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謠言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網路謠言是指通過網路介質(例如網路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體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
網路謠言具有隱蔽性、炒作性、攻擊性、報複性、宣泄性、誘惑性、強迫性等特點。網路謠言影響新聞真實,特別是突發事件後的網路謠言,容易引發民眾恐慌,擾亂社會秩序,消解政府公信力,甚至影響國家安全。《2018 年網路謠言治理報告》顯示中老年群體更具傳謠傾向,網路謠言成為中老年網民遭遇比例最高的網路風險,謠言鑒別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網齡短、主觀幸福感低的中老年群體更易傳謠。
2013年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檢公佈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明確了網路謠言在什麼情況下構成犯罪。該司法解釋於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網路謠言的產生原因[1]
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科學知識的欠缺,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後,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機會;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公信力的下降,使公眾的不信任感增強;國內一些媒體及少數黨員幹部紀律觀念淡漠,助長了政治謠言的傳播;網路推手製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商業利益的驅動,是謠言滋生的經濟動因。
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有學者認為,謠言與語言同時誕生。從這個意義上看,謠言是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當主流文化比較占據優勢的時候,謠言就會自生自滅;當主流文化處於不均衡的狀態時,謠言就會泛濫。加強主流文化建設,要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另一方面,加強公民對網路的鑒別能力,理性看待,冷靜分析,在傳播途徑中進行網路謠言的辨別和抵制。
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佈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尤其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路管理為平臺,整合政府職能資源,形成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履行職能解決問題、及時回覆問題的機制很不夠。有的職能部門甚至對焦點問題、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順其自然,不處理不回覆,漠視網民關懷,導致官方無聲,謠言橫流。因此,在政府大量公共管理事物、公務活動中,制度性的及時發佈政務信息,及時回覆網民問題,是防控謠言的重要手段。
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穿上馬甲,就如入無人之境,肆意製造謊言,混淆視聽,誤導網民,禍害網路。因此,在網路謠言被髮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範,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網路的虛擬性增加了網路謠言防控的難度,也是防控、治理網路謠言的瓶頸所在。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闢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佈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佈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2]。
治理措施[3]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信息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與此同時,許多無中生有、肆意惡搞的網路謠言亦頻頻出現,不僅嚴重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公共秩序,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和當事人的聲譽。對於網民而言,如果不慎成為網路謠言的受眾,就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辨別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種網路情境產生依賴。
因此,治理網路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應堅持標本兼治。首先,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對網路謠言的性質、責任認定、損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式、監督等都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定。其次,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路謠言矇蔽的人來說,相關部門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曬“造謠者”的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再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強化信息發佈管理,不給網路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同時,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鏟除網路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網路謠言“四宗罪”待法律解釋,專家認為打擊網路犯罪需“有法可依”,提醒防止相應罪名被濫用。
公安部門集中公佈的5起典型網路謠言案件,主要涉及4個罪名:尋釁滋事罪、敲詐勒索罪、誹謗罪和非法經營罪。這些罪名在1997年刑法修改時被確定,在現實生活中被經常提及,如今被用在網路中,也引髮網絡空間是否適用現實空間、網路是否公共場所等相應討論。
專家認為,在打擊網路謠言、誹謗等方面,還存在立法空白,可以考慮出台司法解釋彌補這些空白,使網路犯罪的打擊有法可依。
網上造謠是否是“尋釁滋事”
這個罪名的前身是流氓罪,流氓罪是個公認的“口袋罪”。
按照1979年的刑法規定,公然藐視國家法紀和社會公德、聚眾鬥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或破壞公共秩序以及其他情節惡劣的行為,都可以定流氓罪。學界認為,這個罪名的量刑幅度過寬,定罪的隨意性很大。
1997年刑法大修,流氓罪被分解為多個罪名,其中一個就是尋釁滋事罪。這個罪名主要針對在公共場所或者公共場合無故挑釁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行為。
有很多學者認為,尋釁滋事罪,依然是個“口袋罪”,很多行為都可以被“裝進去”。
當尋釁滋事罪被用在網路上,一些爭議隨之而來:網路是不是公共場所,在網上造謠,算不算尋釁滋事。北京市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澤認為,網路只是傳播工具,網上發言不構成尋釁滋事。
洪道德也認為,如果將網上造謠的行為定為尋釁滋事罪,還要明確衡量標準,要防範個別地方濫用這一規定,亂抓人[4]。
網路謠言的各國情況[5]
各種形式的網路謠言是世界各國政府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打擊網路謠言方面,各國的立場是一致的:嚴厲打擊,決不手軟。在這方面,各國依據本國實際,不斷探索、大膽實踐。總體來講,各國打擊網路謠言行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政府主導型、行業協會主導型與社會公眾主導型。
新加坡
新加坡的互聯網普及率很高。網路的盛行帶來了很多便利,也帶來了網路謠言等社會問題。如何監控網路謠言,防患於未然,成為政府的一大關註點。
1996年,新加坡廣播管理局被相關法規授權管理網路信息。2003年,根據修改的互聯網相關法規,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接替廣播管理局,履行網路信息管理的職能。該局鼓勵網路行業建立自己的評判標準。如果發現網路謠言,該局會適時查處,嚴重造謠的還會被以誹謗罪起訴。
美國
130項法律、法規規制網路傳播內容
2010年5月7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的一項調查表明,有32%的美國青少年曾經有過被人在網上散播謠言、未經允許公佈私人電子郵件、收到威脅性信息、未經允許上傳令人難堪照片等欺凌和騷擾的經歷。
為有效管理互聯網,美國國會及政府各部門先後通過了《聯邦禁止利用電腦犯罪法》、《電腦犯罪法》、《通訊正當行為法》、《兒童互聯網保護法》等約130項相關法律、法規,對包括謠言在內的網路傳播內容加以規制。
美國各州、市也相繼通過相關法規。紐約已通過立法懲治散佈有關銀行金融狀況謠言的行為。2012年1月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式生效的一項新法規定,校方有權將有利用互聯網散佈謠言等“欺凌行為”的學生予以停學或開除。
印度
散佈虛假、欺詐信息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
2000年6月,印度頒佈《信息技術法》,涉及刑事訴訟、行政管理等內容。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對該法作出修訂,規定對在網上散佈虛假、欺詐信息的個人最高可判處3年有期徒刑,對故意利用電腦技術、破壞國家安全或對人民實施恐怖主義行為者,可判處有期徒刑直至終身監禁。
2011年,印度再次修訂《信息技術法》,重點加強對網站的規範管理,規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查封可疑網站和刪除內容,網站則應當在接到通知36小時內刪除不良內容,同時網站運營商還需要在聲明中清楚告知用戶,不得發佈有關煽動民族仇恨、威脅國家團結與公共秩序的內容。2010年9月起,印度政府為維護國家安全,要求對黑莓郵件、即時通訊等通訊軟體,以及臉譜和推特等社交網路平臺進行監控,並多次要求上述網路運營商協助政府刪除涉嫌違法網路內容。
英國
在英國,謠言治理是整個社會危機管理的一部分。為此,英國在社區設立了公民咨詢局,主要職責就是向民眾答疑解惑,對社會問題正本清源。
公民咨詢局是政府免費提供法律咨詢的機構,工作人員大多是來自社會不同領域的、具有專業知識的志願者。公民咨詢局與政府、議會等各方面聯繫密切,因此能保證在提供咨詢時具有權威性。同時,民眾通過公民咨詢局,還能更直接找到相關部門,提高民眾與有關部門的溝通效率,擴大知情權。
英國的實踐證明,謠言控制中心或咨詢中心在社會動蕩、自然災害等危機時刻能及時把真實信息傳播出去,從而達到社區和諧、社會穩定的作用。在一些特殊歷史時期,為確保社會穩定,北愛爾蘭還曾發動過“反謠言、反恐嚇”運動。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飽受各種謠言的困擾,輿論鬥爭激烈。委內瑞拉不久將舉行總統大選,挑起公共不滿的謊言再度回潮。
2013年2月4日,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東部輸油管道破裂,造成莫納加斯州府馬圖林市區停水。委內瑞拉政府數日後宣佈,已經對95%的污染地區進行了清理。然而,委內瑞拉反對派控制的卡拉沃沃州隨後稱,中部水廠從被污染的巴倫西亞湖提取水源,經水廠做簡單消毒後直接向居民供水,造成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周邊地區大面積飲水污染。該州要求中央政府宣佈緊急狀態。一時間,反對派媒體各顯神通,放大“污染災情”。CNN西班牙語頻道也加入到了傳播行列。
查韋斯總統將此類謠言定義為“媒體恐怖主義”。委內瑞拉檢察部進行調查,要求媒體在報道此事時提供相關證據。最後,委內瑞拉檢察長髮表電話講話,以確鑿的證據說明供水符合飲用標準。委內瑞拉環境部長詳細介紹了飲用水處理經過。事態逐步平息。
為打擊散佈謠言、干擾政府行政之舉,委內瑞拉政府成立了專門機構:通訊和信息部,負責新聞管理和新聞發佈;國家電信委員會,管理信息傳播。國會還頒佈電臺、電視臺、電子媒體社會責任法,規範全國所有電臺、電視臺的行為,尤其對網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委內瑞拉還關閉了傳播謠言的私人電臺電視臺,併在國際電視臺開闢專門欄目,澄清各種傳聞。
西班牙
培訓“抵制謠言代理人”,向社區鄰裡傳播真相
西班牙巴塞羅那市政府設立了“抵制謠言代理人”崗位,招募和培訓工作人員,專門從事破除謠言和向社區鄰裡傳播真相的工作。公民在日常生活或旅行途中遇到謠言,也有即時辨析的途徑。
抵制謠言代理人擁有全面準確的信息,這為他們破解謠言提供了基礎。例如,有人抱怨“當前享受公寓補助的都是外國移民”時,抵制謠言代理人迅速加以澄清:“今天收到公寓補助的人中,外國移民比例為1/20。”
當前,巴塞羅那已有350餘名抵制謠言代理人。該市的做法得到了加泰羅尼亞地區其他城市的認可,希臘和瑞士一些城市也對此感興趣並打算向巴塞羅那學習。
南韓
《電子通訊基本法》嚴懲危害公共利益的虛假信息散播者
2008年4月,南韓與美國就進口美國牛肉談判達成協議,有關美國牛肉有瘋牛病隱患的傳言在網路大肆傳播,南韓MBC電視臺還製作了相關節目,導致民眾開展了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強烈示威和集會活動,持續兩個多月。南韓檢方經過調查認為,MBC電視臺有關節目的核心內容是虛假的,隨即對電視臺相關負責人予以起訴。
同年12月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南韓一普通公司職員樸大成在網上發佈消息稱,南韓各大金融機構發佈緊急命令,禁止企業買入美元,以避免韓元過度貶值。南韓股市、匯市一片恐慌。南韓各大金融機構紛紛表示,該消息為虛假消息,檢方隨後起訴了樸大成。
上述兩起事件發生後,立法機關抓緊研究制訂更加嚴格的法規,以對發佈謠言者進行處罰。當前,南韓《電子通訊基本法》規定,以危害公共利益為目的,利用電子通訊設備公然散播虛假信息的人,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繳納5000萬韓元(1美元約合1138韓元)以下罰款。
墨西哥
韋拉克魯斯州和塔巴斯科州為打擊謠言修訂刑法
前不久,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兩名教師利用社交網站散佈消息,稱部分學校遭到襲擊,學生被綁架,從而引發社會恐慌,造成該州交通癱瘓。為了打擊類似的謠言,該州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造謠稱存在爆炸裝置、武裝襲擊以及可能造成人體傷害的化學、生物或有毒物質,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的,可處以1年至4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塔巴斯科州議會也通過了刑法修正條款:對利用電話或其他大眾傳播手段,散佈虛假警報或緊急情況信息,危害社會穩定或引發社會混亂的,處以6個月到2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日本
總務省通過行業協會發佈防止謠言傳播指令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關於地震及福島核事故的各種謠言在網路上迅速流傳,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慌。
日本總務省發佈通知,要求“電氣通信事業者相關團體”所管轄的電氣通信事業者在保證報道的同時,採取為大眾所知的必要措施,以消除謠言的危害。電氣通信事業者相關團體包括電氣通信事業者協會、電子通信服務協會、日本網際網路接入商協會以及日本有線電視聯盟等。
日本是註重行業協會組織的國家,各企業都要加入到行業所在的協會之中,並聽從各行業協會的指令,電話、電視、網路等領域也都有各自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大都歸總務省管轄,總務省通過對行業協會發佈通知,從而間接管理電話、電視、網路等,防止謠言的傳播。
澳大利亞
網路服務提供商簽署協議,保證不傳播謠言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對互聯網進行完善管理的國家之一,而打擊、防範謠言則是其互聯網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
澳大利亞對網路管理的法規由政府、行業和受眾代表共同制訂。澳大利亞網路服務提供商與政府傳播和媒體管理局簽署協議,保證不傳播謠言、垃圾郵件等。傳播和媒體管理局還向網路服務商提供過濾軟體,以保證協議的有效執行。
法國
謠言的危害讓法國人震驚。2011年9月30日,法國各地數百名中學生衝上街頭,抗議教育部門取消一個月的假期。法國教育部門表示從沒有這樣的決定。原來,只是教育部會議上,曾有人提出將學校假期縮短15天,結果被訛傳並導致抗議活動。
針對各種謠言,法國一些網民和記者自發成立了“停止傳謠”等闢謠網站。該網站的主頁上寫著:“本網旨在利用網路提供真實信息,替代那些口耳相傳的虛假信息。請速將您認為是謠言的信息告知我們,如果核實確為謠傳,本網即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