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两化融合)

目錄

什麼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工業化在更大的範圍、更細的行業、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更深的應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實現彼此交融。信息化是覆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任務信息技術不僅要在改造提升傳統工業中發揮作用,而且要廣泛應用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提高信息化整體水平。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內容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基本原則[1]

  (一)創新發展,塑造轉型升級新動力。把增強創新發展能力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戰略基點和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的優先目標,以信息化促進研發設計創新業務流程優化商業模式創新,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

  (二)綠色發展,構建兩型產業體系。把節能減排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切入點,加快信息技術與環境友好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能源資源節約技術的融合發展,促進形成低消耗、可迴圈、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

  (三)智能發展,建立現代生產體系。把智能發展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長期努力的方向,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促進工業產品、基礎設施、關鍵裝備、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製造資源與能力協同共用,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

  (四)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深度融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將信息化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形成推進合力。切實推動信息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應用需求的良性互動,提升產業支撐和服務水平。註重以信息技術應用推動製造業服務業的協調發展,促進向服務型製造轉型。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方向

  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要求抓住一些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找準著力點和支撐點,使信息化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1.信息技術與設計、製造技術的融合

  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以智能化、數字化、虛擬化、網路化、敏捷製造為方向,對傳統企業設計生產流程進行再造,實現生產信息化。包括推廣應用CADCAMCAECAPP以及並行工程虛擬設計製造等先進技術,數控(CNC)、可編程式控制(PLC)、分散式控制(DCS)、現場匯流排控制(FCS)、先進控制(APC)、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系統(FMCFMS)等先進加工控制技術,推廣精益生產、敏捷製造、虛擬製造網路化製造,滿足生產過程自動化和優質、高產、低耗、高效、多品種、大批量的要求,滿足客戶日益強烈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通過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研製水平和成套設備集成能力,如數控技術和數控機床,機器人技術及機器人,先進發電、輸電和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設備,大型自動化成套設備等,滿足工業裝備更新換代的需要。

  2.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的融合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提升工業產業生產效率和附加值不可缺少的手段,包括鋼鐵、汽車、化工紡織等,在產品升級、工業生產管理以及市場銷售的各個環節,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如汽車工業,既是傳統產業,也是新興產業。據統計,在汽車的整車成本中平均超過20%是信息技術或產品。一般越是高級的汽車或轎車,這個比重越高,國際上有的已經超過50%甚至60%。再如化學工業生物醫葯以及大型工程設計,利用已經研發建立的實驗模型,把已有的實驗數據都建立相應模型並輸入進去,可以大大縮短實驗時間和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3.信息技術與服務業的融合

  信息技術與服務業融合,能提升傳統服務業水平,催生新興行業:一是藉助信息技術條件下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促進金融保險業、現代物流業、管理咨詢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二是依托信息技術,發展涵蓋信息通信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內容服務的信息服務業;三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特別是通過進一步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創新電子商務模式和服務內容,加強電子商務信息、供應鏈、現代物流、交易、支付等管理平臺和信用自律體系建設,為電子商務應用主體提供靈活、便捷、安全、高效的服務;四是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推廣信息化應用服務,引導商貿旅游餐飲社區服務就業容量大的傳統服務業創新發展模式,註入發展動力。

  4.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融合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在生產控制層面,以數控設備為基礎,圍繞創新研究和開發設計、工藝管理和加工製造、過程協同和質量控制、物料配送和產品管理等生產製造的關鍵環節推進信息化,以提高生產製造全過程工作效能。在資源配置層面,以成本分析為基礎,圍繞外部協作、內部計劃、及時響應等關鍵環節推進信息化,以提高企業市場響應效率。在管理決策層面,以信息管理為基礎,圍繞產品市場與客戶關係人力資源資本運作、發展戰略與風險管理等關鍵環節推進信息化,推廣應用業務流程重組(BPR)、企業資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統(MIS)、電腦決策支持(DSS)、數據挖掘(DM)、商業智能(BI)、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RM)、知識管理(KM)等信息技術,實現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決策科學化水平。

  5.信息化與資源、能源供給體系的融合

  信息技術在工業行業生產中的普及應用,有助於推進工業行業節能減排工作,推動實現單位GDP能耗水平大幅降低。通過對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煤炭電力石油、化工、建築等重點行業的能源消耗、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聯網監測與分析,可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環保綜合效益,推動行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

  6.信息化與人民生活的融合

  在傳統的工業化階段,由於技術和資源的限制,絕大多數物質消費品是稀缺的,只能進行一次性的、不可再生的消費。而在信息化進程中,不斷創新的信息技術,使得以信息資源為中心的生產活動能夠在其被消費過程中再生信息資源,滿足人們持續消費的需要,從而使生產與消費得以突破以往的不可持續性限制。伴隨信息資源產品與服務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主要消費品,以信息資源為中心的生產與消費,將成為人類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與消費形式,這大大增強了人類生產與消費方式的可持續性。通過構建無處不在的信息化應用環境,讓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便捷地通過信息網路獲取任何生活服務,全面提高生活品質。現在信息化在解決教育資源配置、推進醫療體制改革、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7.信息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融合

  構建和諧社會,重在“和諧”,為人民謀幸福是和諧之本,而幸福是與時俱進的。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之下的(農業)社會中,實現溫飽就是最大幸福;在人均收入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工業)社會中,擁有巨大財富就是最大的幸福;在人均收入3000美元以上的信息化社會中,身心的自由才是最大幸福。因此,如果把農業社會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條件,那麼,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即可;把工業社會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條件,解決人民的富裕問題即可。但是,與信息社會的幸福觀相比,前者是初級層次的幸福觀,後者才是較高層次的、追求自我實現的幸福觀,真正的身心自由而全面發展就是高層次幸福。因此,把信息社會建成和諧社會的主要條件,是解決人民的自由,通過學習知識、獲得知識、運用知識和智慧創造財富,真正以人為本,走向真正幸福。

  創建和諧社會的首要條件是發展。在我國現階段,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任務。在我國這樣的半農業國、半工業國、“半信息社會國”的混合型社會中建設和諧社會,除了要繼續解決部分農村地區的溫飽問題、工業城市的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外,還要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人的發展、提升人的素質、服務人的生活,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充分發揮人的潛力和技術進步的基礎上,這是我國打破資源、環境、人口瓶頸,實現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模式

  1.企業-產業互動模式

  企業信息化與企業所屬行業的信息化之間往往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係。企業-產業互動模式是指企業信息化受制於該企業所屬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成功的企業信息化可以促進同行業其他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不同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度產業對信息化的需求不同,產出效果也存在較大差異,顯示不同產業在吸收信息技術上存在行業差異。IT密集型行業有飛機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船舶製造業、家電製造業等。信息化的網路外部性使這些行業中的企業競相投資信息化,成為信息化的領先行業。

  2.挑戰-應對模式

  挑戰-應對模式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制約因素,或面臨市場競爭壓力,企業為了打破這種制約、提高市場競爭力而開展信息化建設。挑戰-反應模式是一種企業自發的信息化建設模式,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動力比較強。挑戰-反應模式也是中國企業最為常見的信息化建設模式。

  當企業產能達到一定規模時候,傳統手工方式就會遇到瓶頸,這時候企業意識到必須採用信息化手段來突破這個瓶頸。例如,廣州本田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年產1.8萬輛發展到5萬輛,開始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廣州市珠江啤酒集團公司當1985年年產5萬噸發展到1998年年產40萬噸,如不採用信息化手段就感到明顯的制約。信息化為產能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3.雁行模式

  企業信息化導致開展信息化建設的企業在行業內在技術或管理方面領先,使其成為同行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榜樣,從而帶動其他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由於各個企業信息化的起步時間、投資規模、團隊實力等不同,不同企業之間形成了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猶如大雁飛行形狀。

  雁行模式可以分為企業內雁行模式、行業內雁行模式、行業間雁行模式、區域間雁行模式四種。企業內雁行模式是指在企業不同部門、不同分支機構之間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如海爾集團首先在冰箱本部實施MRPII,然後逐步將MRPII推廣到其他三個大事業本部。行業內雁行模式是指在行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信息化先進企業帶動信息化落後企業。行業間雁行模式是指在不同行業之間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信息化水平高的行業帶動信息化水平低的行業。區域間雁行模式是指在不同地區之間形成序列化的信息化差距,行業或企業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區帶動行業或企業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區。

  4.區域集群模式

  由於一些地方政府主動地為其轄區內企業創造信息化建設的各種有利條件,或者在某個自然形成的經濟區域內企業之間相互影響,使某個區域的企業信息化或行業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例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三角地區面臨產業升級等問題,該區域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相互學習、相互模仿,共同推動著該區域信息化發展。

  5.政府主導模式

  早期的企業信息化,往往都是政府主導的,如甩圖板、甩帳表等。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為了提高國有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往往由政府出資從國外引入先進的信息系統。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沈陽某機床廠就藉助政府財政撥款引入德國工程師協會提供的INTEPS軟體實施MRP,並將之發展為MRPII管理系統。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提高轄區內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出資採購一些軟體免費發給企業使用。由於企業缺乏信息化建設的內在動力,這種做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y桑,方小莉,Mis铭,Lin,寒曦,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