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教育信息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起源、内容和意义[2]

  1.教育信息化的起源

  20世纪末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社会将要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将要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综观世界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局势,有人将之概括为四句话:美国一马当先,欧洲稳步前进,亚洲后来居上,中国奋起直追。

  2.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傅德荣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这里的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较,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展开。

  (3)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认为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和重要内容。

  3.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

教育信息化的要素[3]

  科教兴国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关乎一国教育的成败。作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包含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基础(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法规和标准等五个主要方面。它们构成了教育信息化的五大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绝大部分问题都与这五大要素密切相关。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硬件建设是基础,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核心,信息化人才培养是关键,信息化法规和标准是保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目的。

  下面就这五大个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1.教育信息化技术基础

  教育信息化技术基础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启用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中国卫星宽带远程教育网络、中小学“校校通”工程、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工程、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以及应用于学校教学的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CAI教室、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闭路电视系统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有了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这些基础条件之后,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便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效益都主要体现在应用这一环节。教育信息化所依赖的信息技术在飞速地发展,其技术能力更是日新月异,应付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绰绰有余。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已不存在或是不重要了,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与教学手段密切相关的硬件以及软件建设,它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方向,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建立因地制宜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环境、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三是在不同层次上开展教学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将其作为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任务。

  2.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教育资源建设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努力丰富教育资源,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教育资源可以是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教育资源要用先进的数字化视音频技术,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的同步传输,并要符合网络标准、有较好的交互控制。

  数字化教育资源可分为以教育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其中教育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各种网络数字课程、多媒体素材、各类CAI课件等资源,以文献资料查阅和检索服务为主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以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主的各种软件工具类资源以及能被教育应用的浩如烟海的Intemet资源等。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为实施现代教育管理而建立的各类数据库资源以及为方便和支撑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资源及其支持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软件资源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最为直接,教育过程即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整理、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展开。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从长期来看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工程,完全可以本着“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全面地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库。边开发、边应用,做好的就立刻投人使用,其应用也能更进一步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并且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评价、修改和升级,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数字资源。

  3.信息化人才培养

  若将教育看作是“产业”,那么其可以被称之为超知识密集型产业,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主要取决于教育人员的知识结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毫不夸张地说,人才是教育的生命,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然而,相关人才缺乏是信息科技时代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这一问题显得特别突出①。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人才要先行,我国现在需要培养大量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人才培养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主要指的是培养两种类型的人才:一种是专业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教育信息化软件应用和维护的专门人才。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专业的教育信息化人才的要求高、分工细,可以是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硬件工程师、高级软件编程人才、网络工程师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等等。另一种是普通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这相对于专业型的来说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从事具体教学教育管理及其他教育服务的各类人员而言的。信息化发展对对该领域全体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利用能力信息素质都有共同的要求。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既要关注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为教育信息化培养普通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和专业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也要担负起为整个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任务。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面向信息社会的创新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不仅是教育领域内的事情,更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用于学习进步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本身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大力推进,以保证实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和主要内容。

  4.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和工具,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其二指信息技术是一种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和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本身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是教育信息化的驱动力。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新的更加有效的物态化技术和智能形态的技术应用于信息化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指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作后盾,因此,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应由不同的社会部门分工协作来完成。其中教育信息技术产品的制造业应动员教育系统、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等互补性较强的部门共同参与,以便将教育系统从教育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以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的服务业

  5.信息化法规和标准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网络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和产业等各个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标准体系,以规范和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也是开展教育信息化的依据和蓝图。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教育信息化规范化、秩序化,也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属性和特点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

  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斜体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教学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至少有四大特征:

  1、信息传递优势。

  现代经济学认为,获取信息是克服人类“无知”的唯一途径。信息搜寻要花费代价(即交易费用),其中,信息传递成本占据了相当的份额。传统教学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完全面接方法,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浪费。网络教学高速度的信息传递功能,无疑地大大节约了全社会的信息传导成本。

  2、信息质量优势。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学生可以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知识传导者的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接受者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就大有差异。远程教学由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可以有效保证所传输的信息质量。

  3、信息成本优势。

  包括接受教育在内的权力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值之一。但是,由于人们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差异,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团体和个人如何努力,仍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和成人难圆“大学梦”或“继续教育梦”。远程教育学生可在学点或家中利用在线网上教学平台,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安排,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到课不到堂”的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的低成本运行费用,带来了新的教育市场变化,大大增加了满足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以及因谋生而不得闲暇的成人们圆梦的机会。

  4、信息交流优势。

  教学方式现代化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方式。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上交互功能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双向视频等系统共享优秀教师的远程讲授及辅导,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优势开展学习活动。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进而成长为具有探索求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学校信息化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在高校的正规教育里,信息化使以教师为中心、面对面、“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

  首先,信息技术进入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数字教学的新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不仅形式新颖,还引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信息化从各个方面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逐渐紧密围绕“智慧”的理念,打造信息时代的“智慧校园”。通过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信息服务和应用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一个开放的、协作的和智能的信息服务平台。 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不仅承载了教育行业自身的需求,还承载了整个社会进步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其整体的信息化需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具体到教育行业用户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用户对先进性的、性能突出并易于管理维护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有着较为明确的需求。众所周知,无论是云计算、物联网,抑或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架构如果没有可靠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扩大的系统应用、不断增加的IT负载,也带来了系统复杂性以及对基础设施可用性要求的提升。

  第一个方面是,无论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还是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都要从重视教,重视管理转到重视学生学。以前我们搞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或教育资源库,软件建设都大量集中在支持老师管理,支持老师教学,逐步要支持学生学习,从教师教到学生学,这是我们教育界的普遍规律。

  第二个方面,要从IT(信息技术)向教育回归。教育信息化的产业价值链还要逐步上移,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倒金字塔的形式。

  第三个方面,要以硬件建设为主向以应用建设为主方面发展。

  第四个方面是,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要逐步提升。带有一些决策支持,带有一些推断、推理、知识重构的智能性辅助决策系统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冯青来主编.教育教学管理案例选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0.
  2. 王萍编. 现代教育学. 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2.07.
  3. 王昌海,陶斐斐等编著.中国教育信息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方小莉,Mis铭,Lin,寒曦,刘维燎,苏青荇,LuyinT,YamyHuang.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教育信息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