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诺兰的阶段模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诺兰阶段理论)

目录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含义

  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

咨询工具
安索夫矩阵
案例面试分
析工具/框架
ADL矩阵
安迪·格鲁夫的
六力分析模型
波士顿矩阵
标杆分析法
波特五力分析
模型
波特价值链
分析模型
波士顿经验曲线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
贝恩利润池
分析工具
波特竞争战略
轮盘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
分析模型
波特的行业组织
模型
变革五因素
BCG三四规则矩阵
产品/市场演变
矩阵
差距分析
策略资讯系统
策略方格模型
CSP模型
创新动力模型
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大战略矩阵
多点竞争战略
杜邦分析法
定向政策矩阵
德鲁克七种
革新来源
二元核心模式
服务金三角
福克纳和鲍曼的
顾客矩阵
福克纳和鲍曼的
生产者矩阵
FRICT筹资分析法
GE矩阵
盖洛普路径
公司层战略框架
高级SWOT分析法
股东价值分析
供应和需求模型
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法
岗位价值评估
规划企业愿景的
方法论框架
核心竞争力分析
模型
华信惠悦人力
资本指数
核心竞争力识别
工具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行业内的战略群体
分析矩阵
横向价值链分析
行业内战略集团
分析
IT附加价值矩阵
竞争态势矩阵
基本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三角模型
竞争对手分析论纲
价值网模型
绩效棱柱模型
价格敏感性测试法
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
竞争优势因果关系
模式
竞争对手分析工具
价值链分析方法
脚本法
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
价值链信息化管理
KJ法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KT决策法
扩张方法矩阵
利益相关者分析
雷达图分析法
卢因的力场分析法
六顶思考帽
利润库分析法
流程分析模型
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麦肯锡客户盈利性
矩阵
麦肯锡5Cs模型
内部外部矩阵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诺兰的阶段模型
牛皮纸法
内部价值链分析
NMN矩阵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
PAEI管理角色模型
PIMS分析
佩罗的技术分类
PESTEL分析模型
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
QFD法
企业价值关联分析
模型
企业竞争力九力分析
模型
企业战略五要素分析法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
人力资源经济分析
RATER指数
RFM模型
瑞定的学习模型
GREP模型
人才模型
ROS/RMS矩阵
3C战略三角模型
SWOT分析模型
四链模型
SERVQUAL模型
SIPOC模型
SCOR模型
三维商业定义
虚拟价值链
SFO模型
SCP分析模型
汤姆森和斯特克兰
方法
V矩阵
陀螺模型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威胁分析矩阵
新7S原则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新波士顿矩阵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逻辑分析方法
实体价值链
信息价值链模型
战略实施模型
战略钟模型
战略地位与行动
评价矩阵
战略地图
组织成长阶段模型
战略选择矩阵
专利分析法
管理要素分析模型
战略群模型
综合战略理论
纵向价值链分析
重要性-迫切性模型
知识链模型
知识价值链模型
知识供应链模型
组织结构模型
[编辑]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

  初始阶段

  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

  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扩展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扩展阶段特点:

  1、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2、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

  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 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

  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

  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统一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统一阶段特点:

  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

  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诺兰阶段模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诺兰阶段模型对当代高校信息化的适用分析[1]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改善生活环境。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正在并将继续引发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高校的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高校信息化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其中信息化阶段划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将以高校信息化的阶段划分为探讨的中心,借鉴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中的诺兰阶段模型。

  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以教育信息化为切人口、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正被各个高校重视和实施。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诸如盲目投资、哄而上,没有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不能系统化,耗资卜大、收益低下等等。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思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与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是针对高校信息化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路径向前发展的现状不无关系。如果路径清楚r,相信将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

  诺兰阶段模型在2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和提出的,总结的是发达国家组织信息化的经验。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可以认为高校也是适用该模型来规划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经历的几个必然阶段。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诺兰阶段模型提出的时间尚处于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前期阶段,在过去的3年中,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日算机系统功能之强大,使用之方便,网络之快捷,用户群之庞大,还有f言几白技术设备价格之低廉都是诺兰所在时代所无法预见的。所以诺兰阶段模型最好的用法是要与时代相结合,而且从该模型的描述中,也可以发现诺兰进行的阶段划分过于细致。综合上述考虑,本文将在借鉴模型基础上,给出4个更适合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模型,并对各个阶段的作用、做法和可能出现问题做相应的构想。

案例二:诺兰阶段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2]

  一、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如何促使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了解企业进行IT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诺兰阶段理论是分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二、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如图2所示,中国企业的IT发展始于微机时代,并经历了五个阶段。微机时代的各个阶段逐一地为中国企业所经历,并进而展开了网络时代的前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企业处于一种试验性引人新设备的思路下,谨慎而有节制地投资ITIT的支出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段较为稳定的上升时期,反映在管理层次上实际上是对新技术的加深认识和消化的阶段,也是第三阶段扩张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以IT支出的猛烈上升为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扩张短时间内就得到实现。然而,IT开支的突变导致系统不稳定,在系统内聚力的作用于下出现负反馈式的猛然降速或停滞。

  随后的第四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调整,企业IT支出处于一种在一定振幅内的徘徊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调整收到成效的企业的IT支出重新上扬,进人第五阶段。应当指出,这次上升是一种趋于稳健的行为完全不同于第三阶段的急剧态势。从诺兰阶段模型看,这是企业IT向网络时代发展的一种过渡行为。

  1.阶段1:引入(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企业微机应用的领域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用于生产控制上,另一类则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主要是财务处理,用于代替手工劳动。比较来说,生产的压力导致前一种类型的r发展在长期看来是比较平稳的。而管理领域的IT应用是基于改善生产和管理环境、提高效率的见望及维护企业形象产生的,管理者初期对IT发展的支持是荃慎的、试验性的。计算机应用通常是由几个人的小组来进行管理的。小组成员负责从购置、安装、调试到应用中的维护、升级全过程,成员一般均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

  2.阶段2:传播(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IT应用的逐渐推广,最初只在生产控制上使用IT的企业开始所注意力转向管理领域,而原先用于管理领域的IT则向其它领域扩展,例如开始使用电子数据表格、档案管理及生产设计(CAD)等。由于多个部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开始分布于组织的各个机构,这种微机的分散式管理已是从数据处理时代开始以来,计算机硬件管理的最大变革。进一步,企业IT小组的规模扩大了,地位上升到科室的层次。但是,企业具体的IT应用仍单纯地强调技术含义,而不是从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

  3.阶段3:扩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IT在企业内继续渗透,企业内各部门基本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如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电算化及物料管理等。对多数企业的IT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应用急速膨胀的阶段,许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个契机使本企业的IT上了一个台阶。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对IT应用的管理仍是各自为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仍缺乏交流,企业范围内对IT发展的全局引导和控制,只是任其在企业内部“蔓延”。在整个企业IT成长的过程中,阶段3是发展剧烈又相对短暂的时段。

  4.阶段4: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中末期)客观分析,阶段3的企业IT投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多投资属于“赶时髦、走形式”,投资不少,却鲜有成效,导致了阶段4的IT紧缩。企业领导也在IT管理趋势于失控的情况下,开始加紧对IT项目的控制。阶段4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IT在管理上的应用从替代企业低层的手工操作和基本数据管理向中高层的管理控制转变。二是企业对IT的管理从硬件向信息过渡。高层领导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数据,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对企业经营和决策有用的信息。总之,阶段4是企业总结和反思IT应用的经验的阶段,是致力于彻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阶段。而对一个正在发展IT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本阶段是不同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阶段。

  5.阶段5:集成(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至今)经历了一段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项IT应用逐步完善,IT的发展开始恢复向上增长的趋势,基于网络计算的时代到来了。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各子系统纷纷冲破了部门之间的阻隔开始进行数据库级的沟通,IT应用的重心从基层管理移向了高层管理。单独的IT部门经理职权已不足已统筹管理各个部门之间IT的联络和协调。进而,组织中出现了相应的副总裁,兼管全企业的IT规划。这时,企业形成了对IT部门有效的考核体系。IT部门的职责中心发生了显著的转移,维护成了运营的重点,外包和二次开发也扩大和加深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是组织间系统(Inter一Organiza-tion Systems,IOS)。从90年代末起,随着Extranet和Intra-net的推广,部分企业在实现内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开始考虑供应链信息流的畅通,这就标志着IT的发展已经进人了网络时代的第二个阶段—组织间系统。在供应链的思路下,企业已不再孤立的运作,而是把其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通过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手段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连接起来,企业开始注重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配合默契,而这种默契需要企业之间在信息上保持适当的交流和联络。当这种运作机制使企业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利益竞争和对抗演变为利益共享和分担,由界限分明过渡到模糊时,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诞生。

  三、中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根据阶段理论分析可见,综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r的成长:企业战略因素;中层领导的支持;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企业对计算机/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1.第一类:企业战略因素它描述了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及支持程度(主要体现在资金投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1998年,(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针对“IS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广泛调查中,“使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是世界各地区的CIO所公认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对IT管理的战略指导是信息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只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一次性建设问题,还涉及企业中的许多人和活动。同时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它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升级,需要企业战略的连续性。IT的应用应当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规划,然而在某些企业里由于高层管理者的更迭,对IT的管理机制和态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策的不连续性致使不少企业出现巨资进口设备弃置不用、人员闲置、部门随意合并等一系列恶劣情况。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2.第二类:中层领导的支持

  它描述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企业所做出的决策必须要与实际操作人员紧密联系尽可能地接近市场。IT的发展引起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的改变,使组织结构由垂直型变为水平型,原来在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之间完成协调、交流作用的中层组织必然会也必须逐渐消失。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担心自己在这种改变中会受到影响,若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担心,中层管理人员必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强大阻力。如何取得他们的支持是企业更好地进行IT管理的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3.第三类: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它代表企业的信息部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IT在企业内应用的深度。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程度,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有一定的IT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灵活地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部门能够有效地管理整个企业内的信息资源,只有硬件水平的提高是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实际的信息化程度的。企业既可以通过招聘引进新鲜血液,促进信息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通过IT部门职员的自身学习和相互交流来提高原有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整个信息部门的进化。

  4.第四类:企业计算积了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它概括了企业对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以及企业赋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的地位和职权。企业赋予信息部门负责人相应的地位和职权是体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企业的IT组织学习的逐步深人就一直伴随着IT部门负责人的地位的逐步上升。另外,企业如何管理、控制和指导信息部门的工作,如何对信息部门进行业绩考核都属于这一类的范畴。信息部门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所完成的工作与企业的其他部门有很大的区别,它的实际绩效也难以衡量,它不像生产部门那样有产出、利润率等可以衡量其工作成效,它主要是实现了一种辅助的功能,它能给企业带来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但在实际中很难量化IT的投资收益情况,很难分清利润中哪些是IT带来的,从而导致了一些人的盲目乐观和另一些人的盲目悲观,这都是应该避免的错误态度。如何有效地管理信息部门,衡量IT的绩效是企业中IT管理的一个关键。

  将诺兰阶段理论应用到我国企业之中,这将有助于我国的企业管理者识别企业的独有特征,进而有效地借助阶段理论来控制企业的IT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仇小微.浅谈诺兰阶段模型对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4)
  2. 王农跃.从Nolan阶段理论看我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诺兰的阶段模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58.35.158.* 在 2008年11月2日 16:49 发表

good

回复评论
219.140.59.* 在 2008年12月11日 10:04 发表

回复评论
59.44.204.* 在 2009年4月19日 01:22 发表

good

回复评论
116.19.85.* 在 2009年7月9日 20:22 发表

回复评论
Btss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3日 14:32 发表

加了新内容

回复评论
Angle Roh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4日 10:00 发表

Btss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1月13日 14:32 发表

加了新内容

感谢Btss的精彩贡献

回复评论
Cotyane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月10日 20:56 发表

学习了

回复评论
Ktony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月20日 13:54 发表

正好需要

回复评论
113.231.142.* 在 2011年4月29日 13:12 发表

好。鼓掌。。。。

回复评论
222.18.127.* 在 2011年10月11日 11:11 发表

很好

回复评论
82.19.1.* 在 2012年2月22日 20:24 发表

nice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