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電腦審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電腦審計(Computer Audit)

目錄

電腦審計概述

  電腦審計是一種以電腦為先進的審計工具來執行經濟監督、鑒證和評價職能的審計方式

  我國相關部門曾經對電腦審計作如下描述:“簡單地講,電腦審計包括對電腦管理的數據進行檢查和對管理數據的電腦進行檢查。”根據日本會計檢察院電腦中心的觀點,電腦審計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電腦系統本身的審計,包括系統安裝、使用成本,系統和數據、硬體和系統環境的審計;二是電腦輔助審計,包括用電腦手段進行傳統審計,用電腦建立一個審計資料庫,幫助專業部門進行審計。

  李學柔和秦榮生編寫的《國際審計》中作如下定義:“電腦審計與一般審計一樣,同樣是執行經濟監督、鑒證和評價職能。其特殊性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執行經濟業務會計信息處理的電腦系統進行審計,即電腦系統作為審計的對象;另一方面,利用電腦輔助審計,即電腦作為審計的工具。概括起來說,無論是對電腦進行審計還是利用電腦進行審計都統稱為電腦審計。”至於電算化審計與電腦審計在內涵上人們的理解基本相同。

  可見,對“電腦審計”一詞的理解普遍存在兩個方面,即對電腦進行審計和利用電腦進行審計。

  我國的電腦審計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我國第一部《會計法》,1992年我國財政部發佈《企業會計準則》,隨後又發佈了若幹具體會計準則及徵詢意見稿,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我國《註冊會計師法》,1994年我國《審計法》開始實施,2000年國務院公佈《企業財務報告》,2001年財政部又發佈了新的不分行業的《企業會計制度》,並連續頒佈、修訂具體準則,促使我國的企業財務會計日漸趨向統一與健全。

電腦審計的方法

  從審計對象的涵義來看,電腦審計包含審計項目管理系統的電腦輔助審計、手工會計系統的電腦輔助審計和會計電算化系統審計三個方面的內容。

  電算化信息系統審計的基本方法可歸納為三種:繞過電腦審計通過電腦審計利用電腦審計

  繞過電腦審計(Audit Around the Computer)

  繞過電腦審計是指審計人員不審查機內程式和文件,只審查輸入數據和列印輸出資料及其管理制度的方法。 缺點:1。只有列印文件充分時才適用。2。要求輸入與輸出聯繫比較密切。審計結果不太可靠。

  通過電腦審計(Audit through the computer)

  通過電腦審計是指除了審查輸入和輸出數據以外,還要對電腦內的程式和文件進行審查。 缺點:1。審計技術較複雜。2。審計成本較高。

  利用電腦審計(Audit with the Computer)

  利用電腦審計是指利用電腦的設備和軟體進行審計。 利用電腦審計的優缺與通過電腦審計的優缺點基本相同。

電腦審計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電腦審計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從電腦審計理論到具體的電腦審計技術都有研究。

  在電腦審計理論研究方面,傅元略在《會計發展的新領域——Cyber Accounting(電腦網路會計)》中提出了電腦網路會計的概念,以反映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呂博的《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審計理論的基礎研究》從信息技術環境下審計理論基礎的認定分析入手,對審計理論基礎與審計理論以及審計基礎理論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行了探討,並分別就信息技術環境下審計理論基礎的特點、內容和研究方法加以綜合論述等。來明敏在《淺談電腦審計模式》中介紹了可以從國際上借鑒的四種電腦審計模式,分別是繞過電腦審計模式、穿過電腦審計模式、利用電腦審計模式、線上實時(網路)審計模式;並認為應尋找對策,從促進審計人員更新觀念、積極應用審計新技術、大力培養電腦審計人才、加快電腦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準則的制定、規範會計軟體設計,以及加大審計軟體開發力度等方面努力,儘快建立新的審計模式,從繞過電腦審計轉變為穿過或利用電腦審計,最終建立線上實時審計模式,加快我國審計現代化進程。唐飛兵在《關於構建我國電腦審計理論體系的探討》中系統地闡述了電腦審計理論體系的整體框架及各組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詳細地分析了審計環境和審計本質作為電腦審計理論邏輯起點的合理性,並對電腦審計基本理論內部層次關係的構建進行有益的探討。

  也有不少學者在審計的技術應用方面做了研究。譬如,黃永平提出在電腦審計中,利用孤點分析法進行數據挖掘,發現一些特殊現象,比其他數據挖掘方法發現一些規律性的知識更有意義。何玉潔等在《電腦審計中的資料庫技術》中介紹電子數據的特點開始,討論SQL查詢和 OLAP分析這兩種技術在實際審計中的應用成果,展示它們在電腦審計實踐中的特性和前景。

  此外,學者們還對電腦審計的其他方面進行了研究。陳峰在《電腦審計方式下的數據分析報告》中分析了數據分析報告的作用及其必要性,並對數據分析報告的基本框架作了數據分析報告的文檔結構,就其要素內容做出了規範建議。還分析了當前審計實踐中對存在的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並就規範撰寫數據分析報告的行為提出“制度形式對數據分析報告加以規範”和“審計組的討論和審核來保證數據分析報告質量”的建議。羅莉等在《電腦審計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分工協作》中認為,儘管電腦審計內容、方法與手工審計有很多不同之處,但從性質、目的、職能等屬性看,並沒有本質區別。由於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很難將電腦審計與具體審計業務分離出來,因此,電腦審計不可能獨立於內部審計外部審計之外。本文從審計主體的角度,綜合考慮電腦審計的界定,提出在電腦環境中內外部審計既要分工又要協作的觀點,並分析了分工協作的原則、內容等相關問題。趙輝在《電腦審計方式下的人員資源管理》中提出,在電腦審計方式下,一個單位的管理除了培養良好的單位文化,進行各種規章制度的建設之外,如何對審計人才進行管理,以適應這種革命性的變化顯得至關重要;而對審計人員而言,又應該如何加強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的能力,適應電腦審計的需要,這是一個亟待探討的問題。

  電腦審計風險也是一個眾多學者討論的焦點。馮淑霞等在《電腦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對策》中就電腦審計風險的形成原因做了具體分析,包括傳統審計線索逐漸消失、會計系統內控制度的改變、審計內容的改變、審計技術方法日趨複雜、審計人員電腦知識的缺乏、現行會計軟體評審機制存在缺陷等六個方面;並從審計數據、審計方法與技術、審計方式、被審單位、評審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控制電腦審計風險的對策。王奇傑在《淺析電腦審計下審計風險的控制》中分析了電腦審計下審計風險的新特征,並提出了控制審計風險的對策。

我國電腦審計準則

  我國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審計法規,如審計人員標準、現場作業標準審計報告標準、職業道德規範等。但是目前涉及到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的法規非常有限,目前主要有:《會計核算軟體基本功能規範》、《信息系統安全標準——電腦信息系統安全產品分類原則》、《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體數據介面》(GB/T19581-2004)。審計署1996年12月發佈的《審計機關電腦輔助審計辦法》指出了電腦輔助審計的內容、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對被審計單位的要求、審計機關與人員的責任等。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999年2月頒佈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電腦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指出了在電腦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的一般原則、計劃內部控制研究、評價與風險評估審計程式。國務院辦公廳2001年11月16日頒佈的《關於利用電腦信息系統升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審計機關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運用電腦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信息系統,對信息系統的數據介面、電子信息的保存要求、系統的測試、網路遠程審計和審計人員在電腦審計中的義務等做出了規定。在2006年2月頒佈的《中國註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中,對電腦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不再單獨成為一項準則,而是融入了各項準則之中。

電腦審計軟體

  審計軟體的類型較多,國內有學者把它分為三類:一是電腦輔助審計類,集成業務管理系統與辦公信息系統,具備公務處理、信息管理信息共用三大功能,用電腦取代人工書寫和計算等操作,完成日常審計業務工作,包括審計業務管理(審計文書類)、審計台賬、審計計算、文件摘要、法規庫及檢索、收發文書管理、機關內部管理等;二是信息系統審計類,主要是電子數據的採集、轉換、分析和對電腦信息系統本身的審計,即從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中獲取數據查錯糾弊,以及對信息系統及控制的審計,亦稱1T審計,IT審計師目前是“稀缺人才”;三是網路審計類,是建立在網路基礎上的審計信息系統,實施在網路環境下對經濟管理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審計,實現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事後審計事中審計相結合。

  國外審計軟體的研製與開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最初開發審計軟體的是幾個大型會計公司,後來一些軟體公司也開始研製審計軟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審計軟體不斷完善,目前已開發出便於使用、功能強大,為審計人員廣泛接受的產品。其中加拿大和美國的IDEA 就是在目前市場上占居領先地位的產品。以ACL軟體為例,ACL Services Ltd1987年創建於加拿大溫哥華,在布魯塞爾和新加坡設有辦公機構,併在世界許多國家設有代理機構。ACL軟體的主要功能有:數據轉換、抽樣、全面的項目監察、資料綜合分析、報告。

  國外的通用審計軟體有強大的數據存取、訪問和報告功能,並且易學易用,對審計人員的電腦水平要求也不高,在很多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並受到普遍歡迎。然而,通用審計軟體也具有局限性,通用的審計軟體只能進行事後審計而不能實施並行審計,即只能對應用系統處理後的數據進行審查,要想實施並行審計,則需使用並行審計技術。此外,通用審計軟體對應用系統處理邏輯的驗證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990年11 月山西省審計局開發的“工業企業財務收支審計軟體”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審計署鑒定的審計軟體。隨後我國開發的政府審計軟體有:太原特派辦的“審計業務文書生成軟體系統”、沈陽特派辦的“通用審計系統”、南京審計學院的“工程造價審計2000”、山東省審計廳的“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工商企業財務收支審計系統”、“海關業務審計OIAP系統”、“海關業務審計軟體1.0”、“國庫業務審計軟體”、武漢特派辦的“辦公決策服務系統”、“審計項目計劃管理系統”、“收發文遠程管理系統”、“上海市審計信息中心的”、“電腦輔助檔案管理系統”、“審計項目管理系統”、“上審2.0工交企業版”;以及審計署組織開發的“審計實施系統”、“機關輔助辦公系統”、“常用財經法規檢索系統”、“統計報表軟體”、“外資審計信息管理軟體”等。幾個在中國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應用於各大企業內部審計的審計軟體是:珠海金長源軟體公司開發的“審計直通車”、上海博科資訊有限公司的“審計之星”、珠海中普軟體公司開發的“中普軟體”和北京用友安易技術軟體公司的“用友GRPS審計軟體”。

  與國外的審計軟體相比,我國審計軟體研發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發出第一個審計軟體。目前,審計軟體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並普遍受到歡迎,而在我國只有少數單位開始試用或使用審計軟體做輔助審計,我國審計軟體的應用尚處於初級階段。國內審計軟體的開發是從單項業務模仿手工開始的,對於固定審計對象,有針對性的審計其效果還比較好。但是,從整體上來講,國內審計軟體的通用性還很不理想。目前,國內通用審計軟體的功能還比較簡單,具有一定的數據訪問功能,可以執行一些常用的審計程式,如審計抽樣工作底稿的編製及生成試算平衡表等,但是其數據分析功能較差。國外占領先地位的審計軟體,其軟體公司在全球均建立銷售網,由於技術水平不高等原因,目前試用或使用審計軟體的用戶依然較少,國內審計軟體市場尚不具規模。

電腦審計步驟

  與傳統手工審計一樣,電腦審計過程可分成接受業務、編製審計計劃、實施審計和報告審計結果等四個階段。其中重點是電腦審計實施階段,包括電腦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評價和對電腦系統所產生的會計數據(信息)進行測試評價。電腦審計過程具體可細分為以下主要步驟:

  1.準備階段。①瞭解企業基本情況,與企業的有關人員初步面談並查閱其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資料,歸納出被審計系統的特點和重點。②組織審計人員和準備所需要的審計軟體。根據被審計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構成特點,複雜程度可選擇安排有電腦審計經驗的註冊會計師擔任項目負責人,組成審計小組,準備審計軟體。如果對某審計項目需要特殊的審計軟體,還必須組成一個專門小組預先開發好所需要的軟體,以保障審計工作順利開展。

  2.內部控制的初步審查。初步審查的目標是使審計人員瞭解電腦信息系統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程度,初步熟悉電算化會計系統的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包括從原始憑證的編製到各種會計報表輸出的整個過程。一般採用如下的檢查和會談:①審閱上期的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初步瞭解上期系統的弱點。②檢查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文檔和系統使用手冊,瞭解系統模塊結構、名稱、資料庫以及相應的功能。③檢查輸入數據的基本依據(電子數據和有關的原始憑證),初步瞭解企業會計原始數據產生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況。④針對一些基本情況和上述檢查發現的問題,與會計人員、系統開發和維護人員、程式員面談,以便得到與司題相關的背景資料。⑤初步審查數據處理流程圖,瞭解原始數據的起點、文件名稱和系統內的代碼、數據經過的單位或部門、數據的終點和保管的措施,以及對產生和使用數據的單位的內部控制,並製作必要的簡明數據流程圖

  同時,審計人員還要對下列資料進行瞭解:①系統安裝日期、電腦硬體系統的型號、機房的基本管理設施、系統管理制度、系統的負荷量(數據處理量)。②系統的組織結構、各級管理的職責,以及電腦系統的負責人和系統管理人員。③系統內務應用子系統的控制類型和主要經濟業務。

  3.初步審查結果的評價。初步審查後,審計人員必須從整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評價初步審查的結果,確定內部控制的可行性程度,並作出結論。其結論可按以下三種方式之一作出:①退出審計。由於缺乏實施審計的技術或內部控制不可依賴等許多問題,審計人員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管理建議並退出審計。②對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進行進一步詳細的審查。這一方式是在初步審查表明內部控制有可依賴性的情況下採取的,實質性測試可作一些簡化。③決定不依賴於內部控制。作出這一決定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直接進行實質性測試更容易達到預定的審計目標;二是因為電腦內部控制系統可能不完善,各應用系統的用戶自己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補充控制,對補償控制進行測試更易於達到審計的目的。

  初步審查是通過應用面談、實地檢查觀察、閱讀內控制度和有關係統分析設計的文檔、填制內控制度調查表等方法取得初步審查結果,並對這些結果作出評價,為下一步應當怎樣審計提供必要信息。

  4.內部控制的深入審查。與初步審查一樣,審計人員要判斷是否退出審計,或是依賴系統的內部控制進入下一階段符合性測試,或是直接進入實質性測試過程。對於某些應用子系統,審計人員可決定依賴於其內部控制,也可採用其他更適宜的審計過程

  5.符合性測試階段。符合性測試階段的目標是尋找證據確定電腦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在發揮作用,以及實際存在的控制制度是否可信賴。除了在前面審查中所用手工收集證據方法仍可用外,在這一步驟,審計人員基本上是用電腦輔助收集證據和驗證審計計劃中已提出的各項控制制度是否可依賴。

  6.用戶補償控制的審查和測試。在某些情況下,審計人員可能決定不依賴電腦系統的內部控制,因為應用於系統的用戶採用了一些補充控制來補充原控制制度的弱點。

  7.實質性測試。實質性測試階段的目標是取得充分的證據,使審計人員能作出電腦系統在各重大方面是否偏離公允性或存在哪些弱點的最後判斷。實質性測試可分為六類:①出錯處理的測試;②數據質量的測試;③數據一致性的測試;④實物盤點與電腦系統中的數據比較測試;⑤利用外部數據資源對系統內的數據進行的測試;⑥分析性檢查測試。

  8.全面評價和編製審計報告。通過上述的審計步驟,審計證據和對各項目的初步評價結果已經形成,但這些證據和初步評價的結果是比較分散的。全面評價的目的是將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和初步評價結果進行綜合,篩選出重要的證據和主要的問題,將這些問題和證據作為重點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範圍包括對會計數據的公允性、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效率性和效益性。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編製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在報告提供給委托人之前,還應當征求被審計企業的意見,必要時對重大的問題進行追加審計,以保證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有更高的可信度。編製審計報告和建議書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都與傳統審計一樣。但應當註意的是,應用電腦進行審計,其審計結果彙總評價的許多方面可由電腦自動完成,甚至最終的審計報告也可由電腦輔助完成。

電腦審計的種類及其技術

  1.審計管理電腦化技術。電腦審計是一件複雜的工作,如果不藉助電腦管理整個審計過程,就會出現許多問題並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應建立必要的審計管理數據和管理軟體,為審計管理決策提供各項管理決策信息。

  2.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測試技術。內部控制的審查和評價主要是為了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①系統內的部門和人員是否實施充分的職責分離和監督?

  ②數據文件。系統文檔和軟體的拷貝是否設有必要的控制制度?

  ③軟體維護、數據修改是否有控制制度?利用控制則試技術可揭示內部控制的弱點,提出改進建議,保障內部控制制度正常發揮作用。

  3.資料庫或數據文件的審計技術。對資料庫或數據文件的審計技術主要是為確保數據的完整性而創立的。電腦審計人員可利用這些技術獲取所需的審計證據,並對這些證據進行評價,從而判斷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完備、合法、合規。

  4.應用軟體的審計技術對用戶的應用軟體的審計主要是要評價一個系統的軟體質量。軟體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為確保系統發揮正常的作用,對軟體的審計,尤其是對軟體的維護審計,是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這項審計也是電腦審計中最難的,需要有較熟練的電腦軟體開發維護以及編程技術。

  5.系統開發和維護的評價技術。新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是為了改進原來系統的功能。在開發前一般都設定用戶的目標,開發新軟體就是根據這些目標進行的。但作為系統用戶要清晰瞭解新軟體是否達到既定的要求,需要對新系統在試運行期間進行必要的審計。所以這一審計技術比較特殊。

電腦審計證據

  電腦審計證據也稱電子數據系統審計證據,是指在電算化系統審計和電腦輔助審計過程中產生的,以其記錄的內容與有關既定標準相符程度並作為審計結論基礎的電磁記錄物(憑據)。隨著電腦在會計領域及其他管理領域中的普遍應用,審計的對象、方式、手段必然要發生很大變化,電腦審計證據將廣泛地應用於電腦審計全過程。認真研究、探討電腦審計證據的特性和規律,降低審計風險,已刻不容緩。

一、電腦審計證據與傳統審計證據的主要區別

  一是安全程度不同。電腦審計證據雖然具有較高的精密性,但也有較強的脆弱性。一方面,由於電腦信息是用二進位數據表示的,以數字信號的方式存在,而數字信息是非連續性的,如果有人故意或因為差錯對電腦審計證據進行截收、監聽、刪除、剪接,從技術上講審計人員難以查清。而且電腦操作人員的差錯或供電系統、通信網路的故障等環境和技術方面的原因都會使電腦審計證據無法反映真實情況。另一方面,電腦信息是存貯在各種磁碟或磁帶等中的,而磁性為載體的數據易遭損毀,可以不留痕跡地更改。另外,磁性載體巨大的存貯容量也意味著數據存貯具有集中化的特點。一張磁碟損毀所導致的數據損失要比幾十本賬簿丟失帶來的損失大得多。在網路環境下,數據的通信傳輸又為遠程操縱電腦破壞、修改電腦審計證據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傳統審計證據主要以紙張為載體,且有易讀、不易更改,而且即便更改也往往留有痕跡等優點,安全性較高。二是表現形式不同。電腦審計證據在電腦屏幕上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更使電腦審計證據綜合了文本、數據、圖像、圖形、動畫、音頻及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這種以多媒體形式存在的電腦審計證據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傳統證據。三是顯現程度不同。電腦審計證據在存儲、處理的過程中,必須用特定的二進位編碼表示,一切信息都由這些不可見的無形編碼來傳遞,因此電腦審計證據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存貯於磁性載體中的多頭數據文件,只有採用電腦並利用電腦程式才能閱讀。傳統審計證據,如實物證據書面證據、言詞證據等則一目瞭然。

二、電腦審計證據的採用

  由於電腦證據的脆弱性使得其真實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脅,因此,電腦審計證據在支持審計報告中能起到多大作用或在訴訟中能否被採納為證據就成為我們面臨的難題。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和審計專業教材對審計證據的分類,電腦證據似可歸入“視聽證據”類。但在具體操作中,應註意到,電腦接收到的電子信息是電腦系統重新顯示或複製出來的,只能是原件的副本,不可能是傳統意義上的有形“原件”。因此,筆者認為,電腦審計證據中的“原件”的概念應等同於複製品和副本。

三、電腦審計證據的證明力

  證明力是把眾多證據加以綜合,恰當歸納,再加上審計人員的意見,所形成的證明被審計事項的能力。證據的證明力取決於該證據是原始證據還是派生證據、直接證據還是環境證據、外部證據還是內部證據。

  有人認為,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與電腦審計證據在技術上有著本質區別,而把電腦審計證據歸入“書面證據”。其理由,一是書面證據是指以文字、符號、圖畫等內容證明被審計事項的證據。其特征在於以其內容證明審計事項事實。電腦審計證據雖然有多種外在表現形式,但都無一例外地以其內容證明審計事項事實,符合書面證據的特征。二是我國合同法已經將傳統的書面合同形式擴大到數據電子形式,不管合同採取什麼樣的載體,只要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即可視為符合法律對“書面”的要求。筆者認為,將電腦審計證據視為“視聽”證據並歸為間接證據比較符合當前電腦審計的實際。首先,如前所述,電腦審計證據容易被偽造、篡改,而且更改、偽造後不留痕跡,再加上電腦審計證據由於人為的原因或環境技術條件影響容易出錯。因此,電腦審計證據應屬於間接證據。

四、電腦審計證據的鑒定和分析

  電腦審計證據的脆弱性,使得運用電腦審計證據來證明被審計事項時,必須加強鑒定和分析,以降低審計風險。對作為審計證據的電子文件、其內容是否被電腦網路入侵者或由被審計單位自己篡改、偽造的審查,將是對電腦審計證據進行鑒定和分析的最主要工作。

  1.真實性。查明電腦審計證據的來源、形成的時間、地點、製作過程及設備情況,有無偽造和刪改的可能性。一般說來,由第三方(如中間商或網路服務商)來儲存記錄或轉存的電腦證據具有較高的證據效力;被審計事項的事實和行為發生時留下的電腦證據的效力較以後專為訴訟的目的而形成的電腦證據更為真實;對於自相矛盾、內容前後不一致或不符合情理的電腦審計證據,應小心對待,不可輕信,對不能排除合理懷疑的電腦審計證據不得採納。

  2.合法性。包括收集手段是否合法和形式條件是否合理兩部分。有些審計證據其本身也有證據力,但在收集過程中,違背了規定的手續和程式,因而也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用來證實問題,為此,鑒定分析電腦審計證據時,要瞭解證據是以什麼方法、在什麼情況下取得的,是否違背了法定的程式和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這樣有利於判明審計證據的真偽程度和效力。

  3.相關性。查明電腦審計證據反映的事實與被審計事項有無關係,只有與被審計事項的事實或邏輯上是相關的事實才能被認為是證據。

  4.結合其他證據進行鑒定分析。將審計過程中收集的全部證據綜合起來加以分析、判斷。如審查電腦審計證據中有無數據、圖表等反映的事實,同有關書證、物證、證人證言進行分析,明確是否互相一致,是否有矛盾。如果與其他證據相一致,共同指向同一事實,就可以認定其效力,可以作為審計證據。反之則不能作為審計證據。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應具有一定程度的電腦機構與操作系統開發設計、電算化會計以及電算化系統控制與審計的有關知識。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Yixi,Dan,鲈鱼,Zxe,KAER,连晓雾,方小莉,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電腦審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