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財務評價體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國外財務評價體系綜述

  1.傳統財務評價體系評述

  運用較廣泛的傳統財務評價方法主要有杜邦財務評價體系和沃爾比重評分法。

  (1)杜邦財務評價體系

  杜邦財務評價體系是利用各財務指標間的內在關係,對企業綜合經營理財及經濟效益進行評價的方法。其中,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個綜合性最強的財務指標,是杜邦指標系統的核心。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總資產報酬率*權益乘數,評價中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該指標的計算是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由於利潤指標只考慮了債務成本,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權益益資金的成本,因此,其成本的計算是不完全的。也就不能真實地反映股東財富變化。

  第二,在實際工作中該指標易被操縱,導致虛假的經營業績。如果企業通過提高總資產報酬率來增加凈資產收益率,而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可見,還是以會計利潤為基礎計算的,這僅僅是賬面利潤,而不是真實現金凈流入的現實利潤,也就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財務風險。因為即使凈資產收益率很高的企業,如果它在會計期間的現金凈流量較低,那麼,會計上確認的利潤並不能轉化為實際的現金流入,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付現能力,加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同樣,如果企業通過擴大權益乘數來提高凈資產收益率,而權益乘數=平均資產總額/平均凈資產,這必將增加企業的負債比例,加大財務風險,掩蓋企業可能面臨的危機。

  第三,評價指標是建立在會計利潤基礎上單一財務指標體系,不足以評估公司的表現如何,以及應採取什麼措施來改進績效。並且在激勵的過程中可能導致放棄長期業績去追求短期財務績效。

  第四,進行財務評價時,僅從計算出的財務比率無法判斷是偏高還是偏低,與本企業歷史相比,也只能看出自身的變化,難以評價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劣地位。

  (2)沃爾比重評分法

  另一個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沃爾創建的沃爾比重評分法。他在其20世紀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財務報表比率分析》等著作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數概念,將流動比率產權比率固定資產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自有資金周轉率等七項財務比率用線性關係結合起來,並分別給定各自的分數比重,然後通過與標準比率進行比較,確定各項指標的得分及總體指標的累計分數,從而對企業的信用水平作出評價。雖然提高了結果的可比性,但其不足仍然是明顯的。

  第一,所選的七項指標缺乏證明力。這七項指標僅體現了企業的資產結構以及資金的運營效率。

  第二,當某項指標嚴重異常時,會對總評分產生不合邏輯的重大影響。

  第三,與杜邦體系一樣,其指標體系中只有財務指標,缺乏非財務指標的輔助說明和解釋,評價不完善,弱化了企業財務評價的導向性功能。

  2.現代財務評價方法評述

自亞歷山大·沃爾創建沃爾比重評分法以來,財務評價問題一直是國外財務學界研究的熱點。出現了諸多財務評價方法,比如: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供應鏈績效衡量等,併在中國的很多企業運用於實踐,但仍存在問題。

  (1)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管理會計學家卡普蘭美國復興方案公司總裁諾頓提出的一整套財務評價標準,它通過對未來績效驅動因素的評價,補充對過去績效的財務評價,體現了企業的戰略遠景,該評價體系從因果鏈角度分析影響企業戰略經營業績的主要方面,包括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和學習與增長四個方面,每個方面的指標有2---5個,通過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的有機結合,充分考慮了企業內外部影響因素,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平衡,對業績評價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平衡計分卡評價體系出台後,引起了理論界的廣泛重視和研究,在實踐界也得到了大量的普及運用,它繼承了傳統財務業績評價體系採用財務指標來評價的一面,並且財務業績占較大權重,一般在60%左右,其它三個方面的業績是為財務層面服務的,用於進一步分析財務層面業績的形成原因。另外,在業績評價體系中加入一些主觀指標,使得業績指標量化過程更具靈活性。有理論研究表明主觀指標的介入,允許公司利用不能被契約規範的信息,這些信息在程式化的契約中往往被忽略,這有助於緩和完全依賴於客觀指標評價業績可能造成的管理“扭曲”。

  平衡計分卡在財務評價方面仍然存在技術上的先天不足。

  首先,kaplan和nortan沒有提到平衡計分卡各個指標體系的考評權重如何確定。 這導致了很難根據平衡計分卡對企業的整體狀況做出一個綜合評價,也無法進行不同企業之間業績優劣的對比。

  其次,由於主觀指標的介入,使業績評價的結果不太容易與經理人員的薪酬掛鉤。因為,對管理人員的激勵是否能起到預期的激勵效果,關鍵是如何科學地確定不同類型的評價指標的權重,然而主觀的、定性的業績評價指標往往不夠精確、可靠,這些指標往往受到評價者個人的價值判斷的影響。

  第三,不僅對指標的權重設計缺乏有力的理論支持,而且考核體系常常重點不突出,指標之間互相矛盾,並容易導致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衝突。另外,即使權重得到確定,經理人往往只在高權重指標上努力而突視了對薪酬影響有限的考評指標。使平衡計分卡“失去平衡”。

  (2)經濟增加值法

  由於傳統的財務業績評價指標沒有考慮權益性融資成本,而且大多是根據公開的財務報表住信息計算的,各種指標具有相當的彈性,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因此,1982年,美國思騰思特咨詢公司將剩餘收益指標改造成經濟增加值,併在1993的9月20日的《fortune》雜誌上發表文章“eva---the real key to creating wealth”完整表述了其觀點。它消除了傳統會計利潤計算時對債務資本使用有償性和權益資本使用無償性的差別對待。eva是公司稅後的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額(eva=稅後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其中:資本成本=資本成本率*公司使用的全部資本)。其基本思想是強調對全部成本費用的計量,要求企業管理者無論是運用債務,還是運用權益資本都要充分考慮其成本費用。其核心理念是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夠彌補投資者應承擔的風險。eva的計算表明凈利潤實際上是由所有者理應取得的最低投資機會報酬和經營者創造的增值收益兩部分組成。eva才是企業價值之真正所在。只有eva為正,才表示公司為企業創造了價值。

  eva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平衡計分卡在財務層面的評價的不足。它能與企業價值創造相聯繫,與傳統的財務指標如:利潤、凈資產收益率不同的是,eva衡量的是超過一般水平的超額收益。它建立了財務指標與企業價值的直接關係,使價值創造結果融入會計核算體系中,為企業“基於價值管理”奠定了基礎。但eva評價體系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eva的計算仍依賴於收實現和費用確認的財務會計處理方法,實質上仍是會計利潤計算的另一種形式,其計算過程依然需要會計估計。所以,它不能揭示企業經營中可能隱含的財務風險。

  其次,單一的eva結果只能反映近期的經營成果,無法有效地提示企業未來成長能力,無法體現非財務資源價值創造能力。企業僅僅採用eva法進行財務評價,會促使經營者為了提高eva,而優先考慮能快速提高eva的風險低的短期投資項目。對於風險高的新產品開發和建立與顧客良好關係這些需要經過長期努力的投資活動,由於其收益在未來才會有所回報卻因短期看來是多餘的而放棄,就很不利於企業的長遠持續發展。

  第三,eva是為企業創造價值服務的財務指標,但它不能將企業的的目標與戰略有機結合,並且,eva本身是多項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數據,它並不能幫助企業找出經營無效率的原因。

我國財務評價體系研究成果綜述

  我國對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研究較晚,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理論界和實務界近年來對這方面的研究給予了極大的關註。

  1.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及操作細則

  1999年6月1日,財政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人事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聯合頒佈了《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規則》與《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操作細則》等文件,確立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議價體系。將整個指標體系分為三個層次,由基本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共32項組成。並運用功效繫數法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綜合評價,以考核經營者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並就評價結果與薪酬和晉升掛鉤。

  2002年後,該指標體系由32項變為24項。修訂後的評價體系一方面拓展了其運用領域,由國有企業推廣到一般的企業;另一方面使指標體系在簡化的基礎上更為科學和合理。但應當看到,該體系是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實施的評價,註重的是評價結果,對管理的作用在於其結果的反饋價值,即根據評價結果,總結企業管理成功的經驗,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為企業今後加強管理,提高業績提供參考。因此,不能將企業的業績形成過程與企業的價值創造和戰略目標統一起來。

  2. 基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財務評價體系

  郭復初教授提出了基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財務評價體系。該體系將平衡計分卡與eva有機結合。首先用eva作為財務層面的唯一指標取代了平衡計分卡中財務方面的核心評價指標投資報酬率,體現了價值創造這一根本目標;其次,將客戶指標、內部過程指標、學習與成長指標分別分解為影響當前eva結果的指標(簡稱當前指標)和影響未來eva增長的指標(簡稱未來指標),多角度地反映企業價值創造,不但可以保障反映結果公允,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虛報經營成果的舞弊行為。正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一樣,該財務評價體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區分“當前指標”和“未來指標”存在技術難度。其次是eva指標在進行業績評價時存在適用範圍的問題。可見,該體系仍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現行財務評價體系存在的局限性

  1.財務分析中對有關企業的人力資本無形資產知識資產的信息利用不足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和信息化技術對現代企業的滲透力越來越強,企業對人力資本和無形資產的投入越來越多。新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表現為人才、技術和創新能力的競爭,人才、知識、技術將取代有形資產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由於現行財務報表體系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的計量與披露方面存在較大缺陷,所以包括企業智力資本自創商譽知識產權的信息在財務分析中得不到利用。

  2.現行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是以貨幣表示的經濟活動,從而將分析的範圍限制在以貨幣量化的信息範圍之內

  目前的財務分析指標大多使用的是數量性資料,而很少考慮非貨幣計量因素。但是,隨著各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與過去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方面,行業轉換、技術進步、政府行為和需求的改變以及競爭對手的活動等對於公司的經營成敗都至關重要;另一方面,企業組織制度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管理層價值觀與能力等相關非貨幣性信息,在現行財務報表中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另外,目前的財務分析評價體系是建立在工業企業基礎之上的,不僅分析評價對象局限於企業有形資產,選用的指標局限於可用貨幣計量的定量指標,不能確切地反映知識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的真實情況。

  3.對財務指標進行計算和分析評價時未考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的財務報表信息反映了經濟活動“靜”的方面,而忽視了“動”的方面。動態信息往往更重要,因為“動態”代表事物的前進與發展,比如人力資本就是企業中最活躍最處於動態運動中的生產要素之一。現行的財務分析評價內容局限於企業靜態狀況,對企業持續發展情況下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評價不足,比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是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但這些指標是以企業清算為前提的,重視企業資產賬麵價值卻忽視了企業在將來因繼續經營而增加的現金流量的能力,比如有些企業擁有良好的商譽,有的企業僅憑其產品品牌就有很強的融資能力;有些高科技企業在發展初期其各項財務指標可能並不如意,但其擁有的高科技人才隊伍可能會在其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給企業帶來無窮的財富。這些信息在現行財務報表體系中未得到充分反映,在財務分析中也未充分利用。

改進與完善現行財務評價體系的建議

  (一)建議規範和擴展表外信息披露的範圍

  1. 企業外部環境方面的信息:

  (1)所在行業信息,包括行業前景,行業中產品的平均獲利率,主要競爭對手,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或競爭優勢,行業中相關核心技術的生命周期或更新速度以及本企業在該方面所處的位置。

  (2)企業產品信息,包括產品市場占有率和保持率,核心產品獲利率和獲利水平,產品營銷網路等。

  (3)顧客信息,包括顧客對產品及售後服務的滿意度,顧客忠誠度,顧客對企業聲譽與形象的認可等。

  (4)企業社會形象信息,包括企業年創利稅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等。

  2.企業內部資源信息:企業無形資產信息,人力資源信息,由前兩者衍生出的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信息。

  (二)設計並運用非財務評價指標以進一步完善財務報告評價體系

  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不僅應包括企業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的信息,還應包括諸如有關企業背景和未來預測的信息。企業背景信息包括企業所在行業、業務經營範圍、實際治理效果、企業核心技術及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治理結構、主要股東和債權人、主要競爭對手、企業近期與遠期目標、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企業經營理念等。前瞻性信息包括:企業面臨的機遇與風險、重大投資計劃、重大技術進步、經營環境的預計變化等。

  針對企業的變化,可以考慮採用以下非財務評價指標作為財務評價指標的補充:顧客滿意度;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戰略目標,如公司重組和管理層交接;公司潛在發展能力,如員工滿意度和保持力,員工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團隊精神,管理有效性;創新能力,如研發投資及其成果、新產品開發能力;核心技術;市場份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等。

  (三)設計相應的財務或非財務指標,加強對企業無形資產、人力資本和相關能力的分析與評價

  1.對無形資產信息的分析與評價

  (1)非貨幣計量指標。企業商譽包括自創商譽的價值;產品品牌價值;擁有的專利權及非專利技術的價值;企業文化、管理理念;企業技術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及營銷網路優勢等。

  (2)貨幣計量指標

  無形資產價值總額。它等於企業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電腦軟體及其它無形資產的價值之和。該指標可用來評價企業擁有的無形資產價值或者可能為企業帶來的潛在的收益

  2.對人力資源信息的分析與評價。可通過分析以下人力資源方面的內容實現對企業的評價與預測

  (1)非量化的指標。企業員工的年齡結構、教育背景及員工素質,員工擁有的專門技能,員工滿意度和保持力,員工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團隊精神,管理人員素質、能力及管理有效性等。

  (2)量化的指標

  在分析企業人力資本信息時,可從動態的角度分析過去3—5年或更多年份企業職員尤其是中、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或高級工程人員以及研發人員的流動性及變更情況,人員滿意度或保持度、職工學習或接受培訓的機會,評價企業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培養人才方面的能力,並評價企業對人才的重視。

  3.由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信息衍生出的企業創新能力的分析與評價

  創新能力是指企業研究、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的能力。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成為好多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和制勝的法寶,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關於創新能力方面的指標包括創新產品利潤率研發費用投入產出率、技術裝備水平、研發人員比重、新產品的研發能力,這些指標突出了知識經濟的特點,體現了對企業分析評價的新要求。

  (四)分析反映企業較長一段時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動態信息,並結合企業所在行業及產品市場信息,對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行評價與預測。

  我國有些企業比如上市公司上市前後業績變化比較大,對這類企業,其信息使用者比如外部投資者在分析企業的業績或成長潛力時,應該深入瞭解企業的背景信息,比如企業所在行業狀況、企業上市前3—5年的經營情況、上市前有無兼併行為或資產重組行為等,尤其應關註的是企業上市前3—5年的財報業績有無明顯的異常;對企業發展潛力的預測則包括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管理有效性、人力資源優勢、所在行業前景等。但是也有些與“上市”無關的企業,在企業不同的發展時期,業績與財務狀況也有較大的變化,比如四川長虹1999年每股收益2.07元,而2001年主營業務虧損,每股收益僅0.01元。因此,企業能否持續經營並不斷發展,只考察一定時點或很短時間內的業績,並不足以反映其發展潛力。對企業的分析與評價,應追溯到在此之前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在考察企業整個過去的發展動態的基礎上,預測企業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在這方面已用到的財務指標有:總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銷售增長率、銷售利潤增長率、無形資產投資增長率、人力資本投資增長率等,以上指標也可以進行多期比較,也可以計算3年—5年的平均增長率等。

  (五)對企業經營績效和發展前景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

  在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和發展潛力等進行分析與評價時,把有關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動態指標靜態指標以及有關企業有形資產和知識資產資料等進行有機結合,既可以避免對企業評價有失偏頗,又從整體上對企業的狀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和認識,有利於外部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傳統的財務綜合評價方法,如杜邦法等,只涉及財務指標,不適應現代企業績效評價的要求,無法對非財務因素進行有效的計量與評價。如何將定性指標納入企業財務評價體系,對企業進行有效的、全面的評價,也是當今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比如我國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頒佈的《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等文件,在原來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8個指標,專門對影響績效評價的非計量因素進行定性分析;還有企業績效的模糊綜合評判法等分析方法,對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財務評價體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Bbsinfos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7月29日 17:08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阿聪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9月20日 09:01 發表

在最新的可研報告中提出了"財務評價依據",什麼是財務評價依據?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