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社區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社區文化[1]

  社區文化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條件下,由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的、以適應環境的思想、價值、信仰、物質文化、工藝技術以及行為模式,等等。社區文化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從物質、精神、社會關係、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六大子系統來看,社區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首先,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或行為的好惡、對錯的觀念與看法。社會價值觀與規範往往相互影響社會成員的行為。價值觀不只是正面的,常正反兩面俱在。人們的情緒往往會影響到價值觀的判斷。社區組織和群體把現行政治體系認可的政治思想、價值觀念、價值規範和行為準則灌輸、傳授給社區居民,以傳承文化、維繫社會的運行和發展。

  其次,社區規範。社區規範是指社區居民的一套行為準則:提示人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在什麼時候做,怎麼做,等等。規範是在社會互動中形成的,是社會關係的反映。美國社會學家薩姆納(William G.Sumner)認為,規範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民俗(folk—ways),它是指行為規範里的風俗部分,亦即習俗上的做法。比如,社區居民去拜訪人家,習慣上要隨身帶點禮物,參加婚禮一定要送紅包或禮金等都是風俗習慣,也是民俗。第二種是民德(mores),它是指一些影響到社會生存或延續的行為規範。一個社區有時候為了強制執行某種行為或做事的方法,而將之付諸文字,這種強制執行的民俗、民德等就成為規章、制度。雖然規章、制度權威相當大,人們對規章、制度也相當畏懼,但是規章、制度有時並不一定就比民俗更能讓人們遵從。

  再次,符號與語言。符號是指那些含有代表或意指其他事物的表徵。書寫文字也是代表某種意義或事物的符號。符號的定義往往是隨著社會的不同而界定的。它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可依循,符號與其所代表的事物常常不一定要有關聯。同一社區里的人們之所以能夠彼此互動溝通正是因為他們對所使用的符號有共同的認識與類似的定義。社會互動必須藉著符號的運用才能進行,所以符號是社區文化的基本要件。

  最後,除了非物質性文化之外,工藝技術也是社區文化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社會創造物質文化和工藝技術,以維持和改進生活水準及對付自然環境的挑戰。文化里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發展有時候並不能等速,而造成兩者間的差距,社會學家奧格本稱之為“文化失調”。在社區發展的實踐中,工藝技術往往首先開發、起飛,而人們的社會價值體系並未能配合發展,於是文化失調的現象跟著發生。例如:我國很多社區的文化館、俱樂部、閱覽室、錄像廳等公共設施基本到位,而管理、使用狀況混亂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究其原因,如果從文化失調的角度來看就是規章制度的制定已普遍,而居民對其遵守的觀念卻未跟上。

  由此可見,社區文化包括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念、社區精神、社會規範、行為準則、公眾制度、文化環境等等,其中價值觀是社區文化的核心。

社區文化的特征[1]

  社區文化在一定的地域上發展起來:一方面,它代表一個社區組織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各方利益深度融合、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加之當前我國正處於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它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人文精神。因此,社區文化除了具有醇厚的地域性、歷史性、滲透性、傳承性、多樣性與交融性等特性之外,還具有以下特征:

  1.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社區文化建設的主導力量是政府,政府主導是指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基本社區服務(包括文化服務),但社區服務完全由政府承擔不符合市場經濟和現代公共管理準則。從文化資源特點來看,政府的文化資源是有限的,而民間和社會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從現階段實際來看,完全由政府包辦社區文化事業的發展,不但落後於經濟發展現狀,而且明顯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因此,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吸引、調動社會文化資源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打造“共建共用”公共服務機制。同時實行社區文化的社會化運作,社會化所帶來的結果是社區文化傳承,以及價值體系的連續、穩定和功能的實現。可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社會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可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機制靈活、政策鼓勵”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的社會聯動機制。以多種形式鼓勵民間開辦公共閱覽室、文化館、健身館等,吸引文化產業委托經營”等模式,提升文化建設的軟實力。社區文化內部逐漸孕育出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傳播、交流、積澱和繼承使之在社會化的基礎上得以形成和發展。政治社會化可以說是在全社會範圍內進行的,但社區是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社區組織內的任何個體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政治教化的影響。由此看來,社區文化是政治性和社會性的統一,社會性是其政治性得以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政治性則是社會性發展的充分體現。

  2.包容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所謂社區文化的包容性,是指不同地域的社區文化處在同一社會體系中雙向互動、相互貫通、吸收借鑒、由此及彼、逐步揚棄轉化的過程,呈現出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狀態。社區文化的包容性,使社區文化在內部形成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局面,在外部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的營養,使自身更具生命力,呈現著“包容文化的多樣性、多民族性、多特色性”。一般來說,在一個異質性和同質性同在的社會轉型期,原有的社區文化與外來社區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文化亞文化等,每時每刻都在相互發生碰撞、滲透、融合,隨後形成一種新的社區文化。新的社區文化既繼承了原有社區文化的特點,又彰顯出其他文化的色彩,成為一種交叉結合型的文化系統。社區文化內涵豐富多彩,無論在內容、對象還是在形態、管理等方面都展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在內容上,既有傳統文化的內涵,也融人了現代社會的外來內容;從社區文化的載體上看,它是社區內各層次個體、群體一同創造的。社區文化是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角色的人群在長期共同的生活實踐中共同培植、創造出來的。反過來,社區文化又服務於社區內不同層次的居民。從社區文化的形態上看,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一些社區有俱樂部、沙龍、組織、協會等多種形式,它們各自都在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社區文化增光添彩。從社區文化的管理上來看,也有集體管理、個體管理、合資合作管理等多種管理形式。社區文化的多樣性體現了各種文化群體適應外部世界和改變生活境況的能力,而社區文化的包容性則體現了多種文化群體和文化觀念多元共存的要求和可能性。

  3.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社區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有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指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上層建築之上的社區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社區文化的普遍性,一是指在同一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上所形成的反映最基本的核心的社區文化是同一的、相同的;二是指這類社區文化反映和揭示的是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之上的所有社區的規章、制度中最本質的、最具普遍性的價值原則和理論。這些價值原則和理論對社區居民行為具有普遍的指導性和約束性。社區文化的特殊性,是指一個個具體的社區文化在共性基礎之上的個性化和具體特色。社區文化的特殊性形成於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傳統、民族關係、具體的國情和社會環境。由於社區文化的個性化和具體特色,它把建立在其上的一個個具體社區規章、制度區別開來。

  第二層次是指在現代社會建立在文化生活一體化基礎之上的社區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社區文化是多元的、豐富多彩的,但社區文化又存在和蘊藏著向一體化方向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方面,新的網路技術和傳播技術的發展,強化了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文化的碰撞,促進了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交互傳播,加速了建立在商品經濟知識經濟基礎之上的通俗文化、大眾文化、科學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傳播和融和。這種文化上的碰撞、交流、相互吸納和融和的過程,必將導致社區文化普遍性地形成和發展。另一方面,人類既追求多樣的、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又追求共同的、一體化的生活方式。表現在思維方式上就是尋找世界的普遍規律,追尋文化生活一體化的理念、理論,尋求具有共性的社區生活模式和框架。這些動力的交互作用,推動著各個地區的社區文化生活向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並促使社區文化普遍性的形成和發展。但是這種社區文化的一體化,不是絕對的一元化、一樣化,而是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在具有共性、普遍性基礎上的一體化,在一體化中仍然保留著各個社區具有個性化的內容。社區文化形成於某一具體的社區,必然帶有醇厚的地域特色。因為社區文化的產生是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是人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創造的,它的發展必然會帶有某一社區特有的烙印。隨著這種地域性、個性化社區文化的長期發展和積澱,其特殊性更為明顯。正如俗話所說,“十里不同規,百裡不同俗”。

  4.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社區文化具有連續性,它是一個接連不斷的動態過程,.社區文化的發展貫穿於整個社區的存續期間,它是一定社會、一定地域、一定時代的產物,每一代人都生長在一個特定的文化環境中,他們自然地從上一代那裡繼承了社區文化,又一定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需要對社區文化加以改造,在社區文化中註入新的內容,拋棄那些不適時的部分。社區文化既是一份遺產,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積累、揚棄過程。社區文化在其連續發展的過程中,也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這是因為:社區文化的載體和內容,在不同的時代、社會條件下,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不相同的,階段性體現了一個社區的文化自身發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社區文化傳承積澱與特定地域文明的特點,表現為該社區的文化類型。階段性也體現了社區文化在一定歷史時期的共同特征,反映社區文化發展由低向高的發展方向和文化之間傳播、交融與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係。但是,社區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二者相互聯繫,相互滲透,不可分割。連續性是由階段性構成的,階段性又體現並包含了連續性。

社區文化的功能[1]

  社區是巨集觀社會的縮影。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社區是社區文化的土壤,文化又制約著社區結構的形成,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區文化的社會功能可以概括為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對社區整體的作用,二是對居民個人的作用。

  (一)社區文化對社區、社會整體的作用

  1.社區文化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的社會活動是維繫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活動。而人類的生產活動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的前提條件,即作為生產主體的一定數量的人口和作為生產對象的自然環境,而且還要將兩個要素結合在一起。將兩個要素結合在一起的致力因素就是文化,這種文化呈現在社區內就是社區文化。正是在一定的文化的基礎上,人類才獲得征服自然的能力,從而使自然界成為人類生存和活動的條件;也只有在文化的基礎上,人類才有可能產生相互結合、共同生產的願望,才能使一定數量的人口成為社會生產活動的主體。因此,社區文化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2.社區文化是將社區、社會各部分聯繫起來的紐帶。將生產活動的主體、客體兩個基本要素結合起來,從而保證生產活動正常進行,是文化紐帶作用的基本方面。社區文化的紐帶作用還表現在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語言文化為人們提供了交往的紐帶,精神文化為社會成員在理想信念、情操等方面的追求提供了共同的準則,物質文化為社會各部分的聯繫、人類的共同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規範文化為社會各方面的聯繫提供了基本的價值取向和準則。

  3.社區文化為社會整合提供了條件。從縱向上看,社區文化的世代繼承性將代與代之間用文化紐帶連接起來,從而保證了代際之間的傳承,使社會得到延續和發展。從橫向上看,文化的共性特征使各個民族、各個群體能夠相互交流,從而為社會各個方面的整合提供了條件。文化還是實現社會整合的基本要素。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語言文化、規範文化為社區成員在各個領域的活動提供了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保證了社會行為的系統化、一體化,從而促進了社會整合。

  (二)社區文化對居民個人的作用

  1.規範居民行為。人們生活在一定的社區中,實際上是生活在社會的文化中。社區文化為社區居民提供l『具體的行為模式。社區居民從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式,到表達思想、情感、態度的交際方式,無不受到陔社會文化的影響不1j制約。一個社會成員只有很好地瞭解、掌握社區文化,才能立足於社會,並廣泛參與社會活動。

  2.塑造居民人格。在社會學領域,人格指個體人完整的品質。它由三個層次的內容構成:世界觀、價值觀、理想、道德、情操等思想意識;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征;習慣、態度、動機、願望等表現人們行為趨向的內在行為。三個層次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人的基本品質,並決定了人的基本行為特征。人格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形成的。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受文化的熏陶,或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或系統地接受文化教育,逐漸地形成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性格等人格特征,而社區文化恰恰發揮了這種人格的塑造作用。

  3.凝聚居民人心。主要表現為下述三個方面:1)以主流文化形態的滲透來凝聚社區居民。社區文化應對社會建設進行解釋,把解釋轉變成凝聚力,構成大眾所接受的社會理想、價值和道德體系。社區文化建設承擔的任務在於:把主流文化形態灌輸到居民中去並強化其合法性,從而使社區居民產生凝聚力。2)以社區文化的認同來凝聚群眾。社區文化建設要使社區居民充分認識到,社會建設是來自於社區居民的需要,根本目的就是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社區文化充分發揮其凝聚作用,使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在社會建設過程中,社區文化建設必須用具有時代特征的社會主義義利觀熏陶人、教育人,引導人們正確看待利益,正確處理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努力營造關註、擁護、支持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從而保證廣大群眾為和諧社會奮鬥的行動保持連續性。3)以服務社區居民來凝聚社區居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因此,社區文化承擔著為社區居民息事寧人、排憂解難的任務,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和諧與發展。

  總而言之,沒有文化特質的社區,是貧血的社區;有鮮活文化元素的社區,是生機勃勃的社區。社區文化是一個社區的精神紐帶,有共同認同的社區文化,就有了團結的基礎,就有了團結的精神紐帶,只要有這個紐帶存在,這個群體就不會分解離散。

社區文化的發展策略[2]

  在新形勢下,社區文化不僅成為城區功能提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明顯。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是增強城區的綜合競爭力,促進城區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

  (一)開展社區文化調查

  1、社區文化資源調查。社區文化資源調查的對象包括人才、社區組織、設施和文物等基礎性資源,以及民俗、文藝、教育、體育、環境等專項資源。社區文化資源是發展社區文化的基礎,只有弄清楚該社區的文化資源狀況,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社區文化規劃。開展社區文化資源調查要註意歷次調研的基礎數字、材料及研究論文,要開展縱向和橫向的對比研究。

  2、社區居民文化實踐調查。要檢驗社區文化活動所達到的效果,摸清社區文化的變化情況和發展動向,就要進行社區文化實踐調查。調查的方式一般為問卷式或訪談式,調查內容通常包括社區居民業餘文化活動的方式、社區居民文化活動參與的目的、社區居民文化活動的實際參與和未來參與意向以及社區居民文化活動的總體情況。

  (二)制定社區文化規劃

  1、社區文化發展的總體規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社區要制定社區文化發展規劃。有了社區文化發展規劃,社區文化工作就能夠增加科學性、系統性、連續性和實效性。它通常包括以下內容: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基本任務;階段性目標和具體任務;落實檢查和考核措施。

  2、社區文化發展的專項規劃。規劃既要有巨集觀的描述,又要有詳細的規劃方案和具體的實施辦法,因此,有必要制定專項發展規劃。

  3、社區文化發展的工作計劃。年度計劃是本年內需要做的工作的具體安排。社區文化年度計劃一般涉及如下內容:文化場地和設施建設;文物保護工作;文化交流活動;文化市場管理;文藝創作;大型文化活動,尤其是重要節日慶典活動安排。對大型的綜合性、長期性的文化活動,應該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內容包括活動目的、組織形式、負責人員、方法要求、考核方式等。

  (三)建立社區文化體制

  1、社區文化領導體制建設。社區文化是由民俗、文藝、教育、體育、精神文明、環境等文化成分共同組成的,是需要社區內所有單位共同參與的大文化。因此,只有成立一個上下貫通的領導協調、執行和管理機構,才能使社區文化健康發展。各區縣應該成立由黨委和政府的領導,文化局、文物局、文明辦、教委、科委和科協、體委、園林局、旅游局等部門的領導,以及居民代表、社區主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單位領導、社會知名人士等多方代表組成的社區文化工作委員會,街道和下屬地區也應該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

  2、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隊伍,必須對現有的社區文化工作者進行系統培訓,使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很強的敬業精神、幹練的工作能力、熟練的調研技能和一專多能的業餘愛好。培訓可以採取脫產、半脫產和在職進修的形式。培訓工作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持續開展下去,使文化工作者自己首先接受繼續教育終身教育

  (四)開發社區文化資源

  1、培養文化人才

  社區文化人才是社區文化的寶貴資源。是社區文化的骨幹力量。人才培養要從兒童抓起,同中小學的素質教育相結合,同學生的課外活動相結合。興趣小組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小作家、小畫家、小歌手、小樂手、小球手、小棋手、小發明家等評選活動是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社區各單位人才濟濟,積極開發利用社區文化資源,是社區文化建設取得成就的關鍵。

  2、壯大群眾性文化社團組織

  群眾文化社團組織是社區建設的骨幹力量。社團組織要註重組織制度建設,要制定組織章程,就組織目標、性質、會員資格、民主議事、財務管理、活動方法等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會員登記要嚴肅認真,數目要精確到人。每一次活動都要有記錄,以備日後之需。社團組織內部要實行規範化管理,積極創造條件向標準社會組織或俱樂部模式過渡。

  3、開發文化設施資源

  (1)增建新的文化設施。根據實際需要增建文化設施,是開發社區文化資源的一項重要任務。文化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是城市文化品位和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化活動會越來越多,對文化設施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政府、企業和社團組織應想方設法增加文化設施的數量,並不斷提高設施質量和服務質量

  (2)社區設施資源共用。在計劃經濟時期,各單位承擔許多社會職能,因此擁有自己的文化設施和場地;實行市場經濟後,單位的社會職能弱化,社區的社會職能大幅度增加,文化設施和場地資源出現嚴重不足,而單位的文化設施和場地卻出現大量的閑置。因此,實行文化設施和場地資源共用,是社區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現代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班保申.社區文化的涵義、特征與功能[J].學術交流,2012(12)
  2. 李愛珍.談社區文化的發展策略[J].戲劇之家:理論版,201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Lin,寒曦,Mis铭,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社區文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