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結構資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基礎結構資本[1]
基礎結構資本是指不依附於企業人力資本而存在的組織結構和其他所有能力,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信息系統、戰略計劃、經營目標、管理規範、組織文化、工藝流程等保證企業安全、有序、正常運轉的知識因素。
基礎結構資本的內涵[2]
說到基礎結構資本,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認識。傳統經濟時代,人們關註最多的可能是生產設備等有形資產。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多的人會將企業內有關信息、網站、自動化等電子與通信設備,當作是企業基礎結構資本的主要內容。嚴格地講,以上這些認識都有失偏頗。企業得以運轉,除了必須擁有有形、具象的資產,如各種生產設備、電腦信息系統等物質資源要素的投入,還要擁有無形、抽象的資本。如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市場資源等非物質資源要素的投入,此外還必須擁有包括各種企業組織管理等知識性要素的投入。
並非所有的相關資本都構成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正如我們在審視人才資本、市場資本、技術資本時,並非籠統地將所有涉及到的全部相關資本統統納入我們的視野,而是僅僅關註那些真正擁有企業所需的相關知識含量和能力的人員、技術、資源等,只有這部分資本才能稱為企業的智力資本。當我們審視企業基礎結構資本時,同樣要尋找那些能夠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環境並得以有效運轉的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對企業實施有效管理的能力。任何一個企業所擁有的有關企業環境營造和優化的知識和能力,即該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
企業是人與環境彼此協調、相互適應的有機組合體,只有在和階的環境中,企業員工才能有激情、講效率地工作,並最終實現企業目標。創造這樣一個特定的工作環境,首先需要某些人的知識和能力進行創造性的勞動才能完成,但更多的人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被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完成更具創作性的工作。這種人與企業環境的有利共生關係,既是企業基礎結構資本的真實內涵,也是企業基礎結構資本的價值體現。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基礎結構資本,能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理解它的內涵與實際意義。從功能上看,基礎結構資本是支撐一個企業運行的骨架和黏合劑,其主要功能是為人及其工作的結合營造適宜的環境,提供方便快捷的工作條件。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堅固的基礎結構,就不可能為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員工也會因對環境的不滿而對企業失去信心。
從內容上看,基礎結構資本是企業的經營戰略、經營理念、組織結構、制度安排、企業文化、管理流程等構成的企業知識性資產,它為企業知識的創造、傳遞、使用與保護和企業價值的實現與增值提供支持和保障。
從知識形態上看,企業的知識載體,一般分為兩種形態:一是“人”,另一個則是用以管理知識的工具和環境。一個企業智力資本的核心固然是“知識”,但必須通過有效的“工具”、完善的“體苧:、便捷的“環境”等傳遞,才能為企業帶來更有效的創新行為讓更加顯著的獲利效果。因此,由公司行之有效的組織形態、公司內的傘業文化、有效率的工作流程、各種知識庫等構成的企業基礎結構資本,也就成為切也創利的基礎性條件。
從企業的性質看,企業是人與工作環境的有機組合,任何一個企業所擁有的如何創造有利企業環境的知識和能力,都是該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構成企業內有利於工作環境的因素,或者是由於經驗的累積得到,或者是由於分析、創造得到,它們都共同具有知識含量的成分在內。這些因素可能存在於企業的管理流程之中,也可能存在於各種管理規定和制度之中,它不是虛化的、憑空存在的,而是產嚴應竺文字或數量資料說明,使這些因素成為企業基礎結構性資本的一苧分。例如,企業招聘人才時所依據的人才選擇程式與標準;企業在培訓員工時所使用的工作手冊、工藝流程圖、作業說明書等;企業內部實行的各種激勵性措施或制度。它們為企業環境的營造與優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與設備理所當然地成為企業有利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用信息技術與網路系統的能力,也是企業基礎結構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單純的信息技術或網路系統本身,或許只能算作企業的部分設備資產,而不算智力資本。但是當企業能夠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或網路系統創造市場盈利時,這種被運用的知識和能力即成為企業的基礎性結構資本。
企業內部環境可以分為有形環境與無形環境兩種,無形環境就是指在特定一群人之間,彼此影響的一種力量。當這種力量是一種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時,即構成企業的有利環境。這種彼此影響的力量,也稱為企業文化。因此,企業文化也是一種基礎結構資本。
在完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看不見的手在配置資源方面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而政府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在中國,政府為發展經濟制定了各種優惠政策,自然成為在當地經營企業的有利環境,被眾多企業所追逐。因此,當一個企業享有某些優惠政策或獨有某種特殊的社會資源時,也就構成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
綜上所述,基礎結構資本就是企業擁有的有關營造和優化經營環境的知識和能力。這類資本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它為企業員工彼此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大環境,確保企業安全、有序、高質量地運轉。
基礎結構資本的特征[2]
1.客觀實在性特征。從企業基礎結構資本的內涵可以看出,無論從哪一種角度進行定義,基礎結構資本強調的都是對企業增值與獲利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那部分知識和能力,其存在形態雖然具有無形的特征,但不論哪一種基礎結構資本,都具有不容忽視的客觀實在性,即使你看不見、摸不到,但它卻是實實在在客觀存在的。
2.經濟性特征。基礎結構資本無論哪一種存在形式,或企業戰略、或企業組織結構與管理制度、或企業文化與網路系統等,對企業經營活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有用性,不僅能夠促使企業維持正常的經營管理,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有利的內部環境條件,還有助於改善企業的外部環境,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這些知識與能力一旦為企業所擁有,即形成企業獨有的經濟資源,滲透於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並可以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為企業獲利提供堅實的基礎。
3.不易量化的特征。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究其實質是一種知識和能力,其價值難以精確估量,至少在目前條件下是這樣。
4.依附性特征。基礎結構資本必須依托一定的經濟實體,企業基礎結構資本可以說沒有獨立的實體,不具有實物形態,但它又必須依托於實體。可以說基礎結構資本主要是一種隱形的、不可觸摸的物質實體,與機器設備相比,猶如一種虛幻的存在,但又實實在在地存在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依附於企業經營過程的每個環節,構成企業重要的經濟資源,並切切實實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基礎結構資本的專有性、獨特性特征。專有性與獨特性是企業基礎結構資本最主要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對於企業來說,無論哪一種形式的基礎結構資本都是惟一的、排它的,是植根於本企業獨有的土壤之上的。正是這種專有性特征,才使企業擁有獨特的適合自身發展的經濟資源,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能較長期地持續發揮作用,幫助企業實現獲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基礎結構資本可以被界定為無形固定資本,可以被作為長期資產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持續發揮作用。
基礎結構資本的內容[3]
一個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包括企業文化、企業組織結構與制度、網路與信息技術系統和金融關係等。確切地說,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是一個企業的“骨架”,正是以企業基礎結構為依托,合理配置各種物質資本、市場資本、知識產權資本和人才資本,才能使企業運作起來,創造出理想的經濟效益。可見,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是企業的關鍵要素之一,是知識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1.企業文化
文化泛指一個群體或社會共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其實質是人類行為的標準體系。對於企業來說,企業文化是以企業整體的價值觀為基礎,對員工日常行為起規範作用的文化氛圍。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對好與壞、對與錯等問題的看法,是最終抽象出來的一般的概念化的標準體系。它在企業創立之初就在企業家腦海裡存在,併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具體的規章制度規劃實施,從而對企業員工的道德觀念、生活、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因而,它制約著企業遠景規劃的制定、企業組織結構的形成和組織制度的制定。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的重要性更為突出。知識型員工在企業中的比例越來越高,他們大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有自己的主見,僅靠過去的行政命令式的指揮顯然是行不通的。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向他們思想深處滲透企業的價值觀念,才能使他們真正在思想和行動上和企業保持一致。海爾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企業文化的建設,不僅大力倡導“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海爾精神和“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海爾作風,還具體要求廣大員工在平時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質量都有一點提高。這是海爾成功的重要法寶之一。企業文化需要經過多年建設形成,建立最適合本企業的、容易為廣大員工認同並能最有效地促進企業成長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
2.企業組織結構與制度
面對相同的生產要素,不同企業文化的企業往往會以不同的結構將其組織起來,企業組織結構是企業的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在工業經濟時代,在將員工視為“經濟人”的科學管理思想和將員工視為“社會人”的行為管理思想指導下,金字塔形的等級式組織結構建立起來了,對當時企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以地方為主的扁平式組織結構適應了知識管理的需要,引起社會的關註。可見,企業組織結構是以企業的管理思想為指導,適應時代特點而建立起來的。企業組織制度則是以文字形式將企業組織結構具體表述出來而形成的。它能夠將企業家的管理思想公之於眾,從而能夠在廣大員工的配合下,完成企業組織結構建設工作。良好的企業組織結構和制度能夠將散亂的生產要素進行配置,使之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如微軟公司一直保持著建立之初的鬆散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適應了微軟公司高智力性企業的特性,更能發揮企業員工的潛力,是微軟能夠迅速崛起的訣竅之一。企業組織結構和制度的建設不可忽視。
3.網路和信息技術系統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功能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企業對其依賴性也越來越大,企業信息化成為大勢所趨。但一臺電腦畢竟作用有限,於是電腦網路應運而生。企業內部網使企業連為一個整體,為企業內知識共用和知識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又為信息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通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電子貨幣、電子銀行、電子商務等為企業造就了一個虛擬的市場,網上商機無限。網路也成為企業不可錯過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施樂公司的“知識地平線”系統為企業內知識傳播與共用提供了極為方便的條件,是其競爭優勢的來源之一。在知識經濟時代,面對著浩如煙海的信息,一個企業能否擁有一個完備的網路和信息技術系統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抓住市場商機,採取相應措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
4.金融關係
金融關係是指企業同投資者、銀行等金融界人士和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正如精神離不開身體一樣,知識也必須以有形的生產要素和各種具體活動為依托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而,一個企業的運作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支持,不僅機器、廠房、原材料、員工的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的購買和維持需要資金,員工培訓、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咨詢公司的聘請、營銷宣傳等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單單靠企業自身一般是難以負擔起如此大的費用的,向金融界求助以獲得貸款或投資者的投資就成為各企業明智的選擇。對於信息產業來說,風險投資在其創業初期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部分以軟體、網路等為主要業務的企業在創業初期往往是由創業者拿出技術來吸引投資者投資,從而才能起步發展的。雅虎、搜狐等著名企業都是這樣起步的。可見,對於企業來說,同金融界人士和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能使其受益無窮,金融關係也是一種資本。
基礎結構資本的管理策略[3]
企業的基礎結構資本管理策略要對企業文化、企業的組織結構與制度、網路與信息技術系統和金融關係進行全面考慮。
對企業文化進行管理的訣竅就在於好的企業文化的建設。強調終身學習,加強組織學習、建設學習型企業文化成為迫切需要。企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組織學習,建設學習型企業文化:第一,制定有利於組織學習的規章制度。例如,企業可鼓勵員工進行理論研究,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並對員工的合理化建議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員工間互相交流,以互相進步,並可將員工間知識共用的行為納入考核機制中。第二,企業領導身先士卒加強學習和交流。企業高層領導如果能夠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相信一定會在企業內掀起學習的熱潮。第三,提供員工間互動交流的平臺。企業可以組織研究會或研究小組,鼓勵員工積極加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也可在企業內某個地方或在網上BBS中闢出一個區域用於企業員工的交流。
知識管理強調企業內知識的自由流通,而一個比較僵化的組織結構則會對企業的知識共用和知識創新活動的開展造成很大的障礙。因此,作為企業知識資本一部分的企業組織結構和制度需要作如下調整。第一,從企業的管理層次結構來說,企業組織結構要實現扁平化、柔性化和網路化。把原來的金字塔形組織結構壓扁,組織結構變得比較靈活。企業內形成網狀結構。第二,從企業的職權結構來說,實行賦權管理。賦權是指交給員工做好自己工作的自由和權利。也就是說員工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是個執行工作指令的人,企業主管賦予他一定的自由工作許可權,只要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就行,用什麼方法不加限制,這有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對企業網路和信息系統進行管理,首先要健全企業網路中心,提高網路維護人員的素質。其次要建立規範的管理規章制度,有章可循才能一切井井有條。還要規範各種標準,包括網路標準、數據標準、異構系統間互操作協議等。只有各個方面都到位了,企業的網路和信息系統才能夠順利運行。
對於和投資商、銀行間的金融關係,企業首先要規範自己,遵守金融條例,按時還款,講求誠信,才能贏得投資商和銀行的信任。其次,企業要善於開展公共關係活動,和投資商、銀行融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