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物流集成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物流集成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ILM)
目錄 |
企業物流集成管理又稱集成化物流管理是指在集成思想指導下,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將各種物流活動作為一個集成系統來進行管理,按一定集成模式構造成集成系統的過程。ILM即是實體供應管理、製造支持管理與實體分銷管理的系統集成。
①實體供應所涉及的是與從不同供貨渠道購得的原材料、零部件等進入企業有關的輸入物流。它通過使外部採購成本最小化以及減少原材料和外購件的庫存來影響ILM的總目標,從而對整個企業的利潤率產生影響。
②製造支持所涉及的是與原材料和外購件在生產過程中的空間轉移、儲存以及在製品控制等業務活動有關的生產物流。它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在製品庫存來影響ILM的總目標,從而對整個企業的利潤率產生影響。
③實體分銷指的是產成品離開生產線終端後,通過成品倉庫和配送中心,送貨到最終用戶的輸出物流。它通過提高顧客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分銷成本、減少產成品庫存來影響ILM的總目標,從而對整個企業的利潤率產生影響。
ILM的目標是通過調和總成本最小、顧客服務最好、總庫存最少以及產品質量最優等目標之間的衝突,實現
企業物流管理總體績效最大化。①總成本最小。通常訂貨費、運輸費、倉儲費、庫存成本以及其他物流費用都是相互聯繫的。因此,為了實現有效的物流管理,必須將物流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考慮,並使實體供應、製造支持與實體分銷之間達到高度均衡。從這一意義出發,總成本最小目標並不是指運輸費用或庫存成本,或其他任何物流活動的成本最小,而是與物流活動有關的所有成本的總和最小化。
②顧客服務最好。要建立一個效果好、效率高的物流系統,就必須同時考慮物流成本費用與顧客服務水平,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從系統集成的思想出發,在ILM系統中,生產製造是實體供應的顧客,實體分銷則是生產製造的顧客。因此,ILM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以最低的總成本費用實現整個ILM系統顧客服務的最優化。
③總庫存最少。即是指在實現ILM系統目標的同時,要將庫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零庫存”反映的便是這一目標的理想狀態。因此,這一目標的達成,就有賴於對整個企業的庫存水平與庫存變化最優控制的實現,而不只是單個利潤中心庫存的最小化。
④產品質量最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敗。如果在所有物流過程完成後,發現生產出的產品存在質量缺陷,就意味著所有成本的付出將不會得到任何價值補償,導致企業受損。因此,達到和保持產品質量的高水平,也是ILM的重要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從實體供應的零缺陷開始,直至ILM全過程質量的最優化。
要實現完全意義上的集成化物流管理,必須經過兩個階段,即內部集成和外部集成。
- 一、內部集成
在物流管理的最初階段,企業集中於處理內部的物流。
20世紀50年代以前,企業通常只把物流的功能局限於便利和支持工作方面,因而,物流的責任遍及整個企業的各個部門中。這種部門分割的現象,意味著物流方面的工作缺乏跨越功能的協調,從而導致重覆和浪費,信息常常被扭曲和延遲,權利界限和責任常常模糊不清。傳統的慣例把所有承擔具體工作的人員組合成諸如存貨控制、存儲作業或運輸之類的職能部門,而每一個部門把註意力集中在取得自己的職能優勢上,因而這樣的組織結構在處理業務時,會阻礙任何正在執行的交叉職能過程,同時也阻礙了在各功能領域間進行協調的可能。
後來,絕大多數企業認識到,物流管理並不是對運輸、採購、倉儲等活動的分割式的管理,物流活動被集成到兩大物流管理職能當中,即物料管理和分銷管理。物料管理是對企業的原材料的採購、運輸、原材料和在製品的庫存管理。分銷管理是對企業輸出物流的管理,包括需求預測、產品庫存、運輸、庫存管理和用戶服務。原來的分割式的管理在組織內部形成了成本管理的組織障礙,而物流活動的集成使經理人員的許可權放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這種障礙。
在這個階段,物流功能的轉移還局限於企業內部的層次,僅僅是對原來的分割式的物流活動的集成。這種集成使物流成本在兩大職能中變得清晰而易於獨立核算,為企業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奠定了基礎。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物流,大量採取全球採購,將下屬子公司的採購職能集中起來,由總公司統一完成,這樣可以獲得大批量訂購的折扣。而且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挑選供應商,以獲得價格和質量上的最優。
物流職能的集成,導致了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出現了物流管理功能獨立的組織形式。物料管理和分銷管理的功能獨立出來。這時,供應鏈還是企業內部的概念,因此供應鏈的設計比較簡單,基本上不涉及到其他企業。在公司內部供應鏈管理上,主要是控制和協調物流中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和活動。為了高效率地完成這些增值活動,必須有強大的企業管理系統支持。MRP就是這樣的一個系統,它包含了公司內部支持供應鏈管理的一系列應用工具。基於預測和定單的內部物流,由強大的MRP引擎拉動,從最終產品和中間件的製造或裝配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採購。
內部集成的第一步任務目標是實現相關功能的集成化管理,即用實體供應管理、製造支持管理和實體分銷管理來替代各單個物流活動如採購、運輸、倉儲等的分散管理。為了對物流系統進行有效的計劃與控制,企業往往將時段計劃應用於物料控制與生產管理。
①實體供應管理包括採購管理與物料控制,它需要制訂物料需求計劃,優選供貨渠道,並實現訂貨、購進運輸、收貨、驗收、倉儲、搬運的集成化管理。
②製造支持管理包括生產計劃與在製品庫存控制,它需要制訂主生產計劃,實現在製品搬運、儲存、廠內運輸的集成化管理。
③實體分銷管理包括產成品銷售與配送管理,它需要進行需求預測,實現訂單處理、成品庫存控制、保護性包裝、搬運、配送、顧客服務改善的集成化管理。
內部集成的第二步任務目標是將實體供應、製造支持、實體分銷作為一總體物流過程,實現其集成化管理,以便其餘庫存或緩衝庫存減少到最低程度,使企業的總庫存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一般地,在此階段,企業將運用MRPII等時段計劃方法以及採用準時生產制JIT技術,基本解決企業物流管理問題。但仍不能解決來源於傳統職能運作中的組織結構、績效衡量和獎勵機制、庫存的調節作用、信息技術和知識儲備等因素對集成管理的影響,企業必須向一體化整合方向發展。
- 二、外部集成
市場競爭實質上已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較量,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運作的表象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三流”,由於物流與信息流、資金流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在實際運作中一般可以藉助信息網路和中間機構如銀行實現信息的交換和資金的流動,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現為商品實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移動,受自身性質的約束,其實施的成本和難度相對很高,成為供應鏈快速、有效運行的主要障礙,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客戶個性化需求日趨明顯的形勢下,企業物流瓶頸越來越突出。
因此,如果人們僅從單個企業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物流業務,如物料管理、採購物流、分銷物流等,而較少從供應鏈整體出發,站在全局的角度來規劃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活動,那麼,根據“木桶原理”,供應鏈上任何一個成員物流效率的降低都會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因而企業物流管理必須從企業的整個供應鏈角度去研究、規劃、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註重總的物流成本與客戶服務水平之間的關係,利用系統理論和集成思想,把供應鏈成員內各職能部門以及成員間相關職能部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供應鏈整體優勢,增強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力,最終達到供應鏈成員整體獲益的目的。因此,供應鏈物流管理需要應用更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系統理論與集成思想、準時制JIT、快速反應QR、有效客戶反應ECR等。
所謂企業物流外部集成的出發點是將企業視為包含一系列增值活動的供應鏈的一部分。外部集成特別註重建立企業與外部供應商、顧客之間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管理的焦點是要以面向供應商與顧客取代面向產品,通過加強相互間的協調與合作,進一步降低成本、減少風險,優化配置總體資源,提高整個集成化系統的運作效率,以獲取更大的整體競爭優勢。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商務的推廣,集成供應鏈管理IntegratedSupplyChainManagement系統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外管理學、物流學、採購學領域專家學者的一個研究熱點。要成功地實施供應鏈管理,使供應鏈管理真正成為有競爭力的武器,就要拋棄傳統的管理思想,把企業內部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信息、製造和現代管理技術,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有關的人、技術、經營管理三要素有機地集成並優化運行。通過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物料流、管理過程的信息流和決策過程的決策流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進行管理,達到全局動態最優目標,以適應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市場對生產和管理過程提出的高質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現在,理論界和實際物流管理人員都越來越認識到物流集成管理的重要性。專家學者對集成物流管理的研究更加深入,例如一般情況下供應鏈成員都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相互之間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係,過高程度的鬆散勢必會對物流組織結構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供應鏈物流組織內必須利用集成思想協調管理。
外部物流集成管理主要內容包括:
①供應鏈系統的合理佈局。
供應鏈系統合理佈局包括企業的合理選址和設施的合理佈置。這是供應鏈上物流管理集成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製造商的廠址應與供應商及目標市場接近,以便及時溝通信息和降低運輸成本。企業的設施合理佈置原則為減少物流的迂迴、交叉,以及無效往複運輸,避免物料運輸中的混亂現象。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方式要求企業能對變化的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供應鏈的合理佈局,可以使製造商接近顧客,及時瞭解掌握市場需求,並縮短與供應商之間的距離,及時獲得生產所需物資,和減少生產系統中不必要的物品傳遞,縮短生產周期,以快速響應市場。
②選擇適宜的運輸方式。
運輸方式可以影響企業的成本與效率。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方式下,市場競爭激烈,單以成本為競爭手段難以生存,企業還應縮短生產製造周期。而隨著加工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運輸時間等非生產時間在整個經濟活動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縮短運輸時間,對縮短製造周期很重要。同時,企業間協作越來越密切,交往頻繁,物品不僅需在企業內傳遞,還需在企業間運輸,來完成整個市場過程。因而,選擇適宜的運輸方式對企業越來越重要。企業內部的運輸應根據經濟效益和技術可能,確定並不斷提高運輸機械化水平。企業間運輸根據效益與效率的原則,綜合利用空運、船運、鐵路、汽車等運輸方式。
③選擇適宜的分銷渠道。
分銷渠道一般有:生產者一-消費者,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生產者--零售商或批發商--消費者。影響分銷渠道選擇的因素有政策性因素、產品因素、市場因素、企業本身因素。正確運用分銷渠道可以使企業迅速及時地將產品傳遞到用戶手中,達到擴大銷售,加速資金周轉,降低流通費用的目的。在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方式下,企業在分銷渠道選擇上應建立多渠道的渠道網路,以全方位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④控制庫存。這在前面已經詳細闡述。
我們只有對現代物流內容有深刻的認識,才能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使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物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保證供應鏈實時的物料供應,同步化的運作,從而達到物流管理集成的目的。
由此可見,實現企業集成化物流管理的關鍵在於兩個階段的整合,即在內部集成的基礎上,將集成範圍擴展到企業外,實現企業與供應商、顧客的集成化管理,從而達成完全的ILM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