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低碳農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低碳農業(Low-carbon Agriculture)

目錄

什麼是低碳農業[1]

  低碳農業是指以減少大氣溫室氣體含量為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變化的科學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做好病蟲害防治、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的農業

低碳農業的特征[2]

  1.低碳農業是低排、少取、倔環的農業

  低碳農業要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以能源消耗最少、排放最少。最終達到迴圈利用的目的。高碳農業是對農業生產廢棄物沒有合理充分利用,對農業生產資料土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浪費。

  2.低碳農業是一種高效農業

  低碳農業不僅追求低碳,更追求高效,低碳農業是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新成果,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一種高效農業

  3.低碳農業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低碳農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是以實現人類的長遠發展為目標,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要保證後代人的發展需求;既要降低農業生產中的生態成本,又要實現農業的最大產出。

  4.低碳農業是安全性農業

  生態安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既是低碳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高碳農業恰恰相反,不僅對生態環境產生了破壞,又大大地威脅了全球的生態安全

低碳農業的功能[3]

  低碳農業具有多元化的功能,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業生產功能。低碳農業是一種新型農業生產方式,它不但保證農作物的高產、穩產,又減輕了其對氣候帶來的危害,這種生產可持續 是低碳農業的基本功能;安全保障功能。低碳農業採用的是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生產體系,通過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等手段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保障了農產品的安全性;氣候調節功能。低碳農業倡導以農業生物燃料取代化石燃料,積極打造迴圈農業體系和立體農業體系,從而不斷降低了農業生產對氣候變暖帶來的壓力;農業金融功能。低碳農業具備獨特的資金融通功能,即發展低碳農業時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這就做到了在節能減排保護空氣質量的同時,叉能獲得價值不菲的經濟收益。總之,低碳農業實現了一種節約型、安全型、健康型和效益型並存的新型生產模式。

發展低碳農業的必要性[4]

  (一)低碳農業是農業生態文明之路

  低碳經濟的理念就是要儘量地減少能源消耗,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等能源結構,來改變傳統的高碳能源結構。我國巨集觀經濟基礎產業就是第一產業——農業,建設農業生態文明就是要將農業生產與自然和諧相處。低碳農業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保證農業高產穩產,又不給氣候變暖繼續增添壓力。很明顯,低碳農業本身就是建設環境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產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二)低碳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從目前來看,全球的氣候變化給我國農業的生產基礎條件帶來了不可輕視的負面影響。同時,溫室氣體的排放集聚增加也導致我國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談判中的重點關註點。低碳農業將傳統的高碳型農業發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重點在於減少碳的排放, 目的在於實現可持續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是以節能減排為手段,在保證減少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的條件下,獲得與原本等效甚至還要更高的農業產出,這也符合我國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

  (三)發展低碳農業是農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農業的發展最容易受到來自氣候變化的衝擊,氣候變化升高了平均氣溫、增加了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從而導致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產量波動增大。低碳農業可以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最終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率。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可以讓農民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碳交易市場中。投入改進生產方式,要素投入減量,提高土地、能源的利用效率,從而在有效治理農業溫室效益氣體排放的前提下,還可以為市場提供數量多、質量好的農產品,滿足人們對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從而為農民增加收入提供新的途徑和機會。

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5]

  許廣月提出,我國低碳農業發展模式主要有三:一是減源型農業發展模式,是指通過運用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使得能源化肥生產要素的使用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達到最小化,並把低碳理念貫徹到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之中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二是增匯固碳型農業發展模式,是指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濕地等進行固碳,大力發展增匯固碳型農業,增強農業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作用;三是低碳鄉村建設模式,是指建設低碳鄉村為重點的模式。黃賢貴等主要從6個方面論述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其一,節省化肥模式,即從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開發使用新型肥料等方面著手發展低碳農業;其二,節省農藥模式,即採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可達到節省農藥的目的;其三,節省農膜模式,即在農業生產上要推廣天然纖維製品農膜和可降解農膜;其四,節水灌溉模式,即採用各種科學措施,儘可能地減少水分蒸發與滲漏的低碳農業模式;其五,節約能源模式,即從耕作制度、標準化種養、機械化作業、企業化經營、合作化組織等方面考慮,實現節能減耗,降低成本;其六,能源替代模式,即高效利用生物質能源,適度發展木薯、甘蔗等非糧能源作物,生產燃料乙醇以替代化石燃料,並且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秸稈等可再生能源。

  鄭恆等主要從6個層面研究了西方發達國家的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制定低碳農業發展戰略;搭建碳交易市場平臺;設立農業低碳度量標準;推廣減排的耕牧方式;提高農業固碳能力;實施農業安全生產認證 。張莉俠等從微觀方面論述了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其一,立體種養模式:通過建立立體種植和養殖業的格局,組成各種生物間共生互利的關係,合理利用空間資源,並採用物質與能量多層次轉化手段,促使物質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時進行生物綜合防治,少用農藥,避免重金屬污染物或有害物質進入生態系統。其二,綠色、有機農業生產模式。其三,生態鏈轉換模式:指農業內部糧食作物與不同經濟作物生產之間通過生產轉換關係所建立的農業經營方式,具體包括兩種基本類型:單一型生態鏈轉換和複合型生態鏈轉換。其四,節約型農業模式:節約型農業就是對於農業資源或農業生產投入物的節約。節約型農業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農藥、節種子、節能和農業資源的綜合迴圈利用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方式。其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模式:通過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升級和產品拓展,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產品的無害化、高效化、高質化和工業化

  劉靜暖等提出必須基於我國國情,採取多樣化的低碳農業的發展模式。該研究主要提出了兩種發展模式,以碳排放最小化為目標的產業鏈互動模式和以碳捕獲為方向的碳匯農業模式。前者是在農業的低碳發展中充分重視包括產、供、銷以及農業垃圾處理在內的產業鏈上所有環節,實現從土壤到餐桌的全程低碳。後者首先要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恢復和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其次,做好碳森林建設規劃,最大限度地實現森林碳匯效應。最後,發展森林旅游,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對接。

發展低碳農業的政策措施[4]

  (一)大力發展和使用低碳農業生產資料

  由於農業的自然因素,在生產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引起能源消耗,因此低碳能源是低碳農業的基本保證之一,農業的清潔生產也是低碳農業的關鍵環節。溫室氣體的長期減排和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關鍵在於發展低碳能源技術,建立低碳農業增長模式。順應這種潮流,我們要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大力開發節能減排的技術,包括太陽能源、風能、沼氣技術,然而,現階段我國主要以煤炭為主要能源,因此也可以優化電源結構,充分利用低碳能源。同時,積極地促進農業生物質能、綠色能源的發展,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和養殖場沼氣工程,加快更新高能耗的農業機械,更新改造提水排灌系統,儘可能地降低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同時,要做好農業殘留物和加工過程的廢氣物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二)運用財稅政策,推動低碳農業發展

  西方發達國家先後開始設立碳信托基金來推動國內低碳農業的發展,通過他們的實踐表明,財政政策激勵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對於我國來說,我們可以將財政政策引用到對農業發展的支持領域。目前,我國仍然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生產力水平較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低碳農業技術推廣需要政府財政的無償服務,政府可以建立經費支出使用制度,確保專款專用。同時,可以運用財政補貼降低農業目前採用低碳技術的成本、擴大低碳、環保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引導和鼓勵與農業相關的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同時,還可以利用稅收政策調整,進一步完善能源稅碳稅燃油稅,從而形成全社會、多元化、多渠道的低碳農業發展投入格局。

  (三)發展農業迴圈經濟,建立低碳農業生態鏈

  迴圈農業就是要要通過安排農業系統內各種資源迴圈利用和重覆利用的方法,在保證農產品穩定增長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減少能源、肥料等生產資料的使用。目前我國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四位一體”的模式、“養殖一沼氣一林果”的模式、生態畜牧業生產模式、設施農業模式等。同時,我國眾多省份地區早已開展了迴圈農業的試點,其中較為典型的方式就是將養殖業的家禽排泄物和種植業的廢棄物等作為原料進行沼氣工程處理,最後將沼氣、沼渣、沼液等產成品運用到生活、生產以及農產品基地建設,最後形成綜合低碳農業鏈,協調農業各部門的平衡發展。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勢必要進行技術指導、監督、評估,及時地總結經驗。之後,因地制宜地進行推廣,以點促面地推動全國低碳農業快速發展。

  (四)制定刺激低碳農業發展政策

  研發農業節能減排技術不僅僅需要地方政府引起足夠的重視,還要中央政府給予大力支持。而且農業節能減排技術的實施在暫時期內肯定會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如果政府放置不管,只依靠農民自覺來完成低碳農業的轉型是不太現實的。所以,地方和中央政府有必要出台相應的實時政策來保證低碳農業戰略的順利發展。首先,各級政府需要將低碳農業發展納入到發展目標、發展重點中,並加大對其資金、政策、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其次,各級政府可以設立專門服務低碳農業發展的相關部門,並設立專項機構對低碳農業發展進行指導。最後,將低碳農業發展戰略的完成度納入到政績考核的範圍中,這樣才能引起全方位的足夠的重視。

  (五)加強低碳農業發展技術的國際交流

  低碳技術是低碳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低碳農業體系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的技術已經比較完善和成熟了,與之相比,我國卻比較落後。因此,我國應該加強低碳農業發展技術的國際間的交流,這不僅要借鑒他們在低碳技術引導方面的成功經驗,而且還要學習國外在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發和創新。我們要著眼於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使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研發系列化,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能否順利實現低碳農業發展。同時,政府還可以鼓勵外商在中國境內以獨資或與中方合作的方式進入低碳農業發展技術領域。

  (六)完善低碳農業金融支持

  現階段,我國的低碳農業尚處於起步初期,存在很多的不穩定性,缺乏傳統意義上的抵押擔保條件,但是信貸市場金融機構也不可能小覷低碳農業未來發展的潛在力。因此,我國可以通過低碳農業信貸業務創新,設立基金項目來促進發展。這也對我國國內以傳統製造業為服務重點的金融體系提出了挑戰,因此,我們也必須完善金融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低碳農業發展也會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發展機遇,從而為銀行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盈利機會。

  (七)加大低碳農業宣傳力度

  現階段,我國國內整體上對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的問題重視不夠,進展也相對緩慢。因此,必須加強宣傳教育、普及低碳農業知識,引導農業自主地接受低碳農業發展的理念。如果政府只是單方面設立與低碳農業相關的制度,而沒有讓農民接受,農民也不會有參與意識,這樣發展低碳農業就沒有“群眾基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低碳農業宣傳:(1)政府應該制定普及低碳農業相關工作計劃,構建知識結構,派遣這方面的專家下鄉進行宣傳工作。(2)通過各種形式的媒體宣傳發展低碳農業的優點,層層遞進,以點帶面地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發展低碳農業氛圍。(3)我們可以在電視、網路、報紙、雜誌設立低碳農業的專項欄目,宣傳發展低碳農業相關專業技術。

  (八)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建築用地擴張對發展低碳農業衝擊十分強烈,因此必須要加強土地的管制,嚴控建築用地占用農業用地、林地和重要的濕地。農業用地的結構會影響植被對碳的吸收效果明顯下降,林地和草地轉化為農用地的過程中也會造成大量的有機碳的排放。濕地、森林、海洋被成為全球的三個生態系統,對於全球的環境來說,他們具有肺功能,可以增加碳吸收的功能。因此,我們不僅要防止這些生態系統減少,有條件的區域還可以通過發展人工濕地等。同時,要調整畜牧業的發展結構,防止在牧草的返青期、生長期過度消耗牧草,從而使牧草的存量急速下降。

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前景[6]

  為了應對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世界各國已將低碳經濟模式作為新的著力點,基於目前形式,我國農業經濟的低碳轉型已成為日益迫切的發展問題。對於我國低碳農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展望:低碳農業的政府支持力度將逐步增大,我國經濟的轉型,低碳農業發展模式的實踐,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戰略選擇。在國際大環境下,受到了來自外部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雙重壓力,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定將不遺餘力的承擔一定的治理氣候變化的重任,因此政府要增加扶持力度,創造一個更有利於低碳農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隨著國家對低碳農業的日益重視,對低碳農業的科技投入必將加大,將會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在低碳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和管理創新上,使低碳農業更加經濟可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和社會對低碳經濟的宣傳和引導,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低碳消費將成為時尚和潮流,在未來1O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4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國;農業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合理的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解決生物面源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還可以解決我國約1/3的能源消費問題,因此沼氣、有機肥等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必將成為未來低碳農業的發展趨勢。有機農業因兼顧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的發展活力,我國的有機產品市場前期主要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隨著有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強,國內將成為很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所以,我國的有機農產品將會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有機農業將成為低碳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並推動低碳農業的普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文晉,李都峰,王憲恩.低碳農業的發展思路[J].環境保護,2010(12)
  2. 楊普.低碳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
  3. 唐獻玲.我國低碳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和改善策略[J].農業經濟,2013(9)
  4. 4.0 4.1 尹帥.我國低碳農業發展政策研究[J].上海農村經濟,2013(8)
  5. 朱智超,張漫.低碳農業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科學,2013(12)
  6. 季曉燕,江洪,王濤.低碳農業的研究現狀和前景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2(2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方小莉,Mis铭,寒曦,Lin,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低碳農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