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按質論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按質論價(Pricing by Quality)

目錄

按質論價的概述

  按質論價是馬克思價格理論中價格運行機制原理的簡約表述。按質論價有兩種形態。堅持按質論價對我國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價格的運行、調控機制,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規範市場秩序,提升經濟運行質量,迎接“入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按質論價的定義與內容

  按質論價的“質”是指商品使用價值的質量及差異,包括商品的規格、款式、性能、使用時間等個性差異。所謂按質論價,就是指根據商品的質量高低確定商品的價格高低,高質高價,低質低價;在一般情況下的某類商品體系中,同一種商品在質量或使用價值相同或相近的條件下具有大體相同的價格。根據對交易物品是否是勞動產品的劃分,按質論價具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高質高價,低質低價。同一類商品由於質量的高低不同,因此價格也就不同,如國產彩電和進口彩電之問無論在外觀設計、畫面質量還是使用年限上都存在明顯的質量差別,因此在價格檔次上差距也較大。作為這種含義下的按質論價受兩種因素的影響:第一,是商品中所凝結的勞動量多少,這是影響按質論價的主要因素;第二,受商品供求狀況的影響。由於商品的“質”具有相對性,即一方面高質量、低質量都是相對於同一類中其它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言的;另一方面也是相對於人們的需求而言的,因此,按質論價總是和商品的供求狀況相聯繫的,也就是說,相對於同一類中其它商品和消費者的需求來說,優質商品是供不應求的,所以優質商品往往能獲得較高的價格,這是影響按質論價的次要因素。

  第二層含義:商品化的價格。即在同一市場上,只要同種交易物品具有相同質量或使用價值,而不管其是否凝結了抽象的人類勞動,它都具有同其它商品(指在生產過程中凝結了無差別人類勞動的商品)基本相同的價格,如原始森林的木材、野生藥材等,它們在生產過程中並沒有抽象勞動的凝結,但在市場交易中,它們仍然具有同人工培育的木材和人工種植的藥材大體一致的價格。“沒有價值的東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價格。在這裡,價格表現是虛幻的,就像數學中的某些數量一樣。”這種商品化的價格具有價格的形式,但它不是價值的表現形式,而是按質論價的另一種表現。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化價格是一定的生產關係的產物,歸根到底,它產生的原因在於所有權問題,也就是產權問題。如果某種沒有凝結抽象勞動的產品不屬於某人、某單位、某集團所有,則無權將其買賣,當然也不會形成價格。例如,原始森林的木材是自然存在的,沒有人擁有它,在人們發現它以後可以進行大量的開采和砍伐,誰能砍伐到木材就歸誰所有;但木材被砍伐者所有以後,後來者要占有它,或者用貨幣購買它,或者用暴力強行索取,這就是產權問題,所以產權問題是形成商品化價格的根本關鍵所在。原始森林的木材無價值但有價格,最終歸因於它的所有權問題。

按質論價的機理分析

  勞動的二重性決定商品的二因素,高質量的具體勞動創造高品質的使用價值,高質量的抽象勞動創造的價值比低質量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要大得多,高品質量的使用價值是大得多的價值的承擔者或物質載體。按質論價與按值論價一脈相承,是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具體展開和深化。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滿足他人或社會需要的有效屬性,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和意願的差異性,要求供求結構(產品、產業結構)相適應。即使在與貨幣無涉的最簡單的物交換,A商品=B商品,也包含著供求總量與結構的平衡。供求結構是技術和需求的函數,技術的進步將改變一系列的技術經濟聯繫,社會化大生產中比例關係將變化,引起第一層次(部門內)和第二層次(部門間)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的變動。“只有當全部產品是按必要的比例進行生產時,它們才能賣出去,社會勞動時間可分別用在各個特殊生產領域的份額的這個數量界限,不過是整個價值規律進一步發展的表現,雖然必要勞動時間在這裡包含著另一種含義”。第一層次的社會必要勞動形成供給,第二層次的社會必要勞動形成需求,在流通中第二層次的社會必要勞動(需求)實現生產中第一層次社會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生產商品勞動二重性質量的提高,隨著勞動的自然生產力、技術生產力、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由點到面的漸次擴展。

  按質論價有兩種形態:

  第一,同類商品質量差價形態的按質論價。“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在一定時期,某一行業的生產函數還沒能根本改變之前,單個企業因生產資料的性能與規模、勞動者素質、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等因素的變動,生產勞動中的具體勞動所轉移的價值較多,高質量的物化勞動機器吸納了較多的高質量的活化勞動,活化勞動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商品理應要求更高的價格。在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商品使用價值的質量高低,是企業競爭力高低的關鍵之一,影響到市場需求量的大小,高質量高信譽的產品,商品價格以價值為基礎隨市場需求增大而上升,而不是有些學者認為“物化勞動也創造價值”

  第二,部門間質量差價的按質論價。“市場上現有的物品量和這些物品的市場價值之間,只有這樣一種聯繫:在一定的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每個特殊生產部門創造一定量的物品,需要一定量的社會勞動時間,儘管這個比例在不同生產部門是完全不同的,並且同這些物品的用途或它們的使用價值的特殊性質沒有任何內在聯繫。”由於技術創新推動和需求拉動,第二層次的社會必要勞動的變動,引起部門間的相互競爭,促進資源在部門間的再配置,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一些傳統產業衰落,或得到了改造,一些新興產業開始興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表現為利潤率平均化過程。新興技術的產業化,技術的擴散、消化和吸收是波浪式的推進過程;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逐步溢出,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處於新技術上游的產品或產業,社會分工更精細化、活勞動的質量更高,相應複雜勞動所凝結的價值(生產價格)更大,與下游的產品或產業相比,應按質論價。“少量複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

按值論價和按質論價的聯繫與區別

一、按值論價和按質論價的聯繫

  (一)兩者都遵循價值規律

  眾所周知,按值論價形式包含了價值規律的基本規定性。按照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商品價格總是以價值為軸心,並圍繞其上下波動,但是從長期來看,商品價格的平均數總是同價值大體一致的,“市場價格的不斷波動,即它的漲落,會互相補償,彼此抵消,並且還原為平均價格,而平均價格是市場價格的內在規則”,也就是說,儘管商品的市場價格可能會暫時同其價值相背離,但從市場經濟的長期運行來看,市場價格高於價值的部分和低於價值的部分大體上是可以相互重疊或抵消的,因此,從整個社會來看,商品總價格與商品總價值是基本相等的。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運行規律,按質論價作為商品經濟形態下的論價方式之一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從按質論價的第一層含義來看,它和按值論價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很明顯,它是滿足這一規律的。關鍵在於第二層含義的按質論價即商品化的價格也是否遵循價值規律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價值規律要求買賣雙方必須要等價交換,要實實在在地交換有形的使用價值。為了得到某一個使用價值,買者必須用自己的貨幣與這一使用價值交換,而不管其是否是勞動創造的產品。作為買者,他關心的是換回的物品是否對自己有用,而不在乎這個有用物是否是勞動所創造。作為買者,他完全有可能用自己的貨幣同一個沒有價值但對其有用的物品相交換。但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沒有凝結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物品具有價格,但是這種價格的價值規定界線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它必須在市場上找到一個定價的參照物,這種價格仍然受到參照物的真實價值的影響,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即使是原始森林的木材具有同人工培育的木材大體一致的價格,但它不可能具有同汽車或大米大體相同的價格,它總是受到“無形的指揮棒”的控制,在一定合理的範圍內變動;

  第二,商品化價格本質上是一種基於交換形式的再分配,是部分利潤在交換當事人之間的轉移和再轉移,這種基於交換形式的利潤再分配仍然不違背價值規律,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既是賣者,又是買者,他們都有可能作為商品化價格的買賣當事人:作為賣者,他可能得到別人轉移而來的利潤;但作為買者,他又有可能在另一交換中把得到的利潤轉移出去,從商品化價格的長時間運行來看,這種在時空上分離的利潤轉移大體上是可以相互重疊或抵消的。因此,整個社會總的成交價格可能大於商品的總價格,但與社會總的商品價值是大體相當的。這就是說,商品化價格不僅沒有違背價值規律,而且也是在價值規律的強製作用下得以運行的。 因此,從兩層含義來看,按質論價並不違背價值規律。

  (二)按值論價是按質論價的基礎

  1、從按質論價的第一層含義看

  商品中所凝結的勞動量多少是影響按質論價的主要因素,從按質論價的第一層含義即高質高價,低質低價可以看出,它實際上是以按值論價為基礎的,是按值論價的內在要求。原因在於:高品質的商品由於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勞動時問多,投入的勞動量大,它就具有更大的價值量,因此在同一市場上,也就表現出更高的價格;低品質的商品由於所耗費的勞動時問相對較少,價值量也就較小從而其表現出的價格也就較低。當然,在一般情況下,這當中也可能存在複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的作用:高品質的商品由於投入研發的人力資本專用性很強,而形成這種人力資本本身就需要消耗更多的勞動,同時生產過程中對工人勞動的技術或熟練程度要求較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較高,實際上是一種複雜勞動的現;低品質的商品由於相應的費用小,科技含量較低,因而是簡單勞動的體現,但“比較複雜的勞動只是自乘的不如說多倍的簡單勞動,因此,少量的複雜勞動等於多量的簡單勞動”,複雜勞動在相同時間內能夠創造出比簡單勞動更多的價值,高質量的商品是比低質量的商品大得多的價值的承擔者或物質載體。因此高質高價,低質低價仍然符合按值論價的本質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按質論價與按值論價是一脈相承,都是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具體展開和深化。

  2、從按質論價的第二層含義看

  按質論價的第二層含義即商品化的價格實際上是被按值論價(即價值價格)所異化的價格形式。價格作為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由社會所認可,它並不以一定質量和數量的個別價值的多少為標準,而是以社會公認的價值量即社會價值量為標準。但具體到某一賣者手中的時候,商品的個別價值量與社會價值量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一致的,只有在極個別或偶然的情況下才可能一致,具體地說,商品的個別價值量可能高於社會價值量,也可能低於社會價值量,甚至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其個別價值量為零,如原始森林中的木材。但是當商品在市場上交易的時候,個別價值量並不決定商品的價格,而是由社會價值量來決定價格,即商品要以社會價值量為標準進行出售,這個社會價值量也就是凝結了人類抽象勞動的商品(如人工培育的木材)的社會價值量,商品化價格只能以此為參照物確定,個別沒有凝結人類勞動的交易物品被商品價格所異化而取得了沒有價值的價格形式。馬克思曾指出:“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支配著其他一切關係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係也支配著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隱沒其中,它使它們的特點變了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價格形式就是支配著其他價格形式的“一種普照的光”。因此,商品化價格理論還原和補充了被勞動價值論作為一般理論所抽象掉的事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確有個別東西不是勞動所創造的商品,但確可以參與交換的事實。因此這種含義下的按質論價是由按值論價派生出來的,它仍然要以按值論價為基礎。

  (三)按質論價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按值論價存在的不足

  按質論價雖然是以按值論價為基礎,但是它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純粹的按值論價存在的不足,這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按值論價從理性的角度出發,預設所有的交易物品都是勞動產品,按質論價不僅包含了勞動產品的定價機制,而且還考慮了非勞動產品在市場交易中的定價機制;第二,按值論價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但不能反應供求關係,按質論價不僅遵循價值規律,而且還反應供求關係的影響;第三,對於市場中存在的生產者和交易者交易對象不一致的問題,按質論價能夠很好地加以解決,它促使生產者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生產成本,而且還要考慮消費者需求,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產品,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把消費者和生產者聯繫起來,使二者的交易取向逐步趨於一致。

二、按值論價與按質論價的區別

  (一)兩者定價的主體不同

  按值論價的主體是價值的大小,商品價值量的大小由凝結在其中的勞動量的多少來衡量,在商品交換髮生時是以價值的大小實行等價交換的,商品的貨幣表現即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從長期來看,二者成正比例關係;按質論價的主體是使用價值,雖然從第一層含義來講,它仍然以按值論價為基礎,但作為定價的直接主體卻是使用價值質量的高低,由於原材料材質的優劣不同、生產設備的先進程度不一、工人生產技術水平存在差別等因素的影響,必然導致商品使用價值質量的巨大差異。從第二層含義來講,使用價值對定價的影響則顯得更為明顯,作為沒有凝結人類勞動的產品,它不可能直接按值定價,當它出現在交換中時,它只有用使用價值來表現自己,按照與它的使用價值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價格來出售。因此不論它是否是商品,都可以找到具有相同或相似使用價值的其它商品作為價格參照系,使得同類產品在相同質量或者使用價值的前提下具有了大致相同的價格。

  (二)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按值論價側重於價格的形成機制,按質論價側重於價格的運行機制。 價格的形成機制實際上就是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的,價值的大小又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與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價格及其變化是價值和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按值論價體現了價值和價格之問的關係。同時但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利益主體和利益格局的不斷涌現,促使價格的運行機制必然出現多樣化的趨勢。從利益的角度來講,價格的形成機制就是利益的產生;價格的運行機制就是利益的實現、分割、轉讓,這一點在商品化的價格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三)兩者所包含的勞動的內涵不同

  按值論價的“值”是價值,它的實體是一般勞動,勞動價值論認為,人類抽象勞動是形成價值的唯一源泉;而按質論價的“質”是使用價值的質量及差異,它指的是勞動複雜性程度的差異。結合勞動二重性學說可以得出,複雜勞動的勞動二重性使得商品使用價值具有高品質,同時也具有了更大的價值;相應地,簡單勞動的勞動二重性使得商品使用價值的品質較低,價值也較小。如果把“質”僅認為是商品使用價值的等級差異,那是錯誤的,只不過是“成本費用論”或“效用論”的翻版。

按質論價對我國經濟改革和建設的指導作用

  1.制度、技術創新和調整經濟結構

  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客觀要求按質論價,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按質論價,就是要求企業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調整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促進結構的升級、換代;促使企業以產品全面質量管理為根本,向產品質量要效率。深化我國企業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產權、幹部人事、分配等制度,明確利益相關的各自權益,為價格形成與運行機制提供相應的制度環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不斷技術創新的平臺上。

  明晰的產權制度是商品按質論價的內生變數。“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場去,不能自己去交換。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它的監護人,商品所有者。”A商品=B商品模型,首先是A、B商品有明確的產權主體、權利邊界清楚的產權制度模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準確理解為何價值是被物的外殼掩蓋下的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係。按質論價也必須找到它的“監護人”,監護人可以通過高質量的勞動提供優質產品來得到好的回報,勞動支付與報酬呈正相關。我國傳統公有產權主體模糊,難以找到按質論價的有效監護人,企業相關利益人權責利不明確,導致機會主義和道德風險行為時常發生,提高產品質量缺乏健全的動力和約束機制。目前我國部分國有上市公司不是把精力放在主營業務上,而是熱衷於圈錢委托理財、作假等;部門上市公司上演著第一年盈利,第二年持平,第三年虧損的三步曲;更有甚者三步曲都不能走完。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國有上市公司產權制度特殊的二元結構,國有股法人股等不流通股份占66%,社會公眾流通股只占34% ,國有股“一股獨大”,使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失衡,大股東經常發生忽視或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單邊主義”行為。為激活提供優質產品的相關利益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必須進一步深化產權制度創新的步伐。要使終極所有權者有明確提高產品質量調整產品結構的動力與壓力,動力源於“經濟理性人”,壓力來源於競爭;如不在乎產品質量,受損的是自己,自己的不作為是要付出代價的。要有一種穩定經營者預期的制度安排,他的創新勞動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由市場公正評價他的努力程度、勞動質量,由市場確認他的個人資信。企業一般員工都能從高質量產品實現較多的價值中按貢獻額獲得相應收益。任何制度創新制度倫理必須具備普遍適用性、正義性,制度創新的成本與收益在相關利益人之間合理地分佈,讓大家都來關心產品質量、結構問題,促進位度和技術創新主體正向擴散(增多),防止制度和技術創新主體負擴散(減少)。

  農業的發展,除了繼續進行土地和經營組織制度的創新外,調整農業經濟結構,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現階段,農產品中大路產品多、低檔產品多、原料型產品多,優質產品少、高檔產品少、深加工少,不能適應多樣化、優質化、專用化的消費需求。如我國是馬鈴薯生產大國,年產量6OOO萬噸左右,居世界首位,但所生產的馬鈴薯基本上都是大路貨,在百餘個品種中能加工法式炸薯條的幾乎沒有,品質與國外品種差距較大。我國的馬鈴薯的加工轉化程度也很低。發達國家70%~80% 的馬鈴薯被加工升值,而我國90%的馬鈴薯則被鮮食。農業內部結構不合理,是農民難以增收的一個重要原因。2000年農民人均從農業得到的收入是1091元,比上年減少48元,下降43%,1998和1999年從農業得到的收入分別比上年減少了28元、53元,下降4.5%、2.3% ,農民從農業得到的收入連續三年負增長。根據商品“質”的相對稀缺性與來源的多樣性,應利用區域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參與社會分工,走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經營道路,改善和優化區際間的貿易條件,發展個性化、特色農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利用優勢主導產品,不斷拓展市場邊界,使經濟版土大大超過行政區劃邊界,促使生產要素大範圍地向區域內聚集,突破產業的發展受到區域內資源和需求約束;憑藉優勢產業前後側向經濟聯繫,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使資源性產品在多個環節中不斷增值,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吸納到優勢產業群中,使他們在各環節都受益,增加他們的收入。

  2.理順價格關係,維護市場公正秩序

  按質論價,就要理順價格關係,培育和完善我國市場體系,尤其是要素市場;打破地方行政壁壘和封鎖,建立統一開放的大市場,確立保護先進、淘汰落後的市場公正秩序。

  目前經濟生活中諸多問題,都與價格有一定關係,諸如經濟過剩、內需不足、結構性失衡,等等。為什麼價格機制不能有效調節供求,核銷過剩無效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的轉換呢?就其原因之一,還沒有完全遵循按質論價,市場體系不完善,制約了價格機制的功效發揮,優者不能勝,劣者不能被淘汰。要素市場價格失真,存在著種種的歧視和行政壁壘,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難以獲得資金等要素擴大規模;一些虧損企業通過“包裝”能順利進入資本市場,一些多年扭虧無望的上市公司,難以退市“殼”資源成為競相被追捧的對象。要素市場價格混亂,必然導致中間投資品市場價格、產品市場價格扭曲。一些壟斷產業和服務性行業產品價格偏高,制約了人們的消費,損害了社會凈福利國家統計局農調隊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中心1999年l2月對全國19796個農戶所作的抽樣調查和計量分析發現,農村電價調低一錢,對彩電需求的刺激作用相當於農村人均純收入提高370元,對電冰箱需求刺激作用相當於農村人均純收入提高667元,對洗衣機需求刺激相當於農村人均純收人提高909元。

  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有許多不規範,甚至混亂的局面,一些超經濟、非市場因素事實上或潛在地侵害市場主體的合法利益,破壞公正競爭秩序。如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壟斷經營、人為哄抬或壓低物價等;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區域封鎖、排斥競爭對手,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充當不法企業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保護傘;一些經濟管理職能部門依法執政水平差,隨意性強,政務公開化程度低,滋生了尋租空間。2001年8月,湖南株洲發生“梅花K”黃柏膠囊中毒案,人們要追問的是,假藥毒害民眾,除了制假企業黑了良心,是誰銷售了它?是誰宣傳了它?是誰審批了它?

  3.提升綜合國力。迎接“入世”和知識經濟的挑戰

  “入世”,意味著國內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按質論價將以國際價值規律為基礎在國際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優勝劣汰作為一個鐵的規則在世界範圍展開。商品使用價值“質”的客觀性與社會性、時代性與周期性、質量標準統一性等特征被賦予國際化、全球化的屬性。唯有以質量、品牌意識和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戰略,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保證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經濟浪潮已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如何抓住新一輪技術產業革命,事關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知識經濟與工業經濟相比較最顯著的特征:第一,知識經濟的生產資料主要不再是設施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識、技術,生產資料和勞動一體化;第二,知識經濟遞增性,知識經過使用可以升值,知識使用的非排它性,如發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深入貫徹按質論價,建立起知識產品的價格運行機制,使知識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建立在符合市場規則和技術創新的法則基礎上。知識產品的供給主體是掌握高新技術的人力資本所有者,如何尊重和保護他們人力資本產權的私有屬性,是問題的關鍵。“人的健康、體力、經驗、生產知識、技能和其他精神存量的所有權只能不可分地屬於其載體;這個載體不但必須是人,而且必須是活生生的個人”。人力資本有存量和增量兩種形態。人力資本存量是指在市場交易時其體能、技能、知識的綜合體;人力資本增量是指生產環節“邊學邊乾”中知識和經濟的積累。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相對與非人力資本更稀缺,在競爭中談判地位增強,人力資本價格相對上升;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雙方在博弈中決定二者關係是資本雇佣勞動,或是勞動雇佣資本。

  總之,按質論價是價值規律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價格運行機制原理的刻畫;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完整理解按質論價的內涵和機理,對現代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指導價值。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按質論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