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彈性就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灵活就业)

彈性就業(Flexible employment)

目錄

彈性就業的定義

  彈性就業屬於就業方式和形態領域,又稱靈活就業、非正規就業。它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保險福利勞動關係等方面不同於建立在工業化和現代工廠制度基礎上的傳統主流就業方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

彈性就業的分類

  彈性就業涵蓋的領域十分廣泛,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一是在勞動標準方面(包括勞動條件、工時、工資保險以及福利待遇等)、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方面以及勞動關係協調運作方面達不到具有現代化大生產特征的企業標準的用工和就業形式,如臨時工季節工、承包工、勞務工、小時工、派遣工等。

  二是由於科技和新興產業的發展、現代企業組織管理和經營方式的變革引起就業方式的變革而產生的就業形式,如階段性就業、兼職就業、產品直銷員等。

  三是獨立於單位就業之外的就業形式,包括自雇型就業,如個體經營;自主就業,即自由職業者,如律師、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譯工作者、演員、廣告設計人員、軟體設計人員、中介服務工作者等;獨立服務性就業,如家庭小時工、街頭小販、待命就業人員和其他類型的打零工者。

  相對於傳統的剛性就業方式而言,彈性就業的就業門檻低,機制靈活,進退方便,對技術、技能和資金的要求不高,且行業門類龐雜,包容性大,就業選擇的空間大。其基本特征為:服務對象具有很大隨機性,勞動契約比較鬆散,有的雖屬雇佣關係,但基本不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係隨時可能中止:彈性就業人員收入不穩定,總體水平較低,平均收入僅略高於最低工資水平;勞動時間依其從事的職業的性質,由雇主與勞動者雙方協商確定,並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更改,如小時工通常為一天中某個時段;工作崗位不固定,組織鬆散,流動性強,經常更換就業崗位;彈性就業不容易進行統計,與社會保障體系幾乎沒有制度性聯繫,或者雖有規定但很少被遵守等。

彈性就業興起的原因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各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速度加快,第三產業不斷擴大,高科技飛速發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斷變化給勞動力市場帶來巨大衝擊,人們已逐漸不囿於傳統剛性的正規就業模式。同與日俱增的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相適應,機制靈活的彈性就業形式應運而生,並逐漸上升為占主導地位的就業形式,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僅非全日制就業臨時就業就占到就業總量的30%多,再加上自營就業獨立就業、兼職就業、遠程就業等其他就業形式,彈性就業總量可達就業總量的50%左右(平均值);在發展中國家,自營就業和家庭就業平均約為就業總量的55%,再加上其他的彈性就業方式,其規模相當可觀。彈性就業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並不斷發展,根本原因在於,它適應市場要求,順應了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滿足了勞動力供求雙方的需要,因此,其不但受到雇主與雇員的歡迎,而且也引起各發達國家政府的普遍關註。

  1、彈性就業適應各國政府緩解就業壓力的需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難題。20世紀的最後20年,由於受全球經濟蕭條的影響,發達國家的失業人口最高時超過了3400萬,其中,歐盟國家的失業問題最為嚴重,失業率持續在l0%左右。東歐國家處在經濟轉軌時期,失業率平均達到l5% 亞洲國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失業牢也在逐漸攀高。一些國家開始註意到傳統的固定就業模式剛性大,不利於緩解就業壓力,而靈活多樣的彈性就業方式,不僅為勞動者進入勞動力市場或留在勞動力市場內提供了可能,而且還讓勞動昔能夠分享有限的工作,有助於解決尖銳的失業問題。 因此,各國政府因勢利導,引導和鼓勵勞動者靈活就業、企業靈活用。政府一方面修訂那些不利於彈性就業的法律法規,減少對彈性就業的限制,在稅收信貸財政等社會經濟政策方面優待彈性就業著,從勞動條件、工資福利、休息休假就業服務養老保險等方面對彈性就業者的權益進行保護;另一方面制定一些直接開創彈性就業崗位的政策措施,以促其發展。可見,彈性就業不愧為吸納勞動力的“巨大海綿”,對於各國緩解就業壓力顯得尤為重要。

  2、彈性就業適應企業應對多變市場的需要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腳步的加快,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呈現出小規模和個性化的特征。靈活多樣的彈性用工方式可使企業在人員配置上機動地應對變化不定的市場需求,及時得到勞動力供應,降低工資和管理成本,減少法律責任。即企業採取固定一定比例的核心員工,當定單增多或產品轉型造成人員不足時,再以多種方式靈活雇用非核心員工,快速應對市場需要,實現以低成本獲取高效益的企業經營原則。此外,彈性用工方式還可以有效地利用生產設備,在發達國家,雇主多用非全日制工人解決因法定工作時間不斷減少而出現的設備使用上的脫節問題。

  3、彈性就業適應勞動者就業需求多樣化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識以及就業觀念等也都相應地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更希望擺脫固定就業模式,以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彈性就業可以使勞動者在工作內容和安排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有更多的時問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在職業前景和選擇雇主方面有更大的餘地,以及可彌補家庭開支不足和其他臨時或特殊需要。特別是就婦女、青年和少數民族等群體而言,與正規就業相比,彈性就業方式更適合其自身特點和條件,從而成為他們重要的職業選擇。以美國540萬從事臨時工作的人員為例,從年齡段看,24歲以下青年人占3l%;從性別看,婦女占50% ;從種族看,黑人和拉美人等少數民族人口占30%,均明顯高於他們在正規就業中所占的比例。

彈性就業的表現形式

  主要表現形式有兩種:

  一是階段的彈性就業。如某些單位的生產經營受自然條件或市場影響。出現淡季和旺季。有的工作半年休息半年,有的工作一個月休息一個月, 還有的根本就沒有規律。對單位來說,這是主、客觀條件造成的。但對勞動者而言,可能使工資水平下降。即使未影響收入,也造成勞動力資源的浪費。因此,在單位放假階段.應當允許勞動者從事其他適合自己條件的社會勞動,待本單位恢復生產,再回去上班。再如有的單位招用烤火工等季節性很強的勞動者, 雙方可以商定下一個工作周期,本期工作結束,下期工作到來之前,勞動者可以自行安排,從事其他職業,屆時如期履約。

  二是持續的彈性就業。如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勞動者,一般在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下, 可以不坐班, 自己可支配的時間比較多。這些人勞動能力的社會需求量比較大, 應當允許他們從事其他工作或社會職業,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如果他們要辭去工作另行擇業,單位也應當按規定幫助辦理有關手續, 不應設置障礙。對於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 實行彈性就業更有意義。他們中有的人在幾個居民家中做鐘點工,生活很充實,收入也不低,以自己的誠實勞動,向社會展示了自身的價值,應當大力提倡。

我國發展彈性就業的基本狀況

  近年來,我國GDP一直保持在年增幅7%~8%的較高速的穩定增長態勢,但由於體制轉軌、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等多重因索的綜合作用,傳統就業空間相對縮小,就業彈性持續走低。在全國城鎮2.4億從業人員中,國有、集體等正規單位就業人數逐年降低,而從事短期的、臨時的、季節性的等非全日制的彈性就業者已達l億人以上,彈性就業已顯示出吸納就業的巨大潛力,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就業形式。

  1、我國彈性就業的特點

  彈性就業的迅速發展是當前歷史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改革開放2O多年來,我國城鎮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兩個主要變化,加快了對彈性就業的需求:一是城鎮居民收人普遍提高,私人財富的累積使人們產生_r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從而引發了深人到私人生活中的勞務需求,如家庭保姆、私人看護等需求前景廣闊 二是城市生活服務系統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供給“真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消費品分配系統逐步瓦解,而適應市場經濟的城市消費品分配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市民的服務需求是多層次、多樣化和不斷變化的,而且遍佈於各個社區院落,彈性就業所能提供的服務貼近市場、反應靈敏、低廉便捷,實現了對社會多樣化需求的滿足。

  當前我國的彈性就業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1)量大面廣、情況各異、流動分散。彈性就業人員的主要來源結構,一是企業下崗、離崗、失業人員,主要受雇於小規模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從事臨時工、季節工等勞務活動;二是知識階層和大學畢業生等城市新增經濟活動人口的部分人員,一般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或特殊技能,多為自由職業者;三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主要從事建築、裝修、安裝勞動,或保全、保潔、綠化管理、飲食攤點、家政服務及其他服務性職業。

  (2)以自營就業和家庭就業為主。到2003年底,全國城鎮個體、私營企業的就業人員已達到8000多萬人,占城鎮就業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3)主要分佈於第三產業。彈性就業人員從事第一產業的占1.1%,從事第二產業的占20.9%,從事第三產業的占74.6%。

  (4)彈性就業群體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年齡偏大。

  (5)非正規部門是彈性就業從業人員主要分佈的地帶。

  (6)彈性就業方式是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主渠道。據統計,目前下崗失業人員中,有70%是通過彈性就業方式實現再就業的。

  2、我國發展彈性就業的重要意義

  第一、有助於開拓就業門路,增加就業崗位。我國的就業形勢嚴峻,在總量矛盾十分突出的同時還面臨著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就業問題,完成勞動力結構調整的任務,成為我國經濟體制轉軌以及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而彈性就業門檻低,對技術、技能和資金的要求一般不高,對不具備就業競爭優勢的下崗失業人員以及進城農民來說選擇的餘地和空間較大,機制靈活,進退方便,有利於吸引各種擇業取向的人加人。彈性就業已成為我國城市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

  第二、有助於緩解城鎮貧困問題,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在城鎮貧困人群中,下崗失業人員占大多數,他們在正規就業競爭中,由於勞動技能單一、年齡普遍偏大、可流動性差等原因,明顯處於弱勢地位。但與城鎮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相比,他們在彈性就業領域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具有多年城鎮工作、生活基礎,個人信用資源多,社會關係廣,工資以外的附加條件較少(如一般不需雇主解決住宿等問題),容易接受靈活的勞動時間安排等 因此,大力發展彈性就業,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儘快在這一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實現就業,能夠有效增加他們再就業的成功率。從而有利於減少城市貧困現象,構建和諧社會

  第三、有助於完善社會服務體系。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相應的社會服務體系尚未全面建立,一 社會服務,特別是新興的服務行業,如家政服務、病人陪護等,出現了明顯的供給“真空”. 彈性就業大多集中在服務業,它所提供的靈活多樣、方便快捷的勞務供給,能夠彌補城市社會服務的不足,提高社會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第四、有助於推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確立。在我國正規部門中引入諸如非全日制就業和臨時就業等機制靈活、進退方便的彈性就業形式,對一些非核心或通用型崗位採用彈性工時制度和靈活多樣的雇佣合同,不僅能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組織效益,而且有利於扭轉激勵不足、效率低下的僵化用工模式,促進這些部門中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形成。

促進我國彈性就業發展之路徑分析

  如上所述,在我國總體就業壓力大、結構性矛盾尖銳的情況下,彈性就業形式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崗位的一個亮點。但目前彈性就業在我國的發展還極不規範,存在著不少問題和障礙,主要有:開辦小型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面臨著不利的政策環境;現行社會保障制度與促進彈性就業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彈性就業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缺乏針對和適應彈性就業的法律規範;勞動關係的複雜化和多元化問題;城鎮社區建設滯後等。因此,必須正視彈性就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積極引導,充分發掘其潛力。

  1、提高對彈性就業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一方面,要提高全社會的認識。就業既包括傳統的以長期固定工為主的正規就業,電包括彈性就業,各種彈性就業都屬於就業,是就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發展彈性就業作為一種普遍的國際趨勢,同時它也適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轉型時期勞動就業的特點,是解決就業問題,完善市場化就業機制的長遠發展方向。另一方面,要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大就業觀念和現代就業觀。應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發展彈性就業的意義,將發展彈性就業納入政府巨集觀經濟社會政策的考慮範圍,認真做好宣傳工作,消除人們的思想顧慮,促進彈性就業的健康發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非正規經濟發展的限制條件逐漸取消,社會福利、保險趨於社會化,各種職業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同類型的就業並沒有優劣之分 .待業失業人員要努力剋服依賴心理、自卑心理,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積極尋找各種就業機會,無論是正規就業還是彈性就業,只要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就行。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彈性就業者的權益

  首先,健全和完善勞動保障制度 勞動保障制度對規範勞動關係,維護企業和勞動者雙方的合法權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在法律上確認彈性就業形式的地位和作用,著手制定專門法律法規,把對彈性就業的重視上升到法律層面而在專門法律法規出台前,要對現有勞動法中不適合彈性就業形式生存發展的規定進行修改和調整,逐步建立適合彈性就業特點的勞動關係制度 ,如明確小時用工最低勞動報酬標準,制定與彈性就業形式相適應的勞動關係形式、工資支付方式,特別是對彈性就業勞動者的工時、勞動和安全衛生條件及人格尊嚴保護等方面要作出明確規定,提高其社會地位。同時,加強勞動監察檢查和執法力度,沒立彈性就業人員權益保障協會,為彈性就業者提供有關法律咨詢等,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

  其次,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是建立在正規就業基礎上,並不適用於彈性就業。為了消除彈性就業者的後顧之憂,應儘快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一是要改變社會保險政策和管理方式。針對彈性就業的新情況,把管理和服務的對象由單一面向用人單位轉向既面向用人單位,也同時面向勞動者個人,要樹立生活保障和就業保障並重的思想,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在促進就業中的積極作用 政府勞動部門要及時研究這一就業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抓緊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保障多種用工形式不斷規範、健康地發展。

  二是要研究和實行適合彈性就業的社會保險形式。主要是在繳費辦法、繳費基數和比例、繳費年限等方面設計適中的標準,其方嚮應是降低門檻、靈活服務。確立彈性就業人員個人繳費的主體地位,並制定相應政策積極為其提供服務。同時,也可探索和試行商業性保險的做法。當務之急,可先制定專門適合彈性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辦法,使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幫 三是要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險關係信息庫及相應的管理制度。在彈性就業者日益增多、工作崗位變換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勞動者社會保險關係的變動、接續和管理的工作量越來越大,應儘快建立專門的信息庫並逐步實現在地市間、省市間的聯網與信息共用,為頻繁變動就業單位的彈性就業者建立、接續社會保險關係提供快捷、準確的服務。

  3、制定落實優惠政策,扶持彈性就業

  首先,建立有利於彈性就業發展的市場競爭環境。打破行業的國家壟斷和部門壟斷,降低市場準人門檻,鼓勵競爭,規範競爭秩序,促進非正規部門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建立競爭公平、運行有序、調控有力、服務完善、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勞動力市場,確立市場機制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主體地位,運用市場機制調節勞動力在正規就業與非正規就業之問的供求關係,使更多的勞動者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非正規就業。

  其次,為彈性就業提供政策支持,一是繼續制定和落實工商管理政策。重點是在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施優惠工商管理政策的同時,把適用範圍逐步擴展到其他失業人員;加強督促檢查和咨詢服務,把已有的優惠政策落到實處。二是進一步研究制定資金(信貸)扶持政策。如制定小額貸款的抵押擔保辦法,可考慮政府建立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支持中小商業銀行微型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三是進一步制定和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切實落實已有的減免稅政策,同時擴大現行稅費減免政策的適用範圍。凡具備創辦小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條件的,都應予以稅費減免的扶持。四是為擬創辦小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給予技術指導、咨詢和技術幫助。

  4、開闢彈性就業新領域,加強對彈性就業的服務

  在我國,彈性就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其中以下幾個領域特別值得關註:

  (1)城鎮社區服務業。目前發達國家的社區就業份額為20% ~30%,而我國只有3.9% 要使社區服務的就業潛力轉化為現實。關鍵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社區就業服務體系。重點是建立有效的就業管理和組織體系,組織包括街道和居委會在內的基層就業服務網路,構建以社區為依托的促進彈性就業的新機制等。

  (2)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隨著改革的深入,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將逐步剝離,這是一個新的就業增長點。應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積極組織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承接這些後勤服務項目。

  (3)大中型企業的彈性就業。隨著更多地採用適應市場變化和自身特點的彈性用丁形式正成為大中型企業的一個趨勢,應建立健全“勞務派遣組織”。積極組織就業困難群體到大中型企業靈活就業。

  (4)小型加工服務領域的彈性就業。企業在打破“大而全”和“小而全”、深化社會化分工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生產和加工項目,有相當一部分非常適合小型企業、家庭企業或個人承包生產,應建立有效的信息、咨詢、投融資等服務體系.溝通彈性就業與正規部門之間的聯繫,推動失業人員以各種形式從事大中犁企業的零部件加工、包裝等生產和服務項目。

  (5)高科技行業和服務行業的彈性就業。現代科技的發展,創造了許多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如網路銷售產生了大量的物流配送崗位。同時,對就業方式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出現了就業分散化、辦公家庭化,使以勞動關係鬆散化為特征的勞務型就業和承包就業成為一種趨勢。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彈性就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3.240.46.* 在 2010年11月4日 16:13 發表

嗯!又多瞭解了!多謝嘍!o(∩_∩)o 哈哈

回複評論
蔡剑波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9日 18:05 發表

彈性就業,確實給現在的中國和發達國家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格局也發生改變,從產品需求轉向服務需求,隨著人民腰包鼓了,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中國,服務產業相對空白,可以拉動下崗人員,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是相對的思想,禮儀要求較高。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