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供應鏈設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供應鏈設計(Supply Chain Design)

目錄

什麼是供應鏈設計

  供應鏈設計是指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運用新的觀念、新的思維、新的手段從更廣泛的四維空間--企業整體角度去勾畫企業藍圖和服務體系。供應鏈設計通過降低庫存、減少成本、縮短提前期、實施準時制生產與供銷、提高供應鏈的整體動作效率,使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發生重大變化,最終達到提高用戶服務水平、達到成本和服務之間的有效平衡、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供應鏈設計的內容[1]

  戰略層面的供應鏈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供應鏈的成員及合作伙伴選擇、設計網路結構以及設計供應鏈基本規則。

  (1)供應鏈成員及合作伙伴選擇。一個供應鏈是由多個供應鏈成員組成的。供應鏈成員包括了為滿足客戶需求,從原產地到消費地,供應商客戶直接或問接的相互作用的所有公司組織。這樣的供應鏈是非常複雜的。

  (2)網路結構設計。供應鏈網路結構主要由供應鏈成員、網路結構變數和供應鏈間工序連接方式三方面組成。為了使非常複雜的網路更易於設計和合理分配資源,有必要從整體出發進行網路結構的設計。

  (3)供應鏈運行基本規則。供應鏈上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是以信任為基礎的。信任關係的建立和維繫除了各個節點企業的真誠和行為之外,必須有一個共同平臺,即供應鏈運行的基本規則,其主要內容包括:協調機制、信息開放與交互方式、生產物流計劃與控制體系、庫存的總體佈局、資金結算方式、爭議解決機制等。

供應鏈設計的基本思想[2]

  供應鏈設計從更廣泛的思維空間--企業整體角度去勾畫企業藍圖,是擴展的企業模型。它既包括物流系統,還包括信息和組織,以及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在供應鏈的設計(建設)中創新性的管理思維和觀念極為重要,要把供應鏈的整體思維觀融入到供應鏈的構思和建設中。企業之間要有並行的設計才能實現並行的運作模式。這是供應鏈設計中最為重要的思想。

  一個設計精良的供應鏈在實際運行中並不一定能按照預想的那樣,甚至無法達到設想的要求,這是主觀設想與實際效果的差距。原因並不一定是設計或構想得不完美,而是環境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構建和設計一個供應鏈,一方面要考慮供應鏈的運行環境(例如:地區、政治、文化經濟等因素),同時還應考慮未來環境的變化對實施供應鏈的影響。我們要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來設計供應鏈,無論是信息系統的構建還是物流通道設計都應具有較高的柔性,以提高供應鏈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的設計是一個企業的改造問題。任何企業或多或少都涉及供應鏈的內容。供應鏈的設計不是要推翻現有的企業模型,而是要從管理思想革新的角度,以創新的觀念武裝企業(例如:動態聯盟虛擬企業精細生產),這種基於系統進化的企業再造思想是符合人類演進式的思維邏輯的。儘管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 neering,BPR)的倡導者邁克爾·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錢皮James Champy)一再強調其徹底的、劇變式的企業重構思想,但實踐證明,實施企業流程再造的企業最終還是走向改良道路。所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企業再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實施供應鏈的設計與重建時,不是要推翻現有的企業模型,而是需要新的觀念、新的思維和新的手段。

  供應鏈設計既是從管理新思維的角度去改造企業,也是先進位造模式的客觀要求和推動的結果。如果沒有全球製造虛擬製造這些先進的製造模式的出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思想是很難得以實現的。正是先進位造模式的資源配置,沿著勞動密集一設備密集一信息密集一知識密集的方向發展,才使得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製造技術的技術集成演變為組織和信息等相關資源的集成。供應鏈管理適應了這種趨勢。因此,供應鏈的設計應把握這種內在的聯繫。使供應鏈管理成為適應先進位造模式發展的先進管理思想。

供應鏈設計的策略[1]

  (1)基於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策略。供應鏈的設計首先要明白用戶對企業產品需求是什麼,產品壽命周期需求預測產品多樣性提前期服務的市場標準等都是影響供應鏈時間的重要問題。產品有不同的特點,供應鏈有不同的功能,只有兩者相匹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應當根據不同的產品設計不同的供應鏈,即與產品特性一致的供應鏈,這就是所謂的基於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策略(Product—Based Supply Chain Design,PBSCD)。

  不同類型的產品對供應鏈設計有不同的要求,高邊際利潤、不穩定需求的革新性產品的供應鏈設計就不同於低邊際利潤、有穩定需求的功能性產品。功能性產品需求具有穩定性、可預測性。這類產品的壽命周期較長,但它們的邊際利潤較低,經不起高成本供應鏈折騰。功能性產品一般用於滿足用戶的基本要求,如生活用品(柴米油鹽)、男式套裝、家電、糧食等,其特點是變化很少;功能性產品的供應鏈設計應儘量減少供應鏈中物理功能的成本。革新性產品的需求一般難以預測,壽命周期較短,但利潤空間大。這類產品是按訂單製造,如電腦、流行音樂、時裝等。生產這種產品的企業沒接到訂單之前不知道乾什麼,接到訂單就要快速製造。革新性產品供應鏈設計應少關註成本而更多地關註向客戶提供所需屬性的產品,重視客戶需求並對此做出快速反應,因此特別強調速度和靈活性。

  供應鏈從功能上可以劃分為兩種:有效性供應鏈(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應性供應鏈(Responsive Supply Chain)。有效性供應鏈主要體現供應鏈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將原材料轉化成零部件、半成品、產品;反應性供應鏈主要體現供應鏈的市場中介功能,即把產品分配到滿足用戶需求的市場,對未預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等。

  當知道產品和供應鏈的特性後,就可以設計出與產品需求一致的供應鏈。設計策略如表所示。

功能性產品革新性產品
有效性供應鏈匹配不匹配
反應性供應鏈不匹配匹配
表 供應鏈設計與產品類型策略矩陣

  策略矩陣的4個元素代表可能的產品和供應鏈的四種組合,與功能性產品相匹配的有效性供應鏈能夠降低供應鏈中的物理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對創新功能產品的需求是很難做出準確預測的,這時反應性供應鏈才能抓住產品創新機會,以速度、靈活性和質量獲取高邊際利潤。管理者可以根據這個理論上得出的供應鏈設計策略來判斷企業的供應鏈流程設計是否與產品類型一致。但實踐中,由於市場行情、用戶需求、企業經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產品與供應鏈之間是否匹配,並非絕對,它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而關鍵在於企業能否隨即做出調整,完善企業實際運營的供應鏈設計策略。

  (2)基於成本的供應鏈設計策略。通過成本的核算和優化來選擇供應鏈的節點,找出最佳的節點企業組合,設計出低成本的供應鏈,從而形成基於成本的供應鏈設計策略。

  該策略的核心是,在給定的時間周期內,計算所有節點組合的供應鏈總成本,從中選擇最低成本的節點企業組合,構建供應鏈。其中能夠使總成本最低的這些節點企業組合就是最優節點組合,由這些企業組成的供應鏈將會達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關於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相關理論和模型方法將在第五章詳細講述。

  (3)基於投資的供應鏈設計策略。如果從投資的角度考慮供應鏈的設計問題,眾所周知是先有產品後投資,這是投資企業的常規做法。供應鏈設計以產品為中心的觀點體現了這種設計思想。我們已經分析了基於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策略。我們可以把這種策略和系統分析方法聯繫起來,歸於面向對象的設計思想。如何完善這一設計思想尚有許多工作要做。供應鏈的設計(建模)不同於一般的實物產品的設計,如何把不確定因素等考慮進去,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可以說供應鏈的設計更多的是需要軟決策而非技術參數的確定,如地區文化(Regional Culture)、投資期權問題(風險)等。動態聯盟虛擬製造的出現使供應鏈的結構形式變得複雜多樣化。這樣,供應鏈的設計既是一種非結構化的戰略決策問題,同時也是一種結構化的戰術性運作問題。

影響供應鏈設計的因素[3]

  (一)供應鏈設計與物流系統設計

  物流系統是供應鏈的物流通道,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物流系統設計是指原材料外購件所經歷的採購入廠-存儲-投料-加工製造-裝配-包裝-運輸-分銷-零售等一系列物流過程的設計。物流系統設計也稱通道設計(Channel Designing),是供應鏈系統設計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設計一個結構合理的物流通道對於降低庫存、減少成本、縮短提前期、實施JIT生產與供銷、提高供應鏈的整體運作效率都是很重要的。但供應鏈設計卻不等同於物流系統設計,(集成化)供應鏈設計是企業模型的設計,它從更廣泛的思維空間-企業整體角度去構畫企業藍圖,是擴展的企業模型。它既包括物流系統,還包括信息和組織以及價值流和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在供應鏈的設計(建設)中創新性的管理思維和觀念極為重要,要把供應鏈的整體思維觀融入到供應鏈的構思和建設中,企業之間要有並行的設計才能實現並行的運作模式,這是供應鏈設計中最為重要的思想。

  (二)供應鏈設計與環境因素的考慮

  一個設計精良的供應鏈在實際運行中並不一定能按照預想的那樣,甚至無法達到設想的要求,這是主觀設想與實際效果的差距,原因並不一定是設計或構想得不完美,而是環境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構建和設計一個供應鏈,一方面要考慮供應鏈的運行環境(地區,政治,文化經濟等因素),同時還應考慮未來環境的變化對實施供應鏈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來設計供應鏈,無論是信息系統的構建還是物流通道設計都應具有較高的柔性,以提高供應鏈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三)供應鏈設計與企業再造工程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的設計是一個企業的改造問題,供應鏈所涉及的內容任何企業或多或少在進行。供應鏈的設計或重構不是要推翻現有的企業模型,而是要從管理思想革新的角度,以創新的觀念武裝企業(比如動態聯盟虛擬企業精細生產),這種基於系統進化的企業再造思想是符合人類演進式的思維邏輯的,儘管BPR教父哈默和錢貝一再強調其徹底的、劇變式的企業重構思想,但實踐證明,實施BPR的企業最終還是走向改良道路,所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企業再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實施供應鏈的設計與重建時,並不在於是否打碎那個瓷娃娃(M.C.傑克遜透過新潮管理法看系統管理學),需要的是新的觀念、新的思維和新的手段,這是我們實施供應鏈管理所要明確的。

  (四)供應鏈設計與先進位造模式的關係

  供應鏈設計既是從管理新思維的角度去改造企業,也是先進位造模式的客觀要求和推動的結果。如果沒有全球製造、虛擬製造這些先進的製造模式的出現,集成化供應鏈的管理思想是很難得以實現的。正是先進位造模式資源配置沿著勞動密集-設備密集-信息密集-知識密集的方向發展才使得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製造技術的技術集成演變為組織和信息等相關資源的集成。供應鏈管理適應了這種趨勢,因此,供應鏈的設計應把握這種內在的聯繫,使供應鏈管理成為適應先進位造模式發展的先進管理思想。

供應鏈設計的原則[1]

  在供應鏈的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以保證供應鏈的設計能滿足供應鏈管理思想得以實施和貫徹。

  (1)自上而下的設計和自下而上的設計相結合的設計原則

  在系統建模設計方法中,存在兩種設計方法,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前者是從全局走向局部的方法,後者是一種從局部走向全局的方法;自上而下是系統分解的過程,而自下而上則是一種集成的過程。在設計一個供應鏈系統時,往往是先由主管高層做出戰略規劃決策,規劃與決策的依據來自市場需求和企業發展規劃,然後由下層部門實施決策過程,因此供應鏈的設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綜合。

  (2)簡潔性原則

  簡潔性是供應鏈的一個重要原則。為了能使供應鏈具有靈活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供應鏈的每個節點都應是簡潔而有活力的,能實現業務流程的快速組合。比如供應商的選擇就應以少而精的原則,通過和少數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以有利於減少採購成本,實施JIT採購法和準時生產生產系統的設計更是應以精益思想(LeanThinking)為指導,從精益的製造模式到精益的供應鏈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3)集優(互補性)原則

  供應鏈的各個節點的選擇應遵循強一強聯合的原則,從而達到實現資源外用的目的。每個企業只集中精力致力於各自的核心業務過程,就像一個獨立的製造單元(獨立製造島),這些所謂單元化企業具有自我組織、自我優化、面向目標、動態運行和充滿活力的特點,能夠實現供應鏈業務的快速重建。

  (4)協調性(協作性)原則

  供應鏈績效好壞取決於供應鏈合作伙伴關係是否和諧,取決於供應鏈動態連接合作伙伴的柔性程度。因此,利用協作性原則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合作企業關係模型是實現供應鏈最佳績效的保證。和諧是描述系統是否形成了充分發揮系統成員和子系統的能動性、創造性及系統與環境的總體協調性的。只有和諧而且協調的系統才能避免各個節點企業產生利益本位主義而動搖組成系統的各個節點企業之間的關係,從而發揮最佳的效能。

  (5)動態性(不確定性)原則

  不確定性在供應鏈中隨處可見。這是在研究供應鏈運作效率時都提到的問題。由於不確定性的存在,導致需求信息的扭曲,因此需要預見各種不確定因素對供應鏈運作的影響,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信息延遲和失真。降低安全庫存總是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相矛盾的。增加透明性,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高預測的精度和時效性對降低不確定性的影響都是極為重要的。

  (6)創新性原則

  創新設計系統設計的重要原則,沒有創新性思維,就不可能有創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供應鏈的設計過程中,創新性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要產生一個創新的系統,就要敢於打破各種陳舊的思維框框,用新的角度、新的視野審視原有的管理模式和體系,進行大膽的創新設計

  進行創新設計,要遵循幾點原則:一是創新必須在企業總體目標和戰略的指導下進行,並與戰略目標保持一致;二是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企業的能力和優勢;三是發揮企業各類人員的創造性,集思廣益,並與其他企業共同協作,發揮供應鏈整體優勢;四是建立科學的供應鏈、項目評價體系和組織管理系統,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可行性論證。

  (7)戰略性原則

  從核心企業戰略發展的角度設計供應鏈,有助於建立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模型,因此,供應鏈的建模應有戰略性觀點,通過戰略性觀點考慮減少不確定的影響。從供應鏈的戰略管理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供應鏈建模的戰略性原則還體現在供應鏈發展的長遠規劃和預見性上。供應鏈的系統結構發展應和企業的戰略規劃保持一致,在企業戰略指導下進行。

供應鏈設計的步驟[1]

  基於產品和服務的供應鏈設計步驟可以概括性地歸納為以下十步,如圖所示。

Image: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设计步骤.jpg

  (1)分析核心企業的現狀

  這個階段的工作主要側重於對核心企業的供應需求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如果核心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則對現有的供應鏈管理現狀進行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說哪些方式已出現或可能出現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端倪,同時挖掘現有供應鏈的優勢。本階段的目的不在於評價供應鏈設計策略中哪些更重要和更合適,而是著重於研究供應鏈設計的方向或者說設計定位,同時將可能影響供應鏈設計的各種要素分類羅列出來。

  (2)分析核心企業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

  通過對核心企業現狀分析,瞭解企業內部的情況;通過對市場競爭環境的分析,知道哪些產品的供應鏈需要開發,現在市場需求的產品是什麼,有什麼特別的屬性,對已有產品和需求產品的服務要求是什麼;通過對市場各類主體,如用戶、零售商生產商競爭對手專項調查,瞭解到產品和服務的細分市場情況、競爭對手的實力和市場份額、供應原料的市場行情和供應商的各類狀況、零售商的市場拓展能力和服務水準、行業發展的前景,以及諸如巨集觀政策、市場大環境可能產生的作用和影響等。這一步的工作成果是有關產品的重要性排列、供應商的優先順序排列、生產商的競爭實力排列、用戶市場的發展趨勢分析以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分析評價的基礎。

  (3)明確供應鏈設計的目標

  基於產品和服務的供應鏈設計的主要目標在於獲得高品質的產品、快速有效的用戶服務、低成本的庫存投資、低單位成本的費用投入等幾個目標之間的平衡,最大限度地避免這幾個目標之間的衝突。同時,還需要實現以下基本目標:進入新市場;拓展老市場;開發新產品;調整老產品;開發分銷渠道改善售後服務水平;提高用戶滿意程度;建立戰略合作伙伴聯盟;降低成本;降低庫存;提高工作效率。在這些設計目標中,有些目標很大程度上存在衝突,有些目標是主要目標、有些目標是首要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級次和重要程度隨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而有所區別。

  (4)分析組成供應鏈的各類資源要素

  本階段要對供應鏈上的各類資源,如供應商、用戶、原材料、產品、市場、合作伙伴與競爭對手的作用、使用情況、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可能對供應鏈設計產生影響的主要因素,同時對每一類因素產生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給出風險規避的各種方案,並將這些方案按照所產生作用的大小進行排序

  (5)提出供應鏈的設計框架

  分析供應鏈的組成,確定供應鏈上主要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描繪出供應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作業流和價值流的基本流向,提出組成供應鏈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中,供應鏈中各組成成員如生產製造商、供應商、運輸商、分銷商、零售商及用戶的選擇和定位是這個步驟必須解決的問題,另外,組成成員的選擇標準和評價指標應該基本上得到完善。

  (6)評價供應鏈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供應鏈設計框架建立之後,需要對供應鏈設計的技術可行性、功能可行性、運營可行性、管理可行性進行分析和評價。這不僅是供應鏈設計策略的羅列,而且還是進一步開發供應鏈結構、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關鍵的、首要的一步。在供應鏈設計的各種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核心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產品和服務發展戰略的要求,為開發供應鏈中技術、方法、工具的選擇提供支持。同時,這一步還是一個方案決策的過程,如果分析認為方案可行,就可繼續進行下麵的設計工作;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需要重新進行設計。

  (7)調整新的供應鏈

  供應鏈的設計方案確定以後,這一步可以設計產生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新供應鏈。因此,這裡需要解決以下關鍵問題:供應鏈的詳細組成成員,如供應商、設備、作業流程、分銷中心的選擇與定位、生產運輸計劃與控制等;原材料的供應情況,如供應商、運輸流量、價格質量、提前期等;生產設計的能力,如需求預測、生產運輸配送、生產計劃生產作業計劃和跟蹤控制、庫存管理等;銷售和分銷能力設計,如銷售份銷網路、運輸、價格、銷售規則、銷售分銷管理、服務等;信息化管理系統軟、硬平臺的設計;物流通道和管理系統的設計等。在供應鏈設計中,需要廣泛地應用許多工具和技術,如歸納法流程圖、模擬模擬、管理信息系統等。

  (8)檢驗已產生的供應鏈

  供應鏈設計完成以後,需要對設計好的供應鏈進行檢測。通過模擬一定的供應鏈運行環境,藉助一些方法、技術對供應鏈進行測試、檢驗或試運行。如果模擬測試結果不理想,就返回第五步重新進行設計;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實施了。

  (9)比較新舊供應鏈

  如果核心企業存在舊的供應鏈,通過比較新舊供應鏈的優勢和劣勢,結合它們運行的現實環境的要求,可能需要暫時保留舊的供應鏈上某些不科學或不完善的作業流程和管理流程,待整個市場環境逐步完善時再用新供應鏈上的規範流程來取代。同樣地,儘管新的供應鏈流程採用科學規範的管理,但在有些情況下,它們取代過時的陳舊的流程仍需要一定的過程。所以,比較核心企業的新舊供應鏈,有利於新供應鏈的有效運行。

  (10)完成供應鏈的運行

  供應鏈的出現必然帶來供應鏈的管理問題。不同特征的供應鏈其管理特征、內涵、方法及模式也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王道平,鮑新中.供應鏈管理教程理論與方法.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04
  2. 商金紅,劉同利.供應鏈管理總監.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年6月
  3. 王宗湖,王永富,李二敏,馮國岑.物流管理概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03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Dan,泡芙小姐,连晓雾,KAER,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供應鏈設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