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畜牧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態畜牧業(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目錄 |
生態畜牧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的生態位原理、食物鏈原理、物質迴圈再生原理和物質共生原理,採用系統工程方法,並吸收現代科學技術成就,以發展畜牧業為主,農、林、草系統工程方法,並吸收現代科學技術成就,以發展畜牧業為主,農、林、草、牧、副、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一的畜牧業產業體系、牧、副、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統一的畜牧業產業體系,它是技術畜牧業的高級階段。
(1)生態畜牧業是以畜禽養殖為中心,同時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關產業(種植業、林業、無污染處理業等),形成高效、無污染的配套系統工程體系,把資源的開發與生態平衡有機地結合起來。
(2)生態畜牧業系統內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如果某個環節和要素受到干擾,就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波動和變化,失去原來的平衡。
(3)生態畜牧業系統內部以“食物鏈”的形式不斷地進行著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轉化.以保證系統內各個環節上生物群的同化和異化作用的正常進行。
(4)在生態畜牧業中,物質迴圈和能量迴圈網路是完善和配套的.通過這個網路,系統的經濟值增加,同時廢棄物和污染物不斷減少,以實現增加效益與凈化環境的統一。
1.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不強
牲畜和家禽沒有疾病時,管理不嚴,一旦畜禽疾病,就大量的使用藥物,但收效甚微,極大地影響了正常的牲畜和家禽的生產性能。此外,許多養殖人員比較重視畜禽舍的衛生,而不重視其內部引起的污染,牲畜和家禽死亡時,會立即把這些從死亡的牲畜和家禽清理出去,但往往是出了房子,然後放置在現場。一些農民疾病的牲畜和家禽屠宰後,內臟被丟棄在地上,導致疾病的傳播。
2.畜產品質量問題嚴重
獲取利益是養殖戶的最終目標,但是有的養殖戶會使用一些不合理的養殖方法來謀取利益,生產出的產品不合格,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健康,對消費者的身體和精神造成危害。現在,很多養殖戶依然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養殖,所以就會產生法律與利益的衝突,加上農民集中,過於分散,很難管理,因此質量很難保證。
3.生活環境逐漸惡化
農業的擴張意味著動物與人爭奪空間,個體養殖戶的養殖環境一般不好,無法有效地處理動物的糞便,進而破壞周圍環境,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發生腐爛和質變,污染水源以及地面環境。
1.科學轉變經營方式
第一,傳統的飼養方式需要改變。在我國大多數地區,依然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要逐漸改變這種方式,降低養殖的分散程度,實現大規模養殖,集約化養殖和現代化養殖。其次,構建完善的審批系統。新農場的大小,必須經畜牧部門審核批准,如果選址的大小、繁殖技術和環境條件,疾病預防與控制、佈局結構不符合標準,不予批准;最後,要逐漸捨棄散養的模式,根據市場的需要,結合環保的理念,實現新農村的建設,開發標準化、生態農業和園藝村,讓自由放養的農村,從傳統的養殖模式當中轉變出來,從而逐漸的改善農村的養殖環境。
2.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體系
首先,政府應該投入資金,縣鄉村三級預防網路建設;其次,完善牲畜和家禽免疫檔案和嚴格的牲畜家禽免疫程式,牲畜和家禽免疫全年工作,建立農村獸醫室,並配備製冷設備和免疫設備,在發生疫病時,及時提供疫苗。最後,制定消毒制度,養殖人員必須要按照制度定期對養殖場進行消毒,並做好監督工作。
3.建立飼料質量控制安全體系
建立飼料安全技術支持和早期預警系統,明確規定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最大許用值和有毒、有害物質或有毒、有害代謝物在最大允許殘留量,確保產品的安全。
4.建立現代化的環境保護標準和設施
現代養殖方法來實現集約化經營、群體大小增加,比傳統育種方式更容易污染環境。因此,必須按照標準現代家禽和動物糞便,浪費。育種場地內必須有環境保護設施,在確保經濟發展同時,也確保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