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创新劳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创新劳动(Innovation Labor)   

目录

什么是创新劳动

  创新劳动是指突破劳动惯例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创造和运用全新的思维观念、科技知识、工艺设计及方式方法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

  创新劳动包含两种形式,即原生性创新劳动和继发性创新劳动。

创新劳动的特点[1]

  1.创新劳动生产的是知识商品

  创新劳动所生产的商品是知识商品。这些知识商品表现为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创意、新的技能等,它们大多是无形产品。可能看不见、模不着,但这些知识商品的出现意味着新的发现,新的变革。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速度。

  2.创新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强

  探索新知识的劳动是一种非常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掌握了科技知识的劳动者进行的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复杂劳动。创新劳动是生产劳动,它也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商品(知识)的使用价值,研究、创新形成有益于人类进步的各种知识,推动人类社会知识的进展;或运用各种知识生产出产品和劳务,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种劳动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一般人类劳动。创新劳动是以脑力为主的劳动,所形成的知识商品的价值构成主要包括:(1)生产知识的各种费用:各项科研费用,各类器材及实验设备的费用。这些费用是过去价值的投入,比较容易计量。(2)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新创造的价值,是人的创造性劳动的凝结,其价值较难度量。但通过其价格也可以相对地反映出其价值量的大小。比如,一项专利值多少钱,一项技术值多少钱。通过价格比较可以看出,知识产品的价格可以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数干倍、数万倍于一般产品,也就可以大致推断知识产品的价值远远高于一般产品。创新劳动之所以能创造出较高的价值,主要原因是创新劳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它等于许多倍简单劳动。

  3.创新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一种独立劳动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知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很明显,创新劳动蕴涵在其他劳动之中,资本主义大生产中创新劳动对经济的贡献就日渐突出,创新劳动逐渐从其他劳动中分离出来。马克思说“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体力劳动者或做十分简单的粗工,于是劳动能力的越来越多的职能被列在生产劳动的直接概念下。”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创新劳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更为明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创新劳动在社会生产中越来越重要并且正在占据主导地位,它具有了作为一种专门的劳动被独立出来的条件。创新劳动的独立化使其可以在更大的时空发挥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软件开发、创意、策划、咨询、信息等新兴行业层出不穷,有一些就是由于创新劳动的独立化而产生的新行业。

  4.创新劳动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有更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的、直接的推动力,新知识的涌现及其在经济上的运用加速了经济发展的进程。生产知识、运用知识的创新劳动对经济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以算术级数增加;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增加的动力源泉在于创新劳动推动了知识的加速更新,新知识的运用进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社会财富在创新劳动的催化下大量涌流。社会财富的增加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创新劳动的形式[1]

  1.科研劳动

  科学研究人员,他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但他们的劳动成果一创新性的知识,能极大地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马克思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自身一它们的巨大效率一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重视科学研究人员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观点。

  科研劳动作为具体劳动主要表现在提出新的思想、发明出新的产品、研制出新的技术等。他们能使已有的生产更加富有效率或产生新的生产效率。科研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将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物化在知识商品中,使知识商品成为价值不菲的商品。现代各国的生产力水平都直接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强弱,而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又直接取决于科研劳动者的科研劳动的质量和水平。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教育和科研部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数码、光纤、多媒体为卞要标志的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产业

  2.经营管理劳动

  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的劳动是运用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把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组织、配置、协调起来,发挥总体功能。它是构成企业总体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联合劳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劳动形式。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各个人的活动,完成有各种生产总体运动一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劳动一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提琴独奏演员可以独展所长,一个乐队就需要有乐队指挥

  企业的管理劳动能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是管理者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生产的活动。作为抽象劳动是管理者作为全体生产者的一员,与直接生产工人的劳动一起形成新价值,将自身的劳动凝结于新商品之中。管理活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和较:F富的知识,要有预见能力、承担风险能力,要懂技术,要有实践经验和经营决策能力。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能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决策正确与否、能否承担风险和把握机遇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创新劳动的分类[2]

  创新劳动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为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而获得新知识的创造性劳动。这类劳动也可称为科学创新劳动。比如,实验科学先驱的伽利赂、经典力学始祖的牛顿、第一个发现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对电磁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法拉第、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首创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就是从事科学创新劳动的典范格。

  第二类是为节约时间和空间,节约体力和精力,节约资源和能源而探索更简便的思想、方法利手段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也可称为技术创新劳动。比如集装箱的发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里并没有发现新知识的科学创新,但却是一个能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技术创新。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许多重要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关键的不是科学创新劳动,却是技术创新劳动。比如要做出0.5微米的集成电路技术产品,其科学原理并不复杂,也早已为人们掌握,所以并不需要科学创新劳动,但却需要复杂的技术创新劳动才能完成。

  第三类是为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新需要而设计与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劳动,这类劳动又可称为产品创新劳动。

  第四类是发展人自身的劳动,又称人力创新劳动,它包括学习劳动和部分教育劳动。学习劳动和教育劳动都是塑造和培养劳动者新的能力和素质的劳动。由于人具有思想和个性,所以教育劳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往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处处实现创新。   

创新劳动的主体[2]

  创新劳动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是知识的创新及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因而我们把知识的创新者及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者作为创新劳动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大学和研究机构

  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知识、技术和人才创造的主要阵地,是创造知识和创造人才的主要力量。研究开发活动的制度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迅猛发展使它们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力量最强、尤其是美国,已拥有大学3800多所,其中l/3兼事研究开发活动;有研究实验室H万多个,其中较大型的政府研究机构600多个(D,居世界之首。1997年,我国已拥有高等学校1020所,县级以上国有科研机构5819个

  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开发活动方面的优势在于:

  它们集中有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拥有最先进的科研仪器和设备,良好的学术环境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由于政府的资助,它们可以从事本学科处于前沿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在发达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占有相当的比例,1990年,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支出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家全部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比例约为25%,日本的比例约为20%,英国的比例约为30%。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有更高的比例。1988年,印度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全部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比例高达75%以上。我国的比例约为60%。

  2,企业

  企业往往被认为是创新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者。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越来越被认为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这是因为,同大学和研究机构相比,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更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更了解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活动易于与生产、销售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形成整体.其科技成果一般也与市场结合比较紧密,本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也不存在着组织上和经济上的障碍,因而科技成果也能够较为容易地变成创新。同时、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在改善企业的生产技术,培养和锻炼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的技术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经济学家的看法,企业R&D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经济必然性,因为它减少了技术市场交易的费用。日益激烈的竞争是企业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对企业研究开发的收益及其未来的影响抱有较高的期望。许多企业开始把加强研究开发看作是维持企业生存的条件。“现在不搞研究的企业迟早要陷入破产的境地”,己成为大多数企业领导人的共识。

  3.创新家和企业家

  从创新的产品的生成来看,创新家与企业家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源泉。熊被特把创新家和企业家都定义为是实现生产要素新组合的人,因而把企业家与创新家等同起来。但是创新家和企业家实际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创新家可能是企业家,但不是所有的创新家都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家,但不是惟一的创新家。

  创新家是指直接从事创新活动的人,主要指把新设想变成商品化创新的创新者。但是如果按照创新过程的整体化概念,对创新过程作过重要贡献的人都应看作创新者,这样发明家是创新家,企业家是创新家,研制开发者是创新家,销售者也是创新家。事实上,由于发明家大多参与了把发明变成创新的过程,有的甚至自己就是主要的创新者,因此发明家和创新家在很多情况下是同样的人。由于创新家在推动创新成功时有着大量的组织和创业工作,创新成功后,使事业得到发展,他又变成了企业家。发明家——创新家——企业家,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物,历史上不少,今日更是频繁地出现。

  发明家的贡献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多已功彪史册,企业家也广为人们所钦佩、敬仰。然而对创新做出最大的直接贡献的创新家,其功续却鲜为人知,除非他们就是发明家或企业家。今日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批发明家的名单,也可以说出一些企业家的名字,然而我们却难以列出所有创新家的名单。这是因为创新者常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支队伍,甚至整个企业,或整个机构。其中虽然有起主要作用的,然而这种主要作用仍然不足以把创新仅仅和他个人的名字联系起来。

  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家,这不仅是因为有些发明本来就是企业家完成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把发明转变为创新过程中的卓越的组织和管理作用,没有这种组织与管理,发明不可能变为创新。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主要担任了创新的推动和启动者、风险承担者和协调管理者的角色。首先是企业家认识到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机会,做出推动技术创新的决策,然后企业家寻求资源,启动创新项目。而创新的成功与失败与企业家的利益直接相关,所以没有敢于它lj新和敢于冒险的素质和精神是不可能有创新活动的。另外,企业家还要保证创新过程中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保证各个阶段资源和信息投入。要采用必要的激励措施,调动创新过程中各类人员的积极性i所以要取得成功还必须在组织上进行创新。所以,我们说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家。

  4.用户

  用户作为创新主体,主要不是指其知识和技术的来源,而是指创新产品的来源及其产生的动力机制。希伯尔在其(6g新的源泉》一书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用户作为创新源泉的作用。他提出了一个功能源的概念,即把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功能,它的动力来自何处,什么经济目的推动,谁将得益。

创新劳动其成果的存在形态[2]

  创新劳动其成果也相应地有四种存在形态

  第一类是知识形态,它可以是原理、公式、发明、图纸等。

  第二类为设备形态,也就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被固化在生产设备中。

  第三类为最终产品形态,它具有弥补新的使用价值的性质,包括给人创造新的效用、新的感觉、改善健康的需要。

  第四类是人的创新形态,也就是武装了新知识、新能力的人,他们还可能掌握了技术诀窍,积累了生产经验,他们可以在接触知识形态、设备形态和最终产品形态的产品后进行创新,再生产出新的知识形态、设备形态和最终产品形态的产品来,从而使创新劳动不断积累、应用和再发因。

创新劳动和重复劳动的比较[3]

  创新劳动比较重复劳动具有的基本特点:

  第一,具有挑战性。创新就意味着挑战。创新劳动要创造人类历史上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价值、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历史的——种挑战,就是对所要取代的旧的使用价值的挑战,也就是对相关重复劳动的挑战。这无异于宣布了这种旧使用价值即将终结,也无异于宣布了批量生产这种旧使用价值的重复劳动即将终结。反之,重复劳动则不具挑战性,任何重复劳动都是对一定创新劳动及其创新成果的肯定。

  第二,具有风险性。如果创新就意味着挑战,那么挑战又意味着风险。有挑战就有风险。由于任何创新劳动都要创造一种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价值,都是对一定重复劳动及其生产的旧使用价值的挑战,因而必然带来风险。反之,由于重复劳动不具挑战性,因而也就不存在这种风险性。

  第三,具有革命性。创新劳动,不仅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更重要的是具有革命性。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把科学看作是历史上一种革命的力量。从挑战性到风险性,再到革命性,架构了创新劳动的基本特点。

参考文献

  1. 1.0 1.1 赵润录,宋斌成,刘卫民.《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陕西人民出版社[M].2002
  2. 2.0 2.1 2.2 何荣天.《产业技术进步论》.经济科学出版社[M].2000
  3. 赵培兴.《论创新劳动及其价值定位-献给知识经济 》.中央文献出版社[M].200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xe,鲈鱼,方小莉,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创新劳动"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