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教育信息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電腦多媒體和網路通信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系統的全面改革,使之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對於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不僅僅是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的起源、內容和意義[2]

  1.教育信息化的起源

  20世紀末以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以電腦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信息社會將要或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將要或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來的。美國柯林頓政府於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俗稱“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其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把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世界各國的積極反應,世界各國相繼制定了推進本國教育信息化的計劃。綜觀世界各地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局勢,有人將之概括為四句話:美國一馬當先,歐洲穩步前進,亞洲後來居上,中國奮起直追。

  2.教育信息化的內容

  傅德榮認為,教育信息化的內容是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1)教育信息環境的完善

  這裡的環境是指用於學習的環境,是指用於教育信息存貯、處理和傳遞的信息環境。教育信息環境主要包括用於遠程教育信息網路系統、學校的校園網、CAI教室、網路教室、用於教和學的各種支援系統及用於各種教育資源、教育設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

  (2)教育資源的建設和使用

  教育資源是用於教育信息化的各種信息資源。與信息環境相比較,教育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具有更為直接的作用。教育過程主要是通過各種教育資源的應用予以展開和控制的。對各種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應根據教育信息的特點、教育過程的要求展開。

  (3)人才的培養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面向信息社會的跨世紀人才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人賴以生活、用於學習的基本能力,是進入信息社會的通行證。教育信息化應將每一位學生,乃至全體國民的信息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它是實現國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保證。目前,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的信息技術教育應該認為是實現國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驟和重要內容。

  3.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有利於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有利於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有利於培養創新人才,有利於教育信息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

教育信息化的要素[3]

  科教興國思想不斷深入人心,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關乎一國教育的成敗。作為一個行業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包含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基礎(信息網路建設、信息技術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信息化人才培養、信息技術產業、信息化法規和標準等五個主要方面。它們構成了教育信息化的五大要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構成符合我國國情的、完整的教育信息化體系。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所面臨的絕大部分問題都與這五大要素密切相關。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硬體建設是基礎,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核心,信息化人才培養是關鍵,信息化法規和標準是保障,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是目的。

  下麵就這五大個要素分別進行闡述:

  1.教育信息化技術基礎

  教育信息化技術基礎主要包含兩大方面的內容:信息網路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網路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體,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並啟用的中國教育與科研網(CERNET)、中國衛星寬頻遠程教育網路、中小學“校校通”工程、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工程、中小學遠程教育建設工程,以及應用於學校教學的普通電教室、多媒體綜合電教室、電腦室、微型電教室、CAI教室、網路教室、語言實驗室、電子閱覽室、閉路電視系統等,都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既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大成就,也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信息化教育的實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有了信息網路和信息資源這些基礎條件之後,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便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和效益都主要體現在應用這一環節。教育信息化所依賴的信息技術在飛速地發展,其技術能力更是日新月異,應付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綽綽有餘。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本身的問題已不存在或是不重要了,關鍵在於信息技術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應用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三個結合,即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的結合、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結合、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的結合。所以,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主要應做好三件事:一是做好與教學手段密切相關的硬體以及軟體建設,它決定著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方向,直接關係到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建立因地制宜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環境、教育對象以及教育內容相適應的信息化教育模式;三是在不同層次上開展教學管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並將其作為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主要任務。

  2.數字化教育資源

  數字化教育資源是用於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各種信息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關係到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教育資源建設是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要努力豐富教育資源,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建設落到實處。教育資源可以是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教育資源要用先進的數字化視音頻技術,實現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的同步傳輸,並要符合網路標準、有較好的交互控制。

  數字化教育資源可分為以教育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教育軟體資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兩大類。其中教育軟體資源主要包括各種網路數字課程、多媒體素材、各類CAI課件等資源,以文獻資料查閱和檢索服務為主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以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為主的各種軟體工具類資源以及能被教育應用的浩如煙海的Intemet資源等。教育管理信息資源主要是指為實施現代教育管理而建立的各類資料庫資源以及為方便和支撐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資源及其支持服務體係為主要內容的相關軟體資源等。數字化教育資源在教育中的應用具有最為直接,教育過程即是通過各種教育資源的應用予以展開和控制的。對各種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整理、分析、處理、傳遞和應用,應根據教育信息的特點、教育過程的要求展開。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從長期來看是一項艱苦而漫長的工程,完全可以本著“邊開發、邊應用”的原則,採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利用各方面的資金,全面地建設教育信息化數字資源庫。邊開發、邊應用,做好的就立刻投人使用,其應用也能更進一步促進資源的進一步開發。並且要在應用的過程中要不斷進行評價、修改和升級,以進一步完善教育數字資源。

  3.信息化人才培養

  若將教育看作是“產業”,那麼其可以被稱之為超知識密集型產業,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主要取決於教育人員的知識結構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毫不誇張地說,人才是教育的生命,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然而,相關人才缺乏是信息科技時代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這一問題顯得特別突出①。

  為了實現教育信息化,人才要先行,我國現在需要培養大量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具備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人才培養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其主要指的是培養兩種類型的人才:一種是專業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主要是指專門從事教育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資源的研究與開發、教育信息化硬體建設、教育信息化軟體應用和維護的專門人才。教育信息化發展對專業的教育信息化人才的要求高、分工細,可以是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硬體工程師、高級軟體編程人才、網路工程師微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等等。另一種是普通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這相對於專業型的來說主要是指在教育領域從事具體教學教育管理及其他教育服務的各類人員而言的。信息化發展對對該領域全體人員的信息技術知識、信息利用能力信息素質都有共同的要求。特別是作為信息化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等學校,既要關註教育行業的信息化,為教育信息化培養普通型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和專業型教育信息化人才;也要擔負起為整個社會培養信息化人才的任務。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創新人才。面向信息社會的創新人才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就是信息能力。它不僅是教育領域內的事情,更是信息社會中每一個人賴以生存、用於學習進步的一項基本能力。所以,教育信息化應將每一位學生的信息能力培養作為教育本身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大力推進,以保證實現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的信息技術教育就是實現國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驟和主要內容。

  4.信息技術和產業

  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的採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它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指信息技術是一種手段。即各種信息媒體和工具,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電腦網路、遠程通信等,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其二指信息技術是一種方法。即運用信息媒體和技術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採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信息技術就是由信息媒體本身和信息媒體應用的方法兩個要素所組成的。信息技術的核心是信息的數字化、信息傳輸的網路化。信息技術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是教育信息化的驅動力。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開展信息技術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內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新的更加有效的物態化技術和智能形態的技術應用於信息化教育中,提高信息化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信息技術產業主要指信息技術設備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由於信息技術設備製造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優勢作後盾,因此,在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應由不同的社會部門分工協作來完成。其中教育信息技術產品的製造業應動員教育系統、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等互補性較強的部門共同參與,以便將教育系統從教育信息技術產品的開發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做好以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主的服務業

  5.信息化法規和標準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為確保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國家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對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教育信息網路建設、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教育信息技術和產業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和標準,建立一套完善的促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法規環境和標準體系,以規範和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係,這既是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保障,也是開展教育信息化的依據和藍圖。只有這樣。才能使各級政府、各個單位和部門的教育信息化規範化、秩序化,也才能推動教育信息化健康順利地向前發展。

教育信息化的屬性和特點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術”的屬性,同時也具有“教育”的屬性。

  從技術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數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術系統的設備簡單、性能可靠和標準統一,網路化使得信息資源可共用、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智能化使得系統能夠做到教學行為人性化、人機通訊自然化、繁雜任務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設備一體化、信息表徵多元化、複雜現象虛擬化。

斜體從教育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開放性、共用性、交互性與協作性。開放性打破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得教育社會化、終生化、自主化;共用性是信息化的本質特征,它使得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全體學習者共用,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協作性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機協作完成任務的機會。

  教學信息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至少有四大特征:

  1、信息傳遞優勢。

  現代經濟學認為,獲取信息是剋服人類“無知”的唯一途徑。信息搜尋要花費代價(即交易費用),其中,信息傳遞成本占據了相當的份額。傳統教學採用“師傅帶徒弟”式的完全面接方法,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種社會資源浪費。網路教學高速度的信息傳遞功能,無疑地大大節約了全社會的信息傳導成本。

  2、信息質量優勢。

  隨著“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學生可以共用優秀教育資源和高質量的教學信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知識傳導者的教師,水平也參差不齊,接受者獲得的信息質量也就大有差異。遠程教學由最優秀的教師製作課件,可以有效保證所傳輸的信息質量。

  3、信息成本優勢。

  包括接受教育在內的權力平等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值之一。但是,由於人們現實的經濟環境和經濟條件差異,無論政府還是民間團體和個人如何努力,仍有相當多的青少年和成人難圓“大學夢”或“繼續教育夢”。遠程教育學生可在學點或家中利用線上網上教學平臺,按照相關專業的教學安排,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工作、生活環境,進行“到課不到堂”的自主學習。遠程教育的低成本運行費用,帶來了新的教育市場變化,大大增加了滿足更多的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以及因謀生而不得閑暇的成人們圓夢的機會。

  4、信息交流優勢。

  教學方式現代化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的單向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方式。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互動式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教學平臺隨時點播和下載網上教學資源,利用網上交互功能與教師或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雙向視頻等系統共用優秀教師的遠程講授及輔導,充分利用網路的互動優勢開展學習活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自由地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進而成長為具有探索求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給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學校信息化進入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階段。在高校的正規教育里,信息化使以教師為中心、面對面、“黑板+粉筆”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受到很大的衝擊。

  首先,信息技術進入傳統的課堂,多媒體、網路等新技術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筆”,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還帶來大量網路數字教學的新模式,這些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模式相比,不僅形式新穎,還引進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更加註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等個性化的教育方式。信息化從各個方面影響了高校的教育,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巨大的變化,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始逐漸緊密圍繞“智慧”的理念,打造信息時代的“智慧校園”。通過基於智慧校園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提高學校的信息服務和應用的質量與水平,建立一個開放的、協作的和智能的信息服務平臺。 教育行業的信息化不僅承載了教育行業自身的需求,還承載了整個社會進步對教育資源高效利用的深層次需求。因此,其整體的信息化需求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具體到教育行業用戶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中,用戶對先進性的、性能突出並易於管理維護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有著較為明確的需求。眾所周知,無論是雲計算、物聯網,抑或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其中網路基礎設施應用始終都是重中之重,再好的架構如果沒有可靠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事倍功半。此外,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不斷擴大的系統應用、不斷增加的IT負載,也帶來了系統複雜性以及對基礎設施可用性要求的提升。

  第一個方面是,無論從硬體系統、軟體系統,還是從教育資源方面來看,都要從重視教,重視管理轉到重視學生學。以前我們搞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統或教育資源庫,軟體建設都大量集中在支持老師管理,支持老師教學,逐步要支持學生學習,從教師教到學生學,這是我們教育界的普遍規律。

  第二個方面,要從IT(信息技術)向教育回歸。教育信息化的產業價值鏈還要逐步上移,而不應該只停留在倒金字塔的形式。

  第三個方面,要以硬體建設為主向以應用建設為主方面發展。

  第四個方面是,教育信息系統、教育軟體智能化程度要逐步提升。帶有一些決策支持,帶有一些推斷、推理、知識重構的智能性輔助決策系統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馮青來主編.教育教學管理案例選粹.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10.
  2. 王萍編. 現代教育學. 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2012.07.
  3. 王昌海,陶斐斐等編著.中國教育信息化研究.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方小莉,Mis铭,Lin,寒曦,刘维燎,苏青荇,LuyinT,YamyHuang.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教育信息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