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新生代農民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指八零後和九零後的農村勞動力,也稱第二代農民工。他們與以往的勞動力有所不同,受教育文化程度比較高,從學校畢業後直接進城打工,對農業、農村、農民等並不熟悉。同時,他們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現代城市的文明。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充滿了嚮往,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以城市為坐標,更渴望以智力而不是體力在城市生存。新一代農民工的目光則投向製造業紡織業、電子業等技術性行業,賺錢糊口並不是他們進城打工的唯一目的。我們的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一代農民工在響應歷史的召喚,他們肩負的使命已與他們的父輩大不相同,他們中的大多數,必將成為各地的城鎮居民,他們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骨幹力量。

新生代農民工的特征[1]

  (一)享受型生活觀念與開放的消費觀念

  由於新生代農民工出生於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其成長環境、社會文化與老一代農民工有顯著差別。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從學校畢業直接外出務工,或是從小跟隨著老一代農民工成長於城市。並通過媒體及城市文化不斷形成了多元化的個人價值觀,他們的行為和觀念不斷城市化,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觀念也受城市居民開放的消費觀念影響,形成了較開放的消費觀念。心理和生活目標上,老一代農民工對家鄉有較強的鄉土情結,認為自己終歸要回到土生土長的農村家鄉去。而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有的成長於城市或有的甚至出生於城市,基本沒有家鄉的情結,加之城市消費的便捷性,新生代農民工更希望留在城市中生活,對城市有較強的依賴感和歸屬感。生活方式的變化主要在娛樂活動方面有著明顯的差別,新生代農民工容易接受城市大眾化生活,日常穿著、談吐以及生活習慣不斷融入城市,並與城市的大眾文化和流行時尚文化一起前進,也希望與城市人一樣享受生活。

  (二)文化教育程度較高

  新生代農民工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一起成長的,也是與我國初等教育的普及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施一起長大的群體,在改革開放的較好的生活環境中,新生代農民工從小受到以城市文化為主的熏陶,並通過文化報刊、廣播、影視、書籍以及網路等途徑獲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不斷提高自己,因此新生代農民工普遍受到較系統的文化教育新生代農民工雖被冠以?農民工的稱號,主要是其出生於農村或其父輩身為農民,由於新生代農民工基本接受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使得他們對農業生產不熟悉,當學業完成即畢業後,他們並沒有務農的意願,也不願意掌握耕作技術,對家鄉的鄉土鄉情熱情較弱,對農村的一些生活習慣和傳統習俗也不是很瞭解,甚至有時還持批評態度,在他們看來,外出務工才是自己的出路。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建議[1]

  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由於接受過較規範的文化教育,他們對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新生代農民工更換工作的頻率更高,呆在同一城市務工的時間越來越短。 新時期為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建議從以下幾點著手:

  1.大力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市民化能力”

  就業能力不僅能有效降低工作流動頻次,還可以提高工作流動質量,使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流動由簡單的“平移”轉向“向上”流動,進而提升其整體就業質量生活質量。具體而言,

  (1)要註重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年限和教育質量,使其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更好地與勞動力市場銜接。

  為此,應強化異地中考和高考政策,減少異地接受教育的阻力,為新生代農民工異地接受教育營造較好的制度環境。同時,可建立專項教育經費,按人頭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教育減補、資助與獎勵,鼓勵其接受更多教育。另外,應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做好教育分流,積極引導新生代農民工選擇職業教育。

  (2)對於已在勞動力市場就業的新生代農民工,政府則需要積極完善現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比如,可適當延長培訓周期,增加技能型培訓內容,提高實操課時比重;建構適合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特征的考核機制,簡化對培訓機構的行政審批和報銷手續;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投入,體現為提高對培訓機構的師資及設備補貼力度,增加對學員培訓期間的各種補貼,使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能力能夠持續提升。

  2.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科學的職教人才質量觀職業教育是“社會走向博雅的杠桿”,具有“增能”和“賦能”效應。

  其教育宗旨在於培養擁有深厚專用性人力資本勞動者受教育者接受的職業教育越多,其專用性人力水平越高,越有可能找到人—崗匹配的工作,這將有助於降低工作流動性。然而,現行多數中職教育高職化,高職教育普教化,使得各級各類職業教育辦學定位模糊、教學特色不明顯,人才培養模式趨同,很多接受職業教育的畢業生競爭力不強,就業穩定性不高,故而使很多新生代農民工不願積極地選擇職業教育。為此,應積極構建合理的教育機制、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塑造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質量觀,這將會吸引更多的新生代農民工主動地選擇職業教育,進而提高其人力資本水平,促進其更穩定的就業。

  3.努力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關係和諧度需要進一步推進工資

  集體協商制度,使新生代農民工保持在一個科學範圍之內,進而降低新生代農民工因工資水平不滿意而盲目工作流動。更加重視發揮工會的作用。工會的產生和發展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沒有工會就談不上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因為在與資本的關係中,勞動者個體先天就處於劣勢,如果沒有工會這樣的組織,勞動者的合理合法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從長期來看,資本的權益也會失去存在和擴大的基礎。應在實踐中進一步明確工會的角色和職責,更好地發揮工會在構建新生代農民工和諧勞動關係中的作用。

  (1)繼續推進“兩個普遍”,進一步提高工會建會率,特別是對新生代農民工占比較高的組織在建會方面給予更多關註。

  (2)努力使工會相對獨立於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使工會更好地反映職工訴求,代表職工與雇主進行談判、協商。我國已建立了三方協商機制,政府、雇主組織和工人組織代表不同的利益主體,就涉及勞動關係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

  (3)進一步發揮社會組織和媒體的作用,監督和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和諧勞動關係的構建,最終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實現穩定就業充分就業體面就業和諧就業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立群.胡明文.新生代農民工的特征和創業動機分析[D].江蘇農業科學.20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生代農民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