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國內壟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國內壟斷[1]

  國內壟斷是指壟斷行為產生限制競爭的影響僅局限於某國市場的範圍,對於非本國的特定市場並不具有限制競爭的影響。

國內壟斷的形成[2]

  一、生產的集中和壟斷
  (一)壟斷的形成

  壟斷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是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高度集中的必然結果。

  所謂生產集中,是指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勞動力商品的生產日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使它們在社會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中所占的比重愈來愈大。在壟斷前的資本主義階段,自由競爭占統治地位,資本家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彼此進行著激烈的經濟競爭。在競爭中,大企業由於資本雄厚,能夠購置新的機器設備,採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實行合理分工和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因而勞動生產率較高,生產費用較低,競爭能力強,不斷地排擠中小企業直至把它們吞併,從而使生產和資本越來越集中在大企業,大資本家手中。競爭是集中的最強有力的杠桿。

  19世紀末,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達到了頂點,劇烈的競爭使生產集中於愈來愈大的企業的過程進行的非常迅速。

  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產生壟斷。所謂壟斷,是指掌握了一個或幾個生產部門大部分商品生產和銷售的大資本家或資本家集團,為了獲得壟斷高額利潤,題過某種協議聯合起來,共同對生產和市場進行控制。

  生產的高度集中,使壟斷的產生具備了可能性。生產集中程度不高時,各個部門的生產是由成千上萬個中小企業分散進行的,彼此之間不容易達成協議,少數企業要對某一部門的生產和銷售進行操縱和控制,是不可能的。但當生產高度集中,一個部門的大部分商品生產和銷售,已經集中到為數不多的大企業手中時,它們之間就容易達成協議、成立聯合組織,並以其雄厚的實力,控制和支配部門內的中小企業,排斥其他部門的資本向該部門轉移,由此而形成壟斷的局面。

  生產的高度集中,又使少數大企業彼此達成協議,形成壟斷成為必要。因為這些大企業規模巨大、資本雄厚,勢均力敵,彼此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持久和劇烈,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和危險性。為了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供傷,它們便不得不謀求暫時的妥協,達成某種協議,結成壟斷同盟。

  在資本主義各國,儘管壟斷形成的具體途徑和形式不盡相同,但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生產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壟斷,則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規律”。

  (二)壟斷組織、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

  壟斷要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來實現。壟斷組織是指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或幾個經濟部門中居於支配地位的大企業或大企亞之間的聯合。由於壟斷聯合的程度和內容不同,壟斷組織有多種形式。主要形式有:

  短期價格協定。這是最簡單的形式。參加協定的企業,要在一定期限內遵守協定所規定的商品價格。這種壟斷聯合時間短、不穩定,一旦市場行情發生變化,往往會自行解體。

  卡特爾。它是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之間的一種同盟。參加卡特爾的企業,在生產、銷售、財務和法律上仍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只是根據協定瓜分銷售市場,確定商品產量,規定商品標準,價格等等。

  辛迪加。它是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之間結成的統一的銷售組織。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在生產上和法律上仍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但購銷業務要由辛迪加的辦事機構來統一辦理。與卡特爾相比,辛迪加在穩定性上增強了。

  托拉斯。這是一種較高級的壟斷聯合形式。它把生產同類商;晶的企業,或在生產上有密切聯繫的企業聯合成為一個龐大的企業,由托拉斯的理事會統一負責經營和管理。參加托拉斯的各企業喪失了法律上和業務上的獨立性,原來的企業主則變成了托拉斯的股東,按照股份取得股息紅利

  康采恩。它是壟斷組織的一種高級而複雜的形式。它以某一最大資本家集團為核心,把不同部門的許多企業(包括各種工礦企業、銀行貿易公司、運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組織起來,形成壟斷聯合。參加康采恩的企業,在形式上雖保持獨立,但實際上受著作為康采恩核心的大銀行、大工業企業的控制。

  壟斷利潤或壟斷高額利潤,是指壟斷資本家憑藉其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它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和決定性動機。

  壟斷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直接榨取生產過程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2)通過不等價交換,把農民和小生產者所創造的價值的一部分,把非壟斷企業利潤的一部分,以及勞動人民所得收入的一部分轉化為壟斷利潤,(3)對殖民地,非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剝削和掠奪;(4)通過國家軍事訂貨、財政補貼減免稅款等手段,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於壟斷資本家的再分配

  壟斷利潤實現的主要途徑,是實行壟斷價格。壟斷價格是指壟斷組織憑藉自己在經濟上的壟斷地位,人為規定的旨在保證壟斷高額利潤的一種市場價格。壟斷價格分為壟斷高價壟斷低價。壟斷組織按照高於商晶生產價格的價格即壟斷高價,銷售自己的商品,按照低於商品生產價格的價格,即壟斷低價,向非壟斷企業及小商品生產者收購原材料和其他生產資料。這樣,壟斷組織就能從購銷兩個方面獲取壟斷高額利潤。

  壟斷價格雖然長期背離商品生產價格或價值,但並不違背價值規律。壟斷價格的形成不會使商品中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增加或減少,社會商品的價格總額與價值總額仍然是一致的,只是進行了有利於壟斷資本的再分配而已。此外,壟斷價格並不能無限制地背離商品的生產價格或價值。

  (三)壟斷與競爭

  壟斷是從自由競爭中生長起來的,它代替並限制了自由競爭,是自由競爭的對立物。但壟斷並不能消除競爭。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競爭是以資本主義私有製為基礎的商品生產的必然產物,壟斷的形成既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也沒有消滅商品經濟,因而不可能消除競爭,壟斷組織不可能把包羅萬象的社會生產全部集中起來,社會上仍然存在著大量的中小企業,絕對的釭純粹的壟斷是沒有的,雖然生產和資本集中的程度越來越高,但所有壟斷組織合併為一個統一的壟斷組織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壟斷組織的規模越大,相互之間的兼併就越困難。

  因此,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必然存在著壟斷組織之間的競爭,壟斷組織與非壟斷企業之間控制與反控制、吞併與反吞併的鬥爭,非壟斷企業之間的競爭。此外,在壟斷組織內部,各資本家圍繞著市場、產銷額、利潤分配和領導權等,也在進行著不斷的鬥爭。

  與自由競爭相比,壟斷條件下的競爭具有新的特點:

  從競爭的目的看,壟斷組織進行競爭,不是為了一般地擴大自己在市場上的影響,而是為了取得並鞏固自己對市場陽壟斷地位,不是為了取得平均利潤,而是為了取得壟斷利潤。

  從競爭的對象和範圍看,在自由競爭時期,參加者主要是為數眾多的、分散的中小企如在壟斷時期,主要是少數實力雄厚的大壟斷組織。自由競爭時期,競爭的主要場所是國內市場,而壟斷時期的競爭已全面擴展到國外,形成壟斷組織之間的國際競爭。

  從競爭的手段來看,在自由競爭時期,主要是靠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壟斷時期,除採用以上經濟手段外,壟斷組織更主要是靠取得對原料、技術,商品價格、信貸等有關生產和銷售條件的控制,來打擊和扼殺競爭對手,併為此而採用了各種非經濟手段,如政治手段,暴力手段等。

  二、金融資本的形成和金融寡頭的統治

  在帝國主義階段,國民經濟中占統治地位的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

  (一)銀行業的集中和壟斷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出現高度集中和壟斷的同時,銀行業也出現了高度集中和壟斷。二者有著密切的關係。

  銀行業的集中是在工業生產集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業生產的集中,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壟斷的形成,一方面使得資本周;轉中形成大量的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大企業把這些貨幣資本存人信用較好的大銀行,使得大銀行的存款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大企業的擴大再生產,需要數額較大,期限較長的貸款,並要求銀行能在廣大的範圍內,諸多的業務中為其提供服務,而這些要求只有大銀行才能滿足。因此,工業生產的集中有力地推動著銀行業的集中。

  銀行業的集中,又會反過來促進生產集中。因為大銀行總是願意把貨幣資本貸給穩定可靠的大企業,從而加強了工業中大企業對小企業的優勢,加速了生產集中。此外,大銀行還通過發行,和買賣股票,促進股份公司的發展,推進著生產的集中和工業壟”斷組織的形成。

  銀行業的集中,也是通過競爭來實現的。在競爭中,大銀行排擠,兼併小銀行,有些中小銀行為了生存和增強競爭實力,合—併成為較大的銀行。隨著銀行業的集中,銀行資本和存款逐漸掌?握在少數大銀行手中,它們的分支機構也在迅速增加,形成了一個個佈滿全國乃至世界的銀行網。

  銀行業集中到一定程度時,也必然走向壟斷,形成若幹龐大;的銀行壟斷同盟。它們控制著巨大的社會財富經營著龐大的金融業務,成為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神經中樞和經濟生活的中心。

  (二)銀行的新作用和金融資本的形成

  隨著銀行業的集中和銀行壟斷資本的形成,銀行的作用發生了根本變化,這種變化最明顯地表現在銀行與工商企業的關係上。

  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銀行只是一個普通的支付和信用中介人。一方面為工商企業辦理轉帳業務,另一方面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把社會上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和居民的一部分貨幣收入收集起來,貸紿需要貨幣資本的工商企業去使用。銀行與工商企業的信貸關係一般是短期的,不固定的。銀行只關心工商企業能否償還貸款和支付利息,並不直接干涉和控制工商企業的活動

  銀行資本高度集中並形成壟斷後,掌握著大量貨幣資本的大—銀行,能夠滿足工商企業對長期的巨額貸款的器求,同時也要求:借貸企業在自己的銀行中立有帳戶。這種日益密切的信貸關係和其他金融業務關係,使它們之間逐漸形成比較固定的聯繫。大銀行為了保證長期的巨額貸款的安全並獲得利潤,必然要利用自己,的“公共簿記”職能,通過工商企業的往來帳目,密切監視企業的經營狀況,並用擴大或減少,放鬆或收緊鯛的辦法對企業施加影響,直接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使工商企業愈來愈依賴自己,以致完全決定它們的命運。這樣,大銀行便從普通的中介人,變成了支配工商企業的萬能的壟斷者。

  銀行的新作用還表現在,大銀行不但集中了巨額的貨幣資本,而且還把大量有價證券的發行和買賣業務也掌握在自己手裡,從而操縱著社會資本的流向,成了社會生產要素的分配中心,成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調節中心。

  隨著銀行新作用的產生,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便通過互相購買股票,互派代表到對方擔任要職等方式,彼此進行著經濟人事的滲透。二者在壟斷的基礎上交織在一起,溶合生長而形成一種新型資本,即金融資本。簡要地說,金融資本,就是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溶合生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資本

  (三)金融寡頭的統治

  在金融資本形成的基礎上,必然產生金融寡頭和它的統治。所謂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金融資本的最大的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金融寡頭在經濟領域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來實現的。所謂“參與制”是指壟斷資本家通過掌握股票控制額對別的企業實行控制的一種方法。而股票控制額則是指為了控制一個企業所必須掌握的股票數量。

  金融寡頭通過“參與制”實行經濟統治的具體做法是;首先似自己掌握的主要公司或大銀行作為“母親公司”,以“母親公司”的資本收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掌握其股票控制額使其成為.從屬於母親公司的-“女兒公司”,而後用同樣的辦法,讓“女兒公司”去控制更多的“孫女公司”。如此進行下去,便形減了金融寡頭對眾多企業的金字塔般的控制。

  此外,金融寡頭還通過創辦企業、發行有價證券,辦理公債,利用危機改組中小企業等辦法,攫取壟斷利潤和實現其經濟統治。

  金融寡頭對國家機器的控制和政治上的統治,是通過同政府機關進行“個人聯合”來實現的。具體說來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金融寡頭親自或委派代理人到政府機關擔任各種要職;另一種是把過去的政府,軍隊要員聘請到自己的公司任職,或直接收買政府高級官員、國會議員充當自己在政界的代言人,通過他們,使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服務於壟斷組織的利益。

  金融寡頭還把其勢力滲透到上層建築和社會生活的其他各個領域,如把新聞、出版、廣播、通訊、文藝、教育等也控制起來,作為麻痹和腐蝕人民群眾,維護自己壟斷統治的工具。總之,金融寡頭是帝國主義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國內壟斷的發展[3]

  (一)戰後生產集中和壟斷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科學技術革命,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有了很大加強。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生產集中和壟斷也有了進一步加強。

  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競爭使生產進一步集中。到20世紀50年代,生產集中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例如,在美國加工工業中,200家最大公司在全部產值中的比重,1947年為30%,1958年為38%,1962年為40%,1970年提高到44%,而這些公司只占1970年美國開業公司總數的0.1%以下。在競爭中,不僅壟斷組織吞併局外企業,而且出現了較強大壟斷組織的情況。例如,在美國加工工業中,從1948年列1954年期間,每年有252家公司被合併;從1955年到1957年期間,每年被合併的企業增加到514家。1980年以來,美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已有62家被吞併。1981年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杜邦化學公司吞併資產額達180億美元的大陸石油公司的例子。1984年又出現了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對資產額達204億美元的海灣石油公司的特大兼併。1986年通用電氣公司又以64.06億美元的代價接管了美國無線電公司。過去,大公司之間的兼併,主要是在最大的100家公司以外進行,1981年開始,合併己進入了最大的15家工業公司之中,1984年更進入了前11家最大工業公司之間。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情況亦大致如此。例如,1976年,下列國家幾家大鋼鐵公司的鋼產量占本國鋼產量的比重是:美國8家占74%;日本5家占77.5%;聯邦德國5家占72.4%;英國1家占85.8%;法國3家占74.1%。以汽車工業為例,1977年,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的產量占美國汽車總產量的97%;豐田等三大汽車公司的產量占日本汽車總產量的60%;在義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一家所生產的汽車,即占全國總產量的84%。戰後,生產集中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隨著生產和資本集中的進一步發展,壟斷資本的實力進一步加強。其主要表現是:

  第一,壟斷組織的發展速度快,規模大,數目不斷增加,出現了更多的超級大壟斷公司。在美國工礦業中,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大公司,20世紀初只有1家,40年代末為12家,60年代初近30家,70年代初增到109家,1978年更增加到206家,1983年更增加到234家。1960年美國出現了資產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公司,1975年增加到9家,1980年增加到20家,1985年增加到30家。近年來又出現了上千億美元的特大公司。在日本,60年代初才出現第一個10億美元的大公司,1975年增加到52家,1983年增加到98家。在法國,資產額在10億法郎以上的最大工業企業,1960年只有1家,1970年增加到27家。這些數字表明,戰後壟斷資本經濟實力迅速膨脹,在壟斷資本發展史上是空前的。

  第二,壟斷組織之間競爭激烈,變化頻繁。大壟斷公司的地位處於經常變化之中。例如,在美國100家最大的工業公司中,戰後以來,幾乎每隔l0年左右,就有寺的大公司被淘汰和排擠。1955—1983年,經過幾番淘汰,只餘下43家公司保留在100家大公司的席位上,一半以上的大公司不是被兼併,就是下降到100位以下。

  (二)混合聯合公司

  混合聯合公司,也稱混合聯合企業,是多樣化經營的大公司,經營活動跨越其本來經營的產業部門,擴展到彼此沒有生產或業務聯繫的許多部門。

  這種混合聯合公司,是一種跨部門的多樣化經營的新型壟斷組織。它是隨著壟斷資本經營形式多樣化的廣泛發展而出現的。它與康采恩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康采恩內部各企業之間或多或少還有生產或銷售上的聯繫,混合聯合公司則不是如此。例如,美國的電報電話公司,不僅經營電氣設備和電訊器材,而且還經營麵包和食品人造纖維紡織印刷和出版,金融保險旅游和旅館等幾十個行業和部門的業務。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必勺大壟斷企業,絕大部分已成為混合聯合公司。在美國,500家最大的作業公司已有94%是混合聯合公司,而只有6%仍然從事單一部門的經營。在日本,混合聯合公司在製造業中已占到企業總數的75%。這種混合聯合公司的出現,是當代壟斷資本主義資本織織形式的一次飛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生產和資本的集中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橫合併”,即同一部門內部企業的合併;二是“縱合併”,即不同部門間彼此有業務聯繫的企業的合併,也就是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級段}中所說的。聯合制。,如加工製造部門企業與其相聯繫著的原材料運輸貿易等部門企業的合併。戰後,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又出現了新的企業合併形式,即“混合合併”。所謂“混合合併”,主要是把不同部門彼此毫無聯繫的企業合併成》個混合聯合公司。這種企業合併方式雖然在戰前已開始出現,但到戰後才有充分發展,成為企業合併的主要形式。戰後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混合合併發展得很快;例如,戰後初期,美國壟斷資本集中還是以橫合併和縱合併為主,混合合併約占合併總數的專左右。到60年代合併高潮時,,混合合併有了急劇增長,到1968年達到最高峰,占合併總數的82.6%。到60年代末期,混合聯合公司已經成為壟斷企業的主要形式,70年代以後,混合合併在合併層數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約占合併總數的岳左右,但仍是壟斷資本集中的主要形式。

  混合聯合公司是戰後壟斷資本的積累規模過度膨脹的產物。戰後,混合聯合公司迅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壟斷競爭日趨激烈酌情況下,壟斷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壟斷利潤,這是混合聯合公司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因為當一個部門形成最大壟斷企業的所謂“寡頭壟晰”或“瓜分式壟斷”時,就必然由原來的部門擴展到其他部門。戰後的混合聯合公司較多的是向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擴展:一是向壟斷程度較低部門,如輕工業、食品工業、商業刊服,務業等部門擴展;二是向新興產業,如電子電腦,海汗開發、儀器儀錶、環境保護設備、家用商用機器等部門擴展;三是向各種軍火生產的領域擴展,這些部門利澗牢高,產品銷售路廣,能容納大量投資。

  第二,戰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部門結構的巨大變化,為混合聯合公司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新的產業.部門和新產品、新工藝不斷涌現,誰能控制這些部門的專利權,誰就可以獲取高額利潤。而且,新興產業部門產品市場容量大,利潤率高,所以,壟斷資本從發展緩慢的傳統產業部門紛紛向新興產業部門轉移。例如,美國鋼鐵公司化學工業,房地產部門進行大量投資,通用電器公司發展電子電腦、宇宙航空等部門的生產,就是明顯的例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部門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部門之間相互滲透;可以用新部門的產品代替傳統部門的產品;可以使生產設備改變使用方向進入新的領域;同時,還形成了邊緣部門、跨部門等。所有這些,都為部門之間的資本轉移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三,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促進了混合聯合公司的發展。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大力鼓勵研究和開發新技術,政府資助壟斷組織設立科研中心,提供科研經費,並將科研成果無償地轉讓給壟斷資本企業。國家實行有利於壟斷組織的金融、信貸政策,給予優惠貸款;對壟斷組織實行減稅免稅以及種種補貼政府投資修建公共工程,如公路、港口等,為私人壟斷組織的發展創造前提;政府以有利條件向壟斷組織實行軍事採購和其他採購,使壟斷組織從中獲得巨大好處;國家採取種種措施為私人資本的輸出創造良好條件,等等。所有這些措施不僅為傳統產業部門的壟斷組織開闢了新的投資場所,而且促進了壟斷資本的經營多樣化和混合聯合公司的迅速發展。

  (三)金融資本統治的加強

  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的經營多樣化和混介聯合公司的發展,進一步加強了金融資本的統治。這主要表現在金融資本實力的巨大增長並具有了新的特點。

  首先,金融資本的實力有了巨大的增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財團,已把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例如,1974年美國十大財團(洛克菲勒,摩根、加里福尼亞、第一花旗銀行、芝加哥,波士頓、梅隆、得克薩斯、杜邦和克利夫蘭)控制的資產總額達12,505億美元,約占美國全部公司資產總額的30嚦,其中,洛克菲勒財團的資產達到3,305億美元,為1935年的50倍,摩根財團的資產達到3,019億美元,為1935年的lo倍。這兩大財團所控制的資產額共達6,324億美元占美國十大財團資產總額的50.5%o在日本,僅六大財閥(三菱三井,作友、富士、第一勸業和三和)於70年代初就控制了全國總資本的70%和主要產品的30一90%。其他發達國家的情況也大體相伺。

  其次,金融資本涉足廣泛的經濟部門,壟斷財團的經營更加多樣化,擴大了它們在各個經濟部門的影響。在美國,十大財團已經控制了鋼鐵產量的77.1%,汽車產量的67%,石油產量的5了.1%,電子電腦出廠值的81.9%,發電量的34.9%,軍事訂貨額的51.9%,它們還控制了全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43.5%,人壽保險公司資產總額的55.6%。在日本,六大財閥控制著26個最主要的丁牡部門,並占有全國訊行存款的41,8%和貸款總額的42。3%。同時,壟斷財團經營的多樣化,也是企融資本在戰後發堤的一個重要特點。以前,壟斷財團大都帶有比較濃厚的部門色彩,例如,摩根財閉主要控制鋼鐵工業和其他基礎工業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而現在,已經很難說哪一個壟斷財團主要是纖什哪一個行業了,它們都有廣泛的經營領域,從重工業到輕工業,從傳統工業到新興工業,從工業到農業,從生產部門到服務部門,從國內到國外,只要有可能,都無不涉足共十,八下成了“萬能的壟斷者”。

  最後,隨著資本的進一步社會化金融財團的家族色彩日趨淡薄。戰前的財團一般多以經營某一行業的富有家族為核心,具有濃厚的家族色彩,財團也多從家族命名。如美網的洛克菲勒、摩根和梅隆財團,聯邦德國的克虜伯財團都是如此。這些富有的家族掌握著財團的股票控制權,是財團的最大占有者。戰後,由於財團資產的急劇膨脹和勢力範圍的廣泛擴張,使之越來越多地使用別人的資本,資本所有權分散了,資本控制額也越來越小。這樣,富有家族雖然仍掌握著股票控制權,但他們在財團中所占的比重卻大大下降了,再加上壟斷財團之間的相互滲透,因而由一個家族獨占某一財團的情況便受到削弱,甚至開始消失。例如,摩根家族的直系親屬早已被排擠出了摩根財團的主要機構。

  此外,應當指出,由於金融財團實力雄厚,控制的部門廣泛,因而它們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這並不排除它們之間的激烈爭奪,也不排除它們之間的力量消長變化。為了競爭的需要,它們還往往採取大財團控制中小財團建立壟斷財團聯盟的形式,致使財團之間鬥爭更加尖銳和複雜。戰後以來,隨著金融資本經濟實力的加強,壟斷財團對政治的控制也達到了前所末有的程度。

  第一,控制國家機器,掌握國家政權。壟斷財團對國家機器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操縱總統選舉和爭奪政府各部門要職等途徑實現的。例如,美國壟斷財團為了爭奪總統寶座,它們不僅尋找代理人當總統,而且壟斷資本家親自上陣競選總統,肯尼迪和洛克菲勒這樣的壟斷資本巨頭親自出任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第二,建立各種組織,左右政府政策。壟斷財團通過建立各種組織來對政府施加影響,進行控制。如在美國主要是兩類組織,一是所謂“民間”學術研究機構,有對外關係委員會、三邊委員會和蘭德公司等:二是壟斷資本家的聯合組織,有經濟發展委員會。全國製造商協會,還有各種各樣的基金會等。這些組織通過各種建議和研究報告來影響和左右政府的決策,實際上是在為政府規定具體的方針和行動的計劃,使政府更好地貫徹它們的意圖,為壟斷資本家及其集團的利益服務。

國內壟斷的消極作用[4]

  公本壟斷作為對競爭的遏制,其作用是二重的:作為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在對國際資本的鬥爭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而作為對內的行政性壟斷在對公本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則是消極的。列寧分析資本壟斷時說:“這種壟斷也同任何壟斷一樣,必然要引起停滯和腐朽的趨向。既然規定了(雖然是暫時地)壟斷價格,那麼技術進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進步的動因,前進的動因,也就在相當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經濟上也就有可能人為地阻礙技術進步。”這一論斷在—定的意義上也適用於公本壟斷,實踐也證明瞭這一點。作為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之所以具有積極作用,是因為這種壟斷並不妨礙國內公本的正常競爭,並且有利於公本躋身於國際市場,集中優勢力量開展對國際資本的競爭,從而對公本商品經濟的發展具有保護和促進作用。在一定的意義上說,對外貿易的國家壟斷是更大範圍和更高程度的競爭。然而,國內壟斷卻只能是對公本商品經濟競爭的遏制,不僅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有如列寧所混的消極作用。

  首先,在國內,任何公本企業一旦依靠行政權力處於壟斷地位,就勢必產生生產技術停滯的趨勢這是因為,一個企業的產品一旦獨占了市場,它就會任意按高價出售其商品,從而輕而易舉地獲取超額收益。由於以行政權力為後盾,沒有與之抗偽的競爭對手,它便不存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外部壓力,從而居安無憂.不思進取,以致創新精神消失,生產技術停滯。

  其次,在國內市場上,產品的壟斷會影響公本生產根本目的的實現。由於產品壟斷的存在,聯合勞動者作為消費者,根本無從對商品進行選擇。一旦某種產品獨占市場,生產這種產品的企業便不再重視社會需要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在總需求經常大於總供給的市場態勢下,產品會因“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在價格上升的同時質量反而下降,或者花色減少,品種匱乏。在此種情況下,所謂增加公本價值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聯合勞動者的需要,便成為—句空話。

  再次,壟斷在國內一旦形成,就會導致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因為壟斷價格體現的是壟斷企業的局部利益,一般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不僅不能體現,反而受到損害,這種價格不可能正確而有效地發揮分配資源和收入職能。這種出壟斷而出現的市場調節功能失調,反饋於社會公本的再生產,勢必造成經濟結構的傾斜以致比例失調。

國內壟斷的防範[4]

  既然國內壟斷對公本商品經濟的發展有一系列的消極作用,閃此對它的防範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國內壟斷之所以能夠防範,原因在於公本商品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只有這樣的公本商品經濟,才有條件採取如下一系列的壟斷防範措施:

  第一,實行改革、開放、搞活,打破條塊分割造成的壟斷格局

  這一措施是針對條條分割造成的部門壟斷和塊塊封鎖造成的地區壟斷而提出來的。這些壟斷均屬行政性壟斷,在某種意義上表現為不成文的部門所有制和地區所有制。然而,公本條件下的社會化大生產,客觀上要求形成全國範圍的統一市場,並開展各經濟主體之間的公平競爭,因此,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搞活,打破上述“諸侯”經濟的壟斷格局,建立起適合公本商品經濟發展的競爭格局。

  第二,對少數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實行國家規定的統二價格,打破部門內部的產品壟斷

  這一措施可以防範壟斷價格的形成,並造成企業為提高盈利水平而必須降低成本的壓力。生產有關國計民生重要產品的企業,有可能利用其特殊地位,採取限制產量的手段達到提高價格的目的。為了防止這類現象,國家可用指令性計划下達產品指標,以保證滿足社會的需要。由於這類產品有限,這—點不僅應該做到,而且能夠做到。這樣做,是國家所有權的實現。

  第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本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經營方式,打破國有企業獨家經營的舊格局

  這種國有企業獨家經昔的舊格局是借傳統經濟體制形成行政性壟斷的重要原因!打破這—舊格局,在生產經營上允許集體公本和非公本同作為國民經濟主導力量的全民公本一起上,實行以公本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並舉,就會使國有企業感受到外部競爭的巨大壓力,從而迫使其居安思危,增強內部的生機與活力。

  在積極防範國內壟斷的同時,應大力提倡公平競爭。開展公平競爭本身,就是防範壟斷的積極因素。在當今世界經濟形勢下,還應鼓勵企業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積极參与國際市場的競爭。針對外國跨國公司的國際壟斷,必須建立我國的跨國公司與之抗衡。隨著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不僅大大提高了對外開放的程度.而且導入了國際競爭機制,這就迫陸公奉企業在強大的外部競爭壓力之下增強自身的活力,以便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風浪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公本跨國公司,對內可以協調參與同際競爭各企業之間的關係,從而集中力量,一致對外;對外可以用公本集中起來的強大優勢同國際壟斷資本進行較量,從而使公本商品經濟以強大的生命力躋身於世界經濟之林。

參考文獻

  1. 李清娥,李富田主編.政治經濟學原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08.
  2. 蔡重璽 周文夫.新編政治經濟學教程.中國經濟出版社,1991年08月第1版.
  3. 陳懋功.政治經濟學概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
  4. 4.0 4.1 馬仁典.公本論.人民出版社,1993年03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Dan,方小莉,林巧玲,连晓雾,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國內壟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