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信貸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貸政策(Credit Policy)

目錄

什麼是信貸政策

  信貸政策巨集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家巨集觀調控產業政策要求,對金融機構信貸總量和投向實施引導、調控和監督,促使信貸投向不斷優化,實現信貸資金優化配置並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重要職責。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處在初級階段,間接融資居於主導地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有總量問題,但突出的是經濟結構性問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金融市場不夠發達,利率沒有市場化,單純依靠財政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受財力限制較大,信貸政策發揮作用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相當長時期內將會存在。金融巨集觀調控必須努力發揮好信貸政策的作用,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就業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的有機協調配合,努力實現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

信貸政策的內容

  一是與貨幣信貸總量擴張有關,政策措施影響貨幣乘數貨幣流動性。比如,規定汽車和住房消費信貸的首付款比例、證券質押貸款比例等等;

  二是配合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貸款貼息等多種手段,引導信貸資金向國家政策需要鼓勵和扶持的地區及行業流動,以扶持這些地區和行業的經濟發展;

  三是限制性的信貸政策。通過“視窗指導”或引導商業銀行通過調整授信額度、調整信貸風險評級和風險溢價等方式,限制信貸資金向某些產業、行業及地區過度投放,體現扶優限劣原則。

  四是制定信貸法律法規,引導、規範和促進金融創新,防範信貸風險。

我國信貸政策的特點[1]

  信貸政策不同於貨幣政策中的其他總量政策工具。貨幣政策中的其他政策工具主要著眼於解決總量問題,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總規模,促使社會有效供求的大體平衡,從而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信貸政策則主要著眼於解決結構問題,通過視窗指導,引導信貸投向,促進地區機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防止重覆建設和盲目建設,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發達國家中央銀行信貸政策一般只作為短期的視窗指導,不承擔結構調整、信貸創新等多重任務:而我國的信貸政策不僅要進行視窗指導,還要規範和引導商業銀行信貸創新。從貨幣理論看,信貸政策的視窗指導職能是屬於貨幣政策範疇的,而諸如出台消費信貸政策、助學貸款政策、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政策等規範和引導商業銀行信貸創新的職能,實際上並不屬於貨幣政策的範疇,而是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是中央銀行為防範信貸風險,改進金融服務,鼓勵金融創新的需要,是配合國家產業政策、投融資政策、區域政策以及指導商業銀行貸款投向所必須的。

  現階段,我國經濟中的結構矛盾較為突出,市場發育程度不高,間接融資還處於主導地位,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難以對信貸資金進行有效配置,客觀上還需要信貸政策在較長時期內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首先,是結構調整的需要。長期以來,產業結構雷同,大而全,小而全、盲目,低水平重覆建設,行業進入壁壘低,生產能力過剩等長期的結構性矛盾加劇了巨集觀經濟總量失衡。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銀行僅僅依靠總量政策手段,解決總量失衡問題,無法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就需要實施信貸政策,發揮信貸杠桿的作用,通過調整信貸結構,引導資金流向,在達到總量平衡目標的同時,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其次,是防範信貸風險的需要。隨著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商業銀行紛紛介入新的信貸領域,開展信貸創新,開發新的信貸工具和信貸品種,由於商業銀行自身控制風險能力的差異,客觀上需要中央銀行制定和實施統一、規範、健全的信貸規則,對信貸活動進行管理,以防止產生新的信貸風險。最後,是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的需要。由於經濟轉型,現有的一部分信貸政策不可避免地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信貸政策已經過時,不再適應新的經濟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還有一些信貸政策需要進行及時補充。

  1998年以來,中央銀行信貸政策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視窗指導成為信貸政策的主要形式。中央銀行根據國民經濟的巨集觀形勢通過視窗指導,對商業銀行的一些經營行為進行道義上的勸說和建議。二是以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為標誌,信貸政策的指導重點由主要重視生產領域開始轉向同時重視生產領域與消費領域。三是信貸政策的內容十分廣泛,基本上涵蓋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

  中央銀行信貸政策力求在多重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尋求最佳效果,在眾多目標中,信貸政策主要關註三個目標,一是調整信貸結構,二是鼓勵信貸創新,三是防範信貸風險,同時兼顧其他目標。首先,在信貸政策的引導下,信貸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1998年至 2000年,個人消費貸款基建貸款農業貸款貼現貸款占同期全部新增貸款的51%,2001年這一比重已上升到57%。其次,信貸創新呈現多樣化。四年來,相繼推出了消費信貸政策、外資企業中方投資人股本貸款政策、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政策、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政策、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貸款政策等多項信貸政策,從信貸工具、信貸品種等各個方面,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開展信貸創新。最後,信貸風險有所化解。在防範信貸風險方面,信貸政策的作用主要是防範增量不良資產的發生,立足於以增量資產盤活存量資產。四年來,在國家積極化解存量不良貸款風險的同時,信貸政策基本起到了防範增量信貸風險的作用。

信貸政策潛在弊端[2]

  (一)信貸額度的猛增,導致預期通貨膨脹

  2008年我國愈演愈烈的通貨膨脹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迅速降溫,通貨膨脹開始脫離人們的視線,轉而被通貨緊縮的擔憂所替代。但是,隨著國家的積極財政政策以及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經濟逐漸好轉。

  那麼,經濟的好轉帶來通貨膨脹在短期內可能性不大,但長期有潛在威脅。當前,我國經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表現在生產資料方面,而且也存在於生活消費品方面。短期內供過於求,產能擴張的能力較強,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小。然而長期看,隨著信貸的大幅增加,貨幣供給的長期增長,勢必導致預期通貨膨脹的反彈

  1、新增貸款劇增,給通脹反彈提供了貨幣基礎。2009年上半年新增信貸高達7.37 萬億,貨幣供給短期內大量增加使得通貨膨脹反彈有了貨幣基礎。如果今後信貸總量不能有效控制,不僅會引致總需求的快速擴張,更會導致預期通貨膨脹的反彈。例如:儘管目前CPI(同比下降1.1%)和PPI(同比下降5.9%)同比仍然下降,但從月度環比來看,下降程度已經減緩,有逐漸回升跡象。

  2、新增貸款中票據融資占比過大,引發通脹反彈風險。票據融資增多常出於商業銀行規避風險和企業套利動機。票據融資占比過多可能導致信貸增長對經濟的拉動力量減弱,致使流動性滲漏到其他非實體經濟部門,催生資產泡沫,引發通脹反彈。

  總之,當前我國有眾多潛在因素影響著通貨膨脹的反彈,如內需的增加、國內價格改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人民幣升值等等。如果下半年信貸總量不能有效放緩,無疑會加劇預期通貨膨脹反彈的可能性。

  (二)信貸流向不合理,導致經濟增長瓶頸

  在上半年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中,在出口不利的情況下,消費和投資扮演了重要角色。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 6.2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下拉GDP增長-2.9個百分點。

  然而,投資在我國GDP中比重過大,並不利於經濟的持續性健康發展。目前投資中大部分是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基礎建設投資,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的持續增長能力受到限制。真正拉動經濟的動力源應是最終消費,最終消費的持續性增長又離不開製造業服務業的穩定發展。所以,擴大內需的重點應放在最終消費上,應重點扶持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然而,目前我國信貸結構的不合理性促進了固定資產與基礎建設投資的過快增長,產業結構扭曲現象越來越嚴重。如果不能儘快完善信貸結構,將會導致未來經濟的發展瓶頸。

  (三)信貸流向不合理,導致資產泡沫

  上半年的信貸發放,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向了非實體經濟部門。由於追求短期效應,投機行為愈演愈烈,金融資產價格快速上升,勢必導致資產泡沫。當資產泡沫破滅時,必然會影響金融實體,進而連鎖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呆賬壞賬增多、資產縮水、消費萎縮等等。

  (四)中長期信貸資產比重大,對銀行業的穩健運行也具有潛在負效應

  1、增加了銀行業資產風險度。銀行業資產業務的特殊性,表現在風險暴露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中長期信貸資產期限長,風險暴露滯後期也長。中長期貸款過快增長,增加了銀行信貸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

  2、增加了銀行業流動性壓力。在中長期貸款比重持續上升的同時,活期存款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6月末主要存款銀行活期存款占各項存款的比重上升到43.7%。銀行資產期限結構與負債期限結構錯置,將加重銀行業流動性壓力。

  3、中長期貸款比重偏高,增大了風險資產基數,相應增加了銀行機構的風險撥備,降低了監管資本水平。

  4、誘發不穩健經營行為。中長期貸款相對短期貸款具有較高的當期收益,在各種不適當指標考核激勵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會誘發銀行經營者為了當期經營效益和業績,傾向選擇中長期資產。

今後我國信貸政策的走向[2]

  (一)保持適度寬鬆政策,逐步放緩信貸發放速度

  今後一段時間,我國的信貸政策應傳遞出逐步放緩的信號,避免預期通脹的反彈。當然,貨幣信貸的車輪一旦高速行駛起來,在巨集觀環境總體趨於向好的情況下,儘管當前存在潛在危險,但我們不主張緊急剎車,而是逐步放緩,實現信貸政策的“軟著陸”,讓經濟體有一個適度自我調整的過程。

  (二)優化信貸結構

  今後一段時間,我國應逐步調整、優化信貸結構,使更多的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部門,流向中小製造企業,提高工人收入,促進消費;逐步降低中長期貸款比例,重點扶持短期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保障經濟的再生產能力。當然,在信貸結構的調整過程中,還是主張逐步過渡,實現信貸政策的“軟著陸”。

  (三)加強信貸監管

  今後一段時間,我國相關部門應繼續嚴格貫徹《關於調整部分信貸監管政策促進經濟穩健發展的通知》中的十項措施,要重點加強信貸資產結構管理與監督,強化資產結構多樣化和風險分散管理,保障信貸資金流向的合理性與信貸資金期限結構的合理性;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和其他衍生工具,提高資產流動性和規避預期風險損失,化解中長期信貸風險。

  (四)結合財政政策,相機調整信貸政策

  我國政府制定出台的十大措施以及兩年4萬億元的投資方案,已初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此次解救金融危機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長期看,財政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隨著利率的預期增長及市場化的逐步開放,擴張性財政政策擠出效應會逐步顯現;另一方面政府短期的大量財政支出,勢必會造成財政收支壓力,未來會存在發行國債或是發行貨幣彌補財政支出的可能性,進而導致預期通貨膨脹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因此,為了我國經濟的複蘇及發展,未來一段時間應繼續堅持適度的寬鬆貨幣政策,並配合財政政策的變化,相機調整。

參考文獻

  1. 戴根有,敖惠誠,曹子娟,高玉澤.中國信貸政策的回顧與展望.
  2. 2.0 2.1 房潔.我國信貸政策的今後走向——“軟著陸”.中國集體經濟雜誌社. 2009年7期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貸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