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家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摩根家族(Morgan Family)
目錄 |
“摩根帝國”締造時期的創始人皮博迪。
1835年,美國商人喬治.皮博迪來到倫敦。那時的美國,乃至全世界都在經歷“新經濟泡沫”帶來的危機,人們依靠貸款,瘋狂地修建鐵路、運河、公路,當時人們對這些新玩意也是不想“付費”使用就像現在的網路一樣。
此時的皮博迪是為美國的馬利蘭州尋求英國銀行的貸款。他很愛國。他為英國的十幾個銀行家擺上盛宴(估計類似同時期的中國銀行家胡雪岩請人吃“花酒”),他勸說他們相信美國人不是騙子,他還和藹地威脅說“你們只有繼續為美國提供新的貸款,才能保證以前的貸款能夠得到償還”。於是,高傲的英國銀行家又撥出800萬美圓貸款給馬利蘭州。
英國人說,“皮博迪是靠自己的面子借到這筆錢。”並且,為減少英國人對美國人“見錢眼開”的偏見,依然放棄馬利蘭州應付給他的6萬美元的佣金。總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皮博迪的不同尋常的才 乾和做派。
皮博迪很健談,但相貌平平,不怎麼討英國人喜歡。人們怎麼也想不到他居然是高貴的摩根財團的創始人。後來的摩根,其合伙人以出身名門望族、美貌和時髦而著稱。
皮博迪出生在馬薩諸塞州,只上過幾年學,十幾歲開始就與哥哥一起幹活養活寡母和6個弟妹。早年的貧困影響了他的一生:聚集錢財,拼命地工作,孤芳自賞,對輕蔑極度敏感,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愛國;多半生小氣、吝嗇,晚年卻不停地慷慨捐助。
1837年皮博迪遷居倫敦。一年後開了一家商號,但只有一個櫃臺、一隻保險箱和幾張書桌。他卻憑藉自己的才具很快進入由卓越的銀行家組成的商人圈子。這些人既做織物生意,也為做此生意的人提供融資。其實他們的商號已就變成了商人銀行。並且創立了金融批發業務,而不是普通銀行儲蓄、轉帳的“平庸業務”。
這時,“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與皮博迪打交道”,因為皮博迪們只為各國的政府、大公司和有錢的人服務,他們為世界貿易提供資金,發行債券和股票。
皮博迪在倫敦設立商號,把美國的旗幟插在異國的土地。他炫耀自己國家的氣派、高舉這星條旗宣揚美國的產品。他宣稱皮博迪公司是“美國的一家商號”,他不停地向美國輸送資金,他用美國的精美雜誌裝點,製造美國氣氛和成為美國的新聞中心。在他愛國主義的背後,是不想讓英國人小看了自己,也顯示了他自己出身的自卑心態。
而“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貪婪一樣無度”。
早在1857年,皮博迪就開始資助巴爾迪摩的一所“皮博迪學院”;1862年,他開始把15萬英鎊轉給一家信托基金,用於建造倫敦的貧民住宅工程,還立契轉讓了他在另一家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維持這個住宅區的運轉。為此,他獲得了“倫敦榮譽市民”的稱號。
他生命的最後階段,施捨到了驚人的程度:向耶魯大學捐贈了一個歷史博物館;向哈佛大學捐贈一座考古學和人類文化學博物館;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設立一項教育基金……。
雨果寫道:“這個世界上,有充滿恨的人和充滿愛的人,皮博迪屬於後者,正是在這種人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上帝的笑容。”這是對喬治皮博迪這位摩根財團最初的創始人最高的贊譽!
而我們的J.P.摩根。他的父親朱尼爾斯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富商,在l9世紀50年代,朱尼爾斯受雇於喬治.皮博迪。他們生意興隆,成功地把大量英國游資引入資金極度匱乏的美國。朱尼爾斯決心把他的發運傳給他的子孫。他嚴厲地要求他的兒子皮爾龐特接管家族產業,幫他選定在瑞士、德國留學的課程,安排他在華爾街當學徒,而且大小事件都有可能成為他教訓摩根的事因。 而喬治.皮博迪一生沒有子嗣,龐大的產業無人繼承,他為此煞費苦心,終於決定邀請年輕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Morgan)入伙。在喬治·皮博迪退休以後,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並將公司改名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 S. Morganand Company)。
摩根家族的祖先於17世紀初在新大陸的淘金浪潮中移民美國,定居在馬薩諸塞州。到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的時候,賣掉了在馬薩諸塞州的農場,定居哈特福。
像其他猶太人一樣,摩根家族一直延續著賴以生存的商業傳統。約瑟夫·摩根最初經營一家小咖啡館。經過苦心經營稍有積蓄後,他先是出資經營一家很氣派的大旅館,然後又購買了運河的股票,成為汽船業和鐵路業的股東。
約瑟夫所在的哈特福是美國保險業的發祥地,但是當時的保險公司仍然屈指可數、寥寥無幾。1835年約瑟夫投資一家為火災承擔財產損失的保險公司,原本希望穩穩地撈上一把。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火災從天而降,約瑟夫的投資化成了灰燼。按常理說,一般的人遇到這種倒霉的事情,肯定會對這種投資從此望而卻步。事實也是如此,許多投資者在被這場火災燙傷後,都乖乖地夾起了尾巴,再不敢染指對火災承擔保險的保險公司。但是,有著商業血統的約瑟夫則與一般人的思路恰恰相反。他認為,由於這場火災的影響恰恰讓那些投保者從中嘗到了甜頭。如果繼續經營承擔火災保險的投資公司,不但投保者的熱情會有增無減,而且可以借這場火災的震懾作用抬高投保的價格。從另外一個方面說,也是由於這場火災的影響,繼續經營為火災提供財產保險的公司數目會銳減,此時投資保險業,不但能東山再起,撈回丟掉的損失,而且肯定能夠大發其財。
情況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那些從前的投資者看到要承擔賠償費,紛紛以低價轉讓自己的股份,而心中有數的約瑟夫則想方設法籌集到一筆資金,把這些股份全部買下,繼續經營那個在火災中倒霉的“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隨後,經過他苦口婆心地勸說,一個朋友也肯出資和他一起應付賠償事宜。
度過了償付賠款的危機後, “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的信譽因此聲名大噪,投保者絡繹不絕,而投保費則比原來提高了一倍。約瑟夫在這場賭博中,不僅賺回了賠償費,而且還凈賺15萬美元,這就是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喜歡冒險賭博的爺爺。
摩根的父親基諾斯·斯賓塞·摩根從16歲開始就闖蕩波士頓的商行,23歲開始自己經營一家資產為5萬美元的乾菜店的生意,併在那一年娶了金融家皮爾龐特之女為妻。後來,基諾斯·斯賓塞·摩根坐鎮英國倫敦,成為倫敦金融界令人刮目相看的金融大師。1837年4月17日,對世界經濟史和金融史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在這個有著悠久商業傳統的家庭呱呱墜地。儘管這是一個同其他孩子一樣的普通人,但是華爾街未來的方向將因他的出生而改變。
從摩根的祖父約瑟夫到他的父親,摩根家族經商都很成功。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摩根從年輕時就敢想敢乾,很富有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兩次投機奠定了摩根發達的基礎。摩根大學畢業後,父親介紹他到紐約一位朋友開的鄧肯商行實習生意。
有一次,摩根為鄧肯商行到古巴採購貨物。當輪船停*在新奧爾良時,他信步走在充滿了巴黎浪漫氣息的法國街。正當他感到無聊難耐時,突然有一位陌生人從後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 “先生,想買咖啡嗎?”
那人自報家門地說是往來於巴西和美國之間的咖啡貨船船長,受委托到巴西運回了一船咖啡,誰知美國的買主破了產,只好自己推銷。為儘快出手,他願意半價出售。這位船長大概看出摩根穿戴考究,一副有錢人的派頭,於是找他談生意。
兩個人在酒館小酌後,摩根看了貨,又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買下咖啡。當他帶著咖啡樣品到其他城市推銷時,朋友們都勸他要謹慎行事:價錢雖然讓人心動,但艙內咖啡是否與樣品一樣則很難說。然而摩根憑藉自己的判斷力,認為這位船長是個可信的人。
於是,他毅然地買下了所有咖啡,並且電告鄧肯商行。但是鄧肯商行在回電中卻指責他擅作主張,命令他停止交易。但是,木已成舟。摩根只好向父親求援,老摩根毫不猶豫地支持兒子的行動,用他在倫敦的戶頭償還了摩根挪用鄧肯公司的款項。得到父親支持的摩根不僅買下了那位船長的咖啡,還在他的介紹下收購了其他咖啡船上的咖啡。
摩根贏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沒錯,艙內全是好咖啡。就在他買下這批貨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減產,價格一下猛漲了2~3倍,摩根大賺了一筆!為此,老摩根對兒子也大加贊許。
摩根在鄧肯商行的工作總是由於受到限制而感到束手束腳。在父親瞭解情況後,老摩根為他在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面的一幢建築里,掛起了一個新招牌——摩根商行。老父親充分相信自己兒子的經商能力,認定他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當時的華爾街遠沒有今日的繁華氣派,那裡僅僅是人們從事債券交易的簡陋場所。在《世界十大銀行家》書中這樣形容當時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這個交易所簡直像一座寺院,它一天僅開盤一次,一旦做成了買賣,就禁止再開盤了。整個交易過程就是這麼簡單。每天早上,由所里的頭頭負責點名,那些長期缺席的會員就只好被除名出營業所了。每天的收盤時間鐵定是下午3點,就這樣晨鐘暮鼓地日復一日地進行下去。
這時是1862年,美國的南北戰爭已經爆發,林肯總統頒佈了“第一號命令”,實行了全軍總動員,並下令陸海軍展開全面進擊。由於戰爭的爆發,戰爭債券備受青睞,交易也十分紅火,華爾街證券交易所也因此身價倍增。
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席位已經是人滿為患,那些不能進入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經紀人便在對面成立了一家新的“開放證券交易所”,摩根商行的席位就在這裡,當然這也是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獲得的。不過,當時讓摩根最感興趣的是坐落在華爾街一棟古老建築地下室的黑市交易所,摩根經常到那裡去看熱鬧,並從中體味證券交易的門道,還在那裡認識了一個朋友——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克查姆。
一天,克查姆來與摩根閑聊,有意無意地說: “我父親在華盛頓打聽到,最近一段北軍的傷亡慘重。這消息馬上觸動了摩根那敏感的神經, “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匯到倫敦去,會使金價狂漲的!”摩根沉著地說道。
克查姆聽了這話,對摩根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於是精心策划起來。最後,他們商量出了一個計劃:先秘密地買下400萬~500萬美元的黃金,到手之後,將其中一半匯往倫敦,另一半留下。然後有意地把往倫敦匯黃金的事泄露出去。這時,估計許多人都應該知道北軍新近戰敗的消息了,金價必漲無疑,這時再把手中的一半黃金拋售出去。兩人說乾就乾,而事情也一如他們所料,黃金價格眼見飛漲,不僅紐約的金價上漲,連倫敦的金價也被帶動得節節上揚,摩根與克查姆可謂大獲全勝,發足了財。
投機黃金買賣首戰告捷後,摩根深深感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先得到信息就意味著勝利。為此,摩根千方百計地結識了一位原陸軍部電報局的接線員——史密斯。這位史密斯的好友文尼爾上校是北軍統帥格蘭特將軍的電報秘書,通過這種關係,摩根就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搶先一步獲得準確的前線最新軍事情報。
不久,情報就顯示出了它的威力。1862年10月的一天,摩根收到了父親基諾斯·斯賓塞·摩根從倫敦發來的電報:
南軍用來突破北軍海上封鎖線的炮艦,都是英國的造船廠承造的。合眾國為此再三向英國政府提出抗議,然而英國方面充耳不聞、毫不理會。為此,林肯總統和國務卿斯瓦特正通過美國駐英大使亞當斯,向英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停止為南軍造船。你要特別註意華爾街的動向! 摩根立即通過史密斯向華盛頓查詢,得知林肯總統已經下定決心,態度強硬,甚至不惜與英國斷交。不久,老摩根又來了電報:英國政府已答應了美國政府的要求,停止承造南軍的炮艦,但必須有個先決條件,即5天內美國政府必須準備價值近100萬英鎊的賠償費,作為對各造船廠停工的補償。
亞當斯大使穿梭於倫敦金融界,到處游說,希望能得到幫助,然而失敗了。事已如此,美國的皮爾龐特公司被委托在24小時內準備好價值100萬英鎊的黃金,這一消息屬於絕密,你可以見機行動。
摩根毫不猶豫,立刻大量購進黃金。第二天,由於皮爾龐特公司大量吃進黃金,金價飛漲,摩根趁此機會賣出黃金,就此又大賺了一筆。後來,摩根又通過他的情報員史密斯得知由於南北戰爭的曠日持久,北方軍隊由於準備不足,前線的槍支彈葯供應異常緊張。摩根又想方設法廉價搞到了5000支已接近報廢的步槍,賣給了山區義勇軍的司令弗萊蒙特少將,從中獲利數萬美元。
隨著戰爭的推進,美國聯邦政府又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聯邦政府為了穩定日趨惡化的經濟和支付購買武器的開支,決定發行4億美元的公債。摩根憑藉自己敏銳的嗅覺,再次預感到發財的機會又來了。為發行國債,政府的代表找到了已經小有名氣的摩根,對於其他人感到一籌莫展的事情,摩根則是信心十足,他答應政府承擔2億美元的國債發行,也就是說,他自己要完成4億美元公債的一半的發行。
開始,摩根並不急於發行公債,而是不斷向美國的報界和新聞界施加影響,頻繁參加新聞界舉辦的各種聚會。在各種場合,摩根不斷拋頭露面,並對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戰局的變化侃侃而談,實際上則是通過自己發表的演講,再通過新聞界讓人們看好購買國債的利益所在。由於摩根高超的演說才能,精辟入微的分析和嚴謹的邏輯推理,新聞界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他的主張和言論也不斷地見諸報端,發行國債的條件就這樣日趨成熟。
萬事俱備後,摩根開始行動了。他從緬因州到弗吉尼亞州,從紐約到加利福尼亞州進行了一系列慷慨陳詞的演講,煞有介事地大講愛國主義,主張每個人都要為民族和國家的命運貢獻力量,而且自己也在一路演說的同時慷慨解囊。在報界的推波助瀾下,摩根發行國債的活動異常順利,奇跡般地為美國政府發行了2億美元的公債,而他自己在從政府那裡獲得了一大筆發行費的同時,還儼然成了美國的民族英雄。摩根掘得了滿滿的第一桶金。從此他也昂首闊步地向新的目標邁進。
1871年,經過了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國政局一片混亂。成立於法國西部加倫河畔的波爾多臨時政的首腦梯也爾給J.P.摩根的父親J.P.摩根拍發了緊急電報,讓他趕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P.摩根火速趕到了托文城,會見了梯也爾的密使。原來梯也爾想讓J.P.摩根包銷國債,金額為2.5億法郎約合5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在當時是個相當大的數字美國從法國手裡買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萬平方公裡,不也才1500萬美元嗎?老摩根決定承購這筆法國國債,他指示在紐約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國債在美國消化掉;但鑒於一個人承擔如此大的一筆數目可能負擔過重,老摩根想到一個新點子--成立辛迪加(聯合),也就是把華爾街上大規模的投資金融公司集合起來,成立一個國債承購組織,共同承購國債。J.P.摩根覺得父親這個想法非常高妙,立刻著手去實行。這種了方式其實就是各機構分攤風險,來消化掉那5000萬美元的國債,這確實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刨意的想法。
然而,正當J.P.摩根拼命努力時,他的努力遭到了輿論界的抨擊。《倫敦經濟報》這樣評論:“發跡的美國投資家J.P.摩根承購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承購者想出了所謂的‘聯合募購’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國債,並聲稱這種方式能將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逐級地分散給一般大眾,而不再象以往那樣集中於某個大投資者手中。乍一看來,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風險性,但其實假如經濟恐慌一旦發生,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快速擴張,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資的危險性增加。”在紐約輿論界,也有類似的評論。不管評論是褒是眨,一個青年投資家引出這麼大的話題,對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眾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實證明,“聯合募購”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萬美元約法國國債,這一來他名聲大振,各種贊揚之聲不絕於耳。到了後來,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幾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規矩,而摩根在這一行中,則早就打響了名頭,確立了自己的領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之前,摩根由於在重大的關頭決策正確,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遠非祖父、父親可比了。這時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美國的廟已經有些嫌小,裝不了他這麼一尊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而擴張的最有力、同時也是摩根很早就已運用熟練的工具,便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隻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政府當局不得不死馬當作活馬醫,繼續著手發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常人一般都不會去認購墨西哥政府在此情況下發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想:正因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我伸出手去幫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較多的實惠,又為以後的繼續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的政局還是穩定的。基於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那些墨西哥公債,當然,有實惠的條件:取得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對的,這次行動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事後,不僅是華爾街、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的商人們都佩服摩根頭腦敏捷,判斷準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論是在眼光上還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老大那麼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與巴拉圭的戰爭後,元氣大傷,到了19世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就使摩根動開了腦筋: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於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台了,對以後住南美髮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於自己今後發展,是合算的買賣。就這樣,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 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時光流逝,站在今大的角度,當年摩根對墨西哥與阿根廷放的債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還是更深地將其推人深淵,壓迫了各國人民?眾說紛壇,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樣的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與影響,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開發的霍屯督族的國家布爾(即現在的南非),在拿破侖戰爭結束後,成了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不久,該他的鑽石與黃金被探險家們開發了出來,而大英帝國為了開發鑽石與黃金,制定了殘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這樣就進一步加深了與原先就住在那兒的布爾族人的矛盾。隨著矛盾衝突的激烈,爆發了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1881)。
英國人勝利地將布爾族人驅逐到了北方,將黃金與鑽石的產地統統收歸已有,加以管制。這樣一來,英國人與布爾族人的對立進一步加深,終於又爆發了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這一次,布爾族人吸取了上次戰爭失利的教訓,採用靈活而頑強的游擊戰與英軍周旋,使英帝國的遠征軍備受困擾,欲進不能,欲罷不甘,其勢已成騎虎,而且第二次戰爭開始後,英國的戰爭費用出乎意料得龐大,遠遠超出人們開戰初的估計。屋漏偏逢連夜雨,歷來與英國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計劃建造一支大艦隊,英帝國曆來是海上的老大,豈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與德國抗衡,於是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一邊開戰一邊擴充軍備,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力回天,必須求助他人了。
這時,英國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於是派出羅斯查爾公司紐約代表處的貝爾蒙來徵詢摩根的意見,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摩根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後來又反覆地追加認購。實際上,總共認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做了這麼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窮。
到了20世紀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摩根已經成了世界的債主。
J.P.摩根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摩根家族包括銀行家信托公司、保證信托公司、第一國家銀行,總資產34億美元。摩根同盟總資本約48億美元,由國家城市銀行、契約國家銀行組成。
摩根同盟與摩根家族被總稱為摩根聯盟。摩根聯盟中,以摩根公司為軸進行董事部連鎖領導,與大金融資本以下、超過20萬的主力金融機構互相連結,這樣就構成了結構龐大、組織嚴密的“摩根體系”。這一金融集團占有全美金融資本的33%,總值近200億美元!另外還有125億美元的保險資產,占全美保險業的 65%。生產事業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業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U·S·鋼鐵、GM、肯尼格特製銅公司、德州海灣硫磺公司、大陸石油公司、GE 等。摩根公司在鐵路業上的滲入是盡人皆知的了。同時,通訊業方向它還擁有ITT(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全美電纜、郵政電纜、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摩根同盟的手下有510億美元的總資產,屬下有亞那科達銅山、西屋電氣、聯合金屬炭化物等主要托拉斯企業。上述所有相加,合計所有總資產,扣掉重覆部分,大恐慌前的摩根體系擁有740億美元的總資本,相當於全美所有企業資本的1/4。167名董事,從摩根公司走出來,控制著整個摩根體系,執行著由華爾街的摩根發出的指令,這是怎樣的一個霸業!
然而,進入1913年,J.P.摩根的身體漸漸不行了,他經常感到異常疲倦、毫無食欲。
醫生認為這是過度疲勞引起,建議他去度假。1913年1月7日,J.P.摩根乘船前往開羅。出發前,他悄悄立下了遺囑:“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禮在紐約的聖·喬治教堂舉行。不要演說,也不要人給我弔喪,我只希望靜靜地聽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獨唱。”
旅行途中,J.P.摩根體力迅速衰減。在從開羅回航途中,摩根處於病危狀態。“啊,我要爬上山了。”這是華爾街的朱庇特與世長辭時,說的最後一句話。也許,他已經返回了奧林匹斯山-那眾神居住的地方。
摩根集團的早期歷史,記錄了一去不返的壟斷時代
1871年,創始人J.P.摩根與人合伙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
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向鋼鐵、鐵路及公用事業等產業滲透,
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被美國金融界稱為“銀行家的銀行家”
19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從背景來看,1990年代中期後的中國資本市場的確和一百多年前摩根所在的美國資本市場有相似之處:閑散資本過剩,市場充滿投機行為,投資者希望企業領袖橫空出世。
摩根的經歷卻無法因此被覆制,1898年承銷美國政府2億美元債券、1899認購英國18億美元國債後,摩根一躍成為世界頭號金融大亨。
不過,摩根整合無序競爭產業的金融手段具有借鑒意義。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鋼鐵業發展迅速,其後的美西戰爭和布爾戰爭令鋼鐵價格一路上漲,利潤猛增,兼併事件比比皆是,但無序的價格戰也由此出現。摩根認為,要想在鋼鐵工業中建立正當的秩序,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兼併與改組。
為此,他首先選擇了約翰·恩·蓋茨擁有的美國鋼鐵·鐵絲公司。摩根用拉攏蓋茨律師等多種方法威逼利誘達成了一個協議:在美國鋼鐵·鐵絲公司之上,成立一個聯邦鋼鐵企業,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鋼鐵企業。
接下來,摩根以此為資本,開始了那場和安德魯·卡內基家喻戶曉的談判,最終以4億美元收購了後者的鋼鐵公司。1901年,摩根自己的美國鋼鐵公司終於正式成立。
為了使公司加速運轉,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額產品價格,以擠壓中小鋼鐵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業門檻;另一方面,趁這些中小公司財務吃緊時,繼續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一舉吞併了700多家相關鋼鐵企業。
此後,摩根的美國鋼鐵公司馬上開始降價,這種策略相當奏效,公司鼎盛時期,董事會控制了全美3/5的鋼鐵生產,可以決定近17萬鋼鐵工人的命運。而美國鋼鐵公司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工業公司。
如今,壟斷時代終結,世界商業權力也已分散到不同機構。正如現在國內暢銷書《摩根財團》中所言:今後再也不會有哪家銀行能像摩根財團那樣強大,那樣神秘和富裕。
長姿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