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創新勞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創新勞動(Innovation Labor)   

目錄

什麼是創新勞動

  創新勞動是指突破勞動慣例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創造和運用全新的思維觀念、科技知識、工藝設計及方式方法所進行的創造性勞動.

  創新勞動包含兩種形式,即原生性創新勞動和繼發性創新勞動。

創新勞動的特點[1]

  1.創新勞動生產的是知識商品

  創新勞動所生產的商品是知識商品。這些知識商品表現為新的理論、新的觀念、新的創意、新的技能等,它們大多是無形產品。可能看不見、模不著,但這些知識商品的出現意味著新的發現,新的變革。這種變革從根本上影響著社會前進的步伐和速度。

  2.創新勞動創造價值的能力更強

  探索新知識的勞動是一種非常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掌握了科技知識的勞動者進行的勞動是高級或超高級的複雜勞動。創新勞動是生產勞動,它也具有二重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創造出商品(知識)的使用價值,研究、創新形成有益於人類進步的各種知識,推動人類社會知識的進展;或運用各種知識生產出產品和勞務,能夠滿足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這種勞動創造的價值遠遠高於一般人類勞動。創新勞動是以腦力為主的勞動,所形成的知識商品的價值構成主要包括:(1)生產知識的各種費用:各項科研費用,各類器材及實驗設備的費用。這些費用是過去價值的投入,比較容易計量。(2)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新創造的價值,是人的創造性勞動的凝結,其價值較難度量。但通過其價格也可以相對地反映出其價值量的大小。比如,一項專利值多少錢,一項技術值多少錢。通過價格比較可以看出,知識產品的價格可以數倍、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乾倍、數萬倍於一般產品,也就可以大致推斷知識產品的價值遠遠高於一般產品。創新勞動之所以能創造出較高的價值,主要原因是創新勞動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勞動,它等於許多倍簡單勞動。

  3.創新勞動在知識經濟時代成為一種獨立勞動前的簡單商品經濟中,知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很明顯,創新勞動蘊涵在其他勞動之中,資本主義大生產中創新勞動對經濟的貢獻就日漸突出,創新勞動逐漸從其他勞動中分離出來。馬克思說“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腦工作,有的人當經理、工程師、工藝師等等,有的人當監工,有的人當直接體力勞動者或做十分簡單的粗工,於是勞動能力的越來越多的職能被列在生產勞動的直接概念下。”在社會主義的社會化大生產中,創新勞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就更為明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創新勞動在社會生產中越來越重要並且正在占據主導地位,它具有了作為一種專門的勞動被獨立出來的條件。創新勞動的獨立化使其可以在更大的時空發揮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軟體開發、創意、策劃、咨詢、信息等新興行業層出不窮,有一些就是由於創新勞動的獨立化而產生的新行業。

  4.創新勞動對社會生產力發展有更大的推動作用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了生產力發展的主要的、直接的推動力,新知識的涌現及其在經濟上的運用加速了經濟發展的進程。生產知識、運用知識的創新勞動對經濟發展有更大的促進作用。在工業經濟時代,社會財富以算術級數增加;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財富以幾何級數增加。其增加的動力源泉在於創新勞動推動了知識的加速更新,新知識的運用進而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使社會財富在創新勞動的催化下大量涌流。社會財富的增加滿足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

創新勞動的形式[1]

  1.科研勞動

  科學研究人員,他們不直接參与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但他們的勞動成果一創新性的知識,能極大地改進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馬克思說:“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地取決於勞動時間和已耗費的勞動量,較多地取決於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動因自身一它們的巨大效率一又和生產它們所花費的直接勞動時間不成比例,相反地卻取決於一般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於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江澤民在“七一”講話中也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給世界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未來的科技發展還將產生新的重大飛躍。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註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這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重視科學研究人員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貫觀點。

  科研勞動作為具體勞動主要表現在提出新的思想、發明出新的產品、研製出新的技術等。他們能使已有的生產更加富有效率或產生新的生產效率。科研勞動作為抽象勞動將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物化在知識商品中,使知識商品成為價值不菲的商品。現代各國的生產力水平都直接取決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和創新能力的強弱,而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又直接取決於科研勞動者的科研勞動的質量和水平。以知識為基礎的高科技的創新、傳播和應用,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教育和科研部門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部門。以電子電腦、網路、數位、光纖、多媒體為卞要標誌的信息產業成為經濟中最具有活力產業

  2.經營管理勞動

  企業的管理人員,他們的勞動是運用經營管理知識和技術把生產中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組織、配置、協調起來,發揮總體功能。它是構成企業總體勞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創造使用價值的聯合勞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化大生產所要求的勞動形式。馬克思說“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各個人的活動,完成有各種生產總體運動一不同於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勞動一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提琴獨奏演員可以獨展所長,一個樂隊就需要有樂隊指揮

  企業的管理勞動能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為實現企業的整體目標而協同努力。管理勞動作為具體勞動是管理者組織、協調、指揮和監督生產的活動。作為抽象勞動是管理者作為全體生產者的一員,與直接生產工人的勞動一起形成新價值,將自身的勞動凝結於新商品之中。管理活動是一種複雜勞動,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較高的智商和較:F富的知識,要有預見能力、承擔風險能力,要懂技術,要有實踐經驗和經營決策能力。管理者的經營決策能力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決策正確與否、能否承擔風險和把握機遇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   

創新勞動的分類[2]

  創新勞動可以包括以下幾種

  第一類是為進一步認識客觀事物而獲得新知識的創造性勞動。這類勞動也可稱為科學創新勞動。比如,實驗科學先驅的伽利賂、經典力學始祖的牛頓、第一個發現鐳的女科學家居裡夫人、對電磁學做出巨大貢獻的法拉第、創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以及首創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等科學家,就是從事科學創新勞動的典範格。

  第二類是為節約時間和空間,節約體力和精力,節約資源和能源而探索更簡便的思想、方法利手段的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也可稱為技術創新勞動。比如集裝箱的發明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裡並沒有發現新知識的科學創新,但卻是一個能給社會帶來巨大效益的技術創新。從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在許多重要產業,包括高新技術產業,關鍵的不是科學創新勞動,卻是技術創新勞動。比如要做出0.5微米的集成電路技術產品,其科學原理並不複雜,也早已為人們掌握,所以並不需要科學創新勞動,但卻需要複雜的技術創新勞動才能完成。

  第三類是為滿足社會與個人的新需要而設計與創造新的使用價值的創造性勞動,這類勞動又可稱為產品創新勞動。

  第四類是發展人自身的勞動,又稱人力創新勞動,它包括學習勞動和部分教育勞動。學習勞動和教育勞動都是塑造和培養勞動者新的能力和素質的勞動。由於人具有思想和個性,所以教育勞動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往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處處實現創新。   

創新勞動的主體[2]

  創新勞動歸根結底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是知識的創新及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因而我們把知識的創新者及知識的創造性應用者作為創新勞動的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大學和研究機構

  大學和研究機構是知識、技術和人才創造的主要陣地,是創造知識和創造人才的主要力量。研究開發活動的制度化,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迅猛發展使它們在產業技術進步中的作用日益增強。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力量最強、尤其是美國,已擁有大學3800多所,其中l/3兼事研究開發活動;有研究實驗室H萬多個,其中較大型的政府研究機構600多個(D,居世界之首。1997年,我國已擁有高等學校1020所,縣級以上國有科研機構5819個

  大學和研究機構在研究開發活動方面的優勢在於:

  它們集中有最優秀的科技人才,擁有最先進的科研儀器和設備,良好的學術環境有利於進行創造性的思維。由於政府的資助,它們可以從事本學科處於前沿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和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在發達國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開發占有相當的比例,1990年,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支出的研究開發經費,占國家全部研究開發經費支出的比例約為25%,日本的比例約為20%,英國的比例約為30%。在某些發展中國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有更高的比例。1988年,印度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開發經費支出,占全部研究開發經費支出的比例高達75%以上。我國的比例約為60%。

  2,企業

  企業往往被認為是創新知識的創造性應用者。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越來越被認為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這是因為,同大學和研究機構相比,企業的研究開發機構,更瞭解企業的實際情況,也更瞭解市場的需求,研究開發活動易於與生產、銷售活動聯繫在一起並形成整體.其科技成果一般也與市場結合比較緊密,本企業的科技成果產業化也不存在著組織上和經濟上的障礙,因而科技成果也能夠較為容易地變成創新。同時、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在改善企業的生產技術,培養和鍛煉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的整體的技術水平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按照經濟學家的看法,企業R&D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經濟必然性,因為它減少了技術市場交易的費用。日益激烈的競爭是企業研究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人們對企業研究開發的收益及其未來的影響抱有較高的期望。許多企業開始把加強研究開發看作是維持企業生存的條件。“現在不搞研究的企業遲早要陷入破產的境地”,己成為大多數企業領導人的共識。

  3.創新家和企業家

  從創新的產品的生成來看,創新家與企業家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源泉。熊被特把創新家和企業家都定義為是實現生產要素新組合的人,因而把企業家與創新家等同起來。但是創新家和企業家實際上是有一定區別的。創新家可能是企業家,但不是所有的創新家都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重要的創新家,但不是惟一的創新家。

  創新家是指直接從事創新活動的人,主要指把新設想變成商品化創新的創新者。但是如果按照創新過程的整體化概念,對創新過程作過重要貢獻的人都應看作創新者,這樣發明家是創新家,企業家是創新家,研製開發者是創新家,銷售者也是創新家。事實上,由於發明家大多參與了把發明變成創新的過程,有的甚至自己就是主要的創新者,因此發明家和創新家在很多情況下是同樣的人。由於創新家在推動創新成功時有著大量的組織和創業工作,創新成功後,使事業得到發展,他又變成了企業家。發明家——創新家——企業家,這種三位一體的人物,歷史上不少,今日更是頻繁地出現。

  發明家的貢獻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並且大多已功彪史冊,企業家也廣為人們所欽佩、敬仰。然而對創新做出最大的直接貢獻的創新家,其功續卻鮮為人知,除非他們就是發明家或企業家。今日我們可以列出一大批發明家的名單,也可以說出一些企業家的名字,然而我們卻難以列出所有創新家的名單。這是因為創新者常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支隊伍,甚至整個企業,或整個機構。其中雖然有起主要作用的,然而這種主要作用仍然不足以把創新僅僅和他個人的名字聯繫起來。

  企業家是最重要的創新家,這不僅是因為有些發明本來就是企業家完成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把發明轉變為創新過程中的卓越的組織和管理作用,沒有這種組織與管理,發明不可能變為創新。企業家在技術創新中主要擔任了創新的推動和啟動者、風險承擔者和協調管理者的角色。首先是企業家認識到技術和市場方面的機會,做出推動技術創新的決策,然後企業家尋求資源,啟動創新項目。而創新的成功與失敗與企業家的利益直接相關,所以沒有敢於它lj新和敢於冒險的素質和精神是不可能有創新活動的。另外,企業家還要保證創新過程中各種活動之間的聯繫與協調,保證各個階段資源和信息投入。要採用必要的激勵措施,調動創新過程中各類人員的積極性i所以要取得成功還必須在組織上進行創新。所以,我們說企業家是最重要的創新家。

  4.用戶

  用戶作為創新主體,主要不是指其知識和技術的來源,而是指創新產品的來源及其產生的動力機制。希伯爾在其(6g新的源泉》一書中,較為詳細地分析了用戶作為創新源泉的作用。他提出了一個功能源的概念,即把技術創新作為一種功能,它的動力來自何處,什麼經濟目的推動,誰將得益。

創新勞動其成果的存在形態[2]

  創新勞動其成果也相應地有四種存在形態

  第一類是知識形態,它可以是原理、公式、發明、圖紙等。

  第二類為設備形態,也就是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被固化在生產設備中。

  第三類為最終產品形態,它具有彌補新的使用價值的性質,包括給人創造新的效用、新的感覺、改善健康的需要。

  第四類是人的創新形態,也就是武裝了新知識、新能力的人,他們還可能掌握了技術訣竅,積累了生產經驗,他們可以在接觸知識形態、設備形態和最終產品形態的產品後進行創新,再生產出新的知識形態、設備形態和最終產品形態的產品來,從而使創新勞動不斷積累、應用和再發因。

創新勞動和重覆勞動的比較[3]

  創新勞動比較重覆勞動具有的基本特點:

  第一,具有挑戰性。創新就意味著挑戰。創新勞動要創造人類歷史上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價值、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歷史的——種挑戰,就是對所要取代的舊的使用價值的挑戰,也就是對相關重覆勞動的挑戰。這無異於宣佈了這種舊使用價值即將終結,也無異於宣佈了批量生產這種舊使用價值的重覆勞動即將終結。反之,重覆勞動則不具挑戰性,任何重覆勞動都是對一定創新勞動及其創新成果的肯定。

  第二,具有風險性。如果創新就意味著挑戰,那麼挑戰又意味著風險。有挑戰就有風險。由於任何創新勞動都要創造一種人類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價值,都是對一定重覆勞動及其生產的舊使用價值的挑戰,因而必然帶來風險。反之,由於重覆勞動不具挑戰性,因而也就不存在這種風險性。

  第三,具有革命性。創新勞動,不僅具有挑戰性和風險性,更重要的是具有革命性。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恩格斯,都把科學看作是歷史上一種革命的力量。從挑戰性到風險性,再到革命性,架構了創新勞動的基本特點。

參考文獻

  1. 1.0 1.1 趙潤錄,宋斌成,劉衛民.《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探析》.陝西人民出版社[M].2002
  2. 2.0 2.1 2.2 何榮天.《產業技術進步論》.經濟科學出版社[M].2000
  3. 趙培興.《論創新勞動及其價值定位-獻給知識經濟 》.中央文獻出版社[M].200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鲈鱼,方小莉,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創新勞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