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3个条目

EDI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數據交換)

目錄

EDI的定義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種利用電腦進行商務處理的方式。在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普及應用之前,曾是一種主要的電子商務模式

  EDI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海關等行業的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準格式,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的報文數據格式,通過電腦通信網路,使各有關部門、公司企業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業務過程。EDI包括買賣雙方數據交換、企業內部數據交換等。

EDI的發展

  實際上,EDI的發展已經至少經歷了20多年,其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已經充分顯示了商業領域對其重視的程度。人們將EDI稱為"無紙貿易"(Paperless Trade),將EFT(電子轉帳)稱為"無紙付款"(Paperless Payment)已經足以看出EDI對商業運作的影響。

  如果追溯EDI的歷史,EDI最初是來自於EBDI(Electronic Business Document Exchange,譯為電子商業單據交換)。其最基本的商業意義就在於由電腦自動生成商業單據,例如訂單發票等,然後直接通過電信網路傳輸給商業伙伴的電腦里。這裡的商業伙伴指的廣義上的商業伙伴,它包括任何的公司、政府機構、其他商業或非商業的機構,只要這些機構與你的企業保持經常性的帶有結構性的數據的交換。EDI使用者從此項應用所得到的好處包括:節省時間、節省費用、減少錯誤;減少庫存、改善現金流動,以及獲取多方面的營銷優勢等。

  由於實施EDI的最基本目的就是用通過第三方服務方的增值服務,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商業紙單證的交換,而紙面單證的電子交換是建立標準化信息基礎上的,因此EDI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商業數據的標準化和增值網路服務商的發展過程。

  當然,電腦之間進行電子信息傳輸有許多標準,特別是在不同系統的電腦之間的信息交換更是需要有很強的標準。如果我們排除操作系統、程式語言和其他一些硬體標準,EDI至少涉及如下兩方面的標準問題:

  (1)數據標準(Data),指的是數據的格式和內容,這也是EDI的具體標準;

  (2)協議標準(Protocol),指的是一臺電腦與另一臺電腦之間對話所遵循的規則。

  在EDI的發展歷史中,真正推進EDI發展的是那些獨立的EDI網路增值服務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電信政策是逐步放寬,私營網路增值服務商的出現,使EDI走向了商業化發展的前沿。

  1988年三月之前,按照當時的法規,美國和英國的網路服務商不能只經營數據的單獨傳輸業務,當時所規定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任何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網路服務必須要包含增值(Value-added)的服務部分。這意味著作為第三方的網路服務提供商,可以租賃線路從事網路服務業務,但是不能提供數據的傳輸業務。它們必須從事與數據本身或者信息相關的服務,也就是當數據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時,該數據或信息要比信息發出者發出數據或信息時具有更大價值。當然,對於增值的概念也有許多存在爭論的地方,但是,這些法規畢竟對EDI的增值服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EDI服務商在尋求更廣泛的增值服務。也就是從這開始,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也被稱為VANs(Value-added Networks,譯為增值服務網路)。

  網路服務商除了對數據提供增值服務外,一般都"擁有"並經營該網路,例如提供郵件儲存服務、協議轉換服務、數據翻譯服務等都屬於增值服務。

  英國政府為了簡化管理規範,也將通過電信網路提供數據服務的網路提供商稱為VADS(Value-added Data Service)。VADS所提供的服務除了EDI之外,還可能包括閉路電信系統 (Videotex)、資料庫電子郵件、公告欄和客戶信息服務、協議轉換、文件傳輸、文字處理轉換、軟體分撥、X.400報文服務、X.500目錄服務 。

  許多增值網路服務商將EDI納入其服務領域,主要歸結為以下幾個因素:

  (1)電信增值服務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導致了全球電信管制的放鬆和電信壟斷局面的被打破。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英國就700多家網路服務商拿到了經營許可證

  (2)全球網路互聯和系統集成的普及,使不同應用系統和不同網路之間的互聯為網路服務商提供了全新的和無限的服務空間。

  (3)傳輸協議的標準化,特別是開放的系統互聯標準(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為一般網路的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提供了可能。

  (4)新的信息技術的到來,如,新興網路技術,可以進行多層次協議轉換和多種的接入方式等,也使得EDI的應用在技術上的阻力越來越小。

  (5)全球標準的日益規範和統一,例如全球產品統一編碼,商業機構的貿易程式簡化和規範等。

  (6)來自於商業機構的EDI意識越來越強。網路的連接和標準數據的傳輸可以節省時間、金錢、和空間,優化管理流程和人員結構,甚至可以最終重新配置社會資源。

  (7)商務運作的全球化,以及每周7天,每年52個星期,每天24小時的時間連續化使得企業認識到,全球運作必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全球許多行業,如銀行業務,網上的證券交易系統等已經充分反映了這一趨勢

  70年代,EDI最早在商業上的應用就是開始於紙面單據及其信息的標準化,但是較早的EDI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存在傳輸延時的問題,數據的兼容性問題。因此,當時EDI的應用基本上是局限於企業內部的數據傳輸

  而實際上,EDI的應用主要是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大的企業想與自己的供應商和客戶建立電子數據交換和聯繫;另一個就是有些行業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供應鏈網路,通過實施EDI改善整個行業的整體社會效率。因此,EDI系統較早應用在北美、歐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亞的汽車製造行業,運輸行業,和日用生活用品的批發行業等。這些行業從EDI的應用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效益。例如,美國的汽車行業從EDI的應用中使每輛車節省200美元

  然而,最初EDI的應用畢竟要剋服許多障礙,例如,多企業的電腦通信問題、通信網路及其管理問題、不同的傳輸協議問題、軟體問題,以及單據信息傳輸的標準問題等。

  到了80年代後期,一些因素促使EDI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比如電腦系統連接和集成技術的發展、全球通信協議的不斷統一、特別是90年代聯合國 EDIFACT標準被得到廣泛的認可,國際電腦網路服務商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適時的庫存管理手段EDI逐步從伙伴到伙伴之間關係連接發展到適時的庫存管理;從企業內部的數據傳遞發展到企業之間的交易和電子轉帳和清算系統等。

EDI的特點

  (1)EDI的使用對象是不同的組織之間,EDI傳輸的企業間的報文,是企業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

  (2)EDI所傳送的資料是一般業務資料,如發票訂單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傳輸的報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這是電腦能夠自動處理報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數據通信網路一般是增值網、專用網;

  (5)數據傳輸由收送雙方的電腦系統直接傳送、交換資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與傳真或電子郵件的區別是:傳真電子郵件需要人工的閱讀判斷處理才能進入電腦系統。人工將資料重覆輸入電腦系統中,既浪費人力資源,也容易發生錯誤,而EDI不需要再將有關資料人工重覆輸入系統。

構成EDI系統的要素

  構成EDI系統的三個要素是:EDI軟體和硬體、通信網路、數據標準化

  一個部門或企業要實現EDI,首先必須有一套電腦數據處理系統;其次,為使本企業內部數據比較容易地轉換為EDI標準格式,須採用EDI標準;另外,通信環境的優劣也是關係到EDI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標準是整個EDI最關鍵的部分,由於EDI是以實現商定的報文格式形式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換,一次制定統一的EDI標準至關重要。EDI標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基礎標準、代碼標準、報文標準、單證標準、管理標準、應用標準、通信標準、安全保密標準等。

EDI的功能

  1、企業流程重組和一體化管理

  EDI作為電子商務應用的典範,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上,都為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應用EDI可以獲得兩種類型的收益:第一種是直接收益,這是通過應用EDI直接帶來的。使用EDI的企業很快會發現,因為不再需要大量的文字錄入等辦公室工作,所以節省了很多成本;第二種收益則是間接的,這些收益是潛在的,而且較前一種收益大得多,其實現也需要較長的時間。作為一種新的業務處理模式,EDI的應用會給企業帶來更多改變,包括企業流程重組(BPR)和一體化管理等。

  企業流程重組源於對提高企業的業務處理效率最基本的再思考,而EDI也因此成為促進BPR強有力的工具。在EDI中,企業之間不再相互獨立,而是通過一種自動業務處理的方式聯繫起來,並因此減少了供應商之間的多層環節,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提高了生產能力和經營效率。企業的經營過程大大簡化,企業內部的應用系統直接同貿易伙伴的應用系統連接在一起,形成跨越企業邊界的重組過程,要求企業重新在EDI條件下進行定位,進一步預示整個管理結構、系統、經營過程以及同客戶、供應商之間關係的深刻變化。企業之間信息滲透程度加大,信息處理能力增強,企業模式向虛擬聯盟為中心發展,這包括企業與更加廣泛的合作伙伴(如供應商分銷商)之間的聯盟。在這些聯盟中,所有成員為共同利益而進行的信息交換和共用帶來了高效率、適應性和對市場的反應能力。這種聯盟模式要求更深層次的系統集成,如其中一個組織的設計活動可能會與另一個組織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連。EDI促進了企業變革,對傳統孤立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內部管理系統造成了強大衝擊,進而對企業內部系統和相關技術、應用的集成帶來了挑戰。

  總體來說,EDI在企業中的應用會帶來多方面效益,其中包括:

  2、降低與貿易事務處理相關的費用

  使用EDI可以消除傳統電腦人工輸入的錯誤,並很大程度地減少諸如分類、彙總、配套處理以及協調、郵寄等之類的手工工作。EDI也能

  夠消除用於支持企業之間傳遞業務信息所採用的各種原材料和設備,可以節省各種原材料的物理空間。此外,將BPR和EDI結合在一起會給企業節約更多的潛在開支

  3、提高信息交換和處理的效率

  EDI傳輸事務比書面報文更加準確完整,同時在傳輸之前還經過翻譯程式的嚴格檢查。利用EDI可以消除郵寄服務,並縮短貿易事務處理所需的時間。

  4、縮短業務迴圈周期

  如果接收方接收EDI訂單事務能夠做到快速、準確和完整,那麼商品的提貨、裝運等就可以快速實現,這樣發送方能夠更快地接收到商品和單據;同時,這將導致接收方(如買方)更快地授權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付款,以及發送方(如賣方)更快地收到付款。如果企業和公司能夠收到比書面發票更快的電子發票,就可以及時核對收到的發票,授權支付,併在折扣期內付款。這對貿易伙伴雙方都有利,付款方因獲得折扣而滿意,收款方也能更早地收到款項。此外,由於縮短了發放訂單和收到訂單之間的日期間隔,企業可以降低庫存數量。

  5、增進貿易伙伴間的聯繫

  雖然存在某個EDI伙伴單方面提出使用某種標準、某種貿易規程等要求,但多數情況下,貿易伙伴就如何建立EDI及何時建立EDI需要進行更為廣泛的合作,並且對最終使用的應用程式達成一致的意見。貿易伙伴的合作範圍包括:定義電子環境下的貿易規定;定義信息需求並指定事實上使用標準;在普通通信手段和操作界面上達成一致;建立測試規程,從測試標準到實際生產模式的標準都達成一致。採用EDI處理業務可以改善本企業和貿易伙伴之間的人際關係,擴大信息共用程度,使雙方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而一旦EDI投入使用,貿易伙伴還需要監督它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跟蹤EDI活動以保證所有的通信數據都準確無誤地傳輸和接收,並且不斷完善系統。

  6、改善企業內部的信息流程

  在EDI中,以電子形式接收的貿易事務數據不僅更加精確完善,同時數據依次通過不同的應用程式進行了處理,從而改善了數據流程。例如,接收EDI購買訂單,提高了處理速度和訂單錄入的準確性,而接收電子發票可以使發票核對和調整處理自動化。通過傳輸和接收EDI標準格式的電子事務或報文,企業可以自動提取控制信息,建立一個EDI活動資料庫,信息可以按照某種方式存儲,併在需要時允許其他人通過預定方式隨機訪問。

EDI標準體系

  EDI是目前為止最為成熟和使用範圍最廣泛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其根本特征在於標準的國際化,標準化是實現EDI的關鍵環節。早期的EDI標準,只是由貿易雙方自行約定,隨著使用範圍的擴大,出現了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最後形成了統一的國際標準。國際標準的出現,大大地促進了EDI的發展。隨著EDI各項國際標準的推出,以及開放式EDI概念模型的趨於成熟,EDI的應用領域不僅只限於國際貿易領域,而且在行政管理、醫療、建築、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可見EDI的各項標準是使EDI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的重要技術支撐,EDI的標準化工作是在EDI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EDI標準體系是在EDI應用領域範圍內的、具有內在聯繫的標準組成的科學有機整體,它由若幹個分體系構成,各分體系之間又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補充的內在聯繫。我國根據國際標準體系和我國EDI應用的實際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情況,制訂了EDI標準體系,以《EDI系統標準化總體規範》作為總體技術文件。該規範作為我國“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是這一段時間內我國EDI標準化工作的技術指南,處於主導和支配作用。

根據該規範,EDI標準體系分基礎、單證、報文、代碼、通信、安全、管理應用七個部分,大致情況如下:

EDI基礎標準體系

  主要由UN/EDIFACT的基礎標準和開放式EDI基礎標準兩部分組成,是EDI的核心標準體系。其中,EDIFACT有7項基礎標準,包括EDI術語、EDIFACT應用級語法規則、語法規則實施指南、報文設計指南和規則、貿易數據元目錄、複合數據元目錄、段目錄、代碼表,我國等同採用了這7項標準;開放式EDI基礎標準是實現開放式EDI最重要、最基本的條件,包括業務、法律、通信、安全標準及信息技術方面的通用標準等,ISO/IEC JTC1 SC30推出《開放式EDI概念模型》和《開放式EDI參考模型》,規定了用於協調和制定現有的和未來的開放式EDI標準的總體框架,成為未來開放式EDI標準化工作的指南。隨之推出的一大批功能服務標準和業務操作標準等將成為指導各個領域EDI應用的國際標準

EDI單證標準體系

  EDI報文標準源於相關業務,而業務的過程則以單證體現。單證標準化的主要目標是統一單證中的數據元和紙面格式,內容相當廣泛。其標準體系包括管理、貿易、運輸海關銀行保險稅務郵政等方面的單證標準。

EDI報文標準體系

   EDI報文標準是每一個具體應用數據的結構化體現,所有的數據都以報文的形式傳輸出去或接收進來。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廣泛使用的EDI報文標準是聯合國的EDIFACT和北美的ANSI X12。

EDI報文標準最早主要體現於聯合國標準報文(United Nations Standard Message ,簡稱UNSM),其1987年正式形成時只有十幾個報文,而到1999年2月止,UN/EDIFACT D.99A版已包括247個報文,其中有178個聯合國標準報文(UNSM)、50個草案報文(Message in Development ,簡稱MiD)及19個作廢報文,涉及到海關、銀行、保險、運輸、法律、稅務統計旅游零售、醫療、製造業等諸多領域。最新的EDIFACT版本是D11A。

1979年,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特許公認標準委員會(ASC)X12 為電子交換B2B開發統一的標準。最早的ANSI X12支持北美的不同行業企業的數據交換,發展到今天廣泛用於全球範圍的數據交換,全球有超過300,000家公司在日常業務交易使用X12的EDI標準,X12也對EDIFACT做出過貢獻。

其他被廣泛使用的EDI報文標準還包括:RosettaNet(電腦、消費類電子產品、半導體製造商、電信和物流行業)、VDA(德國和歐洲汽車行業)、VICS(北美的一般商品零售行業,X12的子集)、SWIFT(銀行和金融機構)、EANCOM(醫療、建築和出版,EDIFACT的子集)、Tradacoms(英國的零售業EDI領域仍然廣泛使用)等。

EDI代碼標準體系

  在EDI傳輸的數據中,除了公司名稱、地址、人名和一些自由文本內容外,幾乎大多數數據都以代碼形式發出,為使交換各方便於理解收到信息的內容,便以代碼形式把傳輸數據固定下來。代碼標準是EDI實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EDI代碼標準體系包括管理、貿易、運輸、海關銀行保險、檢驗等方面的代碼標準。

EDI通信標準體系和通信協議

  現在最常用的EDI通信標準包括:

1. AS2:採用簽名AS、加密和具有MDN(送達回執)的特點,沃爾瑪最先使用,目前廣泛應用於金融、製造、零售物流等全部領域。

2. OFTP / OFTP2.0:設計用於歐洲汽車行業,現已推廣到全球的零售、大型家電、製造業、政府部門、運輸保險行業銀行業等。OFTP2.0擴展了對超過500 Gb的大文件傳輸的支持。

3. SFTP、FTP/S、HTTP/S、AS1/AS3/AS4等。

電腦網路通信是EDI得以實現的必備條件,EDI通信標準則是順利傳輸以EDI方式發送或接收的數據的基本保證。EDI通信標準體系包括ITU 的X.25、X.200/ISO 7498、X.400系列/ISO 10021、X.500系列等,其中X.400系列/ISO 10021標準是一套關於電子郵政國際標準。雖然這套標準,ISO叫做MOTIS,ITU稱為MHS,但其技術內容是兼容的,它們和EDI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EDI安全標準體系

  由於經EDI傳輸的數據會涉及商業秘密、金額、訂貨數量等內容,為防止數據的篡改、遺失,必須通過一系列安全保密的規範給以保證。EDI安全標準體系包括EDI安全規範、電子簽名規範、電文認證規範、密鑰管理規範、X.435安全服務、X.509鑒別框架體系等。為制定EDIFACT安全標準,聯合國於1991年成立了UN/EDIFACT安全聯合工作組,進行有關標準的制定。

EDI管理標準體系

   EDI管理標準體系主要涉及EDI標準維護的有關評審指南和規則,包括標準技術評審導則、標準報文與目錄文件編製規則、目錄維護規則、報文維護規則、技術評審單格式、目錄及代碼編製原則、EDIFACT標準版本號與發佈號編製原則等。

EDI應用標準體系

  EDI應用標準體系主要指在應用過程中用到的字元集標準及其他相關標準,包括: 信息交換用七位編碼字元集及其擴充方法;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通用多八位編碼字元集;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輔2集、4集等。

  EDI標準體系的框架結構並非一成不變,它將隨著EDI技術的發展和EDI國際標準的不斷完善而將不斷地進行更新和充實。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EDI"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9.96.204.* 在 2008年11月25日 08:30 發表

在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普及應用之前,曾是一種主要的電子商務模式。 上面這句話是否意味著EDI是一種正在被淘汰或即將被淘汰的技術?希望朋友們指點迷津!

回複評論
221.208.241.* 在 2009年9月7日 10:17 發表

不是

回複評論
林聿标 (討論 | 貢獻) 在 2009年9月12日 14:09 發表

個人認為: 電子商務是通過電腦技術、網路技術及遠程通信技術把商業買賣過程電子化,數字化、網路化。它是一種虛擬的、網路化的交易平臺;在此平臺上企業間,企業與消費間可以進行非面對面的商務動;企業間本身信息化過程使用信息化平臺千差萬別,數據結構、信息存儲方式都存在差異,如何進行相互間的信息共用、數據交換,這時侯就要求有一種大家共同遵守的交換標準來實現相互間的信息溝通;而EDI就是這種標準,通過EDI技術,使不同系統,不同平臺,不同數據結構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呈現相關信息共用!

回複評論
113.90.9.* 在 2010年4月14日 17:03 發表

119.96.204.* 在 2008年11月25日 08:30 發表

在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普及應用之前,曾是一種主要的電子商務模式。 上面這句話是否意味著EDI是一種正在被淘汰或即將被淘汰的技術?希望朋友們指點迷津!

沒有網際網路的時候就有EDI.它的特點是標準化,費用很高。有了網際網路,EDI在網上進行,費用低得多了。

回複評論
180.168.212.* 在 2016年10月24日 20:23 發表

EDI有哪些美規和歐規

回複評論
1.85.217.* 在 2018年5月9日 10:45 發表

180.168.212.* 在 2016年10月24日 20:23 發表

EDI有哪些美規和歐規

EDIFACT 和 X12, 可搜索知行EDI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