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時間價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貨幣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TVM)
目錄 |
貨幣時間價值是指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增值,也稱為資金時間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TVM)是指當前持有的一定量的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這是因為,貨幣用於投資可獲得收益,存入銀行可獲得利息,貨幣的購買力會因通貨膨脹的影響改變。
專家給出的定義:貨幣的時間價值就是指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現在的一單位貨幣與未來的一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要節省現在的一單位貨幣不消費而改在未來消費,則在未來消費時必須有大於一單位的貨幣可供消費,作為彌補延遲消費的貼水。
比如,若銀行存款年利率為10%,將今天的1元錢存入銀行,一年以後就會是1.10元。可見,經過一年時間,這1元錢發生了0.1元的增值,今天的1元錢和一年後的1.10元錢等值。資金時間價值的實質是資金周轉使用後的增值額,是資金所有者讓渡資金使用權而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的一種形式。
1、節欲論
投資者進行投資就必須推遲消費,對投資者推遲消費的耐心應給以報酬,這種報酬的量應與推遲的時間成正比。
時間價值由“耐心”創造。
2、勞動價值論
資金運動的全過程 :G—W…P…W’—G’G’=G+∆G
包含增值額在內的全部價值是形成於生產過程的,其中增值部分是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時間價值的真正來源是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1、相對數: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
2、絕對數:即時間價值額是資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帶來的真實增值額,即一定數額的資金與時間價值率的乘積。
單利的計算
本金在貸款期限中獲得利息,不管時間多長,所生利息均不加入本金重覆計算利息。
- P(Principal)——本金,又稱期初額或現值;
- i(The rate of interest)——利率,通常指每年利息與本金之比;
- I(Interest)——利息;
- t——時間。
單利利息計算:
例:某企業有一張帶息期票,面額為1200元,票面利率為4%,出票日期6月15日,8月14日到期(共60天),則到期時利息
為:I=1200×4%×60/360=8元
終值計算:S=P+P×i×t
現值計算:P=S-I
每經過一個計息期,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計利息,逐期滾算,俗稱“利滾利”。
(1)複利終值
其中(1 + i)n被稱為複利終值繫數或1元的複利終值,用符號(s/p,i,n)表示。
(2)複利現值
其中(1 + i) − n稱為複利現值繫數,或稱1元的複利現值,用(p/s,i,n)表示。
(3)複利利息
I=S-P
年利率為8%的1元投資經過不同時間段的終值
複利的計息期不一定總是一年,有可能是季度、月、日。當利息在一年內要複利幾次,給出的年利率叫做名義利率。
例:本金1000元,投資5年,利率8%,每年複利一次,其本利和與複利息:
S=1000×(1 + 8%)5=1000×1.469=1469
I=1469—1000=469
如果每季複利一次,
每季度利率=8%/4=2%
複利次數=5×4=20
S=1000×(1 + 2%)20=1000×1.486=1486
I=1486-1000=486
當一年內複利幾次時,實際得到的利息要比按名義利率計算的利息高。
例中實際利率
S=P*(1 + i)n
1486=1000×(1 + i)5
(1 + i)5=1.486 即(s/p,i,n)=1.486
查表得:
(S/P,8%,5)=1.469
(S/P,9%,5)=1.538
1、貨幣時間價值是資源稀缺性的體現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消耗社會資源,現有的社會資源構成現存社會財富,利用這些社會資源創造出來的將來物質和文化產品構成了將來的社會財富,由於社會資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夠帶來更多社會產品,所以現在物品的效用要高於未來物品的效用。在貨幣經濟條件下,貨幣是商品的價值體現,現在的貨幣用於支配現在的商品,將來的貨幣用於支配將來的商品,所以現在貨幣的價值自然高於未來貨幣的價值。市場利息率是對平均經濟增長和社會資源稀缺性的反映,也是衡量貨幣時間價值的標準。
2、貨幣時間價值是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貨幣的固有特征
在目前的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是由中央銀行基礎貨幣和商業銀行體系派生存款共同構成,由於信用貨幣有增加的趨勢,所以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現有貨幣也總是在價值上高於未來貨幣。市場利息率是可貸資金狀況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反映,反映了貨幣價值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降低的程度。
3、貨幣時間價值是人們認知心理的反映
由於人在認識上的局限性,人們總是對現存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強,而對未來事物的認識較模糊,結果人們存在一種普遍的心理就是比較重視現在而忽視未來,現在的貨幣能夠支配現在商品滿足人們現實需要,而將來貨幣只能支配將來商品滿足人們將來不確定需要,所以現在單位貨幣價值要高於未來單位貨幣的價值,為使人們放棄現在貨幣及其價值,必須付出一定代價,利息率便是這一代價。
案例一:貨幣時間價值的應用[1]
一、在企業投資決策中貨幣時間價值的應用
由於貨幣時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在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中,就應充分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前面談到,貨幣如果閑置不用是不會產生時間價值的,同樣,一個企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肯定會賺得比原始投資額要多的資金,閑置的資金不會增值,而且還可能隨著通貨膨脹貶值,所以,企業必須好好地利用這筆資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好的投資項目將資金投入進去,讓它進入生產流通活動中,發生增值。企業的投資需要占用企業的一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是否應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長時間,均是決策者需要運用科學方法確定的問題。因為一項投資雖然有利益,但伴隨著它的還有風險,如果決策失誤,將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災難。有的企業由於亂投資,瞎投資,造成公司破產或壽命縮短的現象,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麵就貨幣時間價值對企業投資決策產生影響和企業如何進行投資決策進行分析:企業投資的最主要動機是取得投資收益,投資決策就是要在若幹待選方案中,選擇投資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進行投資決策,一般有兩大類決策方法,一類是非貼現法,在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另一類是貼現法,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
回收期法和會計收益率法屬於非貼現法。回收期法是根據重新收回某項投資所需時間來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將計算出的回收期與預定回收期比較,如果前者小於後者,則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會計收益率法是將投資項目的會計收益率與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加以比較,進而判斷投資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會計收益率大於資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會計收益率越大越好。
貼現法包括現值法、凈現值法、獲利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四種方法。現值法是將項目投產到報廢的各年凈現金流量折算成的總現值與投資總額進行比較,若大於,可行,否則不可行,而且差額越大越好。凈現值法是現值法的變化形式,它直接根據凈現值的正、負來判斷(凈現值=總現值-投資總額),凈現值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獲利指數法則是根據獲利指數大小來進行判斷,大於1可行,越大越好,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法將內含報酬率與資本成本比較,前者大於後者,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內含報酬率越大越好。企業在進行投資時,可採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種方法進行決策。
上述6種方法,得到兩種結果,哪種結果更準確呢?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能反映投資回收速度,而且計算簡便,但是,它誇大了投資的回收速度,忽略了回收期後的收益,容易造成嚴重的退縮不前。因為許多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的較大型投資項目,並非在開始幾年內就能帶來投資收益,其次,決策者以回收期作參數,往往會導致企業優先考慮急功近利的項目,導致放棄長期成功的方案。最重要的一個缺陷是,它忽視了時間價值,認為不同時點的資金價值相同,將不同時點的資金直接代入進行有關計算,這是不符合金融原理的。會計收益率法也比較通俗易懂,計算也不複雜,但它沒有採用現金流量觀,並與回收期法一樣,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把第一年的現金流量與最後一年的現金流量看作具有相同的價值,其決策可能不正確。
而貼現法下的各種方法則考慮了時間價值,將投資項目每年凈現金流量按資本成本(折現率)進行折現,使不同時點的資金具有可比性,較真實地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現金流入對投資盈利的不同作用。財務管理最基本的觀念就是貨幣時間價值,運用貨幣時間價值觀念要把項目未來的成本和收益都以現值表示,如果收益現值大於成本現值則項目應予接受,反之則應拒絕。因此,我們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多採用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的貼現法,以貼現法為主,以非貼現法為輔。
此外,現值法、凈現值法與獲利指數法的結果有時會有所不同,其原因在於投資額不同,投資收益的絕對數與相對數之間有差異。在對幾個獨立方案進行評價時,我們多採用獲利指數法,運用它對獨立方案的投資效率進行排序,彌補凈現值法不能在幾個獨立方案之間評價優劣的缺點,而在互斥方案的選擇中,則應以凈現值為準。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清楚地看到,貨幣時間價值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概念,不管是涉及到個人投資決策,還是涉及到企業的投資決策,都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定要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重視貨幣時間價值,做出科學的投資決策。當然,企業的投資決策不能只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還有項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這些都要有相應的考慮。
二、在企業經營中貨幣時間價值的應用
1.在企業存貨管理中的應用
一方面,企業會由於銷售增加引起存貨增加而多占用資金,另一方面,企業也會由於存貨周轉慢而使存貨滯銷、積壓嚴重,影響資金的周轉,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假如經營者要處理積壓存貨,權衡存貨削價的得失時,要從貨幣的時間價值上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預計滯銷積壓存貨時,不能按單利計算,而要按複利計算;第二,保管費用的貨幣支出也應按複利計算其終值。
2.在企業銷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
如企業採用分期付款銷售方式,這裡也有貨幣時間價值問題。
3.在企業設備投資中的應用
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決策時,面臨著繼續使用舊設備與購置新設備的選擇。一般說來,設備更換並不改變企業的生產能力,不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入。因此,較好的分析方法是比較繼續使用和更新的年成本,以較低的作為好方案,這時,就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外,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委托代銷、應收應付、租賃寄售、股利分紅、企業兼併收購、固定資產折舊及對外經濟貿易等方面,都應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以使資金在周轉過程中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案例二:貨幣時間價值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2]
(一)貨幣時間價值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準則中的應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對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做瞭如下規定: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通常在3年以上)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租賃性質的,固定資產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以資本化的之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攤銷金額均應當在信用期內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此外,新會計則還在預計凈殘值定義中特別強調了現值,即確定預計凈殘值時其金額應為其折現值。對預計凈殘值的重新定義充分考慮到了貨幣的時間價值,與國際準則保持了一致。新會計準則還規定,對於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在確定其初始成本時,還應考慮棄置費用。棄置費用的金額與其現值通常較大,需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即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預計負債的攤餘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費用應當在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中對於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同固定資產準則相關規定相同,均體現了貨幣時間價值理論。
(二)貨幣時間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中的應用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在商業實質的判斷上引入了貨幣時間價值理論。《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規定,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此處貨幣時間價值理論恰當的引入,使企業能夠非常客觀的判斷自身所從事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在判斷上遵循了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三)貨幣時間價值在資產減值準則中的應用
通過解讀《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發現,貨幣時間價值理論在該準則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方面。《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回收金額。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應當按照資產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和最終處置時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其進行折現後的金額加以確定。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應當考慮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使用壽命和折現率等因素。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應當考慮是主要因素包括:應當以資產的當前狀況為基礎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不應包括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或現金流出以及與所得稅收付有關的現金流量;對通貨膨脹因素的考慮應當和折現率相一致;涉及內部轉移價格的需求作調整。由以上準則相關規定不難得出結論,資產減值準則是新會計準則中運用貨幣時間價值理論最多的一項準則。
(四)貨幣時間價值在或有事項準則中的應用
或有事項準則對貨幣時間價值理論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或有負債初始計量”方面。《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規定:預計負債應按照履行相關現實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初始計量;企業在確定最佳估計數時,應當綜合考慮與或有事項有關的風險、不確定性和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貨幣時間價值影響重大的,應當通過對相關未來現金流出進行折現後確定最佳估計數。準則明確指出了“貨幣時間是價值”,可見貨幣時間價值理論在準則中的重要性。
(五)貨幣時間價值在收入準則中的應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從購貨方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但已收或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不公允的除外。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採用遞延方式,具有融資性質,應當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商品收入。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準則運用貨幣時間價值理論將商品(勞務)收入與利息收入區別開來。
(六)貨幣時間價值在租賃準則中的應用
租賃準則在融資租賃中涉及承租人的會計處理以及出租人的會計處理兩部分均引入了貨幣時間價值理論。《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規定:在租賃期開始日,承租人應當將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兩者中較低者作為租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承租人在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時,能夠取得出租人租賃內含利率的,應當採用租賃內含利率作為折現率,否則應當採用租賃合同規定的利率作為折現率。承租人無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賃內含利率且租賃合同沒有規定利率的,應當採用同期銀行貸款利率作為折現率;租賃內含利率是指在租賃開始日,使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與未擔保餘值的現值之和等於租賃資產公允價值與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費用之和的折現率;未確認融資費用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攤。
承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費用。此外,該項準則對出租人會計處理的相關規定也體現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在租賃期開始日,出租人應當將租賃開始日最低租賃收款額與初始直接費用之和作為應收融資租賃款的入賬價值,同時記錄為擔保餘值;將最低租賃收款額、初始直接費用及未擔保餘值之和與其現值之和的差額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出租人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計算確認當期的融資收入。
(七)貨幣時間價值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中的應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運用貨幣時間價值理論主要體現在“金融工具計量”和“金融資產減值”兩個方面。《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對金融資產進行後續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但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及貸款和應收款項,應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計量;企業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餘成本對金融負債進行後續計量。該準則在對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相關規定也同樣體現了貨幣時間價值理論,還規定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該金融資產的賬麵價值減記至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不包括尚未發生的未來信用損失)現值,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以上規定都表明,貨幣時間價值理論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sky,funwmy,Hanmlate,Zfj3000,Oval,Angle Roh,Lolo,Kane0135,Cabbage,Dan,Szalexlee,Hjkwr,Yixi,鲈鱼,417785119,泡芙小姐,wasd,HEHE林,KAER,可恨密码记不住,Gaoshan2013,Lin,寒曦,Mis铭,139****0950.評論(共16條)
It's very helpful!
NI SHI ZHONG GUO REN ?
如果再配幾個通俗例子更好
適當增加了一些,。文中也本身帶了舉例
複利現值和複利終值的公式有錯,複利現值繫數中的一部分應該是1+i,不是1+t
謝謝指正,已修改
終值不是F?
這裡是用S(Summation)表示本金與利息之和,又稱本利和或終值
It's ve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