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稅零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涉稅零風險是指納稅人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繳納稅款及時、足額,不會出現任何關於稅收方面的處罰,即在稅收方面沒有任何風險,或風險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一種狀態。
涉稅零風險是指企業受到稽查以後,稅務機關做出無任何問題的結論書。我國企業對稅法的理解不到位,普遍存在著稅收風險問題,納稅籌劃需要把規避稅收風險、實現稅收零風險納入進來。企業在接受稅務稽查時,會面臨著三種不同性質的稽查:
日常稽查
目前我國的稅收徵管體制是徵、管、查相分離,日常稽查是指稽查部門主要負責的對管轄區域內企業日常情況進行的檢查,要求被檢查的公司數量一般不得低於一定比例。
專項稽查
專項稽查是指根據上級稅務部門的部署,對某個行業、某個地區、某個產品、某項減免稅政策進行全面的清理檢查。
舉報稽查
任何單位和個人根據徵管法的規定,都可以舉報納稅人偷稅漏稅的行為。稅務機關在接到舉報以後,採取一些措施對納稅人進行檢查,這種檢查叫做舉報稽查。
實現涉稅零風險,實際上是消極性節稅的一種方法,其意義在於:
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聲譽損失;使企業帳目更加清楚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也能減輕納稅人擔心受罰的精神成本,這也是一種心理收益。
實現涉稅零風險的途徑:
1.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做到帳目清楚真實;
2.按規定的納稅期限及時足額納稅;
3.儘量減少納稅手續和財務規定方面的疏忽;
4.避免違反《徵管法》關於稅務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等。
對涉稅零風險狀態的實現也應是納稅籌劃追求的目標之一,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實現涉稅零風險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雖然這種籌劃不會使納稅人直接獲取稅收上的好處,但由於納稅人經過必要的籌劃之後,將會避免稅務機關的經濟處罰,這種損失的避免實際上相當於獲取了一定經濟利益。如果納稅人不進行必要的策劃安排,就有可能出現賬目不清,納稅不正確的情況,從而很容易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漏稅行為。偷漏稅行為的認定不僅會給納稅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加收滯納金及罰款),情節嚴重者還會被稅務機關認定為犯罪,主要負責人還會因此而遭受刑事處罰。
其次,實現涉稅零風險可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名譽損失。一旦某個企業或個人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偷漏稅,甚至是犯罪,那麼該企業或個人的聲譽將會因此遭受嚴重的損失。在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好的品牌便意味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地位。企業的品牌越好,其產品越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個人的品牌越好,則個人越容易被社會所接受。恩威集團以假合資形式偷漏稅的行為被查處之後,其產品的銷售量便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當然,有時候納稅人的賬目不清楚或納稅不正確,可能是因為納稅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或是對稅法的瞭解不夠而導致的。但無論如何,都會導致納稅人名譽上的損失。除此之外,偷漏稅行為的認定還可能會導致稅務機關更加嚴格的稽查,更加苛刻的納稅申報條件及程式,從而增加了企業及個人的納稅申報時間及經濟上的成本。某些國家對不同信譽的納稅人採用不同的納稅申報程式,比如,對從來沒有發生過偷漏稅行為的納稅人實行藍色申報(申報單為藍色),而對曾經發生過偷漏稅行為的納稅人實行黃色申報。有的國家則在納稅人適用的發票上做文章,這樣,別人僅通過發票便能一目瞭然地知道該企業的信譽,知道其是否經常偷漏稅。這種條件上的限制使得納稅人偷漏稅的名譽成本非常之大,因而實現涉稅零風險就顯得極其必要了。
再次,納稅人經過納稅籌劃,實現涉稅零風險,不僅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經濟和名譽上的損失,而且還可以使企業賬目更加清楚,使得管理更加有條不紊,更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更利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賬目不清不利於企業進行各項成本的核算,當然也不利於企業進行各項成本費用的控制,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及管理上的混亂。因而,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出發,實現涉稅零風險不應被排除在納稅籌劃目標體系之外。此外,納稅人賬目不清,納稅不正確,即使是不被稅務機關查處,不遭受任何經濟上、名譽上的損失,也會使納稅人承受精神上的成本。每到稅務機關稽查之時,這種納稅人便會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生怕因為自己有意或無意的行為而戴上偷漏稅的帽子。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我們稱之為精神成本。如果經過納稅籌劃,使其賬目清楚,納稅正確,則納稅人會心境坦然,這其實也是一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