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歧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
目錄 |
價格歧視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條件相同的若幹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歧視行為。
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它不僅有利於壟斷企業獲取更多壟斷利潤,而且使條件相同的若幹買主處於不公平的地位,妨礙了它們之間的正當競爭,具有限制競爭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法規基本上都對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經濟學中將價格歧視定義為: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種商品向不同的購買者索取不同的價格。
實行價格歧視是廠商為了獲取超額利潤的手段,要使價格歧視得以實行,一般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市場存在不完善性。當市場不存在競爭,信息不暢通,或者由於種種原因被分割時,壟斷者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實行價格歧視。
第二,各個市場對同種商品的需求彈性不同。這時壟斷者可以對需求彈性小的市場實行高價格,以獲得壟斷利潤。
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場之間或市場的各部分之間分開。地區封鎖和限制貿易自由的各種障礙往往有利於壟斷者實行其價格歧視,因此,反壟斷限制價格歧視應該儘力消除其實現的環境條件。
此外,實現價格歧視還有其它條件:
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
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
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並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瞭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根據價格差別的程度,可把價格歧視區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價格歧視,又稱完全價格歧視,就是每一單位產品都有不同的價格,即假定壟斷者知道每一個消費者對任何數量的產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貨幣量,並以此決定其價格,所確定的價正好等於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因而獲得每個消費者的全部消費剩餘。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現實中很少發生。
二級價格歧視,即壟斷廠商瞭解消費者的需求曲線,把這種需求曲線分為不同段,根據不同購買量,確定不同價格,壟斷者獲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買主的消費剩餘。公用事業中的差別價格就是典型的二級價格歧視。
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壟斷廠商對不同市場的不同消費者實行不同的價格,在實行高價格的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
個人型價格歧視
1、按消費者收入分類,按市場上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收費,這取決於消費者的富裕程度。大概更富有的消費者需求彈性小,因而收取較高價格。例子——醫療服務與法律服務。
2、假如必要就讓步,對於必需抓住的銷售機會,就秘密削減價格。
3、每次還價,每次交易都分別談判。例子——中東的集市,拉丁美洲的露天市場以及許多私人交易,如通過報紙的分類廣告購買舊貨。
4、衡量用處大小,雖然提供的服務的邊際成本相同,對於需求強度更大的買主收價更高。例子一施樂複印機的租費按複印數量收取:上漲的租費超過上升的保養成本;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出租機器的租金和銷售電腦程式盤的收費均在其的邊際成本之上。
集團型價格歧視
1、傾銷剩餘物品。為了不致壓低國內價格,國外市場的銷售價格低於國內。例子——藥品、電視機、鋼材、美國免費食品、和平計劃的食品。
2、承擔運費。對於與產地距離不同的顧客,或者讓其承擔運費,或者對其索取過多的運費。
3、扼殺競爭對手。僅僅在競爭對手的銷售市場上降低售價,目的在於把對手驅逐出去,在其他地方則實行掠奪性定價,例子——據說1900年前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採用過這種方法。
4、增加新的顧客。對新顧客的索價低於老顧客。目的在於增進商標信從。例子——雜誌訂費。
5、按消費者需求彈性的不同區別定價,只要消費者群體可以按職業年齡或性別分類,就會存在集團歧視。例子——兒童和成人的理髮,學生和非學生的電影票價,汽車旅館聯號和全國汽車出租公司的專門折扣。
6、保護中間人。即使大的零售商自己進行倉儲和銷售工作,對他們的定價也同那些從批發商進貨的小零售商收取的價格完全相同。這樣做將保護批發免受零售商的競爭,否則這種競爭會導致縱向一體化。
7、偏袒大廠商。對於大批量購買者削價銷售的幅度超過了在正常情況下大量銷售所能夠節約的成本。
產品型價格視歧
1、支付商標的費用。生產者用不同商標銷售同質產品。商標知名度較高的產品索取較高價格。例子——服裝、食品、顏料。
2、追求等級。當品質升級時,價格級差大於邊際成本的級差。例子——精裝書與平裝書。飛機頭等艙和經濟艙機票。
價格歧視作為一種壟斷價格,它既是壟斷者獲取最大壟斷利潤的一種手段,又會導致不公平競爭,理所當然地應該加以限制。但是,限制價格歧視並非要取消一切價歧視。在具有自然壟斷性的公用事業中,對於一些不能貯存的勞務,採用高峰時期和非高峰時期的差別價格,將某些高峰需求調向低峰時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其設備資源,對於社會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競爭法律均涉及價格歧視問題。美國反托拉斯法律制度一直將某些對市場競爭造成損害的價格歧視作為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加以研究和規範。根據《克萊頓法》和《魯賓遜帕特曼法》的規定,從事商業的人在其商業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對同一等級和質量商品的買者實行價格歧視,如果價格歧視的結果實質上減少競爭或旨在形成對商業的壟斷,或對競爭造成其他損害,則是非法的。違法價格歧視的構成要件是:實施價格歧視的主體包括商品的銷售者和購買者;價格歧視的標的物只是商品,不包括服務及無形物,且這種商品必須是相同等級、相同質量,商品的銷售發生在美國境內的商業過程中;實施價格歧視的後果對市場競爭造成損害。
在我國,價格歧視行為還需要認真探討,區別情況進行規範。《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五項規定,經營者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不得對具有同等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這裡所稱的“價格歧視”,是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使同等交易條件的接受者在價格上處於不平等地位。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條件相同的若幹買主實行不同的交易待遇,例如對具有同等條件的甲、乙企業,對甲可以實行批量作價,對乙則不允許享受批量作價;或對甲可以討價還價,對乙則不允許;或因甲是本地企業,乙是外地企業就實行不同價格待遇等,從而構成價格歧視行為。價格歧視使條件相同的若幹買主處於不公平的地位,妨礙了它們之間的正當競爭,具有限制競爭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法規基本上都對它作出了限制。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所有的購買者都對同質產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如果所有消費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識,那麼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差別就不存在了。因為任何試圖比現有市場價格要價更高的產品銷售者都將發現,沒有人會向他們購買產品。然而,在賣主為壟斷者或寡頭的市場中,價格歧視則是很常見的。
一旦產品的賣方形成了壟斷,就非常容易形成價格歧視。
歧視就是差別待遇。以價格歧視為例,即同樣的產品賣給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價格,就形成了價格歧視。然而,推而廣之,在同一個生活範圍內,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待遇的歧視現象,還有多種形式。
“不同的人”不僅僅是“經濟特征”的不同,而且還可以是“種族特征”的不同,或是“性別特征”的不同,或是“地域特征”的不同。“不同的待遇” 既可以是“不同的價格待遇”,也可能是“不同的就業待遇”,或者是“不同的美譽度的待遇”。由此,除了“價格歧視”之外,相應地還會產生“種族歧視”、 “性別歧視”和“地域歧視”等等。但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當是價格歧視。
經濟分析表明,一旦產品的賣方形成了壟斷,就非常容易形成價格歧視。價格歧視通常有三種形式: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
當賣方壟斷勢力比較強大且信息也比較靈通的情況下,賣方可以對每一單位商品都收取買方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將消費者剩餘全部收歸己有。假設某地區只有一個牙醫,並且他清楚每一個患者願意付的最高價格,他將對每一個患者收取不同的價格,使他們剛好願意治療,這樣患者們的全部消費者剩餘都轉移到了牙醫那裡。這種情況是一級價格歧視。
一個壟斷的賣方還可以根據買方購買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比如,電信公司對客戶每月上網時間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對於使用量小的客戶,收取較高的價格;對於使用量大的客戶,收取較低的價格。壟斷賣方通過這種方式把買方的一部分消費者剩餘據為己有。這是二級價格歧視。
三級價格歧視則是指壟斷賣方對不同類型的買方收取不同的價格,買方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大,賣方收取的價格就越低;買方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小,賣方收取的價格就越高。通過這種方法,壟斷賣方就從需求價格彈性小的買方那裡榨取更多消費者剩餘。比如,有的旅游景點對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實行價格歧視,對外地游客收取較高的價格,對本地游客收取較低的價格。
顯然,價格歧視使產品的賣方儘可能多地獲益,因為通過價格歧視,原本屬於產品買方的消費者剩餘也被轉移到了賣方那裡。但是,按照經濟學家的分析,價格歧視在經濟上卻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說,價格歧視是滿足帕累托標準的,通過價格歧視,賣方獲取的最大收益,等於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值。如果壟斷的賣方實行統一價格,雖然也能達到一個最大的收益,但卻小於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經濟上是無效率的。
當然,價格歧視要行得通,壟斷的賣方必須能對買者的不同特征進行有效的區分和分割。這種不同可能是買者的需求強度的不同,也可能是購買量的不同,或者是需求價格彈性的不同,關鍵是要對這種不同進行有效的區分和分割。比如,航空公司之間經常發生價格大戰,優惠價常常能打極低的折扣。然而,即使是價格大戰,航空公司也不願意讓出公差的旅客從價格大戰中得到便宜。但是,當旅客去買飛機票的時候,他臉上並沒有貼著是出公差還是私人旅行的標記,那麼航空公司如何區分乘客和分割市場呢?
原來,購買優惠票總是有一些條件,如規定要在兩星期以前訂票,又規定必須在目的地度過一個甚至兩個周末等。老闆派你出公差,往往都比較急,很少有在兩個星期以前就計劃好了的國內旅行。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優惠機票。
最厲害的是一定要在目的地度過周末的條件。老闆派你出公差,當然要讓你住較好的旅館,還要付給你出差補助。度過一個周末,至少多住兩天,兩個周末更不得了。這筆開支肯定比享受優惠票價所能節省下來的錢多得多,更何況,度完周末才回來,你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又少了好幾天,精明的老闆才不會為了那點眼前的優惠,而貪小便宜、吃大虧。就這樣,在條件面前人人平等,這些優惠條件就把出公差者排除得八九不離十了。
這樣,歧視者心滿意足:既挖掘出了潛在的需求,又排除了從歧視者角度而言不應該享受此種優惠的人。由此看來,航空公司實行價格歧視獲得圓滿成功。
價格歧視的案例[1]
在美國大部分影劇院中,各人的座位價格是沒有區別的。另一方面,大部分影劇院確實有明顯的價格歧視形式。通常,同一影片同時有兩種、甚至三種或四種不同的價格,至少對成年人的索價比對11歲以下兒童要高。大概兒童看電影的需求價格彈性比成年人要高些,監視和區別這兩類人基本上是無成本的,因為大體上外形就提供了關於年齡的充足的證據。然而,12歲或年紀更大些但看起來顯得小的孩子們付出較低的價格也可進場,這裡顯然發生了欺騙行為。
許多影劇院,特別是大學周圍的那些影劇院,凡出示影劇院或其聯號發給的學生身份證或特別的學生通行證的人能夠享受學生價。這裡我們又一次看到,雖然對這是否為學生的監視是相對無成本的,但某些欺騙行為毫無疑問會發生。許多影劇院的價格歧視有利於地位高的市民,大概是假定他們有一個更高的需求價格彈性。出示一種與學生通行證類似的證件,以證明其年齡或特殊身份,那些年紀在65歲和超過65歲的人比他們年輕些的成年人能以較低的價格進入影劇院。表11.2提供了一個價目表變化的典型例子。
此外,許多影劇院價格歧視的一種類型是高峰定價,雖然這種定價可以更恰當地被看作是利用非峰值時期未被利用的生產能力的一種手段。影劇院在白天很少早早客滿過,為了促使人們在非峰值時間去看電影,影劇院或許會降低他們的定價以吸引觀眾。我們不能把這看成是一種純粹的價格歧視形式,因為正被銷售的產品是明顯不同的(晚上7點半和下午2點15分看的同樣的影片並不完全是同一產品)。特別是,既然在每星期工作期間很少有人有空在白天看電影,所以大部分人寧願在晚上看.對於有影片所有者專有版權的行業來說,價格歧視或許是必要的。
電話公司使用各種價目表。簡單地說,他們向商業電話收取比民用電話更高的價格,向大城市用戶收取比小城鎮用戶更高的價格。事實上,電話的定價經常遵循“服務的價值”形式,電話公司試圖以所提供的服務價值為基礎或者以某些用戶的需求彈性相對缺乏為基礎,實行差別對待。這種歧視能力是從專有的電話特許權里直接派生出來的。
商業和民用電話的價格比較
表11.3是一個典型的商業和民用電話的價格表。可以認為,雖然對商業單位收取更高的價格。但這並不完全是價格歧視的反映,其中可能包括價格差別,典型的商人是對電話有強烈需求的用戶,因此,與居民用戶相比他們使用電話系統的邊際成本可能更高。然而,如果大量的用戶產生規模經濟,就會有與上述情況相反的結果。這是一個經驗性問題,它需要通過考察商業電話的使用究竟在何種程度上使電話系統很快達到其容量才能作出回答。否則,商業企業打電話的邊際成本將基本是零。
一條民用線路,每隻電話;一條民用線路,每三隻電話 | ||
原則上,地方打電話也可以運用高峰定價法。目前許多城市實行按月收費,對個人用戶基本收取邊際價格為零水平的費用而不管該用戶打了多少次電話和打了多長時間的電話。據估計高峰期間每打三分鐘電話的成本至少是非峰值期間電話成本的5倍,因此高峰期間就使電話系統承擔了相對較高的容量成本。按期收費的歧視偏袒了在營業時間里經常打電話的用戶,歧視不經常打電話或經常在非營業時間打電話的用戶。甚至在那些打過一定數量電話以後收取通話費(例如:每次電話付5或10美分)的城市里,這個問題也沒有完全消除。這樣的通話收費系統仍然歧視低峰時期的通話者。只有在按通話的時間類別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收費時,這種歧視非峰值期的通話才能被消除。
長途電話價格
在白天的不同時間和一周的不同日子,長途電話價格是有很大不同的。同樣,這種不同定價究竟是價格歧視的反映還是僅僅與一天中不同時間的電影定價相似——擴大使用非峰值時期未被利用能力的定價法,對此是不清楚的。我們的確知道,在營業時間打電話,對電話業的需求價格彈性是很低的。
在最近解除管制以前,美國航空業一直由民航局(CAB)嚴格地管理。在大部分城市之間,進入該行業一般被限製為不超過一兩家公司。
所有的旅客票價必須得到民航局的批推。各航空公司基本上不允許在票價上競爭,至少不得在一等票價和普通客機票價上競爭。於是競爭就採取其他各種形式,這包括介紹起飛和降落時間,以免費香濱酒、免費電影、更大的三明治、更多的餐前小吃等形式提供更好的服務。再者,每條航線通過對那些具有更低需求彈性的特殊類型旅客降低價格來吸引大量旅客。一是因公出差的高級管理人員,一是正在乘飛機和乘車之間進行選擇的回家度夏的學生,這兩種人的需求價格彈性肯定是不同的。在具有這種不同需求彈性的情況下,很多價格歧視直到不久前還存在於航空公司的業務中。當考察解除管制前的典型的票價表時,我們發現票價結構是符合我們的相對需求價格彈性的論點的。紐約和洛杉機間的頭等艙往返票價和一個旅行團的租機往返票價相差50%以上。商人付全票,而度假的學生可採取必要步驟來獲得較低的票價。並不是所有的區別都是由於價格歧視引起的,因為產品顯然是不同的。頭等艙的旅客,或者甚至只是全票的二等艙旅客,不必事先預定座位或預付款項,他們能很快變動預定座位,而且幾乎總是能保證得到一個座位。等等。儘管如此,甚至在考慮到質量差別這個因素以後,商業旅客的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價格還是高於學生支付的價格,這一點大概是確定無疑的。
青年的票價
許多航空公司在不同時期提供青年票價。在某個年齡——通常為22歲——以下的旅客才能購買青年旅客票價的票,特別是飛往歐洲的票。這種機票的價格比成年人必須付出的全票票價低。然而在過去,青年旅客票的持有者在特定的航班上不一定有座位,相反他或她必須接受備用座位,這就是說,要在飛機起飛前到達機場門前,並直到飛機起飛前10分鐘都要站著。如果在那時有空座位,青年旅客就能憑票登上飛機。
這就是第三等級價格歧視的一種形式(雖然我們正談及不同質量的產品,因為青年票價含有不確定性)。年輕的成年人,成年人和商人的相對需求彈性可能是有區別的。年輕成年人的需求彈性比商人的更大。可是,分析並未結束,年輕成年人有更大的需求彈性,因為,他們的時間通常不如商人的時間那樣寶貴,就是說,站著等候座位制度的機會成本,大部分青年人要比商人低。乘飛機旅行的全部價格是機票的貨幣價格,加上去機場、排隊等候登機、坐在飛機上等的機會成本。在時間給定不變的情況下,時間的機會成本越低,以貨幣價格計算的票價在整個乘飛機旅行價格中的百分比就越大。例如機票的貨幣價格是85美元,而包括候機、登機和飛行的全部時間是5小時。如果青年人每小時的機會成本是3美元,那麼,年輕成年人乘飛機飛行的總價格是85美元+(5×3美元)2100美元。乘飛機的貨幣價格占整個價格的比例等於85美元/100美元或85%。這樣,對於那些機會成本較低的航空旅行者來說,用機票的貨幣價格計算的已觀察到的需求曲線可能就有更大的彈性。因此,對青年人收取比成年人更低的價格是講的通的。正是機會成本的相對差別導致了相對需求的貨幣價格彈性的差別。
兒重票價
年齡在12歲以下的兒童有資格得到特殊票價。有一段時期是成人機票價格的1/2,近來經常是成人票價格的2/3。這是價格歧視的一種形式。因為航空成本的差異在成人和兒童間是不存在的,而且,一個兒童的機會成本要比一個成人的機會成本相對低些。一個兒童占有一個座位,並且得到和成人一樣的一份食物與服務。
解除管制下的價格歧視
在1977年以來就存在的更靈活的定價規則下,在許多方面存在著更多而不是較少的價格差別,例如,1980年12月,邁阿密和倫敦間的往返旅行票價頭等船是2372美元;經濟艙全程機票856美元,可保留7-180天但需提前購買;旅游票509美元;廉價票和站票197美元(單程);而雷克空中列車則為187美元(單程)。
另外,我們並不是在比較完全相似的產品。頭等和經濟艙幾乎總是可以買到的,所以購買者不僅是在購買空運票,而且有購買他或她的航空旅行安排的靈活性。保留7-180天的機票要求有一個預先確定的停留時間,提前購買的機票需要一個確切的起程和回程日期,並要準備承擔因任何變化而引起的罰款(通常是全票)。站票則不能絕對保證在某一天登上飛機。雷克的空中列車票經常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才能買到。
- ↑ 肯尼思.W.克拉克森 羅傑.勒魯瓦.米勒.產業組織:理論、證據和公共政策[M]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山林,funwmy,沙漠之鹰,Kane0135,Vulture,Zfj3000,Angle Roh,Dan,Cabbage,Matlabor,胡椒粉,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方小莉,林晓辰,刘维燎,Llyn.評論(共20條)
因為壟斷了才能定製價格,如果在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價格就不由你定了,自然也不會有價格歧視了
贊同!
因為壟斷了才能定製價格,如果在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價格就不由你定了,自然也不會有價格歧視了
一直奇怪為什麼壟斷競爭不能價格歧視 就像服裝市場 實際不同廠家的衣服價格不是都不一樣麽 也有對不同客戶價格不同的現象阿
在中國台灣,有所謂的"公平交易法" 大夥不仿搜文一下. 基本上...價格的訂定大多是採取(一切管銷成本+合理的利潤),但是這個合理的利潤,就有許多的爭議與探討. "薄利多銷"....與近年來的"特製商品(Limit Product.)"這兩者...是極左與極右的表徵. 消費者,再掏出銀兩購買商品前,依然有許多空間與時間思考.."是否該買" 價格是賣家的...買不買是自己....出手前...掏銀兩前...多思考一下吧!
一直奇怪為什麼壟斷競爭不能價格歧視 就像服裝市場 實際不同廠家的衣服價格不是都不一樣麽 也有對不同客戶價格不同的現象阿
商品不同質.
商品不同質.
價格歧視是針對同種商品,具有相同生產成本而言。壟斷競爭中,產品是具有一定替代性的
思凡之三
思凡之三....
不叫~ 價格歧視針對的是同一種商品
不算
價格歧視不僅存在壟斷,凡是對市場價格有控制力的企業,都可以實行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為什麼總是和壟斷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價格其實對於企業來說是好事情,不同的區域採取不同的價格最終的利潤還是留在了企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