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企業投資機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投資機制(Enterprise investment mechanism)

目錄

什麼是企業投資機制[1]

  企業投資機制企業投資活動中的投資動機投資目標投資方式投資風險、投資約束、投資收益、投資成本等要素間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關係,以及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以求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進行有效投資活動的機能。

企業投資機制的內容[2]

  企業投資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投資主體。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投資主體是多元化的,從投資財產的性質上看,有公有投資主體私有投資主體;從投資主體的所有制形式上看,有個人、集體、國家等投資主體;從投資主體存在的形式上看,有個人、企業、中央和地方、外商等不同的投資主體。

  (2)投資動機。企業作為盈利性經濟組織,其投資動機是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在企業投資活動中,由於企業處於不同的競爭環境和經營運行的狀態,不同的企業進行投資的動機矗各不相同的,一般說來,企業投資主要著眼於:①規模化投資,以求規模效益;②更新改造和產品開發性投資;③多角化經營投資;④常規性投資等等。

  (3)投資方式。指投資主體向企業進行投資並取得相應權能的具體途徑。①獨資投資經營,投資主體向國內外,各地區、各行業投資新興企業(子企業);②合股投資經營,由投資主體與另外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投資主體聯合投資,開辦合資企業;③聯合投資經營,企業間通過簽訂契約進行聯合開發、聯合生產合作經營,或組建企業集團等;④有價證券投資,指投資主體以其資金購買企業的股票有價證券而進行的投資。

  (4)投資環境。企業投資涉及的區域不同,因而影響企業投資環境的因素也就不一樣,範圍也就有所不同,一般看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如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環境等因素,其中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是考察投資環境的主要因素。

  (5)投資風險。投資主體不論進行何種投資,客觀上都存在著投資風險,即投資中存在的使收益落空甚至喪失本金的危險,包括投資技術風險,使用風險、利息風險等,但是在市場經濟中,風險與機遇是一塊硬幣的兩面,既不存在無風險的機遇。也不存在無機遇的風險,企業作為投資主體,通常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投資活動並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爭取最大可能的發展機遇。

  (6)投資效益。這是企業一切投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對企業一系列投資行為結果的驗證。投資效益一般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股票投資帶來的股紅利及交易價格收入,合股經營帶來的利潤收入聯合經營帶來的規模效益等。投資效益在企業投資之前是潛在的,企業只有在全面分析投資環境、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取得應有的甚至是更大的投資回報

企業投資機制的構建[3]

  完整意義上的投資,不僅包括資金的投放,還包括投出資金的使用。所以,投資作為一個過程包括資金投放和使用兩個基本環節,與此相應,投資機制也包括資金投放機制和資金使用機制兩個方面的內容。構建企業投資機制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正確進行投資決策要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程式,重視投資的前期調查和可行性論證,合理確定投資規模,力爭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另外,企業還必須通過投資方向和投資方式的選擇,確定合理的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

  2.優化投資組合。投資組合主要有以下五種方式:其一是投資的風險等級組合,即將投資項目按風險大小分為高風險投資、適中風險投資和低風險投資三類,然後根據投資者風險偏好,形成冒險的風險等級組合、中庸的風險等級組合和保守的風險等級組合三種不同的風險等級組合方式。由於這些組合方式是直接以投資風險為標準來選擇投資組合方案的,因此,在確定投資組合方案時,必須權衡投資風險和收益的對稱性。其二是投資的對象組合,即將實業投資金融投資進行合理的搭配。這種組合方式有助於實現風險中和與收益中和,並使投資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其三是投資的時間組合,包括投資的期限組合、投資投出時間組合和投資收回時間組合三種具體組合方式。其四是投資的不同收益形式組合,即將投資總額按一定比例分割在固定收益投資和變動收益投資兩個方面。其五是投資的權益組合,即通過主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的組合,實現本金收回和取得收益的相對穩定性,並使投資風險得以中和。

  3.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包括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的比例關係、流動資產內部各項目之間的比例關係、非流動資產內部各項目之間的比例關係、生產性資產非生產性資產之間的比例關係等。其中,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之間的比例關係是資產結構中最重要的比例關係。在企業全部資產中,各資產項目占多大比重,要在綜合考慮風險與報酬、行業特點、經營規模、利率等因素後作出最優決策

  4.正確確定資產存量和流量。從某種意義上說,資產流量的大小取決於存量的大小,如果存量多,可供流動的數量就大。資產的流量對存量也有反作用,如果資產的周轉快,在完成同樣周轉額的情況下所需要存量就少。存量與流量的這種關係決定了財務人員必須對企業資產的存量和流量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採用科學的方法,合理確定存量控制標準,儘可能壓縮資產存量。在流量控制中,要進行科學的流量分析,合理安排收支,選擇合理的投資對象,控制資產的流速和流動路徑。

企業投資機制的體制類型[4]

  一、國家包攬的企業投資機制

  傳統經濟體制下,國家在直接經營企業的同時,幾乎包攬了企業投資的全部活動。主要表現在:第一,企業的利潤和折舊金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由國家統一計劃使用,企業既無投資權也無投資資金。第二,企業的發展規劃、投資決策由從上到下的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作出,企業的投資項目、投資規模、投資的技術水準、投資時間和地點等等,都不由企業作主,而由國家決定並通過指令性計劃貫徹。第三,企業投資中所需的人、財、及權力由國家統一掌握和行使。投資資金由國家投入,機器設備、基建材料由國家提供,勞動力由國家調配,甚至施工單位也由國家規定。第四,投資效益及後果由國家統一承擔。投資不足,由國家追加;投資效益差,企業虧損,由國家統負,投資節約的資金,上繳國家;投資創造的新收益,由國家統收。在這種體制下,企業的投資機制實際上是國家發展企業的機制,不是企業自我發展的機制

  國家包攬企業投資可分為兩部分,即創辦提供公用品的企業及事業和創建提供民用品的企業、擴大老企業的生產規模:就前一部分來說,公用品產業的狀況關係著社會穩定和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國家集中力量進行交通、電力、煤氣、通訊等產業的投資無疑是必要的。但民用品產業中的企業投資,尤其是老企業的更新改造、生產規模擴大,也由國家包攬,使企業缺乏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將引發一系列消極效應。

  第一,企業的發展取決於國家的偏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偏好於建新企業、鋪新攤子的條件下,已有企業的更新改造和生產發展常常被忽視。30年中,新企業大量增加,老企業卻長期處於技術落後、設備陳舊、產品老化狀態,跟不上科技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國家偏好的變動又極易給企業技術改造帶來困難和波動。例如,有一時期,國家傾向以油代煤,要求企業把燒煤鍋爐改為燒油鍋爐;不久,石油短缺發生,國家又要求企業再改回燒煤。這樣一折騰,大量的技改投資被浪費,企業生產不僅能力沒有增強,而且正常生產也受到影響。

  第二,企業技術更新困難重重,簡單再生產受到威脅。由於國家長期註重建設新企業,老企業自己沒有積累資金,要獲得國家投資也相當困難,所以,隨著企業運營時間的延長,折舊金上繳量的增多,維持簡單再生產愈加困難,結果是,企業難以更新改造設備、採用新技術,進行產品換代,只能通過拼設備、拼物耗、拼人力來完成國家計劃。這又進一步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甚至長期虧損。

  第三,企業間的不平等。國家投資按行政系統進行,各企業均有自己的行政級別和隸屬部門,企業的投資資金和物資,人力等來源與此對應。部管企業由中央投資、省管企業由各省投資,市管企業由各市投資,如此等等。由此造成了各企業由於行政歸屬關係不同而獲得的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的狀況也不同的現象嚴重發生。不僅如此,就是同一級企業,由於主管部門的偏愛程度不同,所獲得的投資、技術和優惠條件也不同,因而,各企業依行政關係而處於嚴重的不平等狀態中。

  第四,投資效果差、投資收益低。投資效果的好壞,首先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項目,把投資用於己有企業的更新改造,具有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等特點,投資效果較好;而用於建設新企業則要耗費較多的資金、較長的工期,見效也慢。這樣,國家把大量投資用於建新企業、忽視老企業的改造,投資效益就很難提高。而決策失誤、管理不嚴、重覆建設等等使大量投資在基建中浪費。投資收益的高低,取決於國家的投資量、投資項目、投資時間等是否與企業的要求相適應。由於投資項目眾多、技術要求繁雜、時間各不一致,國家很難一一進行可行性研究、科學審定和監督檢查,所以,常常發生國家投資與企業要求不一致。在國家投資多於企業技術改造的需要量時,一部分投資實際上被閑置、挪用甚至浪費;在國家投資少於企業技術改造的需要量時,企業新增生產能力不能充分形成。這樣,要提高投資收益就相當困難。

  第五,各企業投資中的產業關聯性被割斷。國家的投資是按行政“條塊”系統進行的,各部門各地區都只能管自己的一塊,彼此之間缺乏協調配套,因而,很難顧及到企業投資中的產業關聯機制要求,極易發生重點項目單線突進,相關產業的企業投資不足,結果是,先行投資完成後,新企業建成後,不能順利地投入運營。所謂“有計劃地造成比例失調”,這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國家包攬企業投資的根本弊端在於,它使投資與資產運營處於分離狀態。國家只管投資決策,企業只管資產使用。決策者不能充分詳盡地瞭解企業的發展要求,企業沒有自我投資的能力和條件,結果是,投資活動的有機過程和統一後果無人負責。這種狀況不改變,不僅全民資產將繼續在投資中浪費損失,而且企業的自身盈虧、自我發展機制也無法形成。

  二、生產者決策的企業投資機制

  南斯拉夫在實行自治制度過程中,逐步擴大自治企業的權力。60年.代以後,不僅將簡單再生產中的投資權交給企業,而且將擴大再生產中的投資權也交給企業,使企業有了充分自我發展的條件。自治企業是由生產者聯合起來和勞動集體,在自治企業中,生產者不僅是生產資料的使用者,而且是企業活動的決策者,這樣,企業的發展也由生產者集體決定。因此,自治制度中的企業投資機制,實際上是生產者決定企業投資的機制。由生產者集體來決定企業投資,有著許多內在困難和矛盾:

  第一,生產者集體只是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自然形成的內部鬆散的生產者個人組合體,不是一個有機的經濟實體。它的人員數量、結構、狀態、發展變化等等都不取決於自己,而取決於企業。在發展關係上,是企業的發展決定著生產者集體的發展和變動。例如,是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決定要增加生產者人數從而使生產者集體擴大,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決定的生產者集體的技術素質變化,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決定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技術工藝變動進而決定生產者集體的結構狀態變化,而不是反過來,生產者集體要求減少或增加人數,要求提高技術素質,要求結構變化決定著企業的相應變化。因而,由生產者集體決定企業投資和發展,在邏輯關係上是矛盾的。

  第二,生產者集體作為個人的組合體,除了追求生產者人均收入最大化之外,很難再有它自己的獨立利益和獨立目標,也就很難有它自己的投資利益和投資目標。這樣,除了用生產者人均收入最大化機制來選擇和界定投資外,就很難決定企業的投資方向、投資項目、投資結構、投資目標等問題。因此,由生產者集體決策企業投資,實際上貫徹著通過發展企業來實現人均收入最大化,其目的不在企業,而在個人收入。這樣,企業投資就必然要受到生產者人均收入最大化的強烈限制。

  第三,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投資要服從資產增殖和增長、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進步、市場競爭發展的要求,以自身資產增長、技術進步、實力增強為使命,而生產者集體卻按人均收入最大化的要求進行選擇,二者之間不免發生矛盾衝突。這樣,在生產者集體決定企業投資的場合,企業的投資衝動和投資機制必然弱化,除非改變投資資金的所有制性質。

  在生產者集體決定企業投資的條件下,有三種現象是相當突出的:其一,企業收入是轉化為生產者收入還是用於企業積累,生產者集體常常傾向於前者而忽視後者,從而導致生產者個人收入的增長超過企業生產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程度,引起消費基金膨脹,而企業積累資金從而投資嚴重不足。其二,在投資行為上,生產者集體常常傾向於上“短、平、快”項目,通過引進一臺(套)先進設備及配件、元件來增加生產能力、進行產品更新,而對提高自己開發創新素質、進行長期性項目(如科研、生產者技術培養等)的投資比較忽視,導致企業後勁不足。其三,在發展上,生產者集體常常局限於本企業內部,不願接收新工人,對企業經營擴張,向相關企業投資、進行企業間聯合發展等比較忽視。南斯拉夫的經濟實踐和我國雙重體制中由生產者集體決定企業經營活動的實踐都已證明,由生產者集體來決定企業的投資活動,弊端甚多。

  三、企業自主的投資機制

  自主投資是從發展角度來看的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是企業自主運行的必然要求和客觀結果。既然企業運行中包含著擴張發展的內容,那麼,企業自主經營就不僅包含簡單再生產而且包含擴大再生產的問題;既然企業稅後留利國家不能抽走,生產者不能瓜分,那麼,企業自負盈虧中就包含把留利用於投資的內容。企業生命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運行過程。企業在自主發展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而自主發展的第一個表現就是自主投資。因此,企業和自主投資是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運動的本質規定之一,是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動態中的應有之義。

  企業自主投資是企業自我發展機制的基本內容。它有如下要求:1、企業擁有自主投資的權力。企業投資由企業自主設計規劃。自主決策。投資方向、投資項目,投資重點、投資方式、投資規模、技術水準、時間規定等都由企業自己決定。2、企業擁有自主投資財力。稅後留利和折舊基金是企業投資的基本財力,應歸企業支配和使用。如何使用、什麼時候使用、使用的程度等均由企業自主選擇,服從企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各行政部門不能設關立卡予以限制和阻撓。3、企業對自己的投資後果負責。投資中存在著風險,有成敗之別和成敗程度之分。強化企業的自我發展機制,必須讓企業既嘗到投資成功的甜頭又嘗到投資失敗的苦果。為此,企業投資成功時,增加的收益除按章納稅外,不能抽調,應歸企業,企業投資失敗時,也不再給財政補貼,應由企業自己以盈補虧。4、企業投資的人格化。與企業運營人格化相對應,企業投資也要有人代表。否則,企業投資中就會發生權力無人運用,財力無人使用、利益無人維護、責任無人承擔的現象。企業的法人代表及其他企業家,是企業投資的人格化群體,理應為企業的投資及其利益負責。

  企業自主投資從維護生產力發展利益、全民資產增長利益、商品生產經營者發展利益出發,有著一系列積極效應:

  第一,提高企業投資效益。由追求利潤最大化所決定,企業投資通常有如下特點:其一,填空補缺。企業投資是在已有的生產條件基礎上進行的,大多用於填補自己的機器設備、生產技術、產品種類、產品質量等的空白或不足,以增強自己的實力。這樣,企業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生產條件進行投資,與新建一個同等生產規模的企業相比,具有投資少的優勢。據計算,建設新企業的資金繫數為3—6,而改造老企業的資金繫數僅為0.5—1,二者相差數倍。其二,務實求利。企業在投資中相當重視如何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益,因而,對投向什麼項目、如何投資、什麼時候投資等常常有相當詳細的耗費與收益比較分析,可行性論證和慎重的選擇。這樣,企業投資就自然有著實在、節約和效果好等特點。其三,工期短、見效快。任何企業都很明白,早投產一天就早得益一天,提前完成工期所需的費用常常低於提煎投產所得的收益,所以,企業總有一種儘可能縮短工程建設時間的要求,並採取各種辦法來促成其實現,這樣,企業投資效益自然較好。

  第二,增強企業活動。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企業投資中,隨著企業技術素質提高、生產能力擴大,企業自主經營的能力也增強了。企業不僅在技術配置、產品數量和結構、投入品採購和產品銷售等方面有了更大的選擇和自調節活動餘地,而且在量入為出、以盈補虧、資金調劑等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活動餘地,這樣,企業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都更具有靈活多樣的特點,企業經營更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其二,企業投資的多樣化,使企業經營觸角大大伸展,既減輕了企業單線突進所承受的風險壓力,又給企業經營選擇和今後發展提供新的信息、機遇和選擇餘地,同時也鍛煉了企業經營多樣化的能力,促進了企業間的橫向聯合

  第三,約束個人收入剛性上升。留利是企業投資資金的重要來源。企業要有較大較快的發展,把留利充分地轉化為投資是一個重要前提,因而,企業必然耍抵制生產者瓜分留利的行為,把生產者個人收入限定在與其勞動成果相對應的限度內。在企業發展中,隨著勞動量支出的增加,生產者的收入會相應提高,但它的速度要低於企業生產發展和經營成果增長的速度。這是因為,企業經營成果增長中不僅包含勞動因素而且包含企業投資因素,由企業投資引起的企業收入增加不能分給生產者個人。這樣,企業內部就自然產生一種約束消費基金膨脹的機制和保障生產發展基金增長的機制。

  企業自主投資機制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條件。其中包括,要給企業以籌資、用資所需的各種權力,應使企業擁有進行投資的財力,應使企業得到投資的利益並承擔投資的責任,應實行企業投資和發展的人格化制度等等。

企業投資機制發生作用的首要條件[1]

  企業投資機制發生作用的首要條件是企業作為投資主體,有權根據市場需求及外部環境變化調整投資目標,改變投資結構,尋求合理的投資方式,籌集資金,承擔投資風險,不斷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因此,企業既可以向本企業投資,又可以向有關經濟組織投資,企業投資表現為技術更新和新產品開發性投資、多元化經營投資、規模化投資、資源控制性投資。每一次投資都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但也伴隨著風險,投資風險就成為投資決策中的首要問題。企業的投資必須按照市場需求並承擔相應風險。合理的投資決策與健全的投資機制約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根本條件。

企業投資機制的影響[5]

  (1)對那些由於盲目建設、重覆建設而產生的產品沒有銷路的企業來說,在轉換機制過程中,是無法將其推入市場的,真的推入市場,共結果必然是破產

  (2)增量結構影響著存量結構。投資活動著眼於經濟增量,但對存量結構即現有企業結構的調整影響也有深刻影響。企業轉換機制之後,通過兼併、破產,淘汰一部分不合理存量,優化存量結構,但是增量結構若不合理,必將產生新的不合理的存量,使存量調整更加困難。

  (3)投資活動給企業提供了轉換機制的物質條件。例如,企業轉換機制中,破除“三鐵”是一個漸進的企業改革過程,需要配套的物質條件,特別是良好的經濟效益。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企業破除“三鐵”的經濟保障,而企業經濟效益的取得除了其經營管理上的原因外,其投資活動形成的先天素質如何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4)企業的管理體制投資體制的制約。投資活動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種類、技術水平、產品成本等重要經營因素;投資決策體制決定了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決策權和決策方式;投資體制與企業經營機制不配套、不銜接使得企業經營管理無法完善。

  除上述四個方面外,還有其它因素,也使企業經營機制深受投資機制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1.0 1.1 孫家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概念辭典.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年05月第1版.
  2. 李海源 楊紹家 劉家豐主編.現代廠長經理管理工作全書.人民中國出版社,1994年04月第1版.
  3. 新視角.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7.
  4. 褚時健 魏傑 王國剛著.微觀經濟運行供給主體——多重企業制度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
  5. 鐵振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問答.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06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Solitude1314,方小莉,Gaoshan2013,寒曦,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投資機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