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優越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優越感

  優越感指顯示蔑視或自負的性質或狀態,是一種自我意識。大多數人都會不同程度地擁有某種優越感,比方說職業優越感,長相上的優越感等。一般指自以為在生理方面(體形、相貌或體力等)、心理方面(智力知識技能等)以及其他方面長於別人、強於別人的心理狀態。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要擺脫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他把人的整個生命動機作用完全歸結為擺脫自卑感的補償作用。他認為優越感就是想盡辦法追求權力,企圖凌駕於他人之上的願望。具有優越感的人,常常容易以不適當的方式(如高傲、固執、自我欣賞等)表現出這種心理狀態。

優越感解析

  大多數人都會不同程度地擁有某種優越感,比方說職業優越感,一個月薪上萬的人在拿千八百的人面前當然會感覺良好;比方說長相上的優越感,據說美女都不願和美女作朋友,因為那樣不足以顯出她的美來;還有學歷上的優越感,所謂的美女作家衛慧就曾對媒體公開表達她對同類作家棉棉的學歷歧視。不過一張復旦本科文憑就如此囂張,在我等看來又實在有些小兒科。

  人的優越感其實是沒有窮盡的,因為人總會不斷地挖掘出自己的優越之處並從中咀嚼幸福的滋味。人類從來都是在比較中進步的,在比較中自尋煩惱,也在比較中自我安慰,這優越感便是人們自我安慰的良藥。

  優越感有時候卻不是一樣好東西,它使人們對你敬而遠之,使你逐漸失去朋友。於是你在孤獨中意識到,你得掩飾你的優越感,或者你得努力在客觀的優越中並不滋生主觀的優越感,你才可以在身心內外的兩個世界中找到平衡的支點。優越感其實是很輕浮的一種自我意識,尤其是在你與他人交往的時候。

  大多數人在人際交往中,都會不自覺地讓自己的優越感有所收斂,以便最大限度地尋找與他人的共性,實現社會交往的目的。錢賺得再多,我想也不會有人喜歡輕易露富。優越感藏不藏得住,能藏多少,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修養。所以在我看來,那些外表謙和卻在骨子裡透著驕傲的人才是值得尊敬的。

  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其實有一種尋找同類項的本能。也就是說,人總是生活在一個其實並不能完全讓你表露優越感的地方。所謂優越,其實也看跟什麼人比,大學畢業生去和農民工比誰有文化,我想不會有太多的優越感,因為大學生並不是生活在農民工的群體中。

  在一個人所具有的優越感當中,最不可掩飾的,是家庭優越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庭優越感是培育其他優越感的溫床。一個從小沒有家庭優越感的人,即便拿了博士學位,他也不會有學歷優越感;即便她貌美如花,她也會自我感覺如尋常百姓。

優越感的壞處

  人往往會產生優越感,因為人總會擁有某種優勢,某種能力,某種創造,某種成就,使他自我感覺優於別人、越過別人。這其實是很普通的事。人生一場,為什麼不要求自己優於別人、越過別人呢?為什麼不可以擁有比別人更為厚實的某種“存摺”呢?如果人人都缺少這種要求,社會還有什麼進步可言?應該說,問題不在這種感覺該不該有,可怕的事情是,這種感覺一旦產生並膨脹,就會不知不覺地占據他的主導神經,使他不再具有危機感或自絀感。拒絕吸收,活力下降,虛火上升,氣血不暢。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平衡,迷失方向,意志衰退,目光暗淡。甚者更將導致人生悲劇,決非危言聳聽。

  但是,我們面前有兩類人,彼此的人生之履完全不同,目標也完全不同。其中一類似乎具有某種天生的“優越感”。即使沒有優勢、沒有能力、沒有創造、沒有成就,也時刻地處處地自感優越。他們為能夠利用特許的地位和內部的信息,去發展自己狂熱的占有欲,有恃無恐地做著不勞而獲的事而自感優越。他們為能夠輕易地掠人之美,事事指手畫腳,動輒加強管理,以證明自己無所不能而自感優越。他們以到達別人無法到達的“寶塔”為快事。他們豈止是優越,簡直是目空一切。如果有人想跟這一類人討論優越感,那就無異於給瞎子點燈,無事生非,授人以笑柄,自取無聊了。

  是的,這裡是在跟另一類沿著正常路徑奔著正常目標的人討論問題。這類人的共同特點是,到達目標靠的是自己艱辛的付出與奮鬥。其中不少人在事業上做到了有所成就的地步。由於成功來之不易,在興奮中,他們忘不了自己才華火花的美麗,他們往往會陷入對成功的無休止的欣賞和陶醉,以致經常記不起別人曾經給過他的許多支持與幫助,以及自己曾經有過的許多洋相與閃失。聽人講話開始漫不經心了,公眾場合開始自我吹噓了。每到一處,都禁不住要發表“高見”,三句離不了一個“我”,儼然師爺模樣。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甚之文過飾非,諉過於人,同樣是滔滔不絕、誇誇其談。儘管有時也說幾句“請提意見”之類的套話,但骨子裡早已被優越之湯泡酥了。非常可惜!這種人大概不清楚,他們的優越感是乘虛而入的。須知,人生一口氣,氣通過自我炫耀排空了,優越感不就自然進來了嗎?會問:難道嘴不是用來講話的?是的,有嘴當然要講話,就看怎麼講,講什麼。但凡卓有建樹的人,為了凝聚一班人,總是多講道理,用已有的勝利和光明的前景去鼓舞鬥志。尤其是那些謙謙學者,更能做到諄諄教導,悔人不倦,恨不能學生都比自己高明。而關於個人過五關之類故事,一般都能忍住,輕易不動聲色。實在要講,也總是借題突出別人,努力淡化自己,不卑不亢,從不渲染。當然,也有人並不愛好侃侃而談,只是偶然蹦出一兩句關鍵詞,用濃縮的方式去流露他那強烈的優越之感。更有城府很深的人,輕易摸不透他的心思,但優越之感照樣會像鬼魂一樣依附在他身上,到必要時才發作。更為可怕。

  另有些人在物質上很豐富,諸如:漂亮的住宅,豪華的汽車,先進的裝備,殷實的錢庫之類。由此自然會自感優越,更不足奇。他們的空間正變得越來越大,手腳正變得越來越長,自由度在飆升,行動大大方便了。他們不願意再多做小事,開口閉口:“讓下麵人去做吧!”他們待人不再隨和,學會了頤指氣使,處處自成中心,一切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他們的需要才是天下第一差事。禮貌不再講究,虛偽取代真誠,朋友開始稀少,等級日益分明。有人說:財富,身外之物嘛!他反問:哪有那麼多身外身內,活著不就是為了不斷改善嗎?應該追問的是,改善為了什麼?難道不是為了更加充實?那麼,作為一個人,究竟什麼叫充實呢?單純的應有盡有的物質條件能使人充實嗎?不!大量嚴肅的調查結論對此是否定的。真正美好的東西決不可能用金錢換得來。充實寓於精神之中。玩物喪志啊!對物質的無限需求,必然導致精神的無情衰退。你可以占有別人所創造的物質的驅殼,驅殼可以給你帶來錶面的一時的愉悅,終究無法占領它的靈魂。而真正的充實不在別處,在創造的過程,在靈魂。這就是為什麼富翁們往往到頭來會感到寂寞、孤單、無聊、空虛。真是成千成萬!所以,聰明人永遠將物質條件視作創造精神財富的手段,僅此而已,別無他求。他們永遠在物質創造中尋求精神的充實。到某一天退休了,照樣還要根據條件練字、種草、登山、遠游、唱歌、讀書、寫作、交友、思考、研究。休而不閑求充實!只有充實,方能永生啊!

  至此,不可不說一說愛因斯坦。這位二十世紀當之無愧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貢獻比誰小?但他竟然從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特殊,有什麼優越之處。他把自己的貢獻僅僅歸之於“好奇”,再也不多說什麼。他非常朴素地認為,他的創造性心理活動是被“單調和清靜生活”激發出來的。他說:“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標--財產、虛榮、豪華--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他認為那是一種“豬欄的理想”。他非常註意講良心。他說:“我的生活竟是建築在我的同胞們如此大量的勞動之上,這種想法常常使我感到沉重。因此我深深知道我對他們所應負的義務。”

  好了,人類從愛因斯坦身上足以說明:他的成就同他對優越感的拒絕密不可分。優越感同事業的成就,冰炭不可兼容。怪不得,在我們周圍,追求高尚、追求充實的人總是以愛因斯坦為榜樣呢!

  拋棄優越,立地成佛;追求優越,無異自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Llyn,Tracy.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優越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M id f5d4d924bf2a8942f2ce5b3f6187a9b0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1月19日 11:31 · 中国澳门 發表

太棒了,醍醐灌頂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