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流通服務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流通服務業(Circulation service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流通服務業[1]

  流通服務業是指商品交換金融領域內的服務行業

流通服務業的內容[2]

  流通服務業包括:

  (1)生產過程的繼續,如保管、搬運包裝等。

  (2)交換性服務業,如商業銷售結算商業活動服務

  (3)金融服務業,如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行業。

流通服務業的特點[3]

  流通服務業的特點,主要有物質性和行業之間的高度相關性。流通服務業具有物質性的原因,主要是這個行業最接近物質生產。流通服務業具有行業之間高度相關性的原因,是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商流物流客流信息流之間本來就存在內在的聯繫。根據物質性,流通服務業應高度重視對物質生產的服務,要把這種生產性服務過程也看成營銷過程,以便更好地滿足物質生產的需要。根據行業之間的高度相關性,流通服務業應高度重視相互之間的配合。

流通服務業發展趨勢的內在機理分析[4]

  一、工業化初期與中期流通服務業發展趨勢的內在機理

  (一)流通服務業具有網路效應性質

  流通服務業具有網路效應性質。具備網路效應性質的服務行業有商業、交通運輸、金融保險與電信。此四業促使社會化大生產成為持續不斷的“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交織、持續運行,經濟運行中四業在需求與高度分工的勞動之間扮演銜接、融通的角色,據此意義,將四業稱為網路效應型服務業(包含屬流通服務業的商業與運輸業)。

  網路效應型服務業具有社會基礎設施的性質,具有很強的外部經濟性。此性質不僅體現為其扮演經濟運行的銜接、融通的重要角色,更為重要的是,此類服務業可通過降低交易費用達到降低分工成本的目的,從而推動分工深化與市場深化。①交通運輸業革命——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運輸網路的完善極大地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增加生產者與消費者剩餘,因此,交通部門往往成為工業化過程中的先導部門,成為“現代經濟增長中最富有生氣的部門”(西蒙·庫茲涅茨,1989)。②電信業技術的發展加速提高信息傳輸速度、縮短交易時間,從而促使交易效率得以提高。③批發商零售商、外貿商、諸多專業化的商業經營業態在信息的集中收集與整理、交易程式化與秩序化、規模經濟性、市場細分與契合性等諸多方面體現交易費用降低與效率提高。④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新生事物的發展促進金融資源的交易和優化配置,提升交易效率、極大節約交易費用。

  從另一角度看,外部性(外溢效應)還體現為網路效應型服務業與分工的兩方面——工業化市場化的密切關係上。

  (二)工業化初中期,網路效應型服務業(合流通服務業)與工業化、市場化之間的密切關係

   世界經濟史資料表明,歐洲工業化之前,網路效應型服務業中的商業、運輸、金融保險三業已有相當基礎——商業歷經革命、近代金融業已經髮端;歐美工業化進程中,伴隨工業增長,三類服務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突飛猛進、商業與金融業亦有相當發展。網路效應型服務業與工業化之間的密切關係並非偶然,倚助關於分工與交易成本的經濟學思想,可以證實:工業化初期與中期,網路效應型服務業與工業增長、市場深化三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係——相互促進、相互制約。

  1.工業增長(工業化)與市場深化(市場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分工和專業化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線索。分工和專業化必然包含兩方面的關係:一方面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為生產活動;另一方面是人與人的關係,表現為交易活動。分工與專業化的重要經濟意義在於技術的進步與迂迴生產方式的發展(即不直接生產消費資料,通過生產生產資料從而生產更多的消費資料),產業技術革命及隨之的工業進程深化、工業增長即為體現,即工業增長是分工和專業化在生產活動方面程度趨深的具體體現。分工和專業化在交易活動方面程度趨深的具體體現是市場深化——交易範圍擴大、交易效率提高。

  從此意義上分析,作為分工與專業化程度兩個方面的工業增長與市場深化之間必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缺少任何一方面,分工與專業化程度不可能趨深,經濟不可能長遠發展。譬如,假設市場規模狹小、交易效率低下,即使工業有一定程度增長也因受制於市場因素而不會長遠。反之,市場廣闊、需求旺盛,交易成本降低,則能較大程度促進工業生產與工業經濟增長。歐洲工業化之前經歷了商業革命。商業革命較大程度促進市場化進程,廣闊的國內外市場、較高的交易效率與較低的交易成本無疑為歐洲工業革命、工業化進程深化及工業快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歐美工業化進程中,伴隨工業增長的商業發展、市場拓展世界市場形成,亦成為工業與現代經濟增長得以實現的保證。與此同時,數次的產業技術革命與社會化大工業生產的形成亦使市場範圍的拓展成為必需。工業化與市場化由此形成良性互動關係。

  2.市場深化與網路效應型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市場深化表現為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費用減少)、交易範圍拓展。商業、交通運輸、金融保險、電信此類網路效應型服務業在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進而推進市場化進程方面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工具革新、運輸網路的完善了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將原先自足自給經濟納入到市場交易範圍中,從而拓展了市場(如美國西部開發與經濟騰飛極大歸功於鐵路、交通建設)。因此交通部門往往成為工業化過程中的先導部門,是“經濟起飛階段最為有力推動因素、在經濟起飛時發揮關鍵作用” (Rostow,1960),亦是“現代經濟增長中最富有生氣的部門”(西蒙·庫茲涅茨,1989)。網路效應型服務業中,電信業技術的發展加速提高信息傳輸速度、縮短交易時間,從而促使交易效率得以提高。交易費用的降低、交易效率提高還受交易方式(制度安排)的影響。網路效應型服務業發展將會促進交易方式(制度安排)改進。就產品交易而言,定期集市、貨幣化商人以及商人之間的分工(零售商、批發商、外貿商等)商業企業、大型商社等商業經濟形式的演進與發展無一不是對交易方式的重大促進,這些商業形式(組織)在信息的集中收集與整理、交易程式化與秩序化、風險分散、規模經濟性等諸多方面體現交易費用降低與效率提高。就生產要素交易而言,個人金融家、商業銀行、股票市場、聯行制度等金融經濟發展促進金融資源的交易和優化配置,提高了交易效率。上述交易方式的改進也可以視為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形態的進一步深化,體現為服務部門的獨立與形

  成發展,它是指處於直接的實物生產過程之外但又為實物生產過程服務的那些職能的專業化,這些職能逐漸與實物生產階段相分離、採取獨立化的形態經營,表現為商業、金融、運輸、電信等行業的形成、發展,形成專業化經濟的系列分支,從而促進社會分工深化。因此,在市場深化與分工深化進程中,網路效應型服務業比重日趨增大。

  3.工業增長與網路效應型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以上分析表明,網路效應型服務業發展促進市場深化,而市場深化又對工業增長產生促進作用,因此,網路效應型服務業發展必然促進工業增長,這是其發展對工業增長的間接作用。網路效應型服務業對工業增長的直接影響表現如下:現代生產方式表現為工業生產的集中性與消費需求(空間、時間)分散性,這必然需要交通運輸業與商業等具有經濟網路性質的服務業予以銜接、融通,否則社會化大生產無法順暢、持續運行。從其直接影響可以看出,交通運輸業、商業、金融業等網路效應型服務業促使社會化大工業生產成為持續不斷的“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交織、持續運行,在經濟運行中扮演銜接、融通的角色,在促進工業增長、發展方面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工業化進程中,網路效應型服務業發展迅速。

  正因為工業化初中期,具有網路效應性質的流通服務業與工業化、市場化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係,所以,這個時期流通服務業居於服務業的主導地位,其占整體服務業產出與就業的比重必呈上升趨勢。而在工業化後期及後工業社會時期,這一趨勢發生了變化。對其內在機理分析如下。

  二、流通服務業工業化後期及後工業社會時期發展趨勢的內在機理

  (一)工業社會化大生產產能過剩影響流通服務業增長

  工業化中後期,工業社會化大生產已形成極強的製造能力,短時期內能生產、複製大量標準化產品,而需求受多種因素影響、呈現周期性不穩定,因此,工業產能相對於需求會呈現周期性過剩狀況,由此必然影響與工業產品生產、流通密切相關的運輸倉儲、商業兩業的增長,其增長速度較工業初中期減緩,占GDP的比重趨於下降。

  (二)服務業比重增大、工農業比重相對減少影響流通服務業增長

  工業化後期及後工業社會時期,服務業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條件下,就業比重與產出比重都趨於增大。服務業比重增大是基本經濟規律之一。三大產業中服務業比重增大,工農業比重必然減少,商業與交通倉儲業與工農業產品的流通與運輸密切相關,由此深受影響,導致流通服務業占GDP與占全社會就業的比重趨於下降。

  (三)新興服務行業的形成、發展導致流通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相對下降

  工業化後期及後工業社會時期,伴隨著社會分工深化、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新興的生產者、消費者服務業亦隨之形成、發展,服務業內部,體現為新興的、產業化的生產者、消費者服務業日趨發展壯大、占服務業比重逐步提升。而商業、運輸業是服務業中最早形成、發展起來的分支服務行業。以我國為例,我國的商業與交通運輸業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產生,至西周初期已全部形成。可見,流通服務業作為最早形成、發展起來的分類服務業,伴隨著新興服務行業部門的日趨增多,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必然呈現下降趨勢

  需要提及的是,在網路效應型服務業中,金融保險業、電信業的發展趨勢與運輸、商業兩業的趨勢不同。金融保險業、電信業與工農業產品生產、流通的關係不如商業、運輸兩業密切,且即便工業生產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金融保險業、電信業受到一定的衝擊,但兩業不僅與工農業生產、流通相關,還與服務生產、交易存在密切關係。伴隨著國民經濟軟化趨勢,服務生產、交易的規模與比重逐步增大,作為投融資載體的金融保險業亦會隨之發展,以此彌補因工農業生產比重下降而對其造成的衝擊。

  此外,現代金融保險業、電信業與近代金融保險業、通信業在交易內容與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現代金融保險、電信業可視為新興服務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其通過不斷的制度創新促進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費用減少)、交易範圍拓展,從而推進市場化進程,市場化進程深化又會推動兩業進一步發展。因此,兩業的發展趨勢不同於商業、運輸兩業:伴隨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市場化進程深化,現代金融保險業、電信業會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而與工農業生產、流通存在十分密切關係的商業、運輸兩業工業化後期及後工業社會時期則隨著工業化成熟度提高、工業產能過剩及國民經濟“軟化”趨勢出現增長放緩、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下降的情形。

我國流通服務業存在的主要問題[5]

  由於“重生產輕流通”思想觀念和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我國還是薄弱環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僅為7.8%,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1)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尚未形成。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地區封鎖依然嚴重,市場體系不健全,競爭規則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缺失,市場秩序不規範。

  (2)結構不合理。傳統流通服務業企業量多面廣,規模小而分散,現代流通服務業發展滯後,城鄉之間與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產業組織化程度低,設施建設缺乏合理規劃佈局,資源尚未得到優化配置。

  (3)流通現代化水平仍比較低。總體上看,我國流通服務業現代化尚處於起步階段,業態和經營方式陳舊,經營與管理技術落後。

  (4)企業改革難度大。由於歷史遺留下來的大量政策性虧損債務負擔重、人員多、可利用凈資產少等原因,又不能享受工業企業兼併破產的同等政策,流通服務業企業改革困難較大,劣勢企業難以退出市場,優勢企業難以發展壯大。

  (5)消費需求不足。近年來,我國最終消費率不足60%,與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偏低15—20個百分點。六是流通服務領域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不健全。

發達國家流通服務業態及發展特點[6]

  發達國家流通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從不同角度劃分為不同層次。由於發達國家的發展水乎、發展進程、行業特點等不同,因此,使得不同層次、同一層次的不同國家及不同的流通服務業態,各具特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不同,各個層次也互相滲透、緊密聯繫。下麵加以分析:

  1.大多數發達國家批發和零售業日益趨向於一體化——大型零售商均不斷越過批發商,直接與生產商打交道,許多大型零售商集團通常兼有批發零售的功能;而與此同時,一些批發商由傳統的經營活動轉向多樣化經營,併進入零售市場,從而使兩者的區別越來越難以確定。

  2.從商店的規模(從業人員數量及銷售額)來看,傳統的以出售生活必需品為主的小型商店在許多發達國家內正在消失,不斷被大型連鎖商店所取代。但是,小型商店並沒有完全消失,新的適應競爭需求的小型商店也不斷涌現,尤其是以特許經營的方式成為大型連鎖店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的小型商店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大多數這類商店趨向於經營更專業化的、細分市場商品,以滿足一些相對穩定的消費者群,如義大利、比利時、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的小型商店有相對的優勢;而美國、英國、加拿大、奧地利、瑞士的商店卻相對規模較大。

  3.一國商店的數量和商業網點的密度反映其流通服務業發展的程度。與需求相關的現象,如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婦女在勞動業中的就業比例、家庭擁有的汽車數、私人可支配消費預算支出等,在零售網點密度的決定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費者消費偏好的影響較大。例如,在法國,較高的對時尚的追求,可以解釋為什麼服裝在商店裡銷得很好,而對大型商場的限制或有關建設大型商場的規劃,已很大程度上影響商業網點的密度和效率。

  很多零售業企業僅有一個商店,而在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卻是個例外,大多數零售業都是獨資經營,尤其在南歐國家,家庭商店仍占相當高的比例。其他一-些國家,零售企業擁有多個商店,並且不斷擴大。按總的零售額衡量,獨立的商店並不如其雇佣的人數那麼多,在較為發達的零售體系內,例如北歐國家和美國,獨立的商店其擁有的雇員人數遠大於商店本身的數量。在這些國家連鎖店或百貨商場相結合形成一個較為綜合化的體系,在零售額的迅速增長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4.從零售業所經營的產品分析,大多數零售業主要經營食品,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則不相同。例如,法國所有企業中食品零售業所占的比重為20.8%,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則占到40%左右。但按零售額計算,食品仍是零售業最重要的大類商品。其他較為重要的商品為紡織品服裝、鞋、家用電器運輸工具及設備等。

  5.從員工的特征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零售業不同於其他許多行業,零售業是比較典型的相對低工資和非熟練勞動力的行業。同時,零售業中大量使用業餘時間工作的員工,特別在美國、澳大利亞、荷蘭,零售業半數或半數以上的員工是女性,並且是該部門經常專為勞動力市場提供——些專為婦女準備的就業崗位。所以,與其他經濟部門相比較,零售業總就業人口中相當部分是自己開店為自己解決就業問題。家庭員工在該行業勞動力就業中占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流通體系相對不發達的國家,情況更為突出。

  此外,應指出的是,由於流通服務業服務導向的日益突出,它已經變成尤為重要的服務部門,需要達到更高的服務標準和需要更多的熟練勞動力,其就業構成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但是,現階段流通服務業的勞動力仍然主要以非熟練勞動力為主,仍是經濟部門中主要雇佣非熟練勞動力的重要部門。

參考文獻

  1. 安賀新主編.第一章 服務營銷概述 服務營銷實務.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1.
  2. 葉萬春主編.第二章 服務市場 服務營銷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3. 陳祝平著.附錄 服務市場營銷.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03月第1版.
  4. 鄧於君著.第三章 分類服務行業部門發展趨勢及不同階段服務業內部主導行業更替的內在機理——基於分工與交易費用的思想 服務業結構演進:內在機理與實證分析.科學出版社,2010.02.
  5. 中國商業年鑒社編.中國商業年鑒 2004.中國商業年鑒社,2004年12月第1版.
  6. 張漢林,戴江鴻主編.第二章 發達國家商品流通服務業的發展及政策研究 商品流通服務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Gaoshan2013,寒曦,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流通服務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