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立體農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立體農業(Stereoscopic Agriculture/Vertically Distributed Agriculture/Three-Dimensional Agriculture)

目錄

什麼是立體農業[1]

  立體農業又稱層狀農業,是著重於開發利用垂直空間資源和水、光、氣、熱等資源的一種高效農業生產方式。在單位面積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對外界條件的不同要求,通過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的有機結合,建立多個物種共棲,質能多級利用的生態系統農業生產方式。

  主要內容有:根據不同生物物種的特性進行垂直空間的多層配置;自然資源的深度利用,主產品的多級、深度加工和副產品的迴圈利用;技術形態的多元複合等。立體農業的分類立體農業分為異基面和同基面兩種類型。異基面立體農業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條件下呈現出的農業佈局差異。合理的立體農業能多項目、多層次、有效地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力,有利生態平衡。

立體農業的起源

  立體農業最早產生於農作物的間作套種。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利用江河低窪地挖塘培基,水塘養魚,基面栽桑、植蔗、種植瓜果蔬菜或飼草,形成“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或“果基魚塘”等種植和養殖結合的生態農業系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立體農業。但對中國立體農業的研究僅10多年曆史,其理論還處於探索階段。在其他國家,如坦尚尼亞、斯裡蘭卡等也常見立體種植,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正在興起與中國立體農業相類似的混合種植、多層利用和農林牧漁結合的種植、養殖業。

立體農業的特點[2]

  立體農業的特點集中反映在四個方面:

  一是“集約”,即集約經營土地,體現出技術、勞力、物質、資金整體綜合效益;

  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熱量等自然資源的潛力;

  三是“持續”,即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提高農業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質量,增強農業後勁,不斷提高土地(水體)生產力;

  四是“安全”,即產品和環境安全,體現在利用多物種組合來同時完成污染土壤的修複和農業發展。

立體農業的作用[2]

  立體農業可以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緩解糧食與經濟作物、蔬菜、果樹、飼料等相互爭地的矛盾,提高資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時間,通過問作、套作、混作等立體種養、混養等立體模式.較大幅度提高單位面積的物質產量;提高化肥農藥等人工輔助能的利用率,緩解殘留化肥、農藥等對土壤環境、水環境的污染,堅持環境與發展“雙贏”。

立體農業的模式[1]

  1、不同種類作物間套立體農業模式。這是我國各地都普遍採用的立體種植模式,常見的主要有糧—糧、糧—菜、糧—食用菌、果—瓜、果—草、果—菜以及林—草—牧等間套模式。這種立體農業模式能有效利用土地、空間、時間和水,達到了資源的合理搭配、最佳利用和最佳效益。

  2、種養立體農業模式。這種立體農業模式主要在我國南方及中東部地區採用較多,它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互利共生的體系,發揮了兩個生態系統的優勢,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南方水稻種植區,在稻田中放養魚、蝦、蟹等,稻田中的雜草可以作為魚、蝦、蟹的飼料,魚、蝦、蟹的糞便作為水稻的肥料,水稻田無需除草和噴施農藥,既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益,又使稻穀達到了綠色食品的要求。

  3、設施立體農業模式。立體農業是勞動密集與技術密集相結合的多學科綜合體系,設施農業則是資金、物質密集與技術密集相結合的經濟技術聯合體,而設施立體農業的本質是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相結合的產物,它對農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潛力。設施立體農業是在現代化的設施內採用立體種植的模式,例如在日光溫室內進行果樹、蔬菜、花卉、瓜果、禽畜、水產相互組合、合理搭配的集約化經營,是高技術農業的一種模式。

  4、庭院立體農業模式。庭院立體農業模式是指農民在住宅前後及周圍的空隙地,選擇高效作物和動物進行科學組合,形成種、養、加工相結合的高層次立體農業組合模式,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產、供、銷聯合體,經濟效益十分可觀。例如我國江蘇省許多農村庭院立體農業的主要模式是葡萄(絲瓜)一魚塘(泥鰍、黃鱔、牛蛙、甲魚)立體種養模式和多層次飼養兔、鵪鶉、肉鴿等立體農業模式,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立體農業的效益[2]

  立體農業就是對耕地複雜利用,所以是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有很好的生態效益;立體農業增加了單位面積上多種農產品的總產量,相對降低了生產成本,經濟效益高;立體農業是集約農業,既能增加就業,又給市場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即社會效益好。

發展立體農業的原因[2]

  1.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我國最大的國情是人多地少,全國平均每年減少耕地26.7萬公頃左右,而人口增長率為14.6%。我國中東部地區人口繁多密集,人口增長過快,人均占有耕地減少,因此需要集約地經營耕地,發展立體農業是最佳途徑之一。

  2.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由於工農產品剪刀差農產品價格較低,農田純收益較低,農民因收益少而願意到城市打工賺錢,務農思想日趨淡化。如果把糧食大幅度提價,又會牽動許多種商品漲價,考慮到全局和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目前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價格。因此,只有從提高農田收益著手,才能調動務農積極性,立體農業是有效途徑之一。

  3.農村勞動力過剩

  農村目前仍有許多常年流動的外地務工人員,勞務進城和發展鄉鎮企業無法全部解決就業,相當一部分要靠農業本身的深度開發消化,而立體農業就是有效途徑之一。

  4.對農產品需求多樣化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以及中國加入WTO,必然要求農業提供多樣化的優質產品,若農業能生產出優質、無公害、多樣化、稀有、特有的農副產品,定將會帶來豐厚利潤,發展立體農業能適應這種需求

參考文獻

  1. 1.0 1.1 孟建軍主編.現代農業新概念.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06.
  2. 2.0 2.1 2.2 2.3 李新崢主編.現代農業園區與新型蔬菜生產.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Mis铭.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立體農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8.92.217.* 在 2020年3月20日 07:28 發表

很全面且權威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