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地域歧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地域歧視

  地域歧視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歧視"就是"區別對待",地域歧視就是基於地域差異而形成的一種"區別對待"。它是由地域文化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人類心理活動等因素引發的。

地域歧視解讀

  地域歧視是歧視的一種。由於人類的活動範圍大多在同一個地域,對其他地域的人民通常不熟悉,文化、經濟的差異和不平等,所以會產生偏見甚至妖魔化,如西方發達國家於清政府時稱中國為"東亞病夫"、"黃禍"的移民恐懼和貧窮偏見。日本人、南韓人對中國人的貧窮落後偏見。臺灣人、香港人對大陸中國人的偏見。中國人對日本人、南韓人的偏見。中國城裡人對鄉下人、農民工的歧視和偏見,中國人對北京人、上海人、湖北人、東北人、河南人、新疆人等的地域偏見;日本東京人和關西人之間的偏見,以及臺灣人對東南亞各國人民的醜化。當外地人來到這一對他不熟悉的地域時,當地人便會依社會上的偏見來解釋其性格,因此而可能產生偏見和妖魔化。若某一地域有較多人移動到另一地域時,偏見和妖魔化的問題便會開始明顯,並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很多新疆人流浪全國鋌而走險,導致國民對新疆人,特別是新疆少數民族體貌的人士有恐懼心理。

  地域妖魔化在網路上多表現為地域貼,地域笑話,地域攻擊等。當偏見和妖魔化以制度性的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或者污辱性言詞等個人行為,水軍出現,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或者名譽的時候,可以認為這些行為屬於歧視行為,甚至犯罪行為,稱為地域歧視。地域歧視不同於地域妖魔化,地域歧視對被歧視人的利益和名譽造成實質性損害,因此不再是個人印象或者開玩笑那麼簡單,地域歧視一般需要訴諸法律程式解決。

  針對中國各地人的地域妖魔化和地域歧視不僅發生在中國國內各地,也發生在世界各國,不過各個國家國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在中國某些地區,偷渡現象盛行,出國人員滯留不歸現象嚴重,導致國際社會對這些地區,有不同程度的簽證歧視。

地域歧視的特點

  (一)地域歧視可以是源於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差距。

  地區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地區之間因為資源的爭奪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利益矛盾。地區差距和地區利益矛盾的存在,必然反映在社會心理方面,形成優勢地區人群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如果不加節制而過度膨脹,對落後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歧視就難以避免了。

  (二)地域歧視是“社會刻板印象”的一種體現。

  所謂“社會刻板印象”,指的是對某一類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通常帶有片面、負面的色彩),並以此作為參照框架,主觀認為這類人所有成員都符合這種看法。“社會刻板印象”是對社會團體最簡單的認識,它雖然有利於對某一群體作概括的瞭解,但也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先入為主”的成見,阻礙人與人之間正常的認識和交往。“刻板印象”還往往導致誤解,因為,“刻板印象”所根據的並非事實,有時是由於偏見的合理化而來,有時是以群體有某種特性(事實上不一定)而推斷個人也必然具有這種特性而形成的。

  (三)地域歧視是從眾心理集體無意識的結果。

  在現代信息“大爆炸”的社會裡,普通人特別容易喪失自主思考和判斷能力,對許多事物往往不作獨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斷,從而形成從眾心理和集體無意識現象。例如,前一段時間,一些媒體對流動人口犯罪個案的報道,就常常成為民眾判斷身邊人的心理基礎,並被誇大化和擴大化,從而輕易把某個群體符號化、標簽化地對待。這不能不說是地域歧視產生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基礎。

  (四)地域歧視是“賤貧”心理的體現。

  我國目前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發展出現一系列階段性特征,如各種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社會問題比較多。特別是因為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而造成的“仇富”心理和“賤貧”心理,使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鴻溝拉大。貧窮地方的人到了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省份謀生,容易遭到歧視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因為他們的家鄉太窮,富人看不起窮人,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才產生了歧視。

  (五)地域歧視也是小農意識的反映。

  我國長期處於農業社會,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和小農心理。小農意識和小農心理在人際關係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因家族認同而產生家族之間的歧視,對鄉土的認同而產生鄉土歧視。錶面看,地域歧視表現為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發達地區的人瞧不起落後地區的人,但是在其骨子裡、在內心深處仍然是小農心理在作怪。

  (六)地域歧視和國家政策也有關係,國家發展的不平衡,不公平,也造就了地域歧視。

地域歧視的危害

  地域歧視的社會危害顯而易見。地域歧視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一部分人的生存權,形成了社會不公,而且還容易使一些素質較低的人破罐破摔,從而對社會構成新的危害。流言蜚語,社會毒瘤,重於利劍。如果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有幾億人口被不公平對待,這些人被激怒之後所產生的“爆發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對於地域歧視,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高度重視。

  地域歧視與現代社會倡導的公平、平等、正義的理念是相悖的,它不利於人權的保護。任何一個社會,不要說發展,就穩定來講也是起碼的基礎。一個公平的社會起碼有三個層次的公平:一是起點的公平,二是過程的公平,三是結果的公平。如果一個人處於被歧視的境地,會給個人造成消極的心理影響,甚至會使個人採取一些極端的報複社會的行為。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而地域歧視會孕育一些潛在社會矛盾,很容易給和諧社會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一)地域歧視不利於建設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

  地域歧視違背了公平、正義的基本準則,對被歧視者是不公平的,是缺乏正義的。公交車上的對方言的蔑視,一些商店打出不賣某地貨的牌子,招工單位聲稱不要某地人,2011年深圳某派出所扯出“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夥”的大橫幅等地域歧視現象,都是同公平、正義相違背的違法行為。

  (二)地域歧視不利於建設誠信友愛的和諧社會。

  誠信要求社會成員自覺遵守社會規則、規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友愛強調的則是要在全社會倡導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地相處。

  (三)地域歧視不利於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局面。

  地域歧視會使社會處於一種難以整合的狀態,矛盾激化後,極易導致社會出現撕裂狀態,也就是社會學家所講的“斷裂社會”。“斷裂社會”絕不可能是和諧社會。

地域歧視的對策

  (一)反地域歧視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和公民個人都應該分別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是社會各界的共識。

  (二)優勢地區和處於優勢地位的群體,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通常來講,所謂地域歧視,都是優勢地區和處於優勢地位的群體歧視落後地區和處於劣勢地位的群體。因此,地域歧視的產生,是優勢地區和處於優勢地位的群體不能平等地對待落後地區和處於劣勢地位的群體,過錯首先在前者而不在後者。

  (三)從被歧視者來講,則要自強自立,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改變自身形象,用行動去改變別人的偏見。不管在哪一個地方,提高自身的修養都是必要的。

  (四)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反對地域歧視也必須依靠法制。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為反對地域歧視、實現平等權利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據。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地域歧視現象還相當普遍和嚴重。要有效防止類似深圳地域歧視事件以及其他歧視事件的再次發生,制定《反歧視法》應該儘快納入國家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加強相關法律的建設,已迫在眉睫。

  (五)反對地域歧視,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靠發展,尤其是加快落後地區的發展,從而逐步縮小地區差距。當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加強誠信建設與和諧文化建設,促進不同地域人們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地域歧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