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會計繼續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會計繼續教育(Accoun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目錄

什麼是會計繼續教育[1]

  會計繼續教育是指對正從事會計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會計人員進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為目標,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再培訓、再教育,這是會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一項嶄新的事業和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

會計繼續教育的必要性[1]

  1.適應經濟發展“兩個轉變”的客觀要求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法制經濟,尤其是在知識經濟信息時代,要求現代會計必須隨之轉軌變型,由報賬型向管理型、決策性轉變;由事後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後全過程轉變;由被動型向能動型、自主型轉變;由傳統手工方法向現代高科技、網路化、規範化轉變。適應形勢,更新知識,不斷進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是科教興國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企業改革、會計主體變化對提高會計人員基本素質的必然要求。

  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形式多樣化,會計主體多元化,在企業錯綜複雜、激烈競爭的新形勢下,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①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對時局變化的高度敏銳性,感悟時局變化對企業財會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及程式,要加強學習,堅持方向,提高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強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

  ②具有強烈的市場經濟意識。市場經濟綜尚超前和創機關報、競爭和法制,更體現了風險與效益對等的根本法則,歸根到底市場競爭產品的競爭,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這一些均有賴於國民教育和不斷學習。

  ③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一定的新技術知識,較嫻熟的業務操作能力,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

  ④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忠於職守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刻苦學習,廉潔奉公,團結協作

  3.扭轉我國會計隊伍落後狀況的現實要求。

  財政部長項懷誠指出,當前會計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合格的會計人員數量不夠;二是會計人員素質不高;三是風氣不好,做假賬、造假賬,違反財會制度和職業道德。只有通過大規模的培訓,提高會計隊伍的政治、業務和整體素質,實行強制的定期的繼續教育學習,更新知識,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會計隊伍的不利局面。

  4.深化會計教育改革,與國際會計教育接軌的時代要求。

  利用現代科技的遠程繼續教育形式,能擴大教育規模,甚至形成教育產業,減少國家投資,解決工學矛盾;實現的人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術手段成為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的自我奮鬥提供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使學習成為不斷探索的動力源泉。更利於教育普遍化,如持續教育、終身教育、持續專業教育教育深化、非傳統教育、成人教育等,有利於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以教育為基礎,擴大人才培訓的貢獻率,實現勞動者知識化和學習終身化。

會計繼續教育的特點[1]

  1.強制性,嚴要求。

  財政部頒發佈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學習內容、學時由財政部會計司擬訂,具體實施由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批准認可的學校、單位組織開展,其運作格局是由培訓單位培訓,由各級財政部門發證,每個會計人員每年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繼續教育,若連續二、三年未參加,將在資格考試、會計證年檢、評先表模等方面予以懲誡,直至吊銷會計證,清理出會計隊伍。

  2.在職性,層次性。

  會計繼續教育,根據會計專業技術資料(職稱)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級別,按文化學習、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層次性和差異性來劃分。

  3.大量性,大規模。

  我國有1200萬會計人員,一個縣一般也有一千多名會計人員,要在兩三年之內全部輪訓一遍,無論是會計人員數還是培訓工作量都是大規模性的,是史無前例的。

  4.長期性,迴圈性。

  會計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迴圈性工作,不但在工作上要循序漸進,迴圈往複,持之以恆,而且在培訓師資、教材、場地、質量、制度及管理,應長計劃,短安排,綜合配套。

  5.新穎性、專業化。

  一是工作新和專,繼續教育在西方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卻是一項新工作,尚無經驗可尋。一是內容新和專,要向會計知識更新為主內容的技能操作方向轉化。

  6.開放性,實用性。

  會計繼續教育以自學為主,培訓為輔;以專門培訓為主,其他學習形式為輔。既可以是讀學位拿文憑,也可以為取得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既可以是拿會計證、會計電算證,也可以搞會計學術課題研究,還可以為考註冊會計師;既可以脫產學習,也可以半工半讀,長期性與短時性相結合,屬於開放型學習模式。

  7.社會性、服務性。

  堅持以屬地原則為主,級別管理為輔的原則。一般地,高級培訓許可權在中央、省里,中級培訓許可權在地市一級,初級培訓在縣裡,按財政財務管理體制的屬地原則培訓。在培訓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在於咨詢,解決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會計服務水平。

  8.現代性、多形式。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學習模式一般有:

  • 函授學習;
  • 電話會議形式學習;
  • 有線電視形式的學習;
  • 電教錄像形式學習;
  • 衛星傳授電視接收形式的學習;
  • 電腦為主的學習;
  • 網路為中心的網上教育。

  尤其是“以網路為中心”的網上教育是現代遠程教育的標誌。

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與管理[1]

  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艱巨性和緊迫性,樹立為廣大會計人員服務的思想,立足基層,籌劃未來,精心組織,嚴格管理,檢查督促,保證質量。

  1.大力宣傳,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財會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都積極支持、關心、投入會計繼續教育的活動中。

  2.明確主體,形式多樣。會計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的機關是各級財政會計管理部門,培訓以中華會計函授學校為依托,發揮其它部門的積極性,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學習,有自學、有培訓;可自己組織,也可委托辦班;有函授、電教、錄像,也可課堂講授、網路查詢、實地演練;可集中上來,也可分片下去等等。

  3.分別層次,分清職能。分期分批,分行業分系統,區別情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會計部門具體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①提出培訓目標,制定培訓規劃和培訓要求;

  ②制定培訓單位的資格審查標準

  ③會同具體培訓單位,制定教救災計劃、收費標準,並指定教材;

  ④檢查和監督培訓單位的培訓質量。

  4.圍繞主題,規劃目標。

  5.堅持原則,加強管理。

  ①嚴格許可證制。

  ②堅守師資條件。

  ③嚴審硬體設備。

  6.嚴格監督,保證質量。一是考試試建檔;二是註冊年檢;三是制度約束。以充分保證按質量按量完成會計繼續教育任務。

我國會計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2]

  (一)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妥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成敗。當前,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存在如下問題:

  1.知識更新速度慢

  會計人員需要及時學習新的會計知識,適應新的工作要求。但是我國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更新速度偏慢,從新會計準則制定到會計培訓教材編寫出版往往要一年左右,使繼續教育的時效性大打折扣

  2.知識面太窄

  財務人員不僅要懂得經濟業務的核算,還要懂得管理,更要有一定的決策能力。當前的繼續教育顯然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會計培訓的內容局限於新的會計準則的講解,對會計日常工作中經常涉及的審計稅法等相關知識不能融入到會計教學過程中去,使培訓的知識面偏窄,同時,也不利於會計人員對會計業務的理解和應用。

  (二)會計繼續教育的形式不合理

  1.缺乏互動的教學使繼續教育流於形式

  目前教育培訓的方式主要還是通過課堂教學來進行。由專業老師講授最新的財會法規,對其中的難懂的內容做必要的解釋說明。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整個過程缺乏交流,不能形成一個互動性的過程。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能與講解的內容並不相關,因此對講解沒有關註的熱情,使得教學過程流於形式。

  2.“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略了不同學員的差異

  參加會計培訓的人員所處的工作環境千差萬別,個人的會計專業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關註點也就不同。目前的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或者說是無視這種差異,致使基礎好的學員感覺學不到新的東西,感覺沒有聽的必要;基礎差的學員感覺跟不上授課的步伐,喪失了學習的信心。

  3.短期培訓無法滿足不斷學習的需要

  目前,通過短期培訓方式進行的會計繼續教育一方面給教授人員帶來了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在短時間內讓學員融會貫通大量的知識幾乎不可能,只能通過劃重點的方式敷衍了事;學員由於不能很快地消化所學知識,只能被動的記憶教學內容。同時,這種教育模式與繼續教育“持續不斷”的學習原則相悖,不能真正做到隨時隨地的學習和交流。

  (三)會計繼續教育的主客體

  1.培訓人員缺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

  會計教材側重於理論的介紹,相關的案例分析也不可能涉及到所有行業領域。當前,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者不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無法將抽象的理論介紹轉換為生動、實際的業務活動。當前,急需一種理論聯繫實踐的授課方式,這既有利於學員接受新的知識,也使得枯燥的說教變的生動有趣和貼近實際。

  2.繼續教育學習人員缺乏應有的重視

  繼續教育的對象——會計從業人員是影響整個繼續教育培訓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會計繼續教育的最終目標也落在會計從業人員身上,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一些會計人員把會計繼續教育視為一種負擔,整個培訓過程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接受培訓的目的只是為了最後的過關考試,使繼續教育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提高會計繼續教育的對策[2]

  (一)大力推廣網路化教學

  會計繼續教育需要一種符合新的時代、新教育思想觀念、新從業需要的教學模式,這些都對會計從業人員以及培訓機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我國現行的會計繼續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的技術支持,建立一種基於互聯網的高速、互動、功能完善的會計繼續教育體系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

  隨著電腦的日益普及和各種網路的豐富,實現上網條件對大多數會計人員是可以具備的;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忙於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部分會計人員可能難以抽出整體的時間參加集中培訓,通過多媒體網路教學,在職人員可以相對自主的掌握學習時間,既不會耽誤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又可以學習到財會方面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會計知識庫,讓自己及時參加會計知識的更新培訓,避免知識老化,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決策

  電子書籍的更新速度和更新成本要比紙質書本快速得多,而且可以隨時更正其中的錯誤之處,因此,用電子教程代替紙質教程可以有效避免紙質書籍編寫時間長帶來的教材內容更新時效性差的問題。

  以往會計繼續教育欠缺互動性的問題,現在在電腦網路支持下可以有效解決。在網路教學資源上,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了各種視頻、動畫,使教學內容更形象化,更貼近現實的工作環境;在內容選擇上,學員可以自主點播、選學,想學什麼就學什麼,並通過留言、論壇等途徑及時反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整個學習過程更加個體化、自主化。為完善網路繼續教學需研究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會計繼續教育網路化教學的“硬體”設施

  硬體設施的建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學資源的存儲,即學員在什麼地方獲取各種資源。根據我國的現狀,可以在我國財政機構和會計學會所屬網站上開設“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專欄,負責新的會計準則的發佈、會計繼續教育培訓資料的發佈等。二是資料的傳輸,即學員如何獲取所需資料。可以通過實名註冊將學員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編號作為唯一的登錄名,用戶註冊登記後可以登錄到相應的網站下載所需的各種教學資料,在論壇或者留言板上發佈、交流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三是客戶終端的問題。這是需要學員自己解決的問題,隨著電腦價格和網路費用的降低,普通會計人員完全有能力具備上網學習的經濟條件。

  2.會計繼續教育的“軟體”配套

  (1)教學材料編寫

  教學材料編寫的質量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財政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培訓教材的編寫工作,組織富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的教師編寫教材,使教材包括財會知識的更新,涵蓋國家新頒佈的財會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當前會計領域出現的新型知識等,還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語音、演示、視頻資料等豐富整個教學內容。網路化的教材要圖文並茂,多層次、多角度地講解會計知識,使會計人員更容易接受,便於其自己學習和理解。

  (2)發揮高校的智力支持作用

  高等財經院校作為會計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機構,在會計繼續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一方面,財經類高校具有大量財會人才,通過不斷學習最新理論甚至進行理論創新和改革,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源源不斷地提供新的理論性的教育資料(如文字資料、多媒體件、教學錄像片等);另一方面,高校機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充分結合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經驗,經“智力加工”後以適當的形式反應到新的會計理論中,並把這些新理論充實到會計繼續教育的網站資源中去,進行實時互動服務。

  (3)會計軟體的配套更新

  國內的優秀財務軟體開發企業,必須緊跟會計政策、法規的步伐,做好軟體的更新、升級工作;此外,在軟體價格售後服務等方面有所突破,降低使用費用,擴大會計軟體在我國企業的應用。外資企業方面,外國軟體不完全符合我國規章制度的要求,沒有通過國家評審,因此,用戶需在有關部門專家的指導下使用外國軟體。

  (二)多種教學模式的並用互補

  網路教學以其極大的優勢理應成為最受推崇的繼續教育教學模式,但當前我國還客觀上存在著不能實現網上學習的會計人員。另外,其他教學模式也具有網路教學無法取代的優勢,因此,應該堅持多種教學方式並用的方針。對於繼續採用課堂教學的地區應註意以下方面:

  1.引入市場競爭調動培訓機構的積極性

  會計繼續教育的大方針需要由國家會計主管部門制定,例如繼續教育的具體內容、教學目標等。在相關的會計繼續教育機構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進行“招標”和“競爭上崗”,即對這些會計繼續教育內容的提供者進行選擇,選擇其中的優秀機構作為指定的培訓網點,使其獲得相應的服務報酬,相應的還要對現有的會計繼續教育經費行政分級劃撥方式進改革。

  2.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

  授課老師應該是由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人員組成,授課教師應該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參訓人員積极參与自由探討,在課堂上提出工作中碰到的許多熱點、難點、焦點的問題作為活的案例,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還要註意參加繼續教育的學員的水平差異,初、中、高級會計人員接受教育的內容應當不一致,不同行業的會計人員的關註點也不一樣。對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分批次、分層次教學,在此基礎上進行不同行業從業人員的課堂交流,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劉知生.會計繼續教育初探.四川會計.2000年1期
  2. 2.0 2.1 陳曉暉.我國會計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經濟研究導刊.2009年20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計繼續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