各環節運作將產生積極影響。具體地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物流環節

  基於物聯網的物流體系可以實現整個生產線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產成品的全程識別與跟蹤。減少人工識別成本和出錯率 通過應用產品電子代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簡稱EPC)技術。就能通過識別電子標簽來快速從種類繁多的庫存中準確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並能自動預先形成詳細補貨信息。從而實現流水線均衡、穩步生產。

  2.運輸環節

  物聯網能夠使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的管理更透明。 可視化程度更高 通過在途運輸的貨物和車輛貼上EPC標簽。運輸線的一些檢查點上安裝上RFID接收轉發裝置。企業能實時瞭解貨物目前所處的位置和狀態。實現運輸貨物、線路、時間的可視化跟蹤管理。此外。還能幫助實現智能化調度。提前預測和安排最優的行車路線。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3.倉儲環節

  將物聯網技術(如EPC技術)應用於倉儲管理,可實現倉庫存貨盤點、取貨的自動化操作,從而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入庫儲存的商品可以實現自由放置。提高了倉庫的空間利用率;通過實時盤點,能快速、準確地掌握庫存情況。及時進行補貨。提高了庫存管理能力。降低了庫存水平: 同時按指令準確高效地揀取多樣化的貨物,減少了出庫作業時間4.配送環節。

  在配送環節。採用EPC技術能準確瞭解貨物存放位置。大大縮短揀選時間,提高揀選效率,加快配送的速度。通過讀取EPC標簽,與揀貨單進行核對,提高了揀貨的準確性 此外。可確切瞭解目前有多少貨箱處於轉運途中、轉運的始發地和目的地。以及預期的到達時間等信息。

  5.銷售物流環節

  當貼有EPC標簽的貨物被客戶提取,智能貨架會自動識別並向系統報告 通過網路。物流企業可以實現敏捷反應。並通過歷史記錄預測物流需求和服務時機。從而使物流企業更好地開展主動營銷和主動式服務。

  二、物聯網在物流產業應用中出現的問題

  雖然物聯網會給物流產業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但總體來說,物聯網的應用還是處於初級階段,離我們的期望還有不少差距,存在很多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技術方面

  物聯網促進物流智能化,物聯網屬於通用技術。而物流業是個性需求最多、最複雜的行業之一,甚至在一些領域,應用要求比技術開發難度還大。因此,要充分考慮物聯網通用技術如何滿足物流產業個性需求。此外,信息如何及時、準確地採集,如何使信息實現互聯互通,如何及時處理海量感知信息並把原始感測數據提升到信息,進而把信息提升到知識。這都是物聯網需重點研究的問題。

  2.標準化方面

  物聯網的實現需要一個標準體系的支撐,這樣才能夠做到物品檢索的互通性。但是,目前所制定的標準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由於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各領域獨立進行,使所制定的標準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沒有採用統一制式的編碼,這給物聯網各種技術的融合造成了難度,阻礙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推廣。

  3.安全方面

  作為物聯網的關鍵技術,RFID還存在著很多技術上的不成熟和設計缺陷:首先是隱私問題。RnD技術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信息的泄露,由於RFID的基本功能要保證任意一個標簽的標識fID1或識別碼都能在遠程被任意的掃描,且標簽自動地,不加區別地回應閱讀器的指令並將其所存儲的信息傳輸給閱讀器 這一特性可用來追蹤和定位某個特定用戶或物品,從而獲得相關的信息。但是也存在未經授權的機構或個人對RFID標簽的讀取和寫入,甚至進行非法追蹤、盜取貨物或機密信息,以謀求利益或蓄意破壞。此外,由於物聯網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因此也會面臨互聯網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會面臨病毒和黑客的攻擊,導致系統癱瘓。企業商業機密的泄露,使企業喪失市場機會,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4.成本方面

  當前制約物聯網技術在物流產業中應用的一大障礙就是成本價格 當前可以實現遠距離掃描的標簽每個成本要1美元左右,一個解讀器成本大約為1000美元左右,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成本還包括接收設備、系統集成、電腦通訊、數據處理平臺等綜合系統的建設等,這給物流產業,尤其是低利潤率的物流產業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若沒有急迫需求,企業很少會去主動應用電子標簽。而目前即使有應用物聯網技術的,也主要集中在行業利潤較高和單件物品價值較高的領域      三、基於物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對策分析

  1.加快物聯網產業戰略規劃,使之與物流產業規劃協調統一

  要從國家戰略規劃層面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等做出明確的界定和規劃。結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明確物聯網發展的產業技術路線圖,對其所涉及的行業應用、感測感知、傳輸通信、運算處理等各相關領域的架構、標準、關鍵技術等給予明確的方向和資源投人部署,推動物流產業的升級變革。

  2.加快標準化建設

  現在國家對物聯網標準化建設也非常重視,2010年6月8日,為了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和標準的制訂,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在北京成立。聯合工作組由全國l1個部委及下屬的工信部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全國信標委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全國智標委等19家相關標準化組織自願聯合組成 但是物聯網標準工作涉及各個方面,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整合相關資源,進行跨部門、跨地區合作,加強協調,傾全國之力聯合推進。要高度重視共性技術標準的制定,如統一編碼規則、基礎應用平臺的中間件介面標準等 同時。在物聯網標準的制定工作中應採取開放的態度,廣泛與國際領先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充分交流合作,並積極吸納已經具有廣泛國際市場基礎的相關應用技術標準,實現中國物聯網產業與世界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對接,推動物流產業進一步發展。

  3.加強安全保障

  RFID技術存在的問題對物流安全最大的威脅在於信息的泄露,為此需進行技術改進,可根據需要,終止標簽服務, 即在商品完成交易進入消費環節的過程中,通過信息加密或寫入終止指令,使得未授權閱讀器無法識別RFID標簽,進而無法獲取相關信息:而對於需要售後服務的產品,則可通過客戶服務中心進行解碼,待服務終止,恢復保護狀態。另外,要嚴格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除安裝防火牆、查殺病毒軟體外。還應該建立和完善技術加密通信渠道。此外,國家應該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規對蓄意盜取他人或企業數據的行為給予懲戒,促進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4.積極降低成本

  在物聯網受到追捧之前,不少從事運輸和倉儲的物流大企業採用了RFID技術 但是,RFID初期投資較大,一般中小企業較難承受。而隨著物聯網成為通用技術,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製造業零售業對RFID技術的推廣應用,將迫使每個物流企業引入這種技術。通過規模的擴大,供應鏈上、中、下游共同承擔費用,同時伴隨著用戶的擴增,每隻標簽的成本甚至能控制在1美分,這樣就能突破成本瓶頸,促進RnD在物流產業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移動政務研討會探討新一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創新2.0模式
  2. 孫濤,遲曉玲,王理斌.物聯網在行業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 [J].科技與生活,2010,(24)
  3. 孫克武.基於物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研究[J].河北企業,2010,(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6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物聯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3.116.248.* 在 2010年7月20日 08:53 發表

這個不錯

回複評論
Xs6525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20日 18:15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114.241.215.* 在 2010年9月21日 20:14 發表

挺好!

回複評論
Pku08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2日 20:40 發表

Great! I contributed to this item:)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3日 10:39 發表

Pku08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2月22日 20:40 發表

Great! I contributed to this item:)

感謝Pku08的精彩貢獻!

回複評論
121.33.190.* 在 2011年5月26日 15:34 發表

不錯,雖然內容少但是還算比較精辟

回複評論
Yixi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5月27日 14:17 發表

121.33.190.* 在 2011年5月26日 15:34 發表

不錯,雖然內容少但是還算比較精辟

添加了新的內容和案例,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219.226.91.* 在 2011年11月14日 10:44 發表

真的不錯

回複評論
167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2日 21:47 發表

長見識

回複評論
Elena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6月18日 10:38 發表

Useful information

回複評論
112.90.194.* 在 2014年3月2日 04:48 發表

挺好的

回複評論
124.207.194.* 在 2014年4月29日 15:13 發表

不錯 支持

回複評論
194.213.3.* 在 2014年6月22日 19:30 發表

不錯不錯

回複評論
211.75.174.* 在 2015年8月18日 14:42 發表

不錯支持

回複評論
223.104.187.* 在 2017年2月26日 21:16 發表

……你知道有人看你上廁所? 如果你知道 你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知道的嗎?

回複評論
101.138.85.* 在 2017年11月25日 14:20 發表

223.104.187.* 在 2017年2月26日 21:16 發表

……你知道有人看你上廁所? 如果你知道 你可以告訴我你是怎麼知道的嗎?

大概是一種會在廁所裝遊戲機,邊上廁所邊玩的概念

回複評論
113.234.254.* 在 2019年4月19日 10:50 發表

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同時 人們越來越關註隱私問題 2020年的物聯網會窺探你的隱私嗎 答案是不 因為它很忙 沒時間

回複評論
117.30.73.* 在 2019年4月25日 18:07 發表

113.234.254.* 在 2019年4月19日 10:50 發表

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同時 人們越來越關註隱私問題 2020年的物聯網會窺探你的隱私嗎 答案是不 因為它很忙 沒時間

有道理

回複評論
60.171.147.* 在 2020年1月2日 14:24 發表

差評

回複評論
122.231.54.* 在 2020年8月28日 17:45 發表

117.30.73.* 在 2019年4月25日 18:07 發表

有道理

個人隱私也是一種有價值的信息,網路搜索引擎,ai演算法,都少不了這種數據的支持,但你卻不能拒絕被使用

回複評論
M id f21713244456af049d9bb164cab89132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12月5日 15:52 發表

萬物萬連的時代來了

回複評論
M id f21713244456af049d9bb164cab89132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12月5日 15:53 發表

厲害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