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控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利潤控制(profit control)
目錄 |
什麼是利潤控制[1]
利潤控制的意義[2]
利潤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偏差,脫離計劃,因而,必須在整個利潤形成過程中加強控制。利潤控制的意義表現為:
2.利潤控制是增加生產銷售從而增加利潤的必要工作;
3.利潤控制能有效地監督利潤計劃的執行,保證利潤計劃的完成。
利潤控制的內容[3]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利潤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利潤總額控制、利潤構成控制、凈利潤控制和利潤分配控制。
一、利潤總額控制
利潤體現了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它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非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同時也反映出企業的成本費用情況。利潤總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盈虧的總額,集中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企業最終的財務成果,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綜合指標,也是國家考核企業經濟效益最常用、最主要的綜合經營指標之一。利潤總額若為正數,則表示企業為盈利企業;若為負數,則表示該企業為虧損企業。如果虧損的企業不能及時消除不利因素扭虧為盈,最終將難以逃脫破產或者被兼併的悲慘命運。因此,企業要對利潤進行財務控制首先要把握好對利潤總額的控制。任何一個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都不可能忽視對利潤總額這一重要經濟指標的財務控制。
二、利潤構成控制
企業的利潤,就其構成來說,既有通過生產經營獲得的,也有通過投資活動獲得的,還包括那些與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事項所引起的盈虧。根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的利潤總額一般包括:①營業利潤;②投資凈收益;③營業外收支凈額;④補貼收入。
營業利潤是來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營成果,由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和期間費用構成,主營業務利潤是指企業經營活動中主營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是指企業經營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活動所產生的利潤。主營業務利潤與其他業務利潤之和再減去期間費用為營業利潤。
投資凈收益是企業向外投資所獲得投資收入扣除投資損失後的餘額。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高於賬麵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
投資損失包括對外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減少凈資產中所分擔的數額等。營業外收支凈額是指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支。它雖然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從企業主體來講,同樣會帶來收入或形成企業的支出,也是增加或減少利潤的因素,對企業利潤總額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控制中也應引起重視。
補貼收入是指企業收到的各種補貼收入,包括國家撥入的虧損補貼、退還的增值稅等。
三、凈利潤控制
企業的凈利潤為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餘額,其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因此,對凈利潤進行控制主要就是要對所得稅進行控制。按現行財務制度規定,企業利潤總額按照國家規定的調整項目作相應調整後,要依法繳納所得稅。所得稅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經營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收。自1980年起,我國相繼開徵了中外合資企業所得稅、中外合作企業所得稅、外國企業所得稅、集體企業所得稅、國營企業所得稅、私營企業所得稅等。所得稅的負擔主要取決於納稅人有無所得和所得多少,實行所得多的多徵,所得少的少徵,無所得的不徵的原則。稅負不易轉移,符合公平負擔原則。
四、利潤分配控制
利潤分配是指企業依法對稅後利潤的用途所作的安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有關法規的規定,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一般按以下順序進行分配。
(1)提取盈餘公積金。盈餘公積金,或稱盈餘公積,是從企業稅後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我國企業的盈餘公積金,包括以下兩部分:①法定盈餘公積金,是指企業按照規定的比例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公積金,一般按照稅後利潤的10%提取;②任意盈餘公積金,是指企業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批准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盈餘公積金,提取比例由企業自主決定。企業的盈餘公積金可以用於彌補虧損、轉增資本(或股本)。用盈餘公積金轉增資本,轉增後留存的盈餘公積金數額不得少於註冊資本的25%。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也可以用盈餘公積金分派現金股利。
(2)提取法定盈餘公益金。公益金是指企業按照規定的比例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用於職工集體福利設施的公益金,一般按稅後利潤的5%~10%提取。
(3)向投資者分配利潤或股利。公司向股東支付股利,要在提取盈餘公積金、公益金之後。股利的分配應以各股東持有的股份或出資額為依據。每一股東取得的股利與其持有的股份數或出資額成正比。公司原則上應從累積盈利中分派股利,無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謂“無利不分”的原則。但若公司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以後,為維護其股票信譽,經股東大會特別決議,也可用盈餘公積金支付股利,不過這樣支付股利後留存的法定盈餘公積金不得低於註冊資本的25%。
必須指出,從提取盈餘公積金開始,到向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為止,所有這些工作都屬於公司利潤分配的範疇。對於公司而言,真正可以自主決策的部分是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對這部分利潤的決策,是企業利潤分配工作的重點。
利潤分配工作關係到企業各個股東之間的利益安排,關係到國家、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員工等各方面相關者的利潤安排,關係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社會形象,因此,企業必須認真、穩妥地進行利潤分配的各項工作。
利潤控制的特點[3]
一、利潤控制具有可變性
企業從事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的營業收入,與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耗費的成本費用相抵減後,就是企業某一時期的利潤額。因此,利潤額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營業收入受市場供求關係、產品質量信譽、流轉稅負等因素的影響;成本費用又受原材料價格、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又受其他因素如國家經濟政策、社會環境等的影響,綜合這些主觀、客觀影響因素,使企業的利潤額往往不會一成不變。一個盈利的企業可能會因為市場因素或管理水平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變成一個虧損企業;相反,一個虧損的企業也許會因為加強管理,改變策略或生產適銷對路產品而轉為盈利企業。總之,企業利潤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好壞而相應地升降,具有明顯的可變性。相應地對利潤進行財務控制也便具有明顯的可變性。
二、利潤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綜合反映
企業實現的利潤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包括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營業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等。它實際上是生產經營活動和理財活動的效率與效益的綜合表現。因此利潤不僅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獲利水平高低的標誌,而且是考核、衡量企業經營成果與經濟效益的綜合尺度。而為了保證目標利潤實現所進行的利潤控制也綜合反映了企業管理當局的經營管理水平。
三、利潤控制要體現投資者的權益
投資者對企業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取得投資收益。因此企業取得的利潤首先應按國家規定的稅率繳納所得稅,其次按規定提取公積金和公益金,剩下的就是屬於投資者的權益,投資者有權做出用於發展企業或分派利潤的決定。所以,企業管理當局在制定利潤分配的控制措施時,除了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充分尊重投資者的意願,並要體現投資者的權益。
利潤控制的目標[3]
一、保證目標利潤的實現
目標利潤是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通過努力應當達到的利潤水平,是企業經營業績的最終目標,也是企業全體人員和全體部門共同奮鬥的目標。通過最優目標利潤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明確目標,使企業全部經營活動圍繞目標利潤有效地展開;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經營成果的考核提供標準。
企業應當在分析產品的市場結構情況、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和材料供應狀況等具體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對產品的銷售量、價格、成本等情況進行分析測算,合理地制定出目標利潤。只要保證目標成本和目標經營收入的實現,就能夠實現單位的經營業績目標。
二、保證利潤構成的合理性
企業的利潤主要由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和補貼收入構成。企業在利潤控制過程中要合理安排其收入來源,以保證利潤構成的合理性。即一般情況下,營業利潤這一指標能夠比較恰當地代表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業績,是利潤的主要構成內容,在利潤總額的構成中應該占主要地位。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對外投資業務不是其主要業務,因此投資凈收益在利潤總額的構成中所占比例不宜太大(但對於專門從事對外投資業務的企業來說,投資凈收益在企業利潤構成中的比例就應該占主要地位)。補貼收入通常不應作為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營業外收支凈額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在利潤總額中的比例只應占較小的比例。
三、保證企業依法納稅和合理節、避稅
在企業的利潤構成中,稅收是較大的一塊抵減項目。實現企業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是企業經營理財的外顯目標,但稅收的無償性使企業財務目標實現與國家徵稅制度產生了不能消除的矛盾,因為納稅就意味著企業既得利益的損失。因此,企業必須在遵守稅法及其他法規的前提下,對自身的經濟活動進行事先的籌劃和安排,以達到涉稅零風險與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這裡的涉稅零風險,即指納稅人首先必須依法納稅,要做到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繳納稅款及時、足額,以避免因行為不合法而遭受稅收方面的處罰。而減輕稅收負擔則是在實現涉稅零風險基礎之上的儘量少繳稅。
四、保證利潤分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由於利潤分配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因此各國法律都對公司利潤分配問題有著詳簡程度不同的規定。我國公司法、企業會計制度、證券法等也都對公司利潤分配的各個項目和程式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因此,遵守國家的財經法規是企業進行利潤分配工作的前提。
對繳納所得稅以後的利潤,企業必須按照規定的項目和程式進行分配;同時,向股東分配利潤時,必須考慮全體投資者的利益,保證資本金的完整,不得用資本金支付股利,也不能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即要合理處理股東當前利益和公司長遠發展之間的關係。
利潤控制的原則[3]
一、科學預測,合理規劃原則
企業在規劃最優目標利潤的時候,要綜合分析和預測銷售情況,產品價格、生產成本、生產能力和產品結構等因素對目標利潤的影響,合理地制定目標利潤。過高的目標利潤,超出企業的實際能力,不具有可行性;過低的目標利潤,企業可以輕易實現,不利於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失去了制定目標利潤的意義。因此目標利潤規劃要以企業的實力為基礎,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保證目標利潤的合理性。
二、開源節流,講求實效原則
企業應採取各種措施增加利潤,提高經濟效益。一方面從企業內部出發,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資產管理,控制並降低產品成本、期間費用,不斷降低利潤的抵減項目;另一方面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質量,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推出新產品,採取合理的營銷策略,開拓市場,不斷提高企業的收入水平。
三、合法合規性原則
首先,企業各項稅收的繳納必須遵守國家的財經法規,即企業的納稅籌劃必須是在遵循稅法及其相關法規以及符合政府的法律政策導向的前提下進行的。
另外,國家的財經法規對企業利潤分配的順序和原則也做了規定,企業的利潤分配必須嚴格遵守這些法規的規定,企業在依法繳納所得稅後,需嚴格按照規定的利潤分配順序對稅後利潤進行分配,按法定比例提取盈餘公積金、公益金。進行股利分配時,必須保證資本金的完整,不得使用資本金支付股利,也不得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
四、維護股東利益,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原則
股東利益是企業最重要的利益,企業的利潤分配通過留存收益和分配股利的方式,維護股東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企業的留存收益能夠為企業的再投資提供資金來源,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從根本上代表股東的長遠利益;股利分配代表股東的當前利益。由於留存收益與股利分配之間的矛盾性,企業要合理地確定兩者之間的比例關係,在維護股東當前利益的基礎上,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時利潤分配要兼顧經營者與員工的利益,充分調動經營者與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五、促進資本結構優化原則
公司的股利政策可以直接影響其資本結構,而合理的資本結構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周轉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股利政策的制定必須有利於資本結構的優化。
如果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過高,或者具有良好的投資機會,公司可以少分甚至不分現金股利,而保留較多的現金,以降低財務風險,滿足投資需要;反之,如果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過低,則可以派發較多的現金股利,同時考慮增加負債,以提高企業的財務杠桿。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在一定的風險範圍內使公司的資本成本達到最低,從而提高公司價值,保證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最終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財務目標。
六、保持股利政策相對穩定原則
穩定的股利政策有利於塑造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形象,從而提高投資者和社會各方對公司發展的信心,並有利於上市公司股價的穩定。同時,股利收入是一部分股東生活和消費經費的來源,持續穩定的股利政策有利於保證該部分股東的正常生活,因而對他們有較大的吸引力。所以,公司應儘量採取相對穩定的股利政策,避免股利發放水平的大起大落,只有確信在未來能夠維持新的、更高的股利水平時,才提高股利。
利潤控制的方法[4]
利潤控制主要通過以下方法進行:
一、目標利潤控製法
目標利潤預測建立在銷售預測的基礎上,存在很多可變因素,因此,企業制定目標利潤後,要對影響目標利潤的各項因素進行控制。企業計劃、生產、銷售、技術和財務等部門應通力合作,採取有效措施增加利潤,保證目標利潤實現。目標利潤控制方法又分為以下幾種:
1.本量利分析控製法
本量利分析控製法是研究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相互關係的方法,該方法以研究成本對業務量的依存關係為基礎,因而又稱為成本性態研究。
(1)基本損益方程式。其計算公式為:
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
根據這個公式可以預測目標利潤。其中,銷售量根據以前經營年度的企業銷售量水平和市場供求狀況預測得出;單位產品售價是根據國家價格政策和產品市場供求情況制定;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依據企業有關的成本、費用資料確定。
基本損益方程式變型後,可以得出實現目標利潤的產品銷售量的計算公式。即:
目標利潤銷售量=(目標利潤+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上式中,單價減去單位變動成本後的餘額稱為單位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總額是指產品銷售收入超過變動成本的部分。邊際貢獻首先彌補固定成本,若有剩餘,則成為企業的利潤;如若僅能彌補固定成本,則利潤為零,表明企業處於盈虧臨界狀態,產品的收入只能保本;如若不足以彌補固定成本,則表明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2)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盈虧臨界點是企業的收入與成本相等時的狀態,此時邊際貢獻全部彌補固定成本,利潤為零。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計算公式為: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量是企業經營需要達到的最低銷售水平。在這個銷售數量上,企業的收入僅僅能夠彌補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沒有盈利;只有超過這個銷售數量,企業才會盈利。企業的正常銷售額超過盈虧臨界點銷售額的部分稱為安全邊際,只有安全邊際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因此,利潤計算公式也可以表示為:
利潤=安全邊際×邊際貢獻率
綜上所述,用本量利分析法預測目標利潤時,可以採用以下公式計算:
目標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固定成本=安全邊際×邊際貢獻率
2.比率分析控製法
企業的利潤額與銷售收入、資金占用情況緊密相關,財務分析中往往採用專門的比率式,如銷售利潤率等來表示這種關係。比率分析法是利用銷售利潤率、資金占用率等比率式預測目標利潤的方法。
(1)銷售利潤率法。銷售利潤率是企業的銷售利潤與銷售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銷售收入和銷售利潤之間的關係,表明每一元銷售收入的實現可以得到多少銷售利潤。企業可以根據銷售利潤率的比例式預測目標銷售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目標銷售利潤=計劃期銷售收入總額×基期銷售利潤率×(1-+變動百分比)
上式中,計劃期銷售收入總額是企業根據計劃期的市場供求趨勢、本企業產品的銷售單價、推銷活動、產品改進和分銷途徑等方面的計劃安排預測所得;銷售利潤率是以基期的實際比率為基礎,根據計劃期的相關預測資料調整得到。
(2)資金利潤率法。資金利潤率是利潤總額與平均資金占用的比值。表明每一元的資金占用可以產生多少利潤,反映企業資金占用與財務成果之間的關係。企業資金分為流動資金與固定資金。固定資金一般採用固定資產原價或固定資產凈值的平均餘額表示;流動資金可以採用全部流動資金平均餘額表示。資金利潤率法預測目標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目標利潤=計劃期平均資金占用×基期資金利潤率×(1±變動百分比)
上式中,平均資金占用是計劃期內平均資金占用的預測額;資金利潤率是以基期的實際比率為基礎,根據計劃期有關因素的變動調整後得出。
3.利潤增長比率控製法
利潤增長比率控製法是利用企業基期發生的實際利潤額和過去若幹年間利潤平均增長幅度,並全面考慮未來影響利潤有關因素的變動情況,預測目標利潤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目標利潤=基期利潤總額×(1+利潤增長百分率)
二、比例控製法
這裡的比例是指利潤的各個構成要素,如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在利潤中所占的比例。比例控製法是指企業根據其所處的行業,在利潤控制過程中不斷使這些比例向更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方向變動,以保證企業具有使各期利潤持續穩定發展的能力。
1.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獲得利潤中最主要、最穩定的來源。這一部分利潤額在利潤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前後各期的變動趨勢,對於保證企業的長期利潤質量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這一比例應在80%以上。所以,為了保證利潤的質量,企業在利潤控制過程中要時刻註意調整相關經營政策,保證營業利潤在利潤中所占的絕對優勢比例。
2.投資凈收益
投資凈收益是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如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取得的收益扣除損失後的凈額。債券投資的風險相對較小,收益相對較低但比較穩定;股票投資,特別是短期股票投資,風險較高,收益也較高但不穩定,會給企業帶來較大風險。當一個企業的投資收益成為利潤的主要來源,則意味著企業潛伏著較大的風險,因為企業花費了主要人力、財力、精力經營的主業,其取得的利潤還不能高於對外投資取得的收益,這應值得深思。作為企業,經營目標不能立足於冒著極大風險去追求最大收益,但是企業也不能因為有風險而放棄投資。對於投資應占的比重則應區分其目的進行分析:如果企業只是將暫時閑置的資金用於投資以獲取短期收益,因其短期與不經常性而不應在利潤總額中占據較大比重;如果企業出於長遠的經營戰略考慮,進行長期股權或債權投資,則因其長期性和對未來盈利能力的相關性,其投資收益應在利潤總額中占一定的比例。事實上,盈利能力質量高的企業,其投資收益往往能夠保持一定的水平。
從財務管理角度看,任何經營都應以相對較低的風險取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為前提,這就要求企業對外投資應從量和質兩個方面把關。量即對外投資總量要適度,應根據投資報酬、經營目標、市場規模、產業政策、籌資能力、自身素質等確定合理的投資規模;質即對外投資應控制風險,提高收益,這就需要權衡投資收益和風險的關係,進行組合投資,以提高投資收益,分散和弱化投資風險。
3.營業外收支凈額
營業外收支凈額是企業在非生產經營中取得的所得。如固定資產出售、盤盈及罰款收入等,這些收入都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收支凈額大,可以增加企業的總利潤,但不能說明企業的經營業績好;相反,收支凈額為負數時,則應引起重視並分析其原因。如果主要是固定資產盤虧、企業經營中因違約支付賠償金和違約金造成,那麼,管理者應採取相應措施,加強管理,杜絕不必要的損失發生。所以,在企業利潤控制中,營業外收支凈額在利潤總額中的比例也應較小。如果營業外收支較大,甚至超過主營業務收入,往往表明企業存在資產的重大變動情況。
三、利潤分配控製法
利潤分配涉及的面很廣,影響因素也很多。企業在制定利潤分配政策時,不應只考慮企業內部的意見,還要估計外界環境的要求。
(一)制定合理的利潤(股利)分配政策
股利政策是稅後收益在股東所得股利和留存盈利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的策略。提高留存收益比例使公司有較多的發展資金,可以減少外部融資數額,從而降低融資成本。但是,提高留存收益比例必然降低股利支付率,減少股東收益,使股票價格下降,公司形象受損;而提高股利支付率,公司留存收益將會減少,從而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因此,如何制定股利政策,選取何種股利政策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制定合理的利潤(股利)發放形式與支付時間
在確定了發放利潤(股利)之後,接下來就是決定發放利潤(股利)的形式。利潤(股利)發放形式是指利潤(股利)支付的方式。一般有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財產股利以及負債股利四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