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流通服务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流通服务业(Circulation service industry)

目录

什么是流通服务业[1]

  流通服务业是指商品交换金融领域内的服务行业

流通服务业的内容[2]

  流通服务业包括:

  (1)生产过程的继续,如保管、搬运包装等。

  (2)交换性服务业,如商业销售结算商业活动服务

  (3)金融服务业,如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行业。

流通服务业的特点[3]

  流通服务业的特点,主要有物质性和行业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流通服务业具有物质性的原因,主要是这个行业最接近物质生产。流通服务业具有行业之间高度相关性的原因,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商流物流客流信息流之间本来就存在内在的联系。根据物质性,流通服务业应高度重视对物质生产的服务,要把这种生产性服务过程也看成营销过程,以便更好地满足物质生产的需要。根据行业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流通服务业应高度重视相互之间的配合。

流通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内在机理分析[4]

  一、工业化初期与中期流通服务业发展趋势的内在机理

  (一)流通服务业具有网络效应性质

  流通服务业具有网络效应性质。具备网络效应性质的服务行业有商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与电信。此四业促使社会化大生产成为持续不断的“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织、持续运行,经济运行中四业在需求与高度分工的劳动之间扮演衔接、融通的角色,据此意义,将四业称为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包含属流通服务业的商业与运输业)。

  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具有社会基础设施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此性质不仅体现为其扮演经济运行的衔接、融通的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此类服务业可通过降低交易费用达到降低分工成本的目的,从而推动分工深化与市场深化。①交通运输业革命——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运输网络的完善极大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增加生产者与消费者剩余,因此,交通部门往往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导部门,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富有生气的部门”(西蒙·库兹涅茨,1989)。②电信业技术的发展加速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缩短交易时间,从而促使交易效率得以提高。③批发商零售商、外贸商、诸多专业化的商业经营业态在信息的集中收集与整理、交易程序化与秩序化、规模经济性、市场细分与契合性等诸多方面体现交易费用降低与效率提高。④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新生事物的发展促进金融资源的交易和优化配置,提升交易效率、极大节约交易费用。

  从另一角度看,外部性(外溢效应)还体现为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与分工的两方面——工业化市场化的密切关系上。

  (二)工业化初中期,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合流通服务业)与工业化、市场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世界经济史资料表明,欧洲工业化之前,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中的商业、运输、金融保险三业已有相当基础——商业历经革命、近代金融业已经发端;欧美工业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三类服务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商业与金融业亦有相当发展。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与工业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非偶然,倚助关于分工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思想,可以证实:工业化初期与中期,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与工业增长、市场深化三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工业增长(工业化)与市场深化(市场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线索。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包含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活动;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交易活动。分工与专业化的重要经济意义在于技术的进步与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即不直接生产消费资料,通过生产生产资料从而生产更多的消费资料),产业技术革命及随之的工业进程深化、工业增长即为体现,即工业增长是分工和专业化在生产活动方面程度趋深的具体体现。分工和专业化在交易活动方面程度趋深的具体体现是市场深化——交易范围扩大、交易效率提高。

  从此意义上分析,作为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两个方面的工业增长与市场深化之间必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缺少任何一方面,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可能趋深,经济不可能长远发展。譬如,假设市场规模狭小、交易效率低下,即使工业有一定程度增长也因受制于市场因素而不会长远。反之,市场广阔、需求旺盛,交易成本降低,则能较大程度促进工业生产与工业经济增长。欧洲工业化之前经历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较大程度促进市场化进程,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较高的交易效率与较低的交易成本无疑为欧洲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深化及工业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欧美工业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的商业发展、市场拓展世界市场形成,亦成为工业与现代经济增长得以实现的保证。与此同时,数次的产业技术革命与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形成亦使市场范围的拓展成为必需。工业化与市场化由此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市场深化与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市场深化表现为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费用减少)、交易范围拓展。商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电信此类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在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进而推进市场化进程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工具革新、运输网络的完善了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将原先自足自给经济纳入到市场交易范围中,从而拓展了市场(如美国西部开发与经济腾飞极大归功于铁路、交通建设)。因此交通部门往往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导部门,是“经济起飞阶段最为有力推动因素、在经济起飞时发挥关键作用” (Rostow,1960),亦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富有生气的部门”(西蒙·库兹涅茨,1989)。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中,电信业技术的发展加速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缩短交易时间,从而促使交易效率得以提高。交易费用的降低、交易效率提高还受交易方式(制度安排)的影响。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发展将会促进交易方式(制度安排)改进。就产品交易而言,定期集市、货币化商人以及商人之间的分工(零售商、批发商、外贸商等)商业企业、大型商社等商业经济形式的演进与发展无一不是对交易方式的重大促进,这些商业形式(组织)在信息的集中收集与整理、交易程序化与秩序化、风险分散、规模经济性等诸多方面体现交易费用降低与效率提高。就生产要素交易而言,个人金融家、商业银行、股票市场、联行制度等金融经济发展促进金融资源的交易和优化配置,提高了交易效率。上述交易方式的改进也可以视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形态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为服务部门的独立与形

  成发展,它是指处于直接的实物生产过程之外但又为实物生产过程服务的那些职能的专业化,这些职能逐渐与实物生产阶段相分离、采取独立化的形态经营,表现为商业、金融、运输、电信等行业的形成、发展,形成专业化经济的系列分支,从而促进社会分工深化。因此,在市场深化与分工深化进程中,网络效应型服务业比重日趋增大。

  3.工业增长与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上分析表明,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发展促进市场深化,而市场深化又对工业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因此,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发展必然促进工业增长,这是其发展对工业增长的间接作用。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对工业增长的直接影响表现如下:现代生产方式表现为工业生产的集中性与消费需求(空间、时间)分散性,这必然需要交通运输业与商业等具有经济网络性质的服务业予以衔接、融通,否则社会化大生产无法顺畅、持续运行。从其直接影响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促使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成为持续不断的“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交织、持续运行,在经济运行中扮演衔接、融通的角色,在促进工业增长、发展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网络效应型服务业发展迅速。

  正因为工业化初中期,具有网络效应性质的流通服务业与工业化、市场化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流通服务业居于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其占整体服务业产出与就业的比重必呈上升趋势。而在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社会时期,这一趋势发生了变化。对其内在机理分析如下。

  二、流通服务业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社会时期发展趋势的内在机理

  (一)工业社会化大生产产能过剩影响流通服务业增长

  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已形成极强的制造能力,短时期内能生产、复制大量标准化产品,而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周期性不稳定,因此,工业产能相对于需求会呈现周期性过剩状况,由此必然影响与工业产品生产、流通密切相关的运输仓储、商业两业的增长,其增长速度较工业初中期减缓,占GDP的比重趋于下降。

  (二)服务业比重增大、工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影响流通服务业增长

  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社会时期,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就业比重与产出比重都趋于增大。服务业比重增大是基本经济规律之一。三大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增大,工农业比重必然减少,商业与交通仓储业与工农业产品的流通与运输密切相关,由此深受影响,导致流通服务业占GDP与占全社会就业的比重趋于下降。

  (三)新兴服务行业的形成、发展导致流通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相对下降

  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社会时期,伴随着社会分工深化、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新兴的生产者、消费者服务业亦随之形成、发展,服务业内部,体现为新兴的、产业化的生产者、消费者服务业日趋发展壮大、占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而商业、运输业是服务业中最早形成、发展起来的分支服务行业。以我国为例,我国的商业与交通运输业早在夏、商时期就已产生,至西周初期已全部形成。可见,流通服务业作为最早形成、发展起来的分类服务业,伴随着新兴服务行业部门的日趋增多,其占服务业的比重必然呈现下降趋势

  需要提及的是,在网络效应型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业、电信业的发展趋势与运输、商业两业的趋势不同。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与工农业产品生产、流通的关系不如商业、运输两业密切,且即便工业生产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金融保险业、电信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两业不仅与工农业生产、流通相关,还与服务生产、交易存在密切关系。伴随着国民经济软化趋势,服务生产、交易的规模与比重逐步增大,作为投融资载体的金融保险业亦会随之发展,以此弥补因工农业生产比重下降而对其造成的冲击。

  此外,现代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与近代金融保险业、通信业在交易内容与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现代金融保险、电信业可视为新兴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促进交易效率提高(交易费用减少)、交易范围拓展,从而推进市场化进程,市场化进程深化又会推动两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两业的发展趋势不同于商业、运输两业:伴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市场化进程深化,现代金融保险业、电信业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与工农业生产、流通存在十分密切关系的商业、运输两业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社会时期则随着工业化成熟度提高、工业产能过剩及国民经济“软化”趋势出现增长放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的情形。

我国流通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5]

  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还是薄弱环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仅为7.8%,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依然严重,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规则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市场秩序不规范。

  (2)结构不合理。传统流通服务业企业量多面广,规模小而分散,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设施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布局,资源尚未得到优化配置。

  (3)流通现代化水平仍比较低。总体上看,我国流通服务业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业态和经营方式陈旧,经营与管理技术落后。

  (4)企业改革难度大。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政策性亏损债务负担重、人员多、可利用净资产少等原因,又不能享受工业企业兼并破产的同等政策,流通服务业企业改革困难较大,劣势企业难以退出市场,优势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5)消费需求不足。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不足60%,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偏低15—20个百分点。六是流通服务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不健全。

发达国家流通服务业态及发展特点[6]

  发达国家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不同层次。由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乎、发展进程、行业特点等不同,因此,使得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不同国家及不同的流通服务业态,各具特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同,各个层次也互相渗透、紧密联系。下面加以分析:

  1.大多数发达国家批发和零售业日益趋向于一体化——大型零售商均不断越过批发商,直接与生产商打交道,许多大型零售商集团通常兼有批发零售的功能;而与此同时,一些批发商由传统的经营活动转向多样化经营,并进入零售市场,从而使两者的区别越来越难以确定。

  2.从商店的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及销售额)来看,传统的以出售生活必需品为主的小型商店在许多发达国家内正在消失,不断被大型连锁商店所取代。但是,小型商店并没有完全消失,新的适应竞争需求的小型商店也不断涌现,尤其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成为大型连锁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小型商店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大多数这类商店趋向于经营更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商品,以满足一些相对稳定的消费者群,如意大利、比利时、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小型商店有相对的优势;而美国、英国、加拿大、奥地利、瑞士的商店却相对规模较大。

  3.一国商店的数量和商业网点的密度反映其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程度。与需求相关的现象,如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妇女在劳动业中的就业比例、家庭拥有的汽车数、私人可支配消费预算支出等,在零售网点密度的决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消费偏好的影响较大。例如,在法国,较高的对时尚的追求,可以解释为什么服装在商店里销得很好,而对大型商场的限制或有关建设大型商场的规划,已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效率。

  很多零售业企业仅有一个商店,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却是个例外,大多数零售业都是独资经营,尤其在南欧国家,家庭商店仍占相当高的比例。其他一-些国家,零售企业拥有多个商店,并且不断扩大。按总的零售额衡量,独立的商店并不如其雇佣的人数那么多,在较为发达的零售体系内,例如北欧国家和美国,独立的商店其拥有的雇员人数远大于商店本身的数量。在这些国家连锁店或百货商场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综合化的体系,在零售额的迅速增长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4.从零售业所经营的产品分析,大多数零售业主要经营食品,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则不相同。例如,法国所有企业中食品零售业所占的比重为20.8%,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则占到40%左右。但按零售额计算,食品仍是零售业最重要的大类商品。其他较为重要的商品为纺织品服装、鞋、家用电器运输工具及设备等。

  5.从员工的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零售业不同于其他许多行业,零售业是比较典型的相对低工资和非熟练劳动力的行业。同时,零售业中大量使用业余时间工作的员工,特别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零售业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员工是女性,并且是该部门经常专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些专为妇女准备的就业岗位。所以,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较,零售业总就业人口中相当部分是自己开店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家庭员工在该行业劳动力就业中占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流通体系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情况更为突出。

  此外,应指出的是,由于流通服务业服务导向的日益突出,它已经变成尤为重要的服务部门,需要达到更高的服务标准和需要更多的熟练劳动力,其就业构成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但是,现阶段流通服务业的劳动力仍然主要以非熟练劳动力为主,仍是经济部门中主要雇佣非熟练劳动力的重要部门。

参考文献

  1. 安贺新主编.第一章 服务营销概述 服务营销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1.
  2. 叶万春主编.第二章 服务市场 服务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3. 陈祝平著.附录 服务市场营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03月第1版.
  4. 邓于君著.第三章 分类服务行业部门发展趋势及不同阶段服务业内部主导行业更替的内在机理——基于分工与交易费用的思想 服务业结构演进: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科学出版社,2010.02.
  5. 中国商业年鉴社编.中国商业年鉴 2004.中国商业年鉴社,2004年12月第1版.
  6. 张汉林,戴江鸿主编.第二章 发达国家商品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 商品流通服务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Gaoshan2013,寒曦,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流通服务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