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全球製造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全球製造(Global Manufacturig Strategy;全球製造策略)

目錄

什麼是全球製造

  全球製造是指跨國公司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內部相互協調結合的,具有分享、節約機制及動態反應能力的生產製造系統。

全球製造的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經濟衰退,使發達國家重新審視產業發展路徑,紛紛推出以重振製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力圖以技術突破和創新設計引領,推動製造服務、經營方式的變革創新,保持科技創新與製造業的領先地位,確立在新工業革命中的競爭優勢。美國制定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通過了《製造業促進法案》,並啟動了“先進位造伙伴計劃(AMP)”,白宮還專門成立製造業政策辦公室。奧巴馬在2013年國情咨文中提出要“確保下一次製造業革命在美國發生”。歐洲提出《歐洲2020智慧、可持續、包容增長戰略》,重點發展信息節能新能源和以智能為標誌先進位造業。德國提出以網路智能製造為核心實現產業升級的“工業4.0目標。日本擬通過發展協同式機器人、無人化工廠提升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創造新產業,開拓新市場。世界科技產業創新日新月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新能源、新材料、先進位造、生物技術等深度融合,寬頻無線、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3D列印等促進位造服務、經營管理的創新變革。發達國家製造業通過創新設計、智能技術,整合全球信息和物理資源,加速製造服務向個性化、定製化、網路化轉變。設計研發、製造服務、營銷管理人才知識與能力結構更需要科學技術、人文藝術、經濟社會的交叉融合。美國政府計劃在3年內為1000所學校配備3D列印和激光切割等數字製造裝備。一些產業巨頭髮布了供業餘愛好者乃至少年兒童使用的免費設計軟體、3D列印、激光切割等雲端服務,用戶可以通過CAD/CAE軟體、3D列印等功能強大的桌面數字設計製造系統,自主完成產品設計製造。網路協同創新、設計研發,個性化、定製式製造和營銷服務將成為未來製造業的新方式。綠色、智能、超常、融合和服務將成為全球製造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關鍵詞,製造技術與產業創新也是中國經濟升級版和全球“新工業革命”的核心環節。

全球製造的內容

  全球製造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利用全球資源.開發全球市場,追求全球效率(如通過全球製造構築區域經濟或實現風險的轉移),以及獲得附加的策略價值(通過全球製造實現長期戰略目標,如商標的價值)。

  全球製造的特點是,跨國公司及合作者的製造工廠銷售服務遍佈全世界,就在顧客的身邊。適應全球化潮流的產品,通過各種網路組織協調與運作,把分佈在世界各地的工廠和銷售網點聯結成一個整體,並能在任何時刻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顧客或供應商打交道,這就構成了全球製造。

  全球製造的目標之一,是與合作伙伴甚至競爭對手建立全球範圍的生產經營聯盟網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響應能力,確保競爭優勢。它的基本準則是:哪裡有市場,就在哪裡生產產品,有效利用當地勞動力(包括知識勞動力)和設備,開拓區域性的市場,更快、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贏得新顧客,開拓新市場。

全球製造的優點[1]

  (1)可以方便地獲得廉價的生產輸入要素,特別是廉價的勞動力、原材料能源等。

  (2)由於接近市場,企業能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並可減少流通價格浮動的不確定性

  (3)可以利用當地的技術資源

  (4)可以更方便地控制技術資產而無須技術特許(technology licensing)。

  (5)及早取得競爭優勢,即有能力給其他競爭對手設置進入新市場(如在發展中國家)的障礙。

全球製造的策略[1]

  近年來被普遍採用的獲得競爭優勢的GMS有2類:一類是要素輸入策略(actor input strategy),另一類是進入市場策略(market access strategy)。

  1、要素輸入策略

  強調各種可利用的輸入要素最好組合(低成本和/或高質量)的獲取和運用(見圖1)其目的主要是通過將當地的競爭優勢併入增值系統,以增強企業在本國市場的競爭地位,它追求的是將不同的區域經濟聯成一個有凝聚力系統以提高生產率。首先把產品安排在生產的某些階段有相對優勢國家生產,使企業獲得經濟優勢實際上一要素輸入策略允許企業與具有相同優勢的主權國家脫離關係(decouple)。電子行業的許多企業在太平洋地區設立裝配廠以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採用的就是這種策略。Intel公司率先於1972年在馬束西亞的Penang建立裝配和測試廠。1974年又推廣到菲律賓的馬尼拉。80年代中期,在Penang的電子公司超過了40家,在馬尼拉也超過了20家。一般來說,高技術加工(如半導體晶片)仍在美國生產.而勞動密集的中低技術製造(如裝配和測試)則轉移到國外進行。墨西哥的邊境特區Maquiladora則是要素輸入策略的另一個典型的實例。到90年代,美國500強企業中的75在Maquiladora擁有一家或幾家工廠,以利用墨西哥的廉價勞動力;8O年代後期,西歐和日本也在該處建立了許多工廠。

  2、進入市場策略

  更多地強調不斷進入外國市場,而把獲取相對的經濟優勢放在其次(見圖2)這種策略促使許多企業在全球的關鍵市場建立生產廠以便將產品推向該地區,並使當地人儘快瞭解其產品,或者便於剋服諸如關稅、配額銷貨(quotas)和當地有關規定等地方保護主義。此外,進入和開發全球市場也使得企業獲得規模經濟的優勢並轉移其生產和市場風險Honda汽車在Margsville、俄亥俄設立製造廠以及1992年在歐洲經濟一體化之前,美國和日本的企業竟相在歐洲建立製造廠就是採用進人市場策略的例子。當企業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定競爭優勢進一步開發國外市場時,最初採用的是單純的進人市場策略。如果向國外拓展市場的最初嘗試獲得成功,則企業通常會加大對開發國外市場的投人,其策略有多種,如出口、特許、合同管理風險共擔和就地生產等。當然,具體採用何種策略取決於一個企業的全球目標及其資源條件。進入市場策略要比單純的要素輸入策略複雜得多,因為,在不同工廠中可能存在著綜台的相互關係。因此更難於管理

  3、混台策略

  很多情況下,當企業採用要素輸入策略體現出一種全球化傾向,從而使他們進入全球市場時.就產生了混台(hybird)策略。反之亦然。當開發全球市場的企業遇到價格壓力時。又傾向建立要素輸人的工廠,最終,真正的全球企業將集成2種策略.以提高它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地位。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l992年Ford汽車公司已在五大洲具有生產和銷售投資,Ford的管理者已認識到通過全球製造網路來提高其生產效率。90年代,Ford公司的重點放在開發亞洲主要國家、歐洲和南美的市場。

  4、輪轂輪輻策略

  當上述2種策略綜合利用與當前的政治經濟形勢結合在一起以開發某一地區的規模貿易時,一種新的全球競爭策略出現了,它以新的競爭方法解決在世界主要貿易地區(西歐、北美、太平洋地區)建立製造和銷售中心。以剋服可能出現的貿易障礙,從而順利進人這些市場對每一貿易區.銷售及最終製造(裝配)廠建立在主要市場附近;而勞動密集型的製造、裝配廠則分佈在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周邊地區;其它的零部件生產則放在離中心市場更遠的地方。零部件通過進口到達貿易區以維持貿易區的生產,從而獲得重要的價格優勢。這種“輪轂輪輻”(hub and spoke)的製造銷售策略可以用一家美國企業尋求在歐洲或太平洋地區建立競爭市場的策略來說明。在歐洲.企業將銷售中心(輪轂)建立在英國和德國,而勞動密集型的製造、裝配廠則建立在西班牙和東歐國家(如匈牙利),這些工廠的競爭地位可能需要遠在美國的研究和設計活動的進一步支持。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則在墨西哥邊境特區Maquiladora完成。其它工程活動的支持可能來自日本.廉價勞動力的生產則可能放在新加坡。當一個企業企圖在太平洋地區競爭時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銷售中心可能建立在日本和澳大利亞,而廉價的生產中心則放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此外,這一策略不僅能有助於企業進入全球市場,還有利於其取得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沒有先進的供輸系統的協調和集成,這種“輪轂輪輻”製造及銷售策略將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在全球製造活動中,要區分(configuration)和協調(coordination)2類決策。構建主要涉及各工廠的分佈以及在這些工廠中生產活動的分配.特別強調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結構;而協調則解決網路的管理問題,目標是高效、有效地規劃全球製造活動。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少鳳,孫宗禹.全球製造策略[J].中國機械工程,2001,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全球製造"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