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潛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消費潛力是指尚未開發的消費能力。
釋放消費潛力的經濟學意義[1]
從發展經濟學視野上看,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程度的高低決定其消費水平的高低,消費能力的強弱又影響生產和發展的進程。中國目前的總需求潛力巨大,但有待釋放,而且巨大內需潛力的釋放受到一系列制度和結構性矛盾的制約。用發展經濟學來指導中國目前巨大消費潛力的釋放意義重大,因為發展經濟學是研究和破解“貧困”和“窮人”的一門指導性學問,而中國目前的消費潛力的主體就是農民、農民工和城鎮低收入群體,屬於“貧困經濟學”或“窮人經濟學”研究的範圍。
- (一)中國消費潛力巨大,但有待釋放
中國目前的消費之所以有潛力而且巨大,主要是我們現在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窮”具有客觀性、相對性和階段性特征,而潛力卻是長期的。
首先,中國農村人口7億多,由於長期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農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偏低,消費能力不強。但是,隨著黨和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及2004年以來每年的第一個“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特別在“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及徹底取消農業稅和各種收費,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隨著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農民是中國最大的消費需要群體。
其次,中國正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國的農民工已達2億人左右。他們在城市打工生活,儘管工資水平低於城市平均工資水平,但從總量上看卻是一筆巨大的潛在的消費支出。當大規模的農民工因戶籍制度改革而轉化為城市新市民時,其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必將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將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建設和消費品生產等領域創造出更大的需求空間,很有可能他們就是未來中國消費市場最具爆發力的群體。
再次,中國城鎮低收入群體以生存型消費為主。近年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一些企業開工不足,職工處於待崗或輪崗狀態,收入和消費均受影響。但隨著政府在民生、社會保障、醫療體系改革等方而的財政傾斜,通過完善公共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就業等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和食品安全立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創造放心消費環境,建立城鎮居民消費長效機制.使生活中的各個方而都了有保障,城鎮居民才會有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才能釋放城鎮居民的消費潛力,真正提高其消費水平。
- (二)消費潛力的釋放受一系列體制和結構性矛盾的制約
目前,中國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消費需求不足的狀況,顯然不是市場需求已經飽和,而是受到了一系列體制和結構性矛盾的制約。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製度不完善,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城鄉二元結構的深層次體制和機制障礙,第三產業發展滯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能源資源消耗多,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嚴重等。
首先,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中國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不合理、再分配調節作用不到位、分配製度不規範等問題,導致了收入在國家巨集觀層而、企業、居民間分配不均,城鄉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居民收入分配占比和勞動者報酬占比過低等突出問題。發展經濟學表明,分配結構不合理,收入高的群體有消費能力卻沒有消費需要,中等收入群體雖然有一定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卻缺乏消費信心,而低收入者雖有強烈的消費需要卻沒有消費能力。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表明,如果財富分配向居民個人傾斜,那麼居民的消費需求就旺盛,人們生活水平就得以提高,其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調動,經濟結構就得到優化;如果財富分配向企業傾斜,那麼投資需求旺盛,居民消費需求相對不足,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投資的效益,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因此,經濟社會發展與消費需求既對立統一、又相輔相成,其關係和矛盾如果得到正確處理,就會促成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迴圈。
其次,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普遍而臨的問題,“窮國”無論是辦教育還是其他福利,在改善民生方而的難度遠大於發達國家。中國因生產力水平低而且發展不平衡,城鄉醫療保險制度、農村養老保險辦法和農民工社會保障費用異地支取辦法等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教育難、就醫難、就業難、住房難等一系列民生問題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能力。必須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和各種補貼機制,繼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著力解決影響城鄉居民消費的“瓶頸”問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如家電和農機具下鄉之後,加強農村的水電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人們才有消費的欲望和信心。
再次,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合理。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實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深層體制矛盾依然突出,還存在不少深層次的問題,經濟發展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轉變,生態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控制污染物排放、環境治理任務依然相當艱巨,第三產業發展滯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能源資源消耗多,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嚴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呈現增多趨勢,造成的社會危害和經濟損失越來越大等都與這些深層體制問題有關,並影響中國消費潛力的釋放。
- (三)釋放消費潛力的發展經濟學價值
1.釋放消費潛力,有利於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協調與健康發展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專營進出口貿易的企業和地區所受到的影響之嚴重,不少企業而臨著倒閉與破產的境地。我們固然需要投資和出口來拉動國內經濟的增長,但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存在發展速度不協調和拉動效果不均衡等問題。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消費大國,與投資和出口相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不足,制約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因此,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協調與健康發展,在繼續增加投資和擴大出口需求的同時,必須把目光集中在國內市場,把經濟發展的目標放在13億人口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需要上。
2.釋放消費潛力,有利於民生的改善
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在為什麼發展或為誰發展方而與科學發展觀是一致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根本目的是實現經濟、社會、自然和人的全而發展與共同富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生產力有了顯著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人口多、生產力水平低而且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13億人除以總量,人均就顯得很少。總體上說,我們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廣大城鄉居民的迫切要求和願望還有很大距離,不少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還比較困難,需要的空間很大,只是需求的能力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在繼續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增強綜合國力的同時,完善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體制和政策等方而幫助、鼓勵低收入群體提高獲取物質財富的技能,從而提高收入水平,實現需要向需求的轉變.以釋放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3.釋放消費潛力,有利於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和諧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中國目前正處在經濟轉型時期,實現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落後的“二元經濟”向“城鄉一體化”經濟轉變,由高投入低產出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向少投入高產出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最終形成國民經濟的良性迴圈。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消費需求不足和不健康的消費方式,一是消費潛力沒有轉變為消費實力,二是奢侈消費與生存消費並存。如果巨大的消費潛力得以釋放,消費方式健康合理,就能持續推進擴大再生產,進而帶動一系列的增加,如投資、就業和收入等,最終形成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的良性迴圈,消費潛力釋放與經濟發展方向轉變的良性迴圈。可見,釋放消費潛力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發展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切生產和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消費,消費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最終動力,消費潛力的釋放及轉化為現實的消費實力,又是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歸宿。生產與發展決定消費,消費反過來又影響生產與發展,消費潛力的釋放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和後勁。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世界經濟衰退、出口受阻的大背景下,高度重視對消費潛力的釋放對拉動經濟、改善民生的作用,對於我們制定巨集觀經濟政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 ↑ 蔣玉蓮.釋放消費潛力的發展經濟學分析[J].學術論壇,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